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

暑假,同屋的MM来了北京,那位老兄主动提出去清华转转,并对MM说:“清华我常去。”
   
二人在校园里游览了一上午,感觉甚好。
   
中午,该吃午饭了,那位老兄说:“去清华的食堂吧,有个万人食堂面积巨大,外校的也能用临时饭卡,我常去。”
   
过了十分钟,没有找到万人食堂。MM提出找个人问路,那位老兄说:“不用,万人食堂我常去。清华大着呢!”
   
又过了十分钟,还是没找到,不得已找人问路。
   
热心的同学指路:“这里向前,左转,过5个路口,右转,然后……就是清华的万人食堂了。”
   
MM感叹:“清华真是大啊,去个食堂都这么远!”
   
指路的同学说:“清华的食堂是挺远的,你们还不如就在我们北大的食堂吃算了。”

    mm说:“我爱你。”
   
  我脸红了,我不想害她:“我没钱,更没有房子和车。”
   
  mm盯着我的眼睛:“我知道。”
   
  “我的月薪只有一千五。”
   
  mm的目光仍然坚定无比:“以后会多的。”
   
  我用颤抖的双手拿出一支烟叼在嘴上:“我每天要抽一包烟,一喝酒就闹事。”
   
  mm笑了,“以后有我在,你放心。”
   
  我的脊梁上冒起一阵寒意,结结巴巴地对她说:“其实……其实我很流氓……幼儿园就喜欢去女厕所,小学就没了初吻,中学就……”
   
  mm没等我说完就软在了我的怀里,声音细若蚊鸣:“早知道你好色,你老偷偷瞄我胸脯……”
   
  一股鼻血喷涌而出,我抱紧了mm,温热娇小的身体让我热血沸腾。这时我忽然想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决定把这事告诉mm......
   
  五秒钟后mm抬头问我:“真的?”我悲愤地点点头。mm沉默片刻挣开我的怀抱抬手给了我一个耳光,她愤怒地朝我喊道:
   
    “你丫竟然没有英语四级证书!”

男人有性的要求不代表他坏,这可能恰恰是他喜欢上你的表现。男人会因为性而爱上一个女人。
   
一对幸福情侣的结合应该是一对合适的人在一个合适的时间与地点相爱,就像一首诗所写的“没有来早,也没有来迟,刚好遇上”。
   
当女人完全不看帐单,只留意男人付多少小费,她刚开始和这个男人交往;当她开始留意帐单上的项目,并嘱咐男人不要付太多小费,她已爱上这个男人.
   
不要勉强自己去做违背自己原则的事情,那样你肯定是不快乐的。人要去做令自己快乐的事情,而不是去做令别人快乐的事情、爱情病发症:暗恋抑郁症;热恋初期口吃症;热恋后期多动症;婚外恋失忆症;失恋,狂燥症加间歇自残症。
   
当爱意来临的时候,一个人会感觉到非常幸福的,尤其女人。就算不能够得到,就算爱他是一种痛苦,心底也会感到爱一个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把裹着自己的一层又一层的枷锁、顾虑、壁垒都抛开吧,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年青的时候都活得这么放不开,老了会后悔的。
   
所谓外遇,就是有了爱情和面包之后,还想吃蛋糕的心情!
   
世界上没有不会做家事的男人,只有不愿做家事的丈夫!
   
做个智慧的女人,要懂得如何去爱一个男人和他的钱!

    经过周末的加班和星期一的努力,今天终于把领导的讲话稿整了出来,心里也一下子觉得轻松了些许,于是找来《华西都市报》,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查阅了一翻。作为文字爱好者,尤其喜欢时评文章,因而对“华西评论”就更是宠爱,自然会对其选用文章加以细细品读。
   
    在“华西时评”专栏选择的文章中,其中湖北教师叶祝颐撰写的《财产公示让人意犹未尽之处》一文,引起了笔者的关注,因为笔者从事组织工作时间较长,尤其是对此类信息涉猎较多,自然兴趣就相对浓厚。不过,等到我看了他的文章后,心里就难免产生了一种别样的情愫。真的,让我来写这类文章,我是绝不会动笔的,因为尉健行书记卸职时的讲话材料,已经对党政领导干部财产公示的问题说得再清楚不过了,为什么要搞,已经搞了什么,后来又为什么不搞了。读后会让你知其然,同时也会让你知其所以然,然而叶老师看到北京对处级公选干部来点财产公示,心里就沾沾自喜起来,就觉得花儿要立即怒放一样,尤其对此大写而特写了起来,但让笔者看了后又觉得言之甚浅,因此使我心灵为之感动
   
    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美好心境?这是源于信息不对称的结果,当人们对信息把握越接近真实的时候,其漂浮在表面上的东东就会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自然就会影响到其对事物的深度认知和客观判断。就说叶老师的文章吧,假如其阅读了尉健行书记的讲稿后,我想他绝对不会操笔再写这篇文章了,自然《华西都市报》上也少了一篇有关干部财产公示的时评来。话又说回来,人其实处于信息低端会更好,换句话来讲,做一只井底之蛙的幸福指数会更高。
   
    后来我从这件事中还想到,真要把时评专栏办好,看似简单,其实不易。真的,你绝不能做井底之蛙,必须努力地去做一位杂家,要什么都懂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明白,否则你编辑出来的文章就会没深度,自然慢慢地就会失去应有的读者群,最终的结局就是平面媒体都有的一种杯具。

    前几天与一老领导偶遇,谈起他退休后老有何为,老领导说,通过四、五年艰苦努力,行程上万公里,耗资10余万元,修缮了家谱。我说,那是一件德泽后世的事,为其成功完成续修表示祝贺。谈着,他顺手从包中取出一本给我看,还半开玩笑地说,“你的名字一不留心上了我的家谱了”。待要问怎回事,他慢悠悠地解释说,“凡是对我在编修工作上有帮助的人,我都列了名单,记录在案,以备后代知晓”,还顺手指给我看,噢,可不,还排在第四位呢。我并不记得做过什么样?!老领导一五一十地告诉我,当时整理资料画家谱时,除了填写名字,还需要许多图表式样,工作量很大,是我给他用电脑绘制并打印了一些备用,减少了不少简单重复劳动。尽管老领导描绘的仔细,但本人还是想不起来,算起来四、五年了吧,也许是举手之劳,未有挂怀吧。可老领导还是记住了,并起还上了功劳簿,让我想起了那句谚语: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而且这种余香经久难以弥散。
   
    回顾自己的经历,也好象有一本本的功劳簿给人记功:小时候骑自行车差点摔下悬崖,是同伴的一伸手挽救了生命;上学时,是同学与我的善意合伙吃饭让自己渡过了寒酸岁月;工作后,是还未认准的老同事的一段自行车捎带免了自己数公里的火热阳光曝晒;……
   
    或许人就是这样吧,不经意间帮人一把,别人会记住的;而帮了别人时,并不一定记住,甚至会当场忘怀。
   
    正如歌里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享受孤独,因为一个人有最美丽的心情。
    倾听风过的低吟,想象一片叶在空中以涅磐的姿态旋舞;倾听雨落的私语,想象长长的巷口掠过一个丁香般的姑娘;倾听市井的喧哗,感受红尘的斑斓如一匹锦缎围裹着浪漫。还有清晨的鸟鸣,婴孩的哭声,暗夜里几声犬吠和自己沉稳的呼吸声。世界在周围降落,灵魂冉冉攀升,用目光穿越多维的时空,博大的宇宙陡然在对面矗立,而力量在身心贯注。
    一个人看书,在两个世界的门口伫立。安静了现实,想象就张开了硕大的翅膀。和苏子赤壁泛舟,与李白古风漫游,沿长江去明妃的村落,在杨贵妃和唐明皇的缠绵悱恻里沉醉。墨写的书籍最多彩,有限的空间容纳最多的情感。感受多情雄辩智慧和博大,在没有界限的时空里穿行,融入一片又一片有血有肉的风景,灵魂攫取一切真善美的营养,变得鲜活茁壮。
    一个人听歌,有最动人的表情。凝固的造型里欢腾着怡人的激情。自己就是琴瑟,每根神经都是琴弦,在如泣如诉里共鸣陶然。钢琴曲是水流叮咚,萨克斯是一段忧伤的爱情,嘹亮的民歌唱响明媚,流行歌曲里,流淌着青春的活力。一个人听歌,其实歌手是自己。
    一个人行走,自己的影子不离不弃。趋向那热爱的地方,从来没人阻挡。随时停下来看一朵花开,看一片柳绿,听一首老歌,或是席地休息。可以诗意,因为孤独时,你会更明白自己;可以放任,因为孤独时,你会更是你自己。
    一个人哭,感动的是上帝。没有怜悯的眼神窥视,自信就永远倔强的屹立。痛苦随两道清溪离去,心灵是雨过的世界,精神如那轮艳阳般饱满,而生活又如彩虹般华丽。一个人哭是真实的将痛苦体验,如同独自面对一座高山,翻阅过去,就战胜了困难。
    一个人生活,简单,自己是最安全的自己。
    一个人生活,富裕,你拥有的是大智慧。
    一个人的日子里,自己爱自己。别人的概念出现在背景里,我是主角,人生因我而演绎,人生都是一个人上路,别人的意志只会凌乱了脚步。梭罗的瓦尔登湖畔,有多少追随的身影,高大而坚毅;尼采的山林,成为精神的圣地,温润而惬意。不是野兽就是神灵,这是哪个哲人对孤独者的定语。我却觉得孤独哪有那么极端,它在生活中闪烁真理的禅意。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一定要将所有的光芒汇聚,才能照彻天地。孤独是黑色的,吸纳所有的温暖,成就千年如煤的璀璨;孤独是白色的,由于丰富而呈现简单,如同无招胜有招的武功,是化境的冲淡。拥有孤独的人拒绝浮华,回归本真和自然;孤独的人不盲从,理想的血液充盈奔流。
    享受孤独,就像喝着苦咖啡,品味苦涩珍惜甜蜜;享受孤独,就像喜欢失恋的情绪,忧伤成诗意的珠泪。两个人可以是痛苦,一个人可以是幸福,懂得享受孤独才是真正的成熟。因为这样的人最懂得把生命珍惜。

这是一棵神树,顽强的生长在巴丹吉林沙漠中。

那年大旱,几个月天上没有落下一星雨点儿。沙大王焉了,连极耐旱的骆驼刺也只吐了个小芽芽就不再生长了。在这一片生存的沙窝里的人,连喝的水都没有了。

榆树的枝条低低的垂下去,叶子黝黑黝黑的,只透出一点枯绿。烈日还在不停的照射着沙漠戈壁,煎熬着这里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在这大沙漠中,有一个叫“五百林”的地方,却有一棵是似杨树非杨树的小叶片的树,奇异的旺盛,还抽出了长长的枝条。

有人还惊奇的发现,在高温干旱,没有一点雨的一个清晨,那棵树的根边,竟然湿漉漉的。要知道四周的沙子像是被炒过一般,没有一点水分的。

于是乎,更神奇的传说开始流传。

神树,栽种到了苏武牧羊时的那口水井上。有下面的历史佐证。

相传汉朝的苏武曾在这里牧羊,现在还有一座小庙,建在巴丹吉林沙漠的民勤苏武山上。

当地人,已经几百年或者上千年,都在纪念这位有伟大民族气节的使者苏武。他们当然肯定的认为汉朝的苏武,就是在今天的民勤县湖区一带牧羊。我是看过一篇关于苏武牧羊地点的报道,说出来他们肯定要骂我。学者们说的地点,实在是相差太远了。竟然在苏联的后贝加尔湖。此话不提。

神奇的传说,弥漫到治沙研究所,专家们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乎,驾驶着三菱越野车,带上现代化的各种仪器,去寻找那个传说的越来越玄乎的神树。

三北防护林国家已建设多年,民勤又是重点中的建设防护地方。人工防护林,规模较大。那里去找,这样一颗小树。简直是,大海里捞针,沙子中寻金子。三菱越野车,在巴丹吉林沙漠中的防护林中,东打听西打听,越过沟滩,翻过沙丘,不觉一天就要过去。这几位治沙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停了车子,喝点水,吃点东西后,准备打烊撤回。神树,肯定是传说。当然就没有了科学考察的意义。

忽然,沙漠上空的天际,出现蘑菇云一样的云团。“原子弹爆炸”人们的第一反应。铺天盖地的风暴,旋即向他们滚动而来。“沙尘暴”这一声音,几乎是合唱的节点,异口同声的诠释。

风暴袭来,霎时天昏地暗。再到后来,已经是无边的黑暗,无边的恐惧。

三菱越野车,几乎被风沙淹没。他们感叹,日本人造车的精密,风沙被挡在了窗外,可是快要把他们闷死。当他们能打开车门时,沙尘暴已经滚动到了远方。天空也有了一点亮色,狂风还在怒吼。但是无边的恐惧,已经不复存在。因为,对于这几位治沙专家,沙尘暴就是他们斗争的敌人,研究的对象。从纸上谈兵,到今天不期而遇在治沙现场的沙尘暴,他们是骄傲的。

骄傲的情绪,还没有来得及扩张,却被生命的担忧浇灭。在这样的沙尘暴中,待下去,凶多吉少。要想回去又是谈何容易,没有方向可辩,没有来时的痕迹可寻。在这样的大沙漠中,很容易迷失方向,导致的后果是,越走越远,最后,汽车的油耗尽,连救援的人都找不到你。

叶玉函研究员,这位典型的江南苏州人,已经在这里待了,快三十年了。拙政园的绿色和精巧,水乡的烟波浩渺,总是在他的梦里萦绕。他在大西北的一所农业大学读书时,学的专业就是治沙,实习就是在这里,巴丹吉林沙漠。他被浩瀚的沙漠,震撼,也被这里农村人生存的艰难,所感动。沙漠绿洲,就是他的梦想。于是乎,分配自然顺理成章的就到这里了,条件艰苦的治沙站。

叶玉函研究员的研究成果,非常多,名气也很大;但是他传奇般的故事,却是像一部没有流传开的巨著,故事只要在作者心里是鲜活的。

叶玉函因治沙出名,也因治沙而沉默。刚来到这里,一米八零的个子,能写能画又有一副好嗓子,加上大学本科的专业,在同龄人中确实有点鹤立鸡群。奋斗的目标又是那么的宏伟,工作上很快就受到重视。不久,承担了一个很重要的治沙研究课题。他主动请缨来到了大沙漠的实验领域,进行观察研究。荣誉无数,得到的孤独也是无数。大约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运动也渗透到大漠里,他的奋斗,自然成了个人奋斗,他的学术自然成了,反动学术。他不明白,孤军奋战的他,怎么就成了刘邓黑帮的忠实走狗。批斗自然是少不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落井又遇乱抛石。

沙窝村有一户人家,儿子已过三十,还没有娶妻,因为是个哑巴。哑巴却有一个妹子,窈窕俊美,秦腔唱的方圆百里人都知道。两位老人,眼看到进土的年岁了,还是抱不上孙子,甚是发愁。这时却有人来说媒,老两口甚是高兴。但条件是换门亲,却又让老两口高兴不起来。哑巴的妹妹很懂事,竟然爽快的答应这门婚事。

吉日择好后,哑巴娶来了媳妇。满村子的人都高兴的不得了。

哑巴的妹妹,当然也出嫁了。嫁到了大沙漠里的一个牧羊人家。男人半傻,,丑陋无比,据说小时候在发病时把五官毁了。方圆百里的亲戚也来了,家人客人加起来,不过两三桌酒席。来客的酒席还没有收场,新娘却不见了。于是来客就成了搜捕新娘的探子,向茫茫沙漠搜寻。

这个如花似玉的新娘子,逃婚出走不久,一场黑风刮了起来。沙海茫茫,加上黑风刮的天昏地暗。哑巴的妹妹,在黑暗中不知行走了多久,也没有能看到逃出去的一点希望,反而死亡的阴影开始向她袭来。在这一带是有狼活动的,不是传说,她心里是清楚明白的。脑海中的问题还没有放下,一声狼的嚎叫,吓得她浑身鸡皮疙瘩,冷汗直冒。幻觉和现实已经很难分清。她的前方,隐隐约约的出现,凌乱的狼眼里发出的莹莹蓝光。沙漠里长大的孩子,生存的经验还是有的。她在下风,狼在上风头,狼还没有闻到她的气味。她飞快的翻过了沙梁,眼前突然又出现了亮点,她想又是狼群,这回我是死定了。两腿一软坐在沙子上。待换过神来,定睛一看,没有莹莹蓝光,好象是人间的灯火。

不错这人间灯火,正是叶玉函窝棚里发出的。叶玉函的窝棚里,共有三人住着。今天却只有他一人,一人去凉州汇报叶玉函的近期表现,一人到有电的镇上打口粮。

第二天天刚亮,人们在这个窝棚里,找到了哑巴的能唱秦腔的妹妹,也就是逃跑的新娘。愤怒的人们带走了新娘,也把叶玉函捆绑起来押走。

公安机关准备逮捕,这个反动的学术权威,现在的流氓分子。消息传到了哑巴的妹妹那里。哑巴的妹妹也就是逃跑的新娘,拿出来一件雪白的床单,让她的半傻的丑陋无比的男人,证明了她还是一个处女。她的献身让叶玉函躲过一次牢狱之灾。

叶玉函有好几次进北京的机会,但为了他的沙漠绿洲的梦想,都放弃了。一次他到北京开会,据说是要领联合国给他颁发的一个奖。

女儿已经上了中学,来北京火车站接他。这趟列车的人流很快滚动,四散开。唯有叶玉函在焦急的等待,寻找他的女儿。一个十二,三的女孩也在四处张望,跑动,轻盈的像飞舞的蝴蝶。

叶玉函内心是有愧的。上中学的女儿和他在一起的时间,从小到大加起来,也不超过一年。

三年哪,我忙乎了些什么,竟然没有看看北京读书的女儿。

伴随着“爸爸”的呼唤声音,穿着连衣裙的女孩扑到了叶玉函的怀中。

相见的情景不一一言表。

这个父女相见,却又不相识的故事,他后来说给了同事。同事们笑骂他无情,却有偷偷抹去了泪水。

他的故事很多,十年前我在艰苦的工作之余,就写了一个《沙漠绿洲》的东西,主人就是叶玉函,只是一百多页的稿纸现在还睡着。但是他的故事,却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越来越鲜活。

叶玉函作出了决定,夜里突围。

他的智慧,他的经验,就是他们团队的希望。记不清翻越了多少沙梁,也记不清迂回了多少路程。三菱越野车这时却怪叫起来,担心的问题没有发生,越野车却没有水了。没有水和没有油,汽车是无法行走的,地球人都知道。

明天的气温,要高达四十度以上,那时沙漠里将是火海,就是俄不死,也得渴死,{nextpage}也要把他们蒸熟。天气预报他是最关心的。

一个年轻的同事,提出要找水。叶玉函说,你知道彭加木前辈吗,大家都无语。

其实现在他们的位置,离五百林不远,那棵他们寻找的神树,已经向他们招手。

五百林在庞大的防护林中,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点,名字也是沙窝村的一个农民,自己起的。

那年,沙窝村的建国,听说栽树要给钱。于是,领上树苗,便来到这里,挖坑栽起树来。那天,他特别心急,拼命干活,总想早点回家。最后一个树坑挖完时,胸腔一热,吐出一口鲜血。他用手背抹去了嘴角的血迹,拿起剩下的最后一个树苗,用心的栽好,并作了一个很大的记号。这颗树,倾注了他的鲜血,这片他栽的树树林,是他劳动的证明。

防护站的人来,检查合格,数一下,正好五百棵树苗。栽一棵树,两分钱,不用算10元。建国心里早算好了,只是没有作声。可是,那位发钱的人说,只能发给你9元,百分之十的扣除,惯例。建国犹豫了一下,准备拿钱。从远处传来“把钱全给了”的声音,于是一张崭新的大团结,建国揣在了怀里。

沙窝村的建国,天黑赶回家。妻子见到建国放声大哭起来,儿子奄奄一息,危在旦夕。建国二话没说,背起儿子就跑。

翻过了一道道沙梁,终于来到铺着沙石的通往县城的公路。顺着公路走着,也许能搭上一辆便车。

这里盛产瓜子,茴香,还有沙漠中的锁阳等农产品,这条公路上来往的车辆还是有的,忙着拉运他们的货物。建国不知挡了几辆汽车,他已经记不清了,但是得到的结果却一样,不是绝尘而去,就是打一下刺耳的喇叭,留给他的还是绝望。

他再也走不动了,一屁股瘫坐在公路边。儿子满脸是冷汗,问话时也只能张张嘴,没有一点声音。他从怀里摸一下,没有摸出烟,却摸出那张大团结。这时远远的又亮起来汽车的灯光,拿着那张大团结的手连忙挥动起来。这辆车嘎吱停了下来,汽车带着他和儿子,飞快向百里外的医院驶去。

那位司机没有要他的大团结,还帮他把孩子交给了大夫。

大夫严肃的说,要是再迟来一小时,你的孩子肯定是没命了。

沙窝村的建国,无语。

孩子得救后,建国坚信那棵他用鲜血栽下的树,就是神树。

只要天旱,建国就给这棵小树,背上水去浇灌。有时到沙窝里采挖锁阳什么的,他还绕道去看看。今天黑风刮过,他又想起他的神树,看看被罕见的黑风,弄折了没有,照样也背着水。

叶玉函他们在失望中,看到了向他们移动的一个黑点。

    偶有一天,徐步于小路,冬季的阳光宛如一个没有内容的故事,巨大而空洞,身上仍感寒意料峭。于疏影横斜之间,忽闻有暗香浮动。遁香而趋,欣目一视,路旁有一月季正灼灼耀目地“凌寒独自开”于冷风之中。
   
    自此,“月季”这个词就在我记忆里有意识地被强调起来了,一幅“月季傲寒图”也日益在我心中逐臻完美,并诗意地温馨着。
   
    其实,月季早在孩提时期就走进了我的视线,只是那时稚幼的心灵还不更世事,因此无意于它。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世事的变迁,心灵塞满了生活的琐屑,很长一段时间它在我的记忆中被忽略或者说被遗忘了,因此也无意于它。然而,今日见之,却感慨系之,大概还是缘于生活吧。
   
    对于记忆中童年时代月季的印象,那时它总是被随意地插植于菜园的篱笆旁。待成活并蓬勃起绿刺以后,它本身也就成了篱笆。它的功用也就完全在于篱笆了。至于它的花开花落,农人无视于它,而在于我也只是一种模糊的印象了。
   
    不管是霜风冷雨中的难民,还是惠风丽日下的福民;不管是视线中的平民,还是记忆里的遗民,它都默默地生存,悄悄地开放,静静地芬芳,无意于冷遇。它就这样看着农人祖祖辈辈轮回地生活,看着他们和我们的梦起梦灭,看着一切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随意地生存,随性地开放,随情地芳香。
   
    哦!月季,你站立,你行走,你飘香,你诗意地生活着。
   
    多年以来,奔波于城市的大街小巷,奔波于孤寂的喧嚣与荒芜的繁荣,每条街道都盘算着肚肠,每个厨窗都陈列着不言而喻的心思,每扇门都欲说还休。生活的多舛,世事的多蹇,咫尺的友人已成天涯,多年远隔天涯的朋友,更在天涯外。曾经的爱情也不再风中飞花,雪照明月。
   
    在生活的空隙里,静思默想,其实如此者又何止我一个呢?我们都在疲于生计,我们都在追名逐利,我们都在图富谋贵……于此者,芸芸众生侔一者恒多,相异者太少。于是,诗意地生活就离我们渐行渐远了,或许只剩下雪泥鸿爪,只可回忆或憧憬了。
   
    闭目凝视历史,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唐李白不再“拔剑四顾心茫然”而长风破浪,直挂云帆,漫游于名山胜水。还有“竹林七贤”遁出世外,纵情山林,傲视世物,率性而为……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他们都真实地生活过了,他们也都诗意地生活过了。
   
    诗意地生活,它需要的是一种心境,不把形骸囹圄于物质,不把躯壳禁锢于权贵,不把心灵桎梏于尘俗,不把灵魂牢囚于名位。虽“久在樊笼里”但也能“心远地自偏”,为自己的内心寻找到一片“诗意的栖居”。
   
    恍惚中,依稀又闻到了月季花的清香,内心豁然开朗,血液中也似乎流淌着花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