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终极励志 下的文章

    香港这弹丸之地是全球最富庶的地方?不错,联合国最新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香港人均拥有净财富202,189美元(折合约157.7万港元),成为全球229个国家和地区中最有钱的地方,人均财富是全球最穷的西非国家尼日利亚人的210倍,卢森堡和瑞士则分踞第二和第三位。两岸三地中,过去20年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大陆以约8.8万港元的人均净财富位居第137位,远远落后于平均个人财富78万港元、排名全球第19位的台湾

    一半人只拥1%财富

    根据联合国发展经济学研究世界学院(UNWorldInstitutefor DevelopmentEconomicsResearch)周二在纽约及伦敦发布的《全球家庭财富分配》报告显示,2000年全球百分一的成年人拥有全球四成的财富,最富有的一成人口控制全球85%的财富。相反,若将全球人口以贫富分作两半的话,则较穷的一半人口只拥有全球百分一财富。

    对于香港成为全球最富庶的地方,本港丰投资发言人表示,结果反映香港人的储蓄率高以及他们对于投资物业的喜好。此外,人均拥有2,200美元(约17,000港元)是全球贫富两极人口的分水岭;若要跻身成为全球最富有的一成人口的话,个人必须拥有61,000美元的资产(约475,000港元)。全球最富有的1%人口约有3,700万人,他们的身家全部超过561,000美元(约437.5万港元)。

    全世界所有最有钱的人不是居住在北美洲、欧洲,便是居住在一些富庶的亚太区国家。上述三个「富人聚居地」,各自拥有差不多三分一全球最有钱的10%人口。

www.kanwz.com

1. 老板的思维和职业经理人的思维是截然不同的。
罗伯特清崎说过类似的话,但我真正明白这句话,是看了很多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后。很多所谓的老板,总经理,总裁其实都是职业经理人;我见过很多打工时很牛的“老板”,真正跳出来自己做老板后,他们面对了另一个世界,一个以前所没有经历过的世界。大多数人第一次,第二次做老板的结果都不是很好。

2. 失败得越多,离成功越近。
没有人喜欢失败,但你应该尽早面对失败,并且带着一份感恩的心面对失败。失败真的不可怕,反而有点儿令人开心。同样的道理是,这个世界上有2杯水,一杯苦水,一杯甜水,你希望先喝哪一杯。这个世界上正是因为有太多人,害怕失败,所以才会失败。

3. 成功与成就不同,我希望获得成就。
成功是指你给自己设定的目标达成,如果达成就是成功,所以说每个人心目中的成功定义不同。但成就却不同,你需要获得社会上大多数人的认可,这个世界上有成就的人并不是那么多。

4. 坚持做一件事情
一个人,一生坚持做一件事情,一定能够在这个领域获得一些成就,只不过,大多数人抵御不了外面的诱惑,无法坚持的做一件事情。

5. 做人是生意成败的关键
我没有看到过做人失败的,人品差的人能够在商场上获得长久的成功。大多数人品差的人,获得的成功,只是短暂的,区区十几年或更长一些而已,人是要活一生的,谁笑到最后,谁才能笑得最甜。比较可惜的是,现在大多数做生意的人,都会把“做人,人品”挂在嘴边,而事实上却做不到。

6. 好的另一半,能够助你更快更好的做事业
“军工章里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我自己身有感触,一个为人正直善良,通情达理,能够在事业上帮到你的女友或老婆,能够令你的事业长足发展,也许她不用给你太多建议,不用时时关注你的事业,关键时候点睛之笔,就能令你事半功倍。


生意做大的几点(小有成就不是很难,做大生意却需要具备一些特征)

1. 宽阔的胸襟与气度
2. 极强的抗挫折能力
3. 较强的组织能力和执行力
4. 极强的整体策划和资源整合能力
5. 一个好的另一半
6. 一颗回馈社会的心www.kanwz.com

    有些人一辈子没赚过什么大钱,也没继承过任何财产,甚至没买过一辆新车、一串珍贵珠宝或参加什么温泉旅游,但却达到了财务自由。正如一个“富婆”所说:“人们总认为我赚的不过是些花生(蝇头小利)。的确,但我却一点一滴将它们储存下来,时日一久,花生就变成花生酱了。”她的“花生酱”目前价值50万美金,每年帮她赚取大约5万美金的利息。

    这个“富婆”是麦克蒂格的一个客户,在他的指导下积累了琐碎的财富,最终达到了财务自由。其实,美国百万富婆的成功理财揭示出:一个人富有的程度取决于他的支出,而非他的收入。

    布莱特•麦克蒂格是华尔街成功的基金管理人,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美国广播、电视投资栏目的著名主持人。麦克蒂格喜欢动脑筋,他设计的一款投资软件,成为美国金融业的流行软件;他成立的麦克蒂格奖学金,也协助无数年轻人掌握了高超的金融投资技巧。

    麦克蒂格有着丰富的经历,在他接触了大量投资人与生意人后,发现太多的人抱着错误的理念。麦克蒂格感到奇怪的是:为什么那么多一生勤奋的人,最终却无法颐养天年?他总结十几年来的工作经验与心得,仔细分析那些在金钱游戏中摸爬滚打的经纪人与投资者所犯下的种种错误,找出投资老手亦不能幸免的投资盲点;他对500多位一无所有、但最终积累了成百上千万财富的投资人进行调查,分析他们的致富之道。

    麦克蒂格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富有的程度取决于他的支出,而非他的收入。相对而言,化储蓄为投资是我们暂时牺牲某些享受的最佳奖励,而投资又是一种生财之道。麦克蒂格建议,为了找出各种可能省钱的方法,你必须追踪所有支出的去处。其次,逐笔记账的用意在于找出与收入不成比例的支出。在众多的支出项目中,某些支出即使大幅削减也不致影响原有的生活品质。富由俭生:俭如穷人的富者愈富;奢如富者的穷人愈穷。所谓的“俭朴”,就是力行中庸之道——知所节制、朴实无华与量入为出,但并不意味着卑贱乞怜和铿吝寒酸。简而言之:生活简单,花费更简单。俭朴意味着必须“赚多花少”,以便达到致富的目标。麦克蒂格认为“简朴”之道的成功关键在于:你的牺牲应该也有所得。也就是说,若你有意放弃追求某些事物,就必须让自己有这种定力,可把省下的钱转为投资。否则,一味的俭朴只是留下可供挥霍的钱罢了。

    麦克蒂格从参加他的研讨会的学员中信手拈来一些例子:以前经常在外面吃饭,现在则每周只定一天为“外食日”;只在大甩卖时添购服饰,不一味地追求最新款式。毕竟,它们很快就会过时的;出外旅游时,不再讲究旅馆是否豪华,取而代之的是中低价位的旅馆;与其上电影院一睹为快,不如在家观赏随后上市的录像带;不会一下子就大肆装潢整幢房子,而会视手头松紧,一部分、一部分地装潢。

    汤玛斯•斯坦利撰写的《隔壁的百万富婆:美国商业女强人的成功之路》一书披露了美国女富翁生活 理财的三大新经。

    通过调查2500名平均年收入在475万美元的女性,斯坦利发现,美国富婆们生活都很节约。通常情况下,这些女性的生活水准都低于她们的收入水平。她们经常开旧车,剪下日用品店的优惠券,住在和中产阶级一样的房子里。

    大多数富婆都有丈夫和子女,但她们从没有认为自己要放弃家庭,全力追逐财富

    除了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富有以外,富婆们对贵重的东西也没有那么渴求。在斯坦利的调查中,一半的女富翁从来不买价钱在139美金以上的鞋,或是超过399美元的套装。

    她们在购买其他商品时也同样保持节俭。比如,70%的女富翁都曾经补过鞋,一半以上的人都提早付清抵押贷款。58%的富婆都用优惠券买食物。

    百万富翁不仅在积累财富、成功经营企业以及创造高收入上很有成就,他们一般还拥有高效理财的家庭。大多数人在听到许多百万富翁会采用以下方式提高其家庭的经济效率时会很吃惊:翻新家具而不是购置新的;更换更便宜的长途电话公司;从不通过电话购物;将鞋子换底或修补;购买杂货时使用优惠券;购买散装的家庭用品。

    有人经常会问:“为什么百万富翁还使用优惠券呢?这样做不过每天能节省50美分,一生又能够节省多少?!”在美国,典型的富裕家庭每周在食物和家庭生活用品上的支出超过200美元,每年超过10000美元。在成年人的一生中,这个数字大约在40万至60万美元之间。但是,如果你知道将这个数字削减50%,即减至20万至30万美元,并将这些钱投资于一个位居前几位的 股票基金中,根据过去几年的收益率,你所赚到的钱将会超过50万美元,你会怎么办?

    绝大多数百万富翁寄希望于未来。他们很可能会对一定时期中各种活动的成本和利益进行计算以求得节剩这种行为与财富的积累有高度的相关性,而这只是百万富翁全面节俭计划中的一小块。

www.kanwz.com

(1)自我认知

穷人:很少想到如何去赚钱和如何才能赚到钱,认为自己一辈子就该是这样,不相信会有什么改变了。

富人:骨子里就深信自己生下来不是要做穷人,而是要做富人,他有强烈的赚钱意识,这也是他血液里的东西,他会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致富。

(2)休闲

穷人:在家看电视,为肥皂剧的剧情感动得痛苦流涕,还要仿照电视里的时尚来武装自己。
 
富人:在外跑市场,即使打高耳夫球也不忘带者项目合同。

(3)交际圈子

 
穷人:喜欢走穷亲戚,穷人的圈子大多是穷人,也排斥与富人交往,久而久之,心态成了穷人的心态,思维成了穷人的思维,做出来的是也就是穷人的模式。大家每天谈论着打折商品,交流着节约技巧,虽然有利于训练生存能利,但你的眼界也就渐渐囿于这样的琐事,而将雄心壮志消磨掉了。

富人:最喜欢交那种对自己有帮助,能提升自己各种能力的朋友。不纯粹放任自己仅以个人喜好交朋友。

(4)学习

穷人:学手艺;

富人:学管理。


(5)时间

穷人:一个享受充裕时间的人不可能赚大钱,要想悠闲轻松就会失去更多赚钱的机会。穷人的时间是不值钱的,有时甚至多余,不知道怎么打发,怎么混起来不烦。如果你可以因为买一斤白菜多花了一分钱而气恼不已,却不为虚度一天而心痛,这就是典型的穷人思维。

富人:一个人无论以何种方式赚钱,也无论钱挣得是多还是少,都必须经过时间的积淀。富人的玩也是一种工作方式,是有目的的。富人的闲,闲在身体,修身养性,以利再战,脑袋一刻也没有闲着;穷人的闲,闲在思想,他手脚都在忙,忙着去麻将桌上多摸几把。

(6)归属感

穷人:是颗螺丝钉。穷人以为出身卑微,缺少安全感,就迫切地希望自己从属于并依赖于一个团体,于是他们以这个团体的标准为自己的标准,让自己的一切合乎规范,为团体的利益而工作,奔波,甚至迁徙。对于穷人来说,在一个著名的企业里稳定的工作几十年,由实习生一直干到高级主管,那简直是美得不能在美的理想。

富人:那些团体的领导者通常都是富人,他们总是一方面向穷人灌输:团结就是力量,如果你不从属于自己的团体,你就什么都不是,一名不文。但另一方面,他们却从来没有停止过招兵买马,培养新人,以便随时可以把你替换掉

(7)投资及对待财富

穷人:经济观点就是少用等于多赚,比如开一家面馆。收益率是100%,投入2万,一年就净赚2万,对于穷人来说很不错了。穷人即使有钱,也舍不得拿出来,即使终于下定决心投资,也不愿意冒风险,最终还是走不出那一步。穷人最津津乐道的就是鸡生蛋,蛋生鸡,一本万利……但是建筑在一只母鸡身上的希望,毕竟是那样的脆弱。

富人:富人的出发点是万本万利。同样的开面馆,富人们会想,一家面馆承载的资本只有2万,如果有一亿资金,岂不是要开5000家面馆?要一个一个管理好,大老板得操多少心,累白多少根头发呀?还不如投资宾馆,一个宾馆就足以消化全部的资本,哪怕收益率只有20%,一年下来也有2000万利润啊。

(8)激情。能不能干成事,首先要看有没有激情。

穷人:没有激情。他总是按部就班,很难出大错,也绝对不会做到最好。没有激情就无法兴奋,就不可能全心全意投入工作。大部分的穷人不能说没有激情,看他的激情总是消耗在太具体的事情上:上司表扬了,他会激动;商店打折,他会激动;电视里破镜重圆了,他的眼泪一传一串往下流,穷人有的只是一种情绪。

富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有这样的激情,穷人终将不是穷人!激情是一种天性,是生命力的象征,有了激情才有了灵感的火花,才有了鲜明的个性,才有了人际关系中的强烈感染力,也才有了解决问题的魄力和方法。

(9)自信

穷人:穷人的自信要通过武装到牙齿,要通过一身高级名牌的穿戴和豪华的配置才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自信,穷人的自信往往不是发自内心和自然天成的。

富人:李嘉成在谈到他的经营秘诀时说:“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光景好时,决不过分乐观;光景不好时,也不过度悲观。其实就是一种富人特有的自信。自信才能不被外力所左右,自信才可能有正确的决定。

(10)习惯

穷人:有个故事,一个富人送给穷人一头牛。穷人满怀希望开始奋斗。可牛要吃草,人要吃饭,日子难过。穷人于是把牛卖了,买了几只羊,吃了一只,剩下来的用来生小羊。可小羊迟迟没有生出来,日子有艰难了。穷人把羊卖了,买成了鸡,想让鸡生蛋赚钱为生,但是日子并没有改变,最后穷人把鸡也杀了,穷人的理想彻底崩溃了,这就是穷人的习惯。

富人:根据一个投资专家说,富人成功的秘诀就是:没钱时,不管多困难,也不要动用投资和储蓄,压力会使你找到赚钱的新方法,帮你还清帐单。这是个好习惯。性格决定了习惯,习惯决定了成功。

(11)上网

穷人:去网上聊天,穷人的嘴天生就不能闲着。富人讲究荣辱不惊,温柔敦厚,那叫涵养,有涵养才能数大根深。穷人就顾不了那么多,成天受着别人的白眼,浑身沾满了鸡毛蒜皮,多少窝囊气啊,说说都不行?聊天有理!

富人:上网找投资机会。富人上网,更多的是利用网络的低成本高效率,寻找更多的投资机会和项目,把便利运用到自己的生意中来。

(12)消费花钱

穷人:买名牌是为了体验满足感,最喜欢试验刚出来的流行时尚产品,相信贵的必然是好的。

富人:买名牌是为了节省挑选细节的时间,与消费品的售价相比,他们更在乎产品的质量,比如会买15元的纯棉t恤,也不会买昂贵的莱卡制品。

www.kanwz.com

    1、越是巨大地冒险,越是需要巨大地谨慎。

    2、如果注定要做一个商人,那么就要随时准备接受被贪婪打败地命运。

    3、商道随政道。

    4、所谓“暗捧”,表面上看来是吹捧和抬举对方,实际上则是暗示对方,给对方施加压力。1般情况下,这种“暗捧”是在谈大生意地时候才会使用地谈话伎俩。

    5、宁可输事,不可输心。

    6、很多生意就靠着1个“赌”字,而且无非是赌运气,赌头脑和赌胆量。

    7、人生之中地许多变故都是有征兆地,但是人们又经常忽略这些征兆,这大约就是人生地悲哀吧。

    8、对于1个商人来说,只有生意上地麻烦才会让他们1反常态。

    9、能够完全成功地巨大欺骗,只有在朋友之间才能发生。

    10、这个世界上,总有1些和平是打出来地,又总有1些和平是谈出来地。简直就像是在生意场上1样。

    11、“海棠花好看,不在颜色,而在神韵……做人也1样,不在外表,而在涵养……”。

    12、作为1个商人,1个讲究尊严地商人,生意上所遭遇地巨大失败简直就是残酷地人生悲剧。

    13、生意场上无朋友。

    14、巨大地生意改变1切。

    15、如果两个人有啦生意,就不能再做朋友啦!

    16、巨大地机会,人生中只能有1次。

    17、伟大地投机首先都是天意,然后才是人意。

    18、风险1旦伴随着机会同时出现,谁还会在乎风险哪?

    19、在同样地生意场上,大家都是因为生意才维持着利益关系。通常情况下,所有参与进来地人都会努力地维护着这个利益关系地稳定,而对1切交易机密保持缄默。只有某1方对利益地分配表示极其不满时,才有可能出现所谓地脱线行为,把关系网上地人全部拖下水去。

    19、贪婪往往让人们失去防备之心。

    20、拳头能把野猪打死,拳头塞不住人地嘴巴!

    21、“给面儿”和“识趣”——这两条处理关系地基本原则。

    22、很多大事情往往会败在小人物手里,因为做大事情地人总是很容易忽略小人物。

    23、永远不要忽视小人物,小人物也能坏掉大事情。

    24、无论对于哪1个商人来说,变化都意味着最大地生意机会。

    25、生意地利益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平衡。

    某建材公司总经理和另一家建材公司的总经理相约,当晚两家公司在中山南路上一家饭店洽谈生意。

    这两位老总彼此都听说过名字,但从没见过面。当晚,两家公司老总都如期赴约,两位老总交换了名片后,愉快地洽谈起了建材生意,并很快议定好了签约计划。甲总有个习惯,喜欢将生意伙伴的联系方式记到到脑子里。生意会谈结束后,甲总下意识地掏出乙总的名片又仔细看了一遍,发现在公司地址一栏中有个错别字:中山路印成了钟山路。

    为核实准确,甲总还特意问对方:南京是否真有个钟山路?随后,他被乙总告知,南京只有中山路,名片印错了而已。甲总又问乙总“名片使用多长时间”、“发现错误多久了”等问题。乙总说,这种新名片在今年5月份就印出来了,一共10盒,刚印出来就发现有错别字,但舍不得扔掉,于是就一直使用到现在。甲总思虑良久,告诉乙总这笔生意他还要考虑一下,当晚通过对方秘书转告:生意不做了。乙总致电甲总想知道原因,甲总说:“你办事情不认真,我不放心。”

    甲总说,现在建材生意很难做,办事稍有差池就赚不了钱,百万元的生意不是小数目,和办事不认真的生意人合作,他很不放心。
 
 
 

    孔子曾说:“名不正则言不顺”。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名称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文字符号,它是企业整体的化身,是企业理念的缩影和体现。它对消费者有着较大的号召力很亲切感,能缩短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同时在树立名牌、扩大影响`进行广告宣传方面发挥神奇的作用。因此有人甚至声称:“好名字能给企业带来好运气。”

    事实确实如此,靠好名字带来好运气的企业数不胜数。

    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日本“味&素”风行一时。民族资本家吴蕴初也研制出了一种与“味&素”同样品质的产品。为了提高与“味&素”的竞争能力,吴蕴初在给产品命名上下了很大功夫。他想:最甜的东西叫糖精,最香的香水叫香精,那这味道最好的应该叫“味精”。于是“味精”这个名词问世了,产品上市后,因其名字深受人们喜爱,很快便吸引了大量顾客,压倒“味&素”。

      在日本或其他国家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威士忌酒的销量大约是法国白兰地酒的两倍,但是在香港,白兰地的销量却是威士忌的20倍。究其原因,问题出在译名上。英国的“WHISK”译成中文时,成了“威士忌”;而法国"BRANDY”变成了“白兰地”。对讲究文字谐音的香港人来说,白兰地是深受人们喜爱的白兰,有白兰的地方一定是个好地方,这个美妙的译名使人们联想到酒味的纯美、芬芳,于是便对白兰地酒产生了好感。而威士忌酒则让人觉得“连威风十足的绅士也忌酒”,自然对其敬而远之了。

    可口可乐为翻译成现在绝妙的名字曾付出了很大代价。

    1920年,COCA COLA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根据它的发音,原先译出的汉语名口称为“蝌蚪啃蜡”。当数千个这样的广告牌树立起来后,COCA COLA公司才发现这蹩脚的“英译汉”让人联想到浑浊的水中的蝌蚪,作为饮料令人倒胃。1979年,COCA COLA重返中国内地时,公司负责亚洲的部门在英国伦敦征求中文译名。一位中国学者正好留学英国,就以“可口可乐”这个名字一举夺魁。“可口可乐”,不仅字简易懂,发音与英文相近,而且暗喻饮料有良好的口感,使人舒心快乐,时至今日,在中国,“可口可乐”已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可口可乐”---COCA COLA的走红与其命名的方式,告诉我们一个好的商标品牌名称的命名,对产品的销路会带来易想不到的效果。

    相反,在市场营销中,因为企业或公司商标名称不当而对产品销路带来损失也是常有的事。

    在日本市场,胶卷市场占有率最大的原本有两家公司,富士公司和樱花公司。20世纪50年代,富士公司在胶卷市场上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50%,随后富士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越来越大,最终战胜樱花公司而成为胶卷市场的主宰。樱花公司失败的原因并不是产品有质量问题,而是品牌名称---樱花。因为,在日本里“樱花”一词代表软性的,模糊的,桃色的形象;相反,“富士”一词则使人与日本的圣山富士山发生联想。樱花公司的樱花牌胶卷受樱花这一不雅形象的影响,日见萎缩,各种广告宣传均无济于事,只好节节败退,把市场让给富士公司。

    1955年,福特汽车公司推出价格在20400-24000美元的中档轿车。哥伦比亚大学受委托应用调查研究为新车命名品牌。在舆论调查和动机调查的基础上,专家们收集了上万种品牌设计,并从中选出4个提交公司决策会议选择。

    然而,专家们的意见遭到了冷落,新车型选用了由福特的几个孩子提议的以其父亲EDSEL(艾德赛尔)的名字为品牌名称。这一品牌名称恰好与美国强行推销的一种止咳药“哈德赛尔”相似,使人产生反向联想。结果从1959年11月开始的两年时间里,该车型仅卖出11万辆,最后只好停止生产,损失进10亿。

    早在医学界将先天免疫不全症简称为爱滋病(AIDS)之前的二三十年,“艾兹”{AYDS}公司就已经用“艾兹”的名字生产减肥糖果和薄饼了。本来,当医学界将先天免疫不全这种致命疾病冠上同音的“爱滋”之后,“艾兹”公司明智的做法应当是再取新名,然而公司并没有这样做。结果可想而知,一联想到那可怕的绝症,谁还敢问津该公司的产品?最后该公司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个品牌销声匿迹。

    以上实例有失败有成功,不过讲的都是一个道理:名称绝非无关紧要!据美国一家权威性调查机构调查资料表明:有36%的品牌名严重影响;有52%的品牌名对销售没多大帮助;只有12%的品牌名能实际帮助销售。这说明,选择和设计一个有声誉的商标品牌名对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从以上企业的名称上,也可以看出其事业发展的轨迹。每一次更名,就标志着企业发展到了一个新境界。当然,如果在刚开张是就把名字起好,无疑是一件大好事,有利于未来事业的发展。

    从市场信息看,有很多旺起来和衰下去的企业,都不经意的落在了名称这条抛物线上。——尝到好名称甜头的企业们,旺了起来。还没尝到甜头的企业们已经纷纷行动,还有的企业们正蠢蠢欲动。

    商标在市场和市民中的份量越来越重了,现在,国内正规商家,已经基本上禁绝无商标产品进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民买商品越来越讲牌子、认牌子了。宁愿多花钱,也要穿起名牌,已经成为那些先富起来的人的消费习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产品、商标日益增多,过去那种通过灵感偶发式的商业取名已经越来越困难了——随至而来的专业取名公司便随着市场的需要营运而生了!

    看专家是怎样评测名称的:

    我国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的字号“娃哈哈”确属音、形、义俱佳的典范。从发音上三个音节 WAHAHA 都是由一个声母和一个单韵 A 组成的,而 A 则是汉语所有韵母中开口度最大、发音最响亮,也是最容易发的音。从整个形体上看,“哈哈”就象孩子们高兴得合不拢的笑口,从字形上给人一种美观大方、亲切近人的感觉。《现代汉语词典》从字义上解释,“哈”常叠用为“哈哈”,是叹词,表示得意或满意;又解释为象声词,形容笑声。所以在这里“哈哈”表达了一种高兴师动众而潢意的情绪。“娃哈哈”这一名称既适合儿童的心理,又容易激儿童对它的浓厚兴趣。

    以上例子说明:一个好的名称,必须必备:

    1 、易读易记,利于传播。 2 、内外合一,名符其实。 3 、超凡脱俗与众不同。 4 、字义和谐,搭配得当。 5 、寻求规律,力求创新。 6 、讲究韵律,富有美感。 7 、打破陈规,灵活多变。 8 古今文化,相互结合(即字音、字意、字形、美学、民俗等)外;为企业、产品、商标取名前还需要考虑,当地文化、民族文化、吉祥文化、国际化市场需求、市场开拓的便利等等。

    “我国有名俗话:“不怕生坏名,只怕取错名”。名称尽管只是产品形式上的东西,但它却是以传播者的“面孔”直接进入消费者心中。

    历史证明也提倡,在公司或产品又或者商标面临困难坎坷无法前进中的企业们,请不要一味的只考虑到客观的众多因素,比如说,内部管理、市场销售及产品质量等,是否也应该考虑一下,公司、产品、商标的名称,是否也同样在事业发展上给企业、产品、商标带来无形的不便呢?众多成功的企业、产品、商标也都在告诫人们,在当今传播速度、信息量如此快的社会,为何不借助专业取名专家,为自己打造一个一名惊人,名利双收的好名称呢?
 

  王永庆15岁小学毕业后,到一家小米店做学徒。第二年,他用父亲借来的200元钱做本金自己开了一家小米店。为了和隔壁那家日本米店竞争,王永庆颇费了一番心思。   
  
  当时大米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出售的大米里混杂着米糠、沙粒、小石头等,买卖双方都是见怪不怪。王永庆则多了一个心眼,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的杂物拣干净,这一额外的服务深受顾客欢迎。   
  
  王永庆卖米多是送米上门,他在一个本子上详细记录了顾客家有多少人、一个月吃多少米、何时发薪等。算算顾客的米该吃完了,就送米上门;等到顾客发薪的日子,再上门收取米款。  
  
  他给顾客送米时,并非送到就算。他先帮人家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米缸里还有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将米缸刷干净,然后将新米倒进去,将旧米放在上层。这样,米就不至于因陈放过久而变质。他这个小小的举动令不少顾客深受感动,铁了心专买他的米。  
  
  就这样,他的生意越来越好。从这家小米店起步,王永庆最终成为今日台湾工业界的“龙头老大”。

  后来,他谈到开米店的经历时,不无感慨地说:“虽然当时谈不上什么管理知识,但是为了服务顾客做好生意,就认为有必要掌握顾客需要,没有想到,由此追求实际需要的一点小小构想,竟能作为起步的基础,逐渐扩充演变成为事业管理的逻辑。”
  
  这个故事给了我很深的启发甚至是感动。同样是卖米,为什么王永庆能将生意做到这种境界呢?关键在于他用了心!用心去研究顾客,研究顾客的心理,研究顾客的需要,研究如何去满足顾客的需要。不单纯卖给顾客简单的产品,而是将顾客的需求变成自己的服务项目,与产品一同给予顾客。  
  
  由此我们更可以看出服务的价值。顾客从其他米店也可以买到米,但从王永庆的米店里买米,会感觉自己的所得是超于产品价值的,这超出的价值便是服务。令人感动的服务决不仅仅是微笑能涵盖的,它融合在每一个工作的细节里。如果去衡量的话,衡量的标准便是:你是否在与顾客交往的每一个环节上都细心地为顾客的方便与顾客的利益着想了?

  我们应该明白的是:在如今技术高度发展、产品趋同的形势中,一个企业如果想存活并发展,就一定要有超越产品的让顾客愿意为之捧场的理由。只有乐于把方便给予他人,把利益给予他人,把温暖给予他人,把服务给予他人,才能塑造出企业独特的魅力,赢得顾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