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国家论谈 下的文章

办公软件文档格式标准

Microsoft OOXML文档格式:全称Office Open XML,OOXML是由微软公司为Office 2007产品开发的技术规范,现已成为国际文档格式标准,兼容前国际标准ODF(Open Document Format)和中国文档标准UOF(Unified Office document Format)。详细介绍...

中国文档标准UOF:由国家电子政务总体组所属的中文办公软件基础标准工作组组织制定的《中文办公软件文档格式规范》国家标准(即UOF--Unified Office document Format,中文简称“标文通”)。详细介绍...

我们为何要对微软OOXML(办公文档格式标准)说不 syj163tech.blog.163.com    

近日,微软的OOXML文档格式成为国际标准,引来了业内一派争论。正如笔者之前预料的,有人出来质疑ISO(国际标准组织)的公正性;有人指责微软的卑劣公关手段;更有人打着中国自己的UOF标准往何处去的旗号,认为微软的OOXML成为国际标准是对中国软件产业的巨大威胁,甚至提出我们可以不执行微软的OOXML标准而强制执行我们自己的UOF标准。笔者认为,如果照着上述观点执行的话,不但予我们自己的软件产业发展不利,更有可能损害我们国家在IT产业的形象。

 

首先如果我们确实对于微软的OOXML成为国际标准而质疑ISO的公信力,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正常的程序,有理有据地进行申诉,只是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一味地说“不”是于事无补的。如果我们不能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人家ISO缺乏公信力,只是指责的话,难免会给ISO留下极为不好的印象,除非我们今后不想再申请国际标准了。所以我们应该理性地接纳微软的OOXML,本着合作共赢的角度,尽快提升我们自己软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此外,如果我们不执行已经成为国际标准的OOXML,首先就说明我们无视国际标准,那我们还谈什么标准的严肃性?我们还要做我们自己的标准干什么?按照某些人的逻辑,如果中国的UOF成为国际标准的话,你希望人家都反对和拒绝吗?我们千万不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那是极为低级的错误。

 

其次如果我们在微软的OOXML已经成为国际标准的情况下,仍然不执行微软的OOXML标准,笔者认为此举意味着我们的软件(至少是办公软件)将放弃走向世界的机会。种种事实早已经清楚地表明,我们的产业和企业要走向世界,就要顺应产业发展的主流,遵守国际游戏规则(国际标准),闭门造车的时代早已经过去了,除非我们放弃这场游戏。

 

第三如果我们在中国国内不执行微软的OOXML标准,而强推我们自己的UOF标准的话,首先受到损害的将是最广大的个人用户。如果按照某些人的观点在政府及相关企业首先强制执行UOF的话,那么首先面临的是应用软件的迁移,更重要的是,就算是真的强制采用了我们自己的UOF标准,有多少政府及相关的企业会使用呢?到头来也会重走我们当年预装Linux的老路,有名无份,最终还是要去用人家的软件,换了知识产权意识强的企业还能装个正版,不强的无非是使用盗版,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政府及相关企业强推UOF的后果将是助长盗版的盛行,如果人家追究起来,我们的损失将不可估量,更重要的是这也有悖于我们国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初衷,不利于我们国家在国际市场中的形象。此外,就是我们中国的相关软件产业真的为自己的UOF标准做好准备了吗?就在前段时间,有某些业内人士还在称,我们的软件企业正在加紧测试与UOF标准的兼容性,实际情况到底是怎样的?从笔者的推断看,以某些业内人士的观点,我们一直受困于微软的垄断,而不得不开发兼容微软Office的产品,所以怎么可能像某些人所说的为自己的UOF标准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呢?这里面自欺欺人的成分很大,可如果并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就要强制执行,这难道是对政府和用户负责的态度吗?

 

第四就是谈到政府的支持,在微软的OOXML能否成为国际标准的投票中,政府已经投了反对票,这已经是对于中国软件产业的最大的支持,想来我们的业内人士和企业应该感到满意了,接下来是否应该干些实事,如何提高我们自己软件的核心竞争力,从功能、易操作性和市场推广上多下功夫。

 

第五就是我们国人的坏人推理心态在作怪。在微软的OOXML成为国际标准之前,微软已经明确表态要支持中国的UOF标准,并帮助我们的UOF标准走向国际,当时许多人提出了质疑,在微软的OOXML已经成为国际标准之后,微软仍旧表示要继续支持中国的UOF标准。可惜的是我们仍有些人对此表示怀疑。作为一个世界级的软件公司,微软表现出了大度、宽容和高瞻远瞩恰是我们某些软件企业应该学习的,这也是为何我们不能出现中国的微软的根本原因之一。做企业如做人,可有霸气,不可有傲气,我们有的企业总是错把傲气当成了霸气,但可悲的是,我们并没有傲气的资本。

 

第六就是我们有些人,甚至把此次OOXML成为国际标准上升到了政治的层面。所谓生意就是生意,我们现在还没有那个企业可以强大到去左右政府的决定,微软和英特尔足够强大吧!但我们很少看到人家遇到事情的时候搬出政府来说事,人家是依照相关的规则、法律就事论事,这也正是我们的企业所缺乏的。总是指望政府的帮助,是永远长不大的,相反依靠自己长大的企业更受政府的青睐。我们又本末倒置了。

 

最后笔者想问的是,那些关心中国软件产业前途的人,那些至今仍主张反对微软OOXML标准的人,你们在使用我们中国自己的Linux吗?你们在使用我们自己的Office软件吗?如果不是,希望从你们自己做起吧。

 

中国对微软OOXML(文档格式标准)投否定票的意义  /磐石之心

虽然OOXMLOffice Open XML)悬而未决的技术问题仍有3522个之多,虽然很多技术爱好者及参与者仍在抱怨微软的OOXML的技术缺陷。虽然中国、波兰和挪威等国家毅然投出了反对票,但是最终OOXML仍然通过了ISO认证成为国际标准,也成为ISO史上第一个没有正式文本即成为国际标准的“标准”。


OOXML取胜并不光彩?

对此,中科院院士倪光南老先生表示:“OOXML成为国际标准的过程中成熟度和开发度已经变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公关能力。”另外,有国外报道,在ISO标准筹备投票阶段,微软的员工及其合作伙伴与某些国家标准机构有不当的接触。例如委内瑞拉,原计划投反对票,但是最终却投了赞成票。Google也曾在自己的博客上公开表示“技术标准的审核必须公开、透明,而且是基于技术考虑。Google将帮助标准化组织努力向这个目标前进。并且帮助他们抵御任何商业压力。”

微软OOXML既然能够通过ISO国际标准的投票必然有他们自己的方法,而且微软也利用各种手段加快了投票、审核的进程。中国已经在各项知识产权方面落后与欧美国家,每年缴纳高昂的知识产权授权费用,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文档标准、汽车技术等等,每年缴纳的专利费是天文数字。

面对OOXML中国政府否定的态度鼓舞人心

但是我们国家也在加快知识产权建设,并作为当前一项重大的任务来抓。例如,国家为了支持通信产业的发展,在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上坚定的推行自主知识产权TD-SCDMA,并向ITU申请成为国际标准,同时不顾欧美3G标准持有者的威逼利诱,以及必然亏损的恶毒攻击,毅然让TD-SCDMA先商用,这表现出中国要建立自己知识产权的决心和信心。这必然激发中国企业加入自主创新的大潮中来,一起打破垄断。

同样,面对OOXML我们也提出了自己的开放性文档标准UOF,而在ISO投票中,中国也坚定的给OOXML投了反对票,虽然我们无法阻止OOXML成为国际标准,但是这至少表明了中国的立场——我们要建立自己标准,打破垄断。这也让微软不得不向我们的UOF示好,也有利于未来UOFOOXML之间的转换。

OOXML已经成为国际标准,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接下来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如何应对这一标准。笔者认为中国政府可以采取强制性的执行UOF我们自己的标准,因为基于UOFREDOFFICE软件已经可以实现微软OFFICE2007的各种功能。这种强制性的推行我们自主的标准有利于OOXML主动加大与UOF之间的兼容性,并加大转换器的开发力度,这样我们的UOF才不至于死掉。

其次,完成这个艰巨的反垄断任务还需要国家法律的支持,我们要健全反垄断法,类似欧盟一样多次起诉微软等垄断企业,让他们获得的垄断暴利拿出来。227日,欧盟委员会(下称欧盟)宣布对微软处以8.99亿欧元(折合约13.4亿美元)的罚款。相信在中国反垄断法的帮助下,将极大的保护我们自主知识产权,有利于自主创新技术的孵化。

未来国家之间的战争或许并不是枪炮的交锋,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产量的比拼,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蔓延,那就是知识产权之战,我们要打好这场战役,需要国家法规、政策、消费者觉悟等多方面的支持。而中国在明知OOXML会获胜的前提下仍然投反对票,这种反垄断的决心的确鼓舞人心,激励士气。

微软表示将继续支持中国文档标准UOF

  微软中国发言人说,微软将继续支持中国国家标准UOF,目前由微软和中国本地合作伙伴开发的UOF和Open XML (Word) 双向转换器已经完成并免费向全球Microsoft Office用户提供。该转换器使得Microsoft Word 2007和Microsoft Word 2003这两个版本的用户可以打开和保存UOF文档格式的文件。而且,微软公司承诺将继续支持相关的后续项目。

  该发言人说,“我们认为Open XML的标准化会带动UOF在全世界的广泛应用,增加UOF使用率,并提高实施UOF标准的中国产品在全球的竞争地位。”

由于多年的大学扩招,一年比一年多的大学生开始扎堆于本来就困难重重的就业市场,就业难,就业率低,已经困扰了大学生N多年了,过去的娇子,如今却似乎成了包袱,让人不得不感慨此一时,彼一时;于是我们不断的看到有北大高材生卖猪肉,有大学生当民工的,也有争抢一个月才800到1000元的低层就业岗位的,让人觉得对上大学的投入与产出太不平衡,太大落差,也于是前些年我们看到已经开始有大学本科生应聘北京郊区的村官职位,但那时的新闻报道是说除了京郊农村村官待遇不错外,最关键的是可能过引起日子后就能转为北京户口,一个北京户口,才是巨大吸引力的根本原因吧,也不知道那些大学生目前混得怎样了,是不是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最近,突然又从网上看到关于从2008年开始,国家将用五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新闻,而且是国家有组织进行的,据说是为了建设新农村,并培养后备人才,看了才觉得这真是大学生们一个走入仕途的重大机会,虽然也许要从最基层的农村干起,但凭一张大学生的文凭,怎么都不至于会扎根于农村吧,否则鬼才会自愿申请去农村当个破村官,今天的大学生所受到的教育和社会影响,不至于会傻到如过去上山下乡时的热血青年,父母因教育产业化而花了大把的银子供子女好不容易上了个大学,绝不是想让他们去农村修理地球的,除非是去镀金,走走过场。

说实话,此新闻给人第一个感觉就是仿佛又是由政府组织的二十一世纪的新上山下乡运动,当然与过去一样,大学生们是绝不会去农村扎根的,只是去乡村作一次田园牧歌式的旅游,然后作为后备人才步入官场,这可比直接投入惨烈竞争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要有更大的可靠性和成功率,当然更是一种曲线就业了,应该会有清醒的大学生们趋之若鹜。是我也会报名了,多好的事,最坏的情况,大不了从农村拍屁股走人,好在今天人才自由流动,已经不需要组织批准就能自己选择离开与否了,就那么简单,不过这次真是一条不错的就业之路,不需要什么豪言壮语或高谈阔论,更不用胡说什么立志献身农村那些骗人的鬼话。这个社会缺乏诚信,假的太多,说了也没有人信。

其实我认为,中国越来越大的城乡差距以及加上本来就贫穷落后的农村和农村科技水平,实在很需要无数有知识有文化的大学生支持,尤其需要一批能带领农民致富的、有文化、有见识的村官,而这些有文化的、有见识的村官,应该是农村相对稳定的群体,而不是靠上面派下来的、蜻蜓点水或候鸟式、类似旅游一般的大学生们。目前来看,其实只要是专业对口的,哪怕只是中专水平,也许农村更需要,而绝不是什么名牌大学的本科生,可别反而到农村去增加农民们的负担。

我们且不说如今实行农村村民自治,村官们都是由村民们选举出来的,派去的大学生直接当村官有没有合法性,能不能取得村民们的信任,即使去了,我想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增加一道农村的特殊风景,变成一场作秀或成为一个花瓶,很难想象目前本来就已经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和妇孺的农村,大多数多少还有一点文化的年轻人自己都已经跑到沿海打工去了,大学生的到来,又能解决多少问题?我想农村更需要一个能难他们带来现实的资金,能帮助他们投资建厂或至少帮助他们修公路等事宜,如果政府派大学生去镀金,却没有给他们资金,短短时间内,当个什么村委副主任又能干什么?毕竟现在是市场经济,对于目前普遍的单个农户来说,农村是弱势产业,受制因素太多,前期投入大,收益期长,如果没有长时间的坚持以及比较雄厚的资本投入和积累,所谓的10万大学生当村官充其量也只能下去讲讲农村听不懂的大道理,或摆弄一下大学生的开阔见识,在农民们面前显摆显摆。

我猜那些满腹经纶的大学生们花了家里无数的银子,绝不是为了到农村去种地的,上大学,家长和学生无非是希望用知识来改变生存环境,现实讲就是更好的在社会中占据一个有利的位置,更好的就业;而按照政府的意图到农村去当村官,也可以理解为大学生从基层做起,去创业,机会是靠自己争取的,农村当然也可以创业,也可以作为个人事业的起点,也许就象过去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一样,农村的经历会成为人生的一种难得财富,也许还可以从此改变当前大学生天生的浮躁,关键是作为大学生,能不能真的在一定时间内从思想到身体都溶入农村的现实,能对中国农村的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由此而产生一种如何解决农村问题的直接观感,也许是中国农村的幸事。

中国的农村是复杂的,一个三农问题困扰了中国多年,城乡差距也在一年比一年拉大,农村问题连续多年成了中央的一号文件,可见其重要性和艰巨性。10万大学生去当村官,或许是一个改变农村面貌的长线计划,但面临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农村工作尤其是农村具体的面对现实的工作,不仅涉及一些法律或程序,更涉及到一些人情风俗或利益,极其繁杂,极其难干,各种各样的矛盾时不时就搅合在了一起,根本就不是外来的没有一点社会实践经验的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能够驾驭的,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一个现代化的、管理规章和程序健全的工厂或公司,对于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也不会放心的委以重任,何况是一去农村就当个村官,直接面对众多利益交织、情理难分的农民们,也许结果就是混几年走人了。也许很多大学生对真实的中国农村并没有太真实的认识,平时也只是从新闻报道中看到一些富裕的农村,但他们也许真的弄错了。

由此看来,10万大学生去农村当村官,表面上是好事,但能多大程度上帮助当地农民致富,或多大程度上发展提高农村科技文化水平,值得农民朋友们质疑。

最近看了一则报道:曾在京沪引起轰动的日本天价大米将在广州上市,两种米售价分别高达198元/袋(2公斤)和188元/袋(2公斤)。日本官员称,去年首批大米的销售让他们大吃一惊,“第一是卖得快,第二是卖得贵(近日本国内3倍),第三是每袋198元的大米竟比每袋188元的更受欢迎”。

[日本著名的国产货:方西瓜,可以卖到一二百美元一个.这一天才的创造,为大都市中的超级市场节省了宝贵的储存空间]

这则新闻还加进了记者的主观评论:“即使国产大米做到了如日本官员所说的“优质水稻品种、苛刻生产工艺、不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每亩也只收获300多公斤”,真正“精耕细作,品质过硬”,价格也绝对卖不到99元/公斤。想想看,日本人多地少,主要是山地,可耕作农田零零星星,使用大型农业机械耕作根本别提,基本没有规模效益,加上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老头老太,既没新知识又没体力,人力成本、生产成本不低,再加上长期以来的农业保护传统,即使在其国内,大米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也是国际市场10倍有余,更何况运费、关税、宣传费以及众多公司的利润都在这些大米里。只可惜,天然劣势造成的高成本、高价格到了内地反而成了贵族气息。”

***本住过一年,妻子作日本研究,呆了两年,并在日本农家住过一段时期。我们见识过日本市场上各种食品高得荒谬的价格,比如两万多日元一个的西瓜等等。回到美国后,也习惯到日本店购买比美国市场的大米贵得多的日本米。再看看那些到哪里都比人家便宜一个档次的中国产品,不不禁感慨万端。日本米在中国上市卖出天价,固然和国内贫富分化严重、少数富裕阶层暴发户心态严重有关。但是中国的企业,切不可以此障目、丧失了向日本学习的宝贵一课。

[著名的神田牛肉,看看价格,一千五百日元一百克,进口美国牛肉则卖六百多五百克]

日本是个高物价的国家。我刚从美国到了日本时,进超市购物总把日元价格换算成美元,结果吓得什么都不敢买。比如一根芹菜杆儿,竟卖到相当于一美元的程度,贵了四五倍,怎么下得了手!有一次妻子吩咐去买菜,我转了一圈竟空手回来,看到冰箱空空后才不得不再跑一趟。另外,在这种物价的压力下购物自然图便宜,开始时对我吸引力最大的是那些“国产”的标记。我们这些在中国长大的人都知道,“国产”的东西便宜。殊不知,同样是“国产”两个汉字,在中日涵义大为不同。在中国是便宜,在日本就是贵。日本无论什么只要沾上“国产”,似乎人家就有宰你的理由了。后来我和朋友开玩笑说,在日本超市,我唯一买得起的就是“美国牛肉”,虽然价格比美国本土贵些,但仅是“国产牛肉”的几分之一。
可见,日本的天价米,并不仅仅是中国的暴发户崇日的现象。在日本,“国产”的农产品以成倍的高价照样和美国货竞争。这也不是一个经济民族主义(即日本人喜欢买“爱国货”)的问题。事实上,由于日美贸易顺差过大引起的摩擦,日本首相号召国民买美国货,并自己带头,但还是没有用。我这个中国人,到了美国还是想日本的米,宁愿贵一点也要跑好远去买。日本“国产”的高价,确实有其独特的品质作为支撑。

[超市中国产货价格远高于进口货]

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一下日本“国产”高价成功的经验。要知道,日本在二战中被美国打得心服口服,又被占领多年。在日本,美国人被视为统治者、上等人,美国货也炙手可热。我在美国开始学日语时,用的是六十年代头版的教材,新版后的会话仍然保留着一些那个时代的语言,比如“美国产品就是结实呀!”等等。但是,日本人正是在这种普遍崇美的文化中,建立的消费者对“国产”的信心。其成功的要诀,就是建立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在《中国不能永远为世界打工》一书中就谈过这一问题:一个民族要在经济上竞争,必须要奠定对自己生活方式的信心。如果一味学习美国的生活方式,那么美国的企业自然最懂为这种生活方式提供服务,你只能不战先败。日本战后不管怎么崇拜美国,社会仍然维持着“日本式”的习惯,而自己的企业则最懂得为这种本国习惯提供服务,因而高价的“国产”能够击败廉价的“进口”。
发展中经济在和发达经济融合之初,因为自己的落后,对后者崇拜是人之常情。但是,当发展中经济渐渐追上来时,这种经济体中的文化自信就开始恢复,本土生活方式的感召力就与日俱增。日本“国产”业,正是不失时机地捕捉到这样的机会。本来,牛肉是明治维新后才引进的欧美食品,是日本人追“西化”时髦才开始吃的。但日本马上对之进行本土包装:给牛喝啤酒、按摸,创造奇特的肉质,结果牛肉成了日本特产。说日本“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老头老太,既没新知识又没体力”,则更是无知。我妻子到日本农民家一住才知道:东京人住的是高层建筑中的“鸽子笼”,日本农民则住美国那样的巨大独居,一家往往两辆车,所不同的是这些房子中的设备,特别是厕所中的设备,比一般美国家庭要先进多了。农民确实是老头老太,但文化程度并不低。人家每周都有研究班,大家聚到一起交流最近的农业技术,哪个农民不是个小专家?不错,所有这一切,没有政府的保护和优惠是不可能的。日本的农产品卖得价格再高,没有政府补贴还是赔本买卖。但是,农民有这么好的条件,专心钻研,则确实为建立“国产”品牌立下了汗马功劳。

[日本农民丰衣足食后,开始玩农田艺术,创造了这样的地理景观]

中国四分之一的经济腾飞,使国民的文化信心提高了许多。现在国学热西学冷,就是一个证明。这也正是各行各业摆脱廉价模式、建立对“国产”品牌信心的机会。可惜,中国社会上上下下,过分“美国化”:人家开车我们也开车,人家修高速公路我们也修。暴发户们盖毫宅,也追求欧美风。这样克隆下去,“国产”的机会就会失去。


























  •   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公布财政预算报告,政府拿出700亿港元采用退税的方式向各阶层“派糖”,中低收入的弱势社群是受惠最大者。历任香港财政司长都有类似的措施,美国和新加坡也有此类社会分红措施。今年两会上海政协委员邢普也提出全国每人发放1000元的提案。

港府派糖

曾俊华任内的首个财政预算报告给香港各阶层大派“糖果”,大陆亦有声音呼吁进行“社会分红”,让民众共享发展成果

本刊记者 郑廷鑫

最大手笔的“派糖”行动

2月24日,香港逐渐回暖的温度又回落至摄氏14度。在新的财政预算案公布前最后这个周日,香港约10个组织逾200 多人,联合8名立法会议员,由中环遮打花园游行至政府总部递交请愿信。

游行团体向财政司长提出“十大诉求”,首要要求增加生果金(高龄津贴)至1000港元。

香港职工会联盟秘书长李卓人表示,除了生果金,政府应该增加经常开支150亿港元,尤其投放在医疗和教育项目上,反对只作一次过的宽减措施。自由党副主席周梁淑怡认为,预算案除了辅助弱势,也需向中产“派糖”,包括退税和回复个人免税额至02/03年水平,即将个人入息免税额提升至10.8万,并宽免差饷(物业税),上限5000港元。

同一天,中产联盟也发起10多辆私家车,由大围慢驶至政府总部,希望政府将五分之一盈余照顾中产。

三天后,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发表任内的首个财政预算报告。

报告显示,2007年特区政府财政储备由3693亿港元相应增加至4849亿港元,综合盈余达到1156亿元,占本地生产总值7.2%,是历来最高的综合盈余。

顺应民众呼吁,港府提出了一系列税务减免计划:

首先,香港纳税人在明年年初上缴2007至2008年度税款时可获得75%的退税,上限为2.5万港元。香港和美英一样实行先交税年底报税,每个月按当前税率交临时税,到年底各种收入汇总起来计算实际该交的年终税额,这个过程即个人申报。因为工资税、财产税、利润税都是分开报的,总税率必然降低,再加上抚养老人,房屋贷款,公益捐赠,投资失败等等各种消耗可以从纳税收入中扣除,几乎所有纳税人都可以在年终报税时得到退税。港府这次因财政盈余而退税,即是在个人年终报税基础上返还75%的年终税额。

其次,边际税率将保持不变,税阶将从3.5万港元增至4万港元。基本免税额将从10.5万港元增至10.8万港元。此外,香港政府还将拨出300亿港元用于社会福利、医疗服务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政府支出……

预算案对各阶层大派“糖果”,令政府减少300多亿元收入,额外支出400多亿元,多项减税措施令明年财政转盈为亏,综合赤字预料有75亿元,是港府历来最大手笔的“派糖”行动。

财爷派糖史

回归十一年,香港经济由大跌再到大起,先后历经四任财政司司长的港人,对于政府“派糖”早已不觉陌生。

1999年3月2日,被曾荫权誉为担任财政司司长期间“难度最高”的财政预算案面世。当时,特区政府面临214亿元赤字,经济增长一度跌至负6.99%的状况。

不过,在这样的情景下,港府依然推出“利民纾困”措施如退税、提高免税额、减差饷等,令全港170万纳税人及公司均能受惠,总额达85亿港元,其中66万纳税人可获退还500港元或以下。此外,政府以半价征收未来7月至9月的差饷,减轻240万业主的差饷负担。

此次财政预算案在体恤民困上受到很大的好评。根据香港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进行的民意调查,认为曾荫权担任财政司司长称职的,共有超过六成被访者,其中五成认为他是一位体恤民情的政府官员。有议员更称赞说,新财政预算案犹如下了一场“及时的春雨,扫尽了冬意”。

当晚的民意调查显示,共八成六受访的市民认为,未来一至两个月特区政府的表现会转好,对特区政府的信心指数则由78.9分上升至99.2分。

2002年,港府综合财政赤字超过600亿,香港连续数年步入通缩。当时新任财政司司长的梁锦松在他的首份财政预算案曾花60多亿“派糖”,如减免差饷至最高五千元,免水费、排污费及商业登记费等。

不过,梁锦松的这次“派糖”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2003年,香港财政赤字高达700亿港元,加上地产市场出现调整及泡沫经济爆破,由房地产活动直接和间接所得的收入大幅减少,香港已连续数年步入通缩,失业率亦上升至超过7%。2003年的SARS一疫,令香港经济进一步跌至谷底,楼市及股市均是大跌。

2003年4月, SARS肆虐期间,港府出台了118亿港元的纾缓民困措施,把退税支票直接交到纳税人手上。

两次派糖,梁锦松却没有尝到甜头。因在首份预算案中提出公务员减薪,外界指责他只得一招节流措施,称他为“梁一招”。他曾以《狮子山下》的歌词,呼吁市民同舟共济,但部分人并不认同。第二年,他又大幅加税及征税,被轰大派“泻药”,有人戏称他为“万税爷”,五成市民不满预算案内容,是回归后最少人支持的一份预算案。

梁锦松之后的“财爷”唐英年在任四年,先后在自己的第一份和最后一份财政预算案中“派糖”两次。

2004年的第一份预算案中,唐英年提出五年灭赤计划,当时经济开始向好,市场转向乐观,唐英年亦被评为“脚头好”,不像梁锦松般一味“派药”。推出以中产为受惠对象的税务宽免,如延长居所贷款利息优惠两年、减免税项及调高个人进修开支免税额等,也被称为“向中产阶级派少少糖”,有利于舒缓中产阶层的经济负担。

2007年,唐英年发表第四份预算案时,香港经济强势复苏,港府财政已有586亿港元的盈余。这很大一部分归因于财政收入的强劲增长,达2888亿,其中各种税收达1550亿,比前一年增长7%;另一方面,港府一直力推政府节约,成绩显著,一年下来比预算节省下了36亿。开源节流的结果,到2007年3月底,香港财政储备已经从前年同期的3107亿涨到了3693亿。

于是,唐英年大力派糖逾二百亿,首先是对个人所得税退税50%,另一调整是提高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从3万港币的税级梯度加大到3.5万港币,此外,还提出增加子女免税额至五万元,并就每名子女在出生的课税年度,额外提供一次5万元的子女免税额。这就是港人众口称颂的“唐唐派糖”。

众议“派糖”

参加节目听取民众意见是香港官员的必修课,刚刚派糖完毕的财政司长曾俊华也不例外。

2月28日,曾俊华出席由电台联播的《财政司长热线》接听市民来电。有市民赞扬预算案令大部分市民都满意,但也有市民批评预算案大派金钱是短视。曾俊华强调,这次是抱着审慎理财的态度制订预算案,同时配合施政报告提出的措施。

《星岛日报》的评论认为,曾俊华的预算案受到欢迎,其中一个原因是这个预算案照顾到社会各个阶层的需要,而不是一面倒地解决单一问题,反映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财政原则。当然,可圈可点的地方还很多,比如退税方式不是按照以往直接发支票的方式,而是抵扣明年的税款。这样可以藏富于民,又防止由于退税刺激消费,导致通胀加剧。

根据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实时调查显示,有68.4%受访香港市民对新年度预算案感到“很满意”及“非常满意”。同时,曾俊华的个人民望评分较2月初急升12分至67.9分,支持率急升23%,调查机构形容他为“一炮而红”。

但是,“社会分红”的政策在多元的社会里并没有出现“全社会一片红”的情况。港人以及香港立法会各政党也对预算案反应各异。据本刊记者了解,港人和港媒对这份预算案大概有四种解读。

首先,有不少港人认为这份预算案是选举年的产物,政府不可能不顾及政党在立法会的力量,许多措施是妥协之举。香港媒体从业人员Eric表示:“他也有受到来自各个政党的议员的压力,推这个政策没人会反对,不推的话反而哪个政党都讨好不了。”

其次,特区政府将在下半年推出政改方案,维系稳定的民意支持是势在必行,向社会各阶层遍洒甘露,不能说背后毫无自己的议程。“对一般市民来说,有谁不喜欢派糖呢?这次中低收入的弱势社群是受惠最大者,希望那会有助于改善现在日日都在炒的贫富分化现状。”Eric说。

再次,香港面临不确定的经济状况,美国次贷问题是否波及香港对今后财政状况影响很大,政府通过退税可以促进投资,拉动经济。同时,预算案的措施多以一次性为主,是为了防止给特区造成长期财政包袱。香港税务学会会长龚永德就提醒特区政府,要保持审慎理财原则,以未雨绸缪,因为“香港作为一个对外开放的城市,经济增长短期较易受到外围因素,包括油价急升、次贷问题及美国经济放缓等影响”,“本港税收容易受经济波幅影响,政府要设法减低波幅以稳定税收。”

最后,预算案显示,“大市场小政府”的基本理念依然左右政府的理财方案。一些具有长远意义的拨款,比如推动医疗改革,设立研究基金等,政府完全扮演一个资助者的角色。至于如何推动,如何落实,以及如何确保效益等问题,政府关注并不够。

“社会分红”离我们还有多远

在国际社会上,香港并不是唯一“派糖”、也不是最早“派糖”的政府。

2月13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总额约为1680亿美元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法案。该法案分两年实施,即今年先实施退税1520亿美元,明年再落实160亿美元。主要是为了避免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了该方案。

2月15日,新加坡也宣布,全体新加坡人将获得政府送的红包。政府从财政盈余中拨出18亿新元(约合人民币90亿元)还富于民,其中8.65亿新元(约合人民币43亿元)将分两次在今年4月和10月,作为分红发给年满21岁的国人,粗略估计人均可分到400新元(约合人民币2000元),穷人与老人受惠更多。

在经济学上,“社会分红”的概念是由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James Meade)提出的。早在1936年,米德在《经济分析与政策导论》一书中提出:“国家将从投入社会化企业的资本和土地获得利润。它可以将利润的一部分作为社会分红分给消费者,将另一部分作为对社会化企业的再投资。”

1938年,米德在《消费者信贷和失业》一书中进一步明确将直接分给每个公民的“社会分红”作为“反周期”的政策工具,称其还能起到在经济萧条时期扩大消费的作用。

2006年,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崔之元就以米德的“社会分红”概念为理论根据,并以美国阿拉斯加州的永久基金分红计划、“每人一张支票”的实践作为依据,提出划拨部分国企利润组建“中国人民永久信托基金”的设计与构想,建议把永久基金投资的部分利润直接分给每个公民,使人人享有“社会分红”。

提出类似建议的还有上海市政协委员邢普。在今年1月召开的上海两会上,邢普提交了一份正式提案——《建议研究全国人民每人发放1000元以分享财政收入高增长的提案》。

在今年两会上,邢普的提案也引起政协委员们的纷纷讨论。据称,委员们几乎是一边倒地反对邢普“直接发钱”的想法,也几乎是一边倒地支持其“让民众共享发展成果”的思路。

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从统计数字计算出,自1995年到2007年的12年里,我国政府财政税收年均增长16%(去掉通货膨胀率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农民的纯收入年均增长6.2%。这期间,GDP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0.2%。因此,只有政府的收入以远高于GDP的速度在增长,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次之,农民的收入增长最慢,速度远低于GDP的增速。

这位教授建议:“既然美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从次级按揭贷款危机中走出来,而给每家老百姓寄支票直接退税,把钱退给纳税人自己去花,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把一些税收、国企利润、国有资产增值退回给中国家庭呢?比如,也给他们寄去汇票。国民们也该直接分享一点国企的红利了。当然,最好是把许多国有企业资产民营化、把土地还给农民,因为这些本来就是国民自己的。” (本文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作者:郑廷鑫) 吉陆

提示:点击可查看国家领导人简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温家宝

温家宝
国务院总理

郭伯雄

郭伯雄
军委副主席

徐才厚

徐才厚
军委副主席

王胜俊

王胜俊
最高法院院长

曹建明

曹建明
最高检检察长

 

 

详情请点击查看中国官员库 中共中央及省部级领导人   各省市区主要领导人   

(注意:排名不分先后)

一、刘翔

  在10届全运会上刘翔冲刺的一刹那,大家看到运动员身上所穿服装的标志,是日本货―美津浓(全运会服装的唯一指定商)。刘翔却用黄色胶带把运动背心和短裤上的商标贴的死死的。国家体育总局必须让穿日本货,刘翔作为国家培养出的运动员他没有反对,可他作出的聪明之举更体现了他抵制日货的决心。事实上,刘翔确实是很恨日本的。都说姚明拒绝丰田汽车的广告,事实上,刘翔也已经拒绝了好几单日本产品的广告邀请,对方开出的价码甚至比耐克和可口可乐还高,可以说是天价(在日本有不少刘翔的拥趸,日本每年都盛情邀请刘翔参加日本横滨的田径精英赛),但刘翔都拒绝了。刘翔做广告有三个原则,这只在刘翔父亲,孙海平等极少数几个人之间保持相互默契:1.必须是有实力,有品牌的大公司。2.如果是外国企业和民族企业两家竞争,优先考虑后者。第三条凌驾于第一条和第二条之上,作为刘翔接广告的第一准则,那就是:所有关于日本的广告一律不接,不管开价多少

二、刘德华

  2004年7月5日,刘德华一行来到日本,举办了小型歌友会。歌友会一开始,歌迷欢呼。但是刘德华拒绝用日语向大家问好。接着又拒绝了主办方安排的日语歌曲。并把所有曲目都改为普通话。原定的粤语歌曲也全部取消。

  刘德华用普通话一字一句说道:“本来我是不想来日本的,但是因为合约在身,不得不来日本。但是你(指记者)不要以为是一纸合约把我牵住的,如果我不来,没人可以把我怎么样。我只是觉得这样对我歌迷不公平,因为歌迷是无辜的。我不想做的事,谁也无法逼我做,而且,你逼我,我也不会做”。德华接着说:“引用一句话,艺术是没有国界的,但是艺术家是有国界的。我想说,音乐是没有国界的,但是音乐家是有国界的。”他对着主办方说“以后介绍我时,不要说我是香港歌手,因为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

  然后,他当着几百名日本歌迷的面,演唱了一首《中国人》。不过真实性上不能确定,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爱国方面刘德华的表现都是比较突出的。


三、黄子华

  令人肃然起敬的香港明星黄子华:在第2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上(全球现场直播),主持人黄子华对前来领最佳亚洲电影奖的原岛大地说了一句震惊全场的话:“回去之后别忘了告诉日本人,钓鱼岛是中国的!!!!”

四、姚明

  大家都知道丰田汽车找姚明拍广告的事吧,但你知道丰田为占领中国市场愿意出多少广告费吗?丰田最终出到了2000万美元,相当于1亿6000万多人民币,姚明的反应是什么?请看:

  日本丰田公司几次三番找到火箭队的老板亚历山大,目的只有一个,希望他帮忙跟姚明牵上线,让姚明出任丰田的形象代言人。丰田公司一直是火箭队的球场赞助商,火箭队的主场球馆就叫“丰田中心”,所以,老板自然也愿意成全这桩美事,更何况,谁都可以想象,丰田公司在开始行动之前,已经为姚明准备了一份多么丰厚的广告同。但是,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姚明几乎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就是两个字:不行。而且,不提供任何解释。不知出任日本企业形象代言人的其他明星做何感想

五、李连杰

一次发布会,现场大家谈到“南京大屠杀”。在座的一个日本女记者就问到蔡依林,你们中国人老说被杀了30W,难道你们有数过啊。蔡依林有些尴尬,李连杰当即抢答:“我们是没数过,难道你们日本妇女被美国大兵强奸过后,你们还要去问她是否有快感?”

六、张学友

  在1997年香港回归的时候,与刘德华,张国荣等香港娱乐圈内人来大陆做宣传.在场有一位日本记者在采访张学友的时候问道:"张学友先生,你们香港回归中国后,你们是对回归有什么看法?有些人说你们香港娱乐圈的人向来是反对回归中国的,是吗?"

  张学友微微一笑,说:"我只会唱歌,不会参与政治,但我知道身为一个本国人应该做什么,香港当时是被英国侵占的,但领土和人都还属于中国,我们中国人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如果你们日本人存在有辱国耻的思想,那么难免误会,除了你们日本人之外,还有别的国家也会这样.你问这些话理所当然."

 

七、成龙

2005年成龙作品神话出品后,成龙在韩国做宣传,一个日本人挑衅的问道:“成龙先生,您以前几乎一直在好莱坞打拼,为什么又回到国内发展?是不是因为您在好莱坞不景气?”

成龙一愣,随即回答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永远也不会忘本,在好莱坞打拼如何也不仿碍我在国内发展,我们中国人不像有些国家,因为一部电影在好莱坞略有影响就改了美国籍(这明明指出是日本的一个演员),像我,李连杰,杨紫琼等不管在好莱坞发展如何都会回到国内献给影迷们一些作品,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品德.而不是有些国家(再一次的讽刺日本国)。”日本记者当时脸红无语。

一、人民币升值之利:

(一) 人民币升值可能意味着人民币地位的提高,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提升。
1)中国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更加值钱,人民币一升值,老百姓手里的钱就更值钱了,中国的人均GDP全球排名也可以往前挪一挪。

2)中国外债压力的减轻和购买力的增强等等。

例如:谁在掏钱维持号称“全球老大”的美国政府的日常运转?想当然的回答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广大纳税人。这个回答并不全对。因为当前的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巨大,光*纳税人的贡献还不够开销,因而不得不大量举债。而最大的债主是谁?是日本和中国。中国3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很大一部分买的是美国政府公债。
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强大的帝国的最大债主之一。这个事实本身显示了中国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去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仅次于美国;对全球贸易增长的贡献,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经济实力说话的人民币自然而然也就获得了更大国际事务话语权,这是好事。

3)有利于进口产业的发展:中国石化副董事邵金扬在接受采访时称:“如果人民币升值,海外资产对我们来说会较便宜。”如果人民币升值5%,中国石化2003年进口的石油,以目前的价格计算,成本将减少逾1亿美元。

(二)人民币升值的前景还是越来越清晰的。
这是因为,正如1994年以前人为高估人民币币值的政策被迫放弃一样,人为低估人民币币值也是难以持续的,因为在汇率的问题上,政策干预,虽能一时起作用,但最终还是市场说了算。只要中国能够保持经济高增长,同时推动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进程,那么,人民币升值,成为区域乃至世界货币将为时不远。而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中国的经济增长会在不远的将来突然停步;中国的货币当局也一再表示,人民币将走向完全可自由兑换。
  实际上,人民币的上升之旅已经开始,起点就是1994年1月1日的大幅贬值。这一年,人民币官方汇率向市场汇率并拢,由上一年的1美元兑5.80元人民币调整为1美元兑8.70元人民币,贬值幅度为33%。从那时起到去年末,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的情况是,人民币相对于美元、欧元(1999年以前为德国马克)和日元名义升值幅度分别为5.1%、17.9%和17%;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实际升值分别为18.5%、39.4%和62.9%。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的结果也反映了同样的趋势。
虽然如此,但在当前,试图诱导人民币大幅升值,不具备现实条件。

二:人民币升值之弊:

(一)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将会放缓。表现在三个方面:
1) 人民币升值会影响到我国外贸和出口。人民币升值,就会提高中国产品的价格,加大资本投入的成本,带来的是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下降,从而引发国内经济的不景气。

一国货币的升值,带来的是该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下降,从而引发国内经济的不景气。在这个问题上,日本是有血的教训的。在1985年,为了遏制廉价日货出口狂潮,美、法、德、英的财政首脑就采取过相应的手段,迫使日本签署了“广场协议”,从而逼迫日元升值30%。此后,从1985~1996年的10 年间,日元兑美元比率由250:1升至87:1,升值近3倍。而“广场协议”被公认是引发日本经济衰退的罪魁祸首。现在日本无非是想把这一悲剧转嫁到中国。

2) 还会影响到我国企业和许多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因为尽管“中国制造”已经成为世界市场的主要产品,但中国产品的一个致命弱点是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目前所占的市场份额,主要依*中国产品价格的低廉,在竞争中并不处于主导地位,如果竞争力受到打击是很可怕的。
《中国企业家》这次调查的最大发现是:82.4%的企业认为,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会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影响。对于正在中国经济舞台上活动着的企业来说,人民币就像空气和水一样。  
  
3) 还会破坏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使我国的金融距爆发危机的边
缘越来越近。升值业可能葬送我国多年辛苦造就的良好投资环境,新增的海外投资则会减少,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将被大大消减,因为这种投资变得相对昂贵。另一方面,国际游资的投机活动可能增加,使我国的金融距爆发危机的边缘越来越近。

例如:从墨西哥金融危机到亚洲金融危机,显而易见的是这些国家的政府均是以高利率的货币政策,以吸纳国内资金,但其效果却适得其反,由于内部资金乏力,又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游资流入,使资金流向出现偏差而形成资金结构上的矛盾,埋下了货币危机的隐患;同时又产生了外资流入推高了本币汇率的矛盾,触发了经济结构问题的暴露,或出现泡沫经济或出现经济滑坡,从而被迫实行本币贬值政策,直接导致货币市场和证券市场的交易风险,并最终引发金融危机。何为金融危机?这就好比是一户本来很穷的人家,来了一个巨富亲戚,为他们带来了暂时的“富裕”生活,因而外人便因其阔而借给这家人巨资,不料这户人家的富亲戚突然消失,留给这户人家的只有高筑的债台,并因此导致了借其巨债的朋友。一时间危机四起。

可见,如果人民币升值,则会导致:由于内部资金乏力,又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游资流入,使资金流向出现偏差而形成资金结构上的矛盾,埋下了货币危机的隐患。

4) 还有,升值后导致投机不可避免地盛行:由于以美元表示的国
财富迅速增加,股市和房地产达到高潮,一些“泡沫”进一步膨胀或造就新的“泡沫”,两极分化继续扩大,导致投机不可避免地盛行。

5)此外,人民币升值之不利多多:

人民币升值会给中国的通货紧缩带来更大的压力;人民币升值物价肯定会降下来,因为进口品的价格会下降。
人民币升值增大就业压力,恶化当前就业形势:外商投资企业对吸引国内劳动力是一个重要的渠道,尤其是现在的情况更是如此,所以此时人民币升值不仅会影响吸引外资,而且也会加剧当前就业形势的恶化。
财政赤字将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而增加,同时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
人民币升值会对中国的优势产业产生严重损害。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是以劳动力成本为优势的。中国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很容易受到反倾销措施的限制,出口形势并不乐观。如此时人民币升值则会是使目前这种状况更加恶化所以此时人民币升值不仅会影响吸引外资,而且也会加剧当前就业形势的恶化。

三:世人在全球通货紧缩压力面前再次聚焦人民币。

汇率的变动与各国国内的利率水平、货币供应量、国民收入水平以及物价水平等因素是密切相关的,一种货币到底是升值还是贬值应该由市场说了算,而不是由政治说了算。

然而:盐川正十郎的提案则更像一场政治阴谋。手拿一张一百元的人民币,如果是一个小孩问:这值多少?那么,这个小孩一定还幼稚到没有学会用钱。如果是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问,这值多少?那么,这就会引发一场风波。而这场风波就是在七国集团财长会议上的一项提案——日本要求人民币升值。

最近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的讨论成为国际上一个十分关注的话题。先有日本财相在七国财长会上提出要求,后有美国财长斯诺讲话和印尼召开的亚欧会议的声明,都呼吁人民币升值,近日,美国“健全美元联盟”又提出欲通过“301条款”促使人民币升值,格林斯潘的讲话,更是让世人在全球通货紧缩压力面前再次聚焦人民币。可谓是官民联合、齐心协力向人民币汇率问题发难。这场由日本挑起、美国担纲主演的人民币汇率之争全面上演,再次使中国成为世界关注的中心。

其实,站在日本人的立场上考虑,盐川正十郎提出这个问题并非没有道理。首先,日本经济一直处于低谷,凭什么你中国却一枝独秀?中国的一枝独秀我们日本也有贡献,你看,日本从你们那里进口了多少商品。其次,人民币只有升值,日元才能够贬值,这样日本的出口产品才有竞争力。中国经济具有廉价劳动力、高技术水平和廉价的货币3大优势,而三大因素中日本可能干涉的,只有最后一点——人民币汇率。日本甚至想借人民币升值的“利空” 阻止本国企业到中国来投资,但因为在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干预不了企业的行动,所以他们就要求人民币升值。他们认为,这样就可以提高中国产品的价格,加大资本投入的成本,使他们在国内达不到的目的,通过对人民币施加压力来达到。

迫使人民币升值,是日本争夺未来“亚元”主导权的战略举措。近年来,关于“亚元”问题的讨论已越来越热,谁能成为未来亚元的主导,已变成一个日益敏感的话题。日本由于其经济十年来的萎靡不振,日元充当亚洲货币主导的可能性在变小。而中国由于经济高速增长,已经逐渐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因此人民币的价值日趋明显,在中国周边国家已经开始形成一个“人民币地带”,导致日本对此忧心忡忡。在2002年日本对华出现 50亿美元顺差的背景下,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提出议案,提请七国集团通过“与1985年针对日元的‘广场协议’类似的文件”,逼迫人民币升值,将全球压制人民币升值的声浪推至顶峰,目的就在于想通过人民币升值,打垮人民币对日元的挑战,确保日元的未来主导地位。

美欧方面的动机似乎更为明显,就是为了通过人民币升值消弱中国的经济实力,进而打击中国的国际影响。

人民币汇率之争本质上仍然是贸易问题之争。美国之所以施压人民币升值,是认为美元贬值只是“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刺激了中国产品的出口”,尤其是2002年美元贬值的同时,美国外贸逆差却创出了4352亿美元的历史峰值,对华贸易逆差达到1031亿美元。美国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阻碍中国商品大规模进入美国。

升值的国际压力日大。尽管从长期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币升值是必然趋势,但在没有形成中国真正的出口优势(品牌)之前,人民币名义汇率不宜进行大幅调整;即使面临巨大的国际压力,中国也应该按照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汇率进行控制,否则,就会像日本和德国那样,将自己大好的经济前景毁于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