分类 人生如茶 下的文章

文/蓝色橙子

不管现实如何,内心里总怀有对美好的向往。

1. 财富

财富,我以为,其实是一种生命力,坚韧并执着。

物质上的富足,固然必不可少,但其实在人生的任何时候回顾,我们深以为敬的其实不是买彩票中大奖的时候,不是血拼回一堆名牌化妆品衣服的时候。而是-- 在高考前挑灯夜读的时候,是大学里在自习室等待那个ta出现的时候,是拿到崇拜者的演讲或演唱会入场券的时候,是为工作中的某个不如意或被误解号啕大哭的时候。也许,这就是我深以为敬的财富。如果某一天不幸千金散尽,他们将是坚强的“还复来”的动力,而如果某一天我不幸失去了他们,充沛的情感,对美和进步的追求,对粗鄙和精致的感知,那我真的就是一个落魄的穷鬼了。

2. 爱情

爱情其实是一个很狭隘的东西。如果要爱情承担什么山盟海誓,那真是一种太大男子主义的态度了。

人性有太多面,善良,虚荣,宽容,自私,克己,执着,爱情也许只是其中一面。如果说爱情的力量有多伟大,可以塑造甚至改造性格的某些面,我相信;但是反过来,爱情没有义务承担社会规则上,道德上的要求。爱情就应该是纯粹的两情相悦,没有束缚,甚至不需要顾及婚姻这种社会制度的产物。《西雅图》里文佳佳回过头找到弗兰克的时候,就是爱情褪去外衣的时候,而他们会不会在一起,会不会生宝宝,则是他们的人生态度了,这一点和爱情无关。爱情是伟大的情感,因为有了爱情,我们才发现了自己的胆怯和短见,勇敢和执着。他是一个放大镜,放大了我们性格中原本束缚或压抑的东西。所以他美好,值得歌颂。所以其实我们追求他,歌颂他,是因为他解放了我们自己。

我们其实都“爱自己胜过爱爱情”。

3. 自我

很多时候,我都遗失了自我。当听到人们谈解放,谈个性的时候,我才发掘其实每个人和每个人都那么不同。是因为自然的慷其之慨吗,创造了生物性上一致,但却个性迥异的人群。我们赞美,争论,我们和他人合作,抗议。这个世界因此异常精彩。我曾经为自己的缺点痛苦过,但是生活教会了我什么是多元,容许我以自己的方式生活。我无比的幸运,活在一个价值爆发的时代,那还有什么理由不坦率一点。我有了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审美和生活态度,也还时不时的有些小困惑和小情绪。好吧,我承认。我需要鸡汤和励志,我爱幻想和发呆,我嫉妒还懒惰。我蜷坐在床上,还渴望明天有面包。我对身边的乞丐冷漠,还渴望去西部做义工。我接受了这样的自己,因为我相信,未来我会进步一点点。嗯,不抱怨,默默的进步,一点点而已。

4. 理想

小时候有很多理想,语文老师,写童话的,蛋糕店老板,儿童摄影师,等等。理想其实是一个并不严肃的字眼,也难怪理想主义总给人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想找到一个比较庄重的词来描述此生所爱,却遍寻不得。《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的少年要寻找内心的天命。其实寻找天命并不困难,难的是这种追求的姿态和不断与内心对话的勇气。

曾经我不忍或羞于谈论理想,因为他太荒诞虚无,只能藏在心里以硬壳包裹。现在渐渐觉得如果不脚踏实地,就没有资格谈论理想。理想从来不应该被束之高阁或藏藏掖掖,他应该是以亲切和真诚的面目视人。如果我的理想是蛋糕店老板,那我就要开始去学烘焙,如果还没有足够的钱,那就要踏踏实实的工作挣钱,哪怕是做枯燥和卑微的事。

目标明确和执行力是对待理想最好的态度。人生苦短,对待理想,应该以一种临终的态度。

5. 致青春

青春是一个太有诱惑力的字眼了。他的诱惑在于他的短暂和张力。

在生理上,他是短暂的。当一个人对生活不再有选择时,他即到了青春的终点,人生开始走到一个确定的轨迹。从这个意义上说,青春实际上是有勇气做选择,有勇气浪费挥霍的权力。但是他难道不可以贯穿人生的始终吗?也许是。但是对大多数人包括我在内,我的内心都没法承载那种坐过山车的震荡感,更渴望安全感和认可度。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都容易怀念青春的缘故。

另一种意义在于青春的张力。《致青春》里郑微可以在陈孝正和林静中做选择或被选择。林静离开,陈孝正也离开,然后他们又都回来,像是在眼前过幻灯片一样。选择的错与对,可以没有标准。我们只需要经历,不做评判。在《致青春》里,我看到的都是挥霍,是郑微一气之下打翻的饭盒,是阮莞执着无悔的对男友的爱,直至付出生命,也是陈孝正头也不回的踏上美利坚,若干年后,他回来寻找旧爱,低头吐着烟圈。

青春可以不用忏悔,但是值得缅怀。因此,青春也需要承担严肃的东西。我们经历过,就需要明白一些道理。成为什么样的人,爱什么样的人,过怎样的生活,如果明白了,对青春的遐想和不舍就可以放下了。

因为此后的人生,绝不会孤单。

 

在30岁快到的时候,写下对这些事物的想法,如果若干年后,还发掘出什么别的新鲜的,好玩的意义,那会是我生之所幸。

 

原文链接:http://www.douban.com/note/282940636/

那些生活的美好

文章在生活中,能这样对一些感兴趣的主题进行阶段式的思考与总结,如此的人生就有了厚重的质感,前方的路就不再那么的飘浮。这里再添几个——

1.如果当初
你说,人生是一条有无限多岔口的长路,永远在不停地做选择。
如果只是选择吃炒面或炒饭,影响似乎不远,但选择读什么科系、做什么工作、结婚或不结婚、要不要有孩子,每一个选择都影响深远,而不同的选择也必定造就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你又说,生命中不可承受之情,就在于人生没有重来的机会啊。
如果当初如何如何,现在就不会怎样怎样……这种充满怅然的喃喃自语,还是别再多说了吧。每一个岔口的选择其实没有真正的好与坏,只要把人生看成是自己独一无二的创作,就不会频频回首如果当初做了不一样的选择。

2.错过
你曾经买了一件很喜欢的衣裳却舍不得穿,郑重地供奉在衣柜里;许久之后,当你再看见它的时候,却发现它已经过时了。所以,你就这样与它错过了。
你也曾经买了一块漂亮的蛋糕却舍不得吃,郑重地供奉在冰箱里;许久之后,当你再看见它的时候,却发现它已经过期了。所以,你也这样与它错过了。
没有在最喜欢的时候穿上身的衣裳,没有在最可口的时候品尝的蛋糕,就像没有在最想做的时候去做的事情,都是遗憾。
生命也有保存期限,想做的事该趁早去做。如果你只是把你的心愿郑重地供奉在心里,却未曾去实行,那么唯一的结果,就是与它错过,一如那件过时的衣裳,一如那块过期的蛋糕。

3.离开轨道
某次你搭火车打算到A地去,中途却忽然临时起意在B地下了
也许是别致的地名吸引了你,也许是偶然一瞥的风景触动了你,总之,你就这样改变了本来预定的行程,然後经历了一场充满惊奇的意外旅行。
A地是你原先的目标,B地却让你体会了小小的冒险。回忆起来,你说,那是一次令你难忘的出轨经验。
生命中的许多时候不也如此?心无旁骛地奔赴唯一的目的,不过是履行了原本的行程而已;离开预设的轨道,你才有机会发现其他的风景。

文/下午百合

凄风苦雨的冬夜,与丈夫吵翻的女子若菱冲出了城市,“活着太累了”,情绪到了边缘的她一个人在荒野里游荡。这时候,她看见一座温暖的小屋,屋子里有一位和蔼的老人,为她备好了毛巾与热茶。 老人问她一个问题:“你是谁?”

这不是小说。这是张德芬身心灵三部曲《遇见未知的自己》的开篇。从外而内的寒冷,恐惧,气愤,累,孤单,心无所往。若菱的感受是每一个人的。而,在这看似荒漠般的世间,总有一间温暖的小屋是为你准备的,有一个人在那里等着你,准备好了一句“你是谁?”。你一定要推开门。

“如果月亮代表我们真正的自己,而且它是无法用语言具体描述清楚的东西,那么我们所有用语言去描述它的尝试,就是指向月亮的手指,而不是真正的月亮。”

“我是谁?”我是我的身体吗?身体的细胞时时刻刻都在替换,今天的我已经不是昨天的我了,为什么我能感觉到,从小到大,有一个意识不变的我在感知着这一切?

“我是谁?”我是我的情绪吗?情绪一直都在流动,正面的,负面的。现在我们知道,情绪也是有能量的。科学家已经证实,对着一杯纯净的水祝福与赞赏,它会结出美好的晶体,对它释放负面的情绪,甚至诅咒它,它会结出痛苦的晶体。人心不就是盛放情绪的容器吗?它是不是内在的真我?

“我是谁?”我是我的思想吗?思想左右着我的意志,如果说我们的思维模式是一辆马车,那么思想就是勒住马的绳子。那么绳子攥在谁的手里呢?是车夫。车夫是真正的我吗?可没那么简单,坐在车厢里,掩住了面目的主人才是真正发号施令的人。

我们能了解到的自己的意识是那么的有限。似冰山的一角,而那没于水下的庞大部分(潜意识)同样左右着我们呢。思想总是在过去和未来,我们的觉知和呼吸却是当下的。

“我是谁?”我是我扮演的不同角色吗?从我们走向人世的那一刻起,不同的身份和角色就套牢了我们。我们的身份和角色不停地在转换,我们寻求与它们的认同,但那只是一个一个“小我”而并非真我。

是的,身体,情绪,思想,身份这一切像一层层圆环包裹住了内在的真我,阻碍了我们与真我的连接,失去了内在能量供给的我们,只有不断地向外扩张,不断地满足“小我”的需要,认同一个一个身份标签,离真我越来越远了。这就是为什么人人都在追究快乐幸福,但真正快乐幸福的人却很少。

明白了这些,若菱在老人的引导下想冲破一层层的阻碍,找回真我。她知道只有和真我连接才能真正获得爱,喜悦,和平。但这是个痛苦的过程。丈夫背叛,被最好的朋友欺骗,生活陷入低谷。

“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个经过仔细包装的礼物。”如果你碰到了这样的礼物,要一层层地打开它。不要回避,不要抗拒。

《遇见未知的自己》薄薄的一册,我却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还在看。大意上的懂是一层,领悟是一层,体悟与实践又是一层。有时候,我们需要停下来,慢慢剥开自己。

它也是一本实用的手册。如张德芬在序中说:书中这些人生哲理是需要去体会,去实践的,而头脑的了解并不能带来任何的改变。

若菱学会了通过运动与饮食调节与自己的身体对话。“我们必须要好好呵护自己的身体,就像那辆马车也需要好好维护一样。不然有一天寸步难行的时候,讲心灵的追求也是枉然。”

若菱学会了向自己的情绪臣服。臣服真是个很好的词。它代表无条件的,谦卑的。“你抗拒的,都将持续”“不要批判,不要抗拒,就是去接纳这个愤怒,让这种能量自然地流露出来,不要压抑!”“压抑多年的情绪,就像是黑暗的能量。唯有带着爱的觉知之光,才能消融它们。”

若菱学会了觉知自己的思想。“看到我们思想的时候,你就切断了与它的认同。当你不再盲目地听从脑袋里的声音的时候,就是可以止息它的时候了”

这让我想到佛学中的“诸相虚妄,万物皆空”。感知到万物的本质是空性的,禅定的一刻才放下一切,拥有一切。

若菱了解了自己的“胜肽”。为什么同一种失败的体验总是发生在一个人身上?那是我们的身体需要“被欺骗”“被伤害”“被遗弃”的胜肽喂养?若菱看到了身体里的被父母伤害和遗弃过的小女孩。你可以战胜自己的胜肽吗?

冲破了身体、情绪、思想,身份认同的若菱,终于找回“真我”了。那源源不断地生命能量的中心。“负面的情绪就像黑暗一样,你没办法驱散它们,唯一的办法是带光进来”“然后你会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逐渐看到让你喜悦的东西,它们是无所不在的,一朵迎风招展的小花,一个婴儿的微笑,一片阳光下闪亮的树叶,一句朋友随口的赞美,这些都是无声的问候,喜悦的祝福。”

完成了与真我的连接,接下来就是心想事成了,那被你吸引过来的,正是你的内心召唤的。”亲爱的,外面什么都没有,只有你自己。一切外在的事物,只是你的内心向外的投射”

走出了困境的若菱在阳光明媚的房间伺弄着花草,她已经学会了坦然面对自己,美好的,阴暗的.当我们抵达"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境界,回归到自己的本性,喜悦就像阳光一样,不请自来了吧?

遇见未知的自己

看文章:

像这类寻找自我的书,到底值不值得一看?

有人说:这样洋洋洒洒的十万余字,故事情节里穿插着一些浅显的心理学知识,讲的也无非就是自我认知这一件事儿;这样的书能畅销,反映出来的问题是现在太多人缺乏自省的能力;一阵阵的迷茫困惑无处排解,便寄希望于此类的“灵丹妙药”;稍微得到点儿启发,就有恍然大悟,醍醐灌顶之感,遂满世界宣传,仿佛发现新大陆。跟着,便有人追捧。

我想说的是,这类书对于从未接触过哲学及心理学的人来说,是不错的入门读物。倘若能通过这样一本书为自己的心理和思考打开一扇门,就是一件好事了。

江湖深广,相遇很难,相忘简单。一切神秘美好的事物,是如何按部就班?

没有过去,就没有现在,也不会有将来。超越而不否认,也许是我们对待生命最大的诚恳。接纳那满心的苦与乐,承载那漫天的尘与花,如实地接受自己,站立在真实的大地。探索自己将会是冒险而奇妙的一个过程。你会得到又放下很多,你会进入又出离很多,你会认真又忽视很多,你会长大又天真很多。将满心的祝福献给我们的生活,献给这个世界,无论它们丰盛还是衰败,我们不畏惧,不悲伤,不放弃!只要最后我们能真正地活出我们自己,我相信,世界一定会为之震动。我同样相信,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勇敢而坚定地,完全活出他自己,一切的期待都将被达成,一切的美好,就此发生。

凡事都尽一份力,因为众缘里总要有我这个小因缘,凡事都看三分淡,因为众缘里我只是一个小因缘。我们其实并不知道生命会以什么形式来考验我们,我们也不知道生命其实多么用心良苦,又多么精彩。

我想生命一定不仅仅是篇随笔。

虽然大部分的时间里,我们都是以随笔的方式活着——去经历,被触动,生体悟,然后形成见地,再于内心记录下经验。我们可以接受生命的未知而不恐惧,可以进入生命的真实而不逃离,可以承受生命的缺陷而不否认,可以放下生命的错误而不遗忘。我们也许永远也不能成为伟大的作家,但是我们一定一直书写和记录着人生的随笔,真实而自然。

然而除此之外,我相信每个人的生命里,一定还有着他不可回避的命题。这个命题有时候很明显,有时候又很隐晦。我们不能只写随笔而拒绝命题作文,正如我们不能只是观心而不让心去起作用。而且我渐渐相信,每个人生命的命题,都一定是他可以而且必须完成的,因为命题者正是我们自己。

六月充满战争和生离死别,因着高考和各类的离校分赴前程。

高考似乎是场战争,与他人的竞争和背后期望的眼神,其实说起来倒更相似一场自的表演,结果千奇百怪,过程不一而论。但观者与被观者,都是喜剧的角色,这样的演出总会显得充满互动与激情。

及至跃了龙门,不是欣喜和狂放,反却是恍然大悟和无尽空虚,“原来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未来又和现在有什么关系?”

近期在看书,一本自虐的书《思考:快与慢》,翻译很烂,原版太累;一本《第五项修炼:心灵篇》,朋友送的。坎内曼所致力研究的行为经济学,是一门介于心理学与经济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心理学给经济学上课,数据和科学工具被修理也是好玩的事情。并因此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更是让人耳目一新。至于圣吉,《第五项修炼》还算是管理学,到了心灵篇,纯属冥想和东方思维教程。

交叉着读起来,脑子倒是不打架,思维有点乱。读着读着,觉得世界真的大一统了,喜欢西方人的思维,释、道、苏菲、禅、瑜伽,一概的喜欢一概的去揉搓,有点泛神论的感觉。倒是再参照些《中观论》《道德经》什么的,就剩了一句“不可说不可说”。

 

不可说和青春有什么关系呢?跟六月又有什么关系呢?

解读青春和怀想青春,一直是人生的主题。虽然明白,人生最大的恐惧,不是不能面对当下,而是总想回到过去。青春在的时候,我们尝试阅读和解释;于是,在青春离开的时候我们在唏嘘和怀想。

青春该是某种旋律,而不是一首歌的歌词吧。我们总是很关注歌词,而忘了其背后的旋律。于是我们强调有一个有观点的青春,而不是谦卑而担当的青春。青春要靠阵营保护的话,躲在被保护的角落,那么害怕悲伤来袭和自怨自艾,可以呼啸不能受伤,这个青春有点病恹恹的。

问题一定在你,一定不在这个世界。你的成长不是没有目标,不是没有想象力,不是没有愿景,唯一没有的仅仅是无法看清或是不愿意承认真正的现实。这个世界没有你不会变差或是变好,你没有这个世界就什么也不是。或,你能不能先承认自己错了,再注明自己是对的?

可以做一个特立独行的猪,不能做一个特立独行的青春。猪还是猪,特立独行与否不影响它是猪。青春一味的把特立独行标签到自己身上,像是告示栏,真哪天揭掉了标签,白白的版面上残留的都是标签的黏糊糊的胶痕。青春是经历而不是记录,这个青春你记录的再多也只是为了怀想,这个青春经历的越多,或许反而少了那些青春易逝的慨叹。

青春喧闹的是五彩缤纷,喧闹的不是唧唧歪歪。选择青春的方式,不是追随谁的模板。青春是做出来的,如同爱。五味杂陈却又煎炒烹炸,不是素食主义的白煮蔬菜,也不是零食果腹。没有大餐可以,不能没有正餐,不能借着青春的理由忘了要吃什么,要做什么,只会说什么。

爱从来都美好,只是你把她复杂了。爱也很简单,反而因为你的简单把她复杂了。不是这个世界没有准备好接纳你,是你觉得这个世界不美好,拒绝进入而已。

承认冥冥中有超越自己超越现实的力量,又懂得去闭嘴行动做自己的最好。沉默而付出全部的青春,淋漓而尽致。不必如中年的言说和心存余量。对世界敬畏,对青春敬畏。青春总是那个模样,行进时被你千刀万剐,走掉时悔恨当初。

青春不可说,可说的时候青春已然远了。青春像极了,《思考:快与慢》里的系统1,不理性却反应迅速,永远不关注全局,只关注这个点,不担当却也自以为是,感性而习惯,善恶分明却也一笔糊涂账,但却是你理解这个世界的开始。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与其解释,不如行动。道可道非常道,行动而不界定什么,时间不是洪流,世界是,顺势而已。

 

六月的第一天,在江南听。十里画廊百亩荷,不知道因为雨还是白鹭晚归的身影,湖里的塔影应景的断断续续,似断还连。雨声和着无语,很多时候安静是因为有一种声音,静心是因为某种行动。在六月的第一天,遭遇微凉,却也知,六月总会火热。

青春跟不可说有关吗?没有。跟六月的雨有关吗?没有。青春只跟青春有关,只是需要这真是你的青春。

 

雨中荷塘

文章:以张晓风的经典散文——“只因为年轻啊”作为这个青春的记。

文/游泳的鱼

一路走来,总会被问到“你现在后悔吗?”开始的时候还仔细而周全的解释和回答,后来被问得多了,干脆就一笑了之,不再唧唧歪歪说很多。后来仔细回想:一个本来就是假设的问题,答案自然就有千万种。不知提问的人需要听哪一种或者说是想要那种答案。或者说本来这个问题就是很多人寒暄或者无话题的时候漠不关心的一个谈资而已,答与不答结果是一样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听到或是家人、或是朋友、或是偶遇的陌生人或者说就是你自己哀怨:“要是当初不这样选择,就好了。”、“要是能重新来过,我肯定不会像现在一样。”、“要是世界上有后悔药,就好了。”其实仔细一听这些话,都是将自己对现状的困惑或者无力感沉浸在对过去的悔恨当中,总结问题一概归咎在“过去”和“当初”。时间不能逆转,“假设”只能是人的意识上的自我慰藉,当我们在苦苦懊悔“当初为什么不”的时候,当前的时间也稍瞬即逝。

其实人的一生,一帆风顺毕竟是理想。每个人生阶段、每条人生道路都有它的精彩和不如意之处,大至一个国家战略的实施和选择、小到我们每个人的出生、学业、家庭、婚姻、交友、事业等等,都有出彩之处,也有窘境相伴。其实在每个人的心底,每当人处于一个艰难阶段的时候,谁他妈不想有后悔药让自己能规避艰难,处处顺利?可是世界上有这种药吗?要是有,历史不早就被重新改写了!所以后悔与否本就是一个假设的、形而上的、让人思想挣扎的、自找痛苦的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因此,当我们遇见困难或者面临人生不如意的时候,没有必要老是纠结在“后悔”这个问题上,毕竟你思想上、心灵上“后悔”太多,只能是自找痛苦和不快,与其痛苦的后悔不如找到解决改变困境的方法,让自己尽早的走出困境。

我曾经非常执着于一件事情的结果,倘若一件事情在最终不能如愿以偿,我会精神不佳、食欲不振、夜不能寐,弄得自己非常憔悴,常常倍受“后悔”这个问题的困扰。后来,随着自己参加工作,年龄愈增,获得更多感性认识之后,越发的对曾经的那个我感到不可思议。其实,任何事情的结果都是一个过程的短暂总结,人生道路蜿蜒绵长,只要身心还健康、至亲的人还平安,一切都还来得急。过去的已然过去,沉浸在懊悔当中无异于将能改变的现在和将来重复昨天的故事,所以目光放远,好好的把握当下和将来。至于过去嘛总结下经验、吸取了教训就好,没有时间和必要沉迷其中懊悔不已。

 

Do not regret

文章编个故事吧!

有位知名的哲学家,天生一股特殊的文人气质,不知迷倒多少少女。

某天,一个女人来敲他的门,她说:“让我做你的妻子吧!错过了我你将再也找不到像我这样爱你的女人了!”哲学家虽然也很中意她,但乃回答说:“让我考虑考虑!”

事后,哲学家用一贯的研究学问的精神,将结婚和不结婚的好处分别罗列下来,之后发现,好坏均等,真不知该如何抉择?于是,他陷入了长期的苦恼之中,无论他又想出什么新的理由,都是只是徒增选择的困难。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人若在面临抉择而无法取舍的时候,应该选择自己尚未经过的那一个。

不结婚的处境我是清楚的,但结婚会是怎样的情况,我还不知道。对!我应该答应那个女人的请求。

哲学家来到那个女人的家中,对他的父亲说:“你的女儿呢?请你告诉她,我考虑清楚了,我决定娶她为妻!”

女人的父亲冷漠的回答:“你来晚了十年,我的女儿是三个孩子的妈了!”

哲学家听了,整个人几乎崩溃,他万万没有想到,向来自以为傲的哲学头脑,换来的竟是一场悔恨。

而后哲学家抑郁成疾,临死前,只剩下一段对人生的批注——如果将人生一分为二,前半段的人生哲学是“不犹豫”。后半段的人生哲学是“不后悔”。

文/卫斯理

当迷笛音乐节的第一天的晚上,崔健在舞台问90后的有多少,呼声盖过了60.70.80!我是90后,我因听到与看到贴标签者无耻的笑声与猥琐的面容,还知道标签后面隐含着成见的陷阱,所以我没兴趣为90后做什么辩护,而90后无论被打上什么标签也无需去辩护,去澄清,90后就是90后,不管如何,90后都会做90后应当做的事情!

迷笛音乐节是首次南下深圳,我和朋友也是首次参加。三天过后,当我回去下车那刻,我感到精疲力尽,双腿几近无法站稳,这就是摇滚音乐的美妙之处,摇滚不死,折腾不息。

我相信喜欢左岸的年轻朋友,应该有知道迷笛音乐节是怎么一回事,如果是喜欢迷笛音乐节也就一定是喜欢摇滚音乐的。摇滚音乐过去也叫摇滚音乐,经过发展现在称为现代音乐,因为摇滚音乐现在有了系统的艺术层次,也可以分门别类,所以,不了解摇滚的人应该改变从前对摇滚音乐的理解。

摇滚音乐的魅力就是现场感染力,如果你亲临了现场,你会发觉年轻人爱上摇滚是一件多么幸福又幸运的事情,以致你会感觉到这是一件值得你痛哭,热泪盈眶,骄傲的一件事!年轻的朋友,如果你感觉青春苍白,对生活感到困惑,对现实感到无助,对想感觉愧疚,请你接近摇滚音乐,请你亲临一次迷笛音乐节,你会知道你是谁,要去做些什么事。

现场的摇滚音乐总是有着直白巨大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当你在现场跟着节奏的律动而情不自禁的起舞,扭动身躯,你会明白,你身边的所有人都是来自同一精神世界的人,不论哪里人,不论年龄差距,不论出身背景,不论社会角色,甚至不论摇不摇滚!每一个人都自由自在跳舞,唱歌,微笑,流泪,没有怀疑,没有虚伪,没有造作,那么地自然那么地理所当然。就像是彼此有些共同的属性而相互吸引凝聚在一起燃烧,起着一样的荷尔蒙青春反应。

在第二夜的晚上,有着朋克风格的逃跑乐队在主唱唱完歌之后说到。你们爱上年轻人最该爱上的东西,摇滚音乐,你们做了年轻人最该做的东西,来到了这里,迷笛音乐会。这句话深深打动了我,何曾几时,从我们喜欢上摇滚音乐那刻起,一直到现在,却从未对摇滚音乐有过任何的怀疑,对摇滚的精神没有丝毫的质疑和动摇,这在我们渐渐看清现实的真面目之后是不多见的坚定与英雄主义。

当我们看到我们喜欢的乐队喜欢的歌手,他们最终来到了舞台,他们的脸庞较之从前渐渐有了沧桑,有了不复当年的豪迈和气概,可也有了变得更有力量更加饱满的成长。我们情愿为他们欢呼,为勇敢的前行者歌唱,为他们应得的尊重而尊重。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岁月镜子中的我们,看到世界的地平线,看到了摇滚,看到我们的每一个自己。年轻与力量,青春与释放,梦想与坚持,信仰与痛苦,甚至是性与革命!

无愧于心就是对所追求的有着真诚的负责任。我想年轻就应当学会并善于这么样去做,而摇滚就是这么样去表达这一种态度的。

在这里,别人带给你的感动与你带给别人的感动让我收获许多过去不曾拥有过的这样打动与感激,一种异样的享受从心底无名处向全身流淌,比做什么事的第一次都要美妙。

我依然记得,在第一夜还是第二夜,那个站在前排栏杆边上长相乖巧富有灵气的女孩儿。就是她,当她在跟随节奏挥舞摆动的时候,舞台的摄影师把摄像机对准了她的脸庞,她那时正闭着眼睛,嘴唇似乎也跟着歌声在翕动着。可是,在她突然抬起眼皮看见自己美丽的脸庞投映在舞台中央的大屏幕上,她,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对着镜头挥手或是喊叫,羞涩的微笑或是把脸侧向一旁或是无动于衷。突然,她眼中迅速闪过一丝讶异,继而隆眉微蹙,杏目圆瞪,将双手交叠在栏杆上,把下巴埋在手肘里,不再挥舞和歌唱,我分明看见她清澈的眼眸里流淌着一条充满愤懑的小河流。那是略带被侵犯要表示不满和抗议的眼色!她感觉没有义务要对镜头讨好或者要对正尽兴的人群表示响应,她感觉自己突然出现在大屏幕上是不应该的,所以她要表示不高兴、没有妥协。这不是叛逆,而是态度!纵然说是叛逆那也是可贵的。她让我想起了电影卧虎藏龙里章子怡饰演的玉蛟龙,但是她又没有玉蛟龙的任性,却有着更好的灵性和更多的勇气。那一幕,三天三夜的迷笛节我印象最深就是她的一幕,没有丝毫盲从的眼神和半点的妥协,如此动人心魄的美竟是那么的醉人,久久无法忘去,镂骨铭心。

其实摇滚乐的真正凝聚力是当所有天南地北的朋友为着共同的一种音乐信仰而走到一起跳舞,唱歌,牵手,大都是那么地发自内心的团结和平等与友爱,彼此信任对方,相互关爱对方,不论男女老少,都能那么自然而然很轻易做到这点,只要我们确信是在音乐节的现场。如大家上网搜索视屏看到的那些疯狂举动和惊人行为,实际是可控的,因为不论因爆裂的节奏即将降临而像粒子搬对撞还是在拥挤的人群玩过山车还是在旋律如狂风骤雨般的时候玩跳水,其实每一个都会照顾每一个人,因为平等和友爱,大相信这是一个大家庭,无论是谁都有责任确保秩序与安全,都能那么地自觉做到遵守,这是摇滚精神的要义之一,庆幸很多朋友都清楚这点。危险很多时候不来源于外部,更多是内部。摇滚音乐就是将现场朋友团结起来的磁极!所以,摇滚音乐的现场才那么地刺激疯狂,那么地尽情释放,那么地屡试不爽。以致三天过后回到熟悉的地方突然感觉那么地陌生,像是从远方到来的客人那么地无所适从。

亲爱的朋友,明年我们再去迷笛音乐节,以后也要年年去,是你们的陪伴让我们度过我们认为人生有意义的三天,收获了我们专属的记忆和青春RocK照,因此,我们每次相聚后,约定道别必摆RocK手势,这是从小到大以来首次确定我们的官方礼仪,就像中华人民共和国有了国歌和国旗,就像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那句庄严宣誓,不再像小时候偷偷学抽说作军火,不再像偷看有色电影就说看水带那样,不再喜欢摇滚而感到孤独!

在迷笛音乐节的最后一夜,沼泽乐队演完离场之后,一场忽然侵袭的大雨。你,姑娘,我站你旁边故意靠近你装作躲雨的时候,其实你雨伞滑轮的雨水淋湿了我全身,实话说,不是很凉爽。虽然我追上去了,虽然你朋友怂恿你把号码给我,但你始终却没有告诉我号码。朋友批评我说细节没做好,用语不恰当,而你却说我岁数太小,那一刻,东坡、稼轩士所叹恨生不逢时我知便是如此。姑娘,怎么会是你?姑娘,我谢谢并祝福你,是你帮我完成了为遇见下一位动心的女孩该如何搭讪的深刻彩排。就像今夜的天气,就像逃跑乐队的那句歌词,:“总有遗憾所以美丽,青春里下过的雨,如今流在哪里?”

这首歌就叫:阳光照进回忆里。

 

看文章:

听着崔健的《一无所有》,黑豹 《无地自容》,唐朝 《回唐朝》。摇滚,我的陌生,我站在田园村的这一头,不懂村那一头的撕裂奔放为何物。我的世界,静谧,无量;那边的世界,飞扬、抗争。但愿相得益彰。

深圳:迷笛音乐节 3天听众突破10万

文/啸天

刚想提笔,QQ弹了一个窗口。思路就乱了。人生,好像就是这样,漫不经心的打断,总是不经意地出现。你刚把这个麻烦解决了,一回头,那些事就都成了过去,没法子改变了。我觉得,坚持做一件事挺难的,比如,上大学,就要整整四年的时间,我真挺佩服那些能挺下来的人,甚至有些人都不知道这四年是为了什么,想干什么,然而他就是挺下来了,并保持着愚昧和无知。

最近疯狂的喜欢Westlife的《Seasons In The Sun》。是啊,老歌了。推荐给学姐的时候,学姐都会说,“啊,听过的,当年,很好听的一首歌。”十年之后,又将有多少东西要不经意地沦为“想,当年”?那时候,我会这样描述:想当年,一首单曲循环的《Seasons In The Sun》,把室友听疯了,从此他痛恨Westlife;想当年,晚上,去新民校区体育场跑步,看到滑旱冰的漂亮女孩,谁都不好意思上前打个招呼,从此错过;想当年,几个爷们,一起去电影院看电影,争着刷卡,就为了刷够数了,好把银行卡的年费钱省了,还能兴高采烈地收现金;想当年。。。其实,十年之后,还能用这种“想当年”的口气叙述出来的事情,当时,一定都挺刻骨,挺深刻的,毕竟都是能流经十年而不忘的事情。那四年的时间,彼此影响,有些人从此听到Westlife这个名字都想吐,也许,同时,还想哭。

网络上总有这样的问题。给你影响最大的一部书是谁写的?你最喜欢的电影是哪部?你最喜欢的专辑是哪张?你最喜欢的一部动漫是?除了偶尔一些装牛X的人会写一些闻所未闻的答案。70后的人看到第一个问题可能会说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80后的人回答第二个问题多数是《大话西游》,90后关于第三个问题的答案是周杰伦的《七里香》,00后听到这里会抢着回答三个问题,“我喜欢《喜羊羊和灰太狼》”,当然有一些真的很牛X的或故作深沉和假装清纯的人,表现的会和他的年龄段不一样。生活在这个社会上,就要被社会拖着前行,从此养成一个个奇怪的习惯。年轻的时候,遭的苦受的难,懂得的那些道理,就成了人生的基石,构筑起"三观",跟你一辈子。岁数越大就越顽固,俗称"老顽固",冥顽不灵。

前些天坐公交,看到个女娃娃儿,很可爱,还非常不巧的是上没有座位了,就没忍住,吸气提臀,站起来让了个座位。千万别以为我是什么好人,要不是我一直有想养个女儿的冲动,碰巧她又是个可爱的女孩,大概我是不会有那份心情的。让座之后,我不亏的是女娃娃在妈妈的指导下跟我说了句"谢谢,叔叔"。其实被叫叔叔,也不是一年两年了,但是在毕业季的时候,听了这么一嘴,唉,火上浇油啊!内心一顿翻滚。有这一句“谢谢,叔叔!”,我也该好好面对,未来并不和蔼可亲的生活了!

其实,这个时候,该焦躁就焦躁,该不安就不安,该迷茫困惑就迷茫困惑。实在受不了了,就看看有个自称奋斗小青年的刘同写的一本书——《谁的青春不迷茫》。他说,他和你一样,依然在路上。也能逆袭!再不行,可以咨询一下徐小平,他写过一本《图穷对话录》,为千万陷于迷茫之中不知何去何从的人点明了道路,协助他们收获了自己的成功和幸福。但终究,还都是要靠自己,别人的路是别人自己努力走出来的,他们的想法都因了他们自身的条件,而你,也有你必须要做的事,要走的路,必须突破的结界。

 

文章:这是啸天写在他即将大学毕业的现在,此时的心情该是时空的重叠与渗透,我愿用“The Sound Of Silence寂静之声(《毕业生》主题曲)”这首天籁与大家共赏。

附:班得瑞版的The Sound Of Silence

附:关于《Seasons In The Sun》的中英歌词

Seasons in the Sun / 阳光下的季节
Goodbye to you my trusted friend / 别了朋友,我的挚友
We've known each other since we were nine or ten /我们已相识很久,那时我们还是孩子
Together we've climbed hills and trees / 我们曾一起爬过无数山丘、树丛
Learned of love and ABC's / 一起学会了爱,还有许多等等
Skinned our hearts and skinned our knees / 也曾一起伤过心,一起破过皮
Goodbye my friend it's hard to die / 别了,我的朋友,友情是不死的
When all the birds are singing in the sky / 到了鸟儿们一起飞到天空中歌唱的时候
Now that spring is in the air / 春天就弥漫在那空气中
Pretty girls are everywhere / 到处都会有可爱的女孩
Think of me and I'll be there / 想起我,我就会在那春天里
We had joy, we had fun, we had seasons in the sun / 我们曾欢喜,我们曾快乐,我们曾拥有那些阳光下的季节
But the hills that we climbed were just seasons out of time / 但我们爬过的那些山,却早已经历了多少沧桑啊
Goodbye Papa, please pray for me / 别了,爸爸,请为我祈祷吧
I was the black sheep of the family / 我曾是家里的害群之马
You tried to teach me right from wrong / 你总是试图教我改邪归正
Too much wine and too much song /太多的酒,太多的歌
Wonder how I got along /真不知我是如何过来的
Goodbye papa, it's hard to die / 别了,爸爸,亲情是不死的
When all the birds are singing in the sky /到了鸟儿们一起飞到天空中歌唱的时候
Now that the spring is in the air /春天就弥漫在那空气中
Little children are everywhere /到处都会有淘气的孩子
When you see them I'll be there / 当你看见他们时,我就是那群孩子中的一个
We had joy, we had fun, we had seasons in the sun / 我们曾欢喜,我们曾快乐,我们曾拥有那些阳光下的季节
But the wine and the song like the seasons have all gone / 但那酒与歌,就像那些季节,早已流逝而去啊
We had joy, we had fun, we had seasons in the sun / 我们曾欢喜,我们曾快乐,我们曾拥有那些阳光下的季节
But the wine and the song like the seasons have all gone / 但那酒与歌,就像那些季节,早已流逝而去啊
Goodbye Michelle my little one / 别了,米歇尔,我的小宝贝
You gave me love and helped me find the sun /你给了我爱,使我找到了阳光
And every time that I was down /每当我消沉的时候
You would always come around / 你总是会来到我身边
And get my feet back on the ground / 让我重新站起来
Goodbye Michelle it's hard to die / 别了,米歇尔,爱情是不死的
When all the birds are singing in the sky /到了鸟儿们一起飞到天空中歌唱的时候
Now that the spring is in the air / 春天就弥漫在那空气中
With the flowers everywhere / 到处都会有美丽的花儿
I wish that we could both be there / 我希望我们能一起徜徉在那春天里
We had joy, we had fun, we had seasons in the sun / 我们曾欢喜,我们曾快乐,我们曾拥有那些阳光下的季节
But the hills that we climbed were just seasons out of time / 但我们爬过的那些山,却早已经历了多少沧桑啊
We had joy, we had fun, we had seasons in the sun / 我们曾欢喜,我们曾快乐,我们曾拥有那些阳光下的季节
But the wine and the song like the seasons have all gone / 但那酒与歌,就像那些季节,早已流逝而去啊
We had joy, we had fun, we had seasons in the sun / 我们曾欢喜,我们曾快乐,我们曾拥有那些阳光下的季节
But the wine and the song like the seasons have all gone / 但那酒与歌,就像那些季节,早已流逝而去啊
We had joy, we had fun, we had seasons in the sun / 我们曾欢喜,我们曾快乐,我们曾拥有那些阳光下的季节
But the wine and the song like the seasons have all gone/ 但那酒与歌,就像那些季节,早已流逝而去啊
We had joy, we had fun, we had seasons in the sun/我们曾欢喜,我们曾快乐,我们曾拥有那些阳光下的季节
Butthe stars we could reach were just starfishes on the beach/但我们得到的那些星星,只不过是沙滩上的海星啊

文/辛唐米娜

有部电影叫《东京日和》,其中有场戏,让我花了几年的时间来琢磨——丈夫在街头偶见妻子独自行走时,忽然被妻子安静的样子给震撼——那时候,我以为,他的震撼来自于,他发现,原来他的女人没他的陪伴时也挺怡然。

现在,一句诗却给了我新的角度:站在街角不等谁,这本身就是一种力量感。

和一位好友聊天,他说,他单独出去吃饭时,总是会告诉服务生有两个人,然后,等饭菜上来,多事的服务生若有询问,他便解释一句:“朋友来不了。”问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怪僻,他闪烁其词:“一个人吃饭挺怪的。”

和一个台湾女人聊天,她说,她不管吃饭还是去做发型,都会带上书,用书将自己和旁人的好奇隔绝——独自一人时,她不愿意被他人打扰,甚至,也不愿意面对自己,所以将精力集中到另一个世界去。

还有女友,曾经吸烟的理由就是:“一个人呆着的时候,不至于显得无事可做,手里拿根,让发呆显得不那么呆。”

与自己好好相处也许才是最难的事情,如果不是在自己的寓所,就更容易敏感紧张成一只掉队的小兽,不敢轻易靠近谁,也不想被他人靠近。

书,或者随身听、墨镜,与其说是享受或装点,不如承认吧——用这掩饰不安的盾牌来杜绝被人看穿、靠近、伤害。

所以才会从小女孩时,就需要拉着小伙伴一起上学放学,连去洗手间都要约个共同的时间;长大后,手里拉的不再是同性伙伴,而是异性的恋人,除了上班下班上洗手 间,希望能伙同对付所有其他的时间……越是回避独处,越是害怕独处;越是想躲避伤害,越是会迎来伤害。收拾得体面漂亮的女人们,内心脆弱得像块湖上的薄冰,于是转身羡慕那些仿佛拥有力量的女人们。

其实,用不着羡慕,这些女人们的精神内核非常简单:不等待任何人,也就不需要任何人;不用道具隔离自己,也就不隔离任何可能性;不害怕发呆时的呆,也就更能在精神世界里专注……

她们取胜的法宝,就是安静,就是漫不经心,就是可以因为要专心涂指甲油而挂掉恋人的电话而产生的难以被掌控的力量感。

一个人的力量

我很重要

文/毕淑敏

当我说出“我很重要”这句话的时候,颈项后面掠过一阵战栗。我知道这是把自己的额头裸露在弓箭之下了,心灵极容易被别人的批判洞伤。许多年来,没有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表示自己“很重要”。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我不重要”。

作为一名普通士兵,与辉煌的胜利相比,我不重要。

作为一个单薄的个体,与浑厚的集体相比,我不重要。

作为一位奉献型的女性,与整个家庭相比,我不重要。

作为随处可见的人的一分子,与宝贵的物质相比,我们不重要。

我们——简明扼要地说,就是每一个单独的“我”——到底重要还是不重要?

我是由无数星辰日月草木山川的精华汇聚而成的。只要计算一下我们一生吃进去多少谷物,饮下了多少清水,才凝聚成一具美轮美奂的躯体,我们一定会为那数字的庞大而惊讶。平日里,我们尚要珍惜一粒米、一叶菜,难道可以对亿万粒菽粟亿万滴甘露濡养出的万物之灵,掉以丝毫的轻心吗?

当我在博物馆里看到北京猿人窄小的额和前凸的吻时,我为人类原始时期的粗糙而黯然。他们精心打制出的石器,用今天的目光看来不过是极简单的玩具。如今很幼小的孩童,就能熟练地操纵语言,我们才意识到已经在进化之路上前进了多远。

我们的头颅就是一部历史,无数祖先进步的痕迹储存于脑海深处。我们是一株亿万年苍老树干上最新萌发的绿叶,不单属于自身,更属于土地。人类的精神之火,是连绵不断的链条,作为精致的一环,我们否认了自身的重要,就是推卸了一种神圣的承诺。

回溯我们诞生的过程,两组生命基因的嵌合,更是充满了人所不能把握的偶然性。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是机遇的产物。

常常遥想,如果是另一个男人和另一个女人,就绝不会有今天的我……

即使是这一个男人和这一个女人,如果换了一个时辰相爱,也不会有此刻的我……

即使是这一个男人和这一个女人在这一个时辰,由于一片小小落叶或是清脆鸟啼的打搅,依然可能不会有如此的我……

一种令人怅然以至走入恐惧的想象,像雾霭一般不可避免地缓缓升起,模糊了我们的来路和去处,令人不得不断然打住思绪。

我们的生命,端坐于概率垒就的金字塔的顶端。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还有权利和资格说我不重要吗?

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无论他们有多少儿女,我们都是独特的一个。

假如我不存在了,他们就空留一份慈爱,在风中蛛丝般飘荡。

假如我生了病,他们的心就会皱缩成石块,无数次向上苍祈祷我的康复,甚至愿灾痛以十倍的烈度降临于他们自身,以换取我的平安。

我的每一滴成功,都如同经过放大镜,进入他们的瞳孔,摄入他们心底。

假如我们先他们而去,他们的白发会从日出垂到日暮,他们的泪水会使太平洋为之涨潮。面对这无法承载的亲情,我们还敢说我不重要吗?

我们的记忆,同自己的伴侣紧密地缠绕在一处,像两种混淆于一碟的颜色,已无法分开。你原先是黄,我原先是蓝,我们共同的颜色是绿,绿得生机勃勃,绿得苍翠欲滴。失去了妻子的男人,胸口就缺少了生死攸关的肋骨,心裸露着,随着每一阵轻风滴血。失去了丈夫的女人,就是齐斩斩折断的琴弦,每一根都在雨夜长久地自鸣……面对相濡以沫的同道,我们忍心说我不重要吗?

俯对我们的孩童,我们是至高至尊的惟一。我们是他们最初的宇宙,我们是深不可测的海洋。假如我们隐去,孩子就永失淳厚无双的血缘之爱,天倾东南,地陷西北,万劫不复。盘子破裂可以粘起,童年碎了,永不复原。伤口流血了,没有母亲的手为他包扎。面临抉择,没有父亲的智慧为他谋略……面对后代,我们有胆量说我不重要吗?

与朋友相处,多年的相知,使我们仅凭一个微蹙的眉尖、一次睫毛的抖动,就可以明了对方的心情。假如我不在了,就像计算机丢失了一份不曾复制的文件,他的记忆库里留下不可填补的黑洞。

夜深人静时,手指在揿了几个电话键码后,骤然停住,那一串数字再也用不着默诵了。逢年过节时,她写下一沓沓的贺卡。轮到我的地址时,她闭上眼睛……许久之后,她将一张没有地址只有姓名的贺卡填好,在无人的风口将它焚化。

相交多年的密友,就如同沙漠中的古陶,摔碎一件就少一件,再也找不到一模一样的成品。面对这般友情,我们还好意思说我不重要吗?

我很重要。

我对于我的工作我的事业,是不可或缺的主宰。我的独出心裁的创意,像鸽群一般在天空翱翔,只有我才捉得住它们的羽毛。我的设想像珍珠一般散落在海滩上,等待着我把它用金线串起。我的意志向前延伸,直到地平线消失的远方……没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替代别人。

我很重要。

我对自己小声说。我还不习惯嘹亮地宣布这一主张,我们在不重要中生活得太久了。

我很重要。

我重复了一遍。声音放大了一点。我听到自己的心脏在这种呼唤中猛烈地跳动。

我很重要。

我终于大声地对世界这样宣布。片刻之后,我听到山岳和江海传来回声。

是的,我很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我们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们的身分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

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

人们常常从成就事业的角度,断定我们是否重要。但我要说,只要我们在时刻努力着,为光明在奋斗着,我们就是无比重要地生活着。

让我们昂起头,对着我们这颗美丽的星球上无数的生灵,响亮地宣布——我很重要。

文/师大王小明

我是一条小鱼。

我只有把自己想象成一头巨鲸,才能潜入半米深的水中;

我会把自己想象成一头河马,才敢在鱼群里吐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气泡;

只有把自己想象成一只乌龟,才能够忍受错过,失去的痛苦,

想想天长地久,想想还会拥有,因为我是一只乌龟,因为我还年轻;

只有把自己想象成旗鱼,我才有勇气躲过水鸟划过水面的长喙。

 

如果我不这么想,我实在想不出一只小鱼,能有什么样的能力,活在这样的一个世界上。

只是潜水半米,我却要把自己当作鲸鱼;

只是吐一个气泡,却要把自己装成河马;

只因错过了一只同样的小鱼,却希望把自己当作天长地久的乌龟;

只是为了躲避水鸟,我要把自己想象为如同旗鱼般敏捷,才不至于太怕水鸟而无力逃避。

 

后来,暴来了,我从小河一路流向大海。

路上,遇到了河马先生,为了和他交谈,我吐出一个气泡,成功吸引他开始了对话,他说:“你有我的气魄。”

我很开心,就又吐了一个气泡,给他看。

水鸟也来了,站在河马的头顶,歪着头对我说:“像你这样的小鱼,我是从来都不会吃的”,说完,看看河马先生。

“河马先生再见,我想我要去别的地方了。”

 

河流像一辆特快列车,我不需要游,就被带到大海里。

见到了海龟先生,他看起来一点都不老,为了引起他的注意,我说起我的故事。

“曾经,我住的小河里,有一条最美的小鱼儿,从我出生的时候,我就喜欢她,直到我长大,就在我出生后的第四天,一场大雨之后,她不见了,我伤心极了,我想我是乌龟,在明天,或者后天,不管多么漫长,还有可能遇到一条小鱼,时间还长着呢。”我说。

他像一株圆形珊瑚,漂浮在海水中,跟从洋流,偶尔扇动手,拨一下,就这样在大海里,过了很久,他温吞吞地告诉我:“你知道么?珊瑚是动物,但是长的像植物,海龟是动物,但其实我是植物。”

“你怎么会是植物呢?”

为了等这个答案,我在他的壳下,居住了一下午。

对于我,这是难熬的两年,对于他只是瞬间。

他缓缓张口说:“看到你,真令人羡慕,出生后的一百年是漫长的,衰老只在一瞬间,之后我已经老了,一直从三百年前,到现在还没死,我想像你一样,永远年轻,从一登场,就是最完美的状态,不用改变,一生都是年轻的时光,永远来不及老,一生都是年轻的,不用考虑青春过后,要怎么办,不用考虑青春过完了,所要忍受的无穷岁月,现在的我是植物,单纯在等待自然的死亡。”

听他讲完,我已经等不及了,我想应该见见鲸鱼了,趁我永远年轻。

 

在洋流里,我被带入深海,深海暗流汹涌,我真的看到了一头巨大的鲸鱼,初见的时候,还以为是洋流把我冲到深海暗礁了。我看到了鲸,我在他的脑门上喊他的名字他也听不到,只好游进它的耳朵里,他被我吓了一跳,还以为我是他的神,在他心里终于开口说话了,刚开始我还想戏弄一下他,但我只是一条小鱼,只想听一听鲸鱼对我的看法。

“喂,是你么?小家伙,你可真有勇气,从万里之外的小河里,游到大海深百米的水里,如果我是你,我可不敢这样,你比我要勇敢多了,难怪我以为你是神,你应该就是神吧?深蓝99米的领域里只有我,这里再没有生命了,喂,你在么?”鲸鱼这样说,………………

…………

………

我知道,我不是神,我知道我没有勇气,没有气魄,没有长时间的生命,去挽回失去的曾经,时间再漫长也无法挽回错过与失去。

他们认为的我,怎么会是我?

只是一条因为乡下大雨,冲进大河的小鱼儿,因为没有办法再回去,所以顺着流水,一路来到鲸鱼的耳朵里,被他错爱成神的一条小鱼。

他说的神,不是我,每个人眼里的我,都不是我。

我是一条小鱼,别无长物的小鱼。

我在鲸鱼的耳朵里沉默了很久,在他转过身的时候,从耳朵里游出来,顺着另外的一股洋流继续前行,不知道这次是要去哪里。

在我走之后,鲸鱼患上自言自语的,常常在海的深处自己对自己说话,他一直以为心中是有一个神的,他想与神对话,可是神是沉静的,他满满的祷告,也只是满满落在他自己的身上。被他以为是神的我,才渐渐发现他也是一条孤独的小鱼,因为他太过巨大,因为大海比他还要大,就像是我,是一条小鱼,没有鱼比我还要小的了,在大海里,我和他都是一样的。

 

我想回到家乡的小河,嚼一口水下青草根,那是甜甜的味道,在海中,已经快要不知道甜是什么味道了,在海水里生活,就像生活在眼泪里,现在已经习惯了,平静而绝望了。

我看到过海鸥吃掉比我小的虾米,旗鱼被比他更快的鱼追上。我也看到了年轻的海龟有时和我一样的喋喋不休,活泼好动,常常会忧伤的浮在水面看看月亮,但更多的他们却像中诅咒了一般,在一瞬间变成植物,飘荡在洋流里,永远保持年轻的样子,却是已经腐朽了,长出绿色的海苔。

后来,听说鲸鱼带着勇气,上岸去寻找他的神,临死前他说:“我想要海啸的勇气,但是我没有,只有想象着海啸的力量,我才得以高高跃起,撞在海面上,侵袭海岸,但我始终没有海啸般的勇气,我只是一条小鱼,如果真的有神,他应该来自千里之外大海的源头,为了找他,就要死在岸上了,现在我知道,陆地也是一种海洋。”

我是一条小鱼,他也是一条小鱼,我是模仿来的,这并不是真正的我,尽管其中也有真实的成分,却是一直在伪装。最初我是一条小鱼,最后也还是条小鱼,我想要让自己与众不同,想要拥有河马的气魄,旗鱼的速度,乌龟的豁达,鲸鱼的勇气,但最终我还是我,一条小鱼,赤条条的小红鱼。

我的心如同大海深处,幽兰之境里的一块永不落地,但一直在下沉的石头。

我是一条小鱼而已,就不要想那么多了。

纯粹的小鱼,朝生暮死,从出生到死亡,都在青春里,像一出折子戏,就不用想那么多了。

如果你只是为了最美好的青春而拼搏奋斗,那一定会是短命的,早夭的,短视的,连青春也得不到的。

 

我是一条鱼

看文章:大家喜欢这种意识流的写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