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人生如茶 下的文章

    习惯一:
   
    别指望谁能推着你走
   
    如果你不向前走,谁又会推你走呢?因此,积极主动的态度,是实现个人愿景的原则。我们常说:“我不会……,因为遗传……”、“我迟到,因为……”、“我的计划没完成,因为……”我们总是在找借口或是抱怨,在不满中消耗自己的生命。而人类与动物的区别正是人能主动积极地创造、实现梦想,来提升我们的生命品质。所以,有效能的人士为自己的行为及一生所做的选择负责,自主选择应对外界环境的态度和应对方法;他们致力于实现有能力控制的事情,而不是被动地忧虑那些没法控制或难以控制的事情;他们通过努力提升效能,从而扩展自身的关切范围和影响范围。积极的心态能让你拥有“选择的自由”。我们虽然不能控制客观环境,但我们可以选择对客观现实做何种反应。积极的涵义不仅仅是采取行动,还代表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而非外部环境,并且人有能力也有责任创造有利的外在环境。
   
    习惯二:
   
    忠诚于自己的人生计划
   
    我们经常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因徘徊和迷途消耗了生命。而高效能的人懂得设计自己的未来。他们认真地计划自己要成为什么人,想做些什么,要拥有什么,并且清晰明确地写出,以此作为决策指导。因此,“以终为始”是实现自我领导的原则。这将确保自己的行为与目标保持一致,并不受其他人或外界环境的影响。我们将这个书面计划称之为“使命宣言”。任何一个存在的社会组织都需要“使命宣言”,任何一个企业或个人也不例外。“使命宣言”需要阶段性地评估以及持续修正和改良。确立目标后全力以赴,就是我们所说的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并把事情做对。为什么很多人成功了反而感到失落?许多人在埋头苦干时,尚未发掘人生的终极目标,只是为忙碌而忙碌着,未曾洞悉自己心灵深处的所欲所求,也不曾审视过自己的人生信条:你到底要做什么?什么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你生活的重心是什么?只有确立了符合价值观的人生目标,才能凝聚意志力,全力以赴且持之以恒地付诸实现,才有可能获得内心最大的满足。
   
    习惯三:
   
    选择不做什么更难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要做重要的事,即你觉得有价值并对你的生命价值、最高目标具有贡献的事情;要少做紧急的事,也就是你或别人认为需要立刻解决的事。消防队的最大贡献应是做好防火工作,而不只是忙于到处救火。因此,“要事第一”是自我管理的原则。有效能的人只会有少量非常重要且需立即处理的紧急、危机事件,他们将工作焦点放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上,来保持效益与效率的平衡。“有效管理”是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的重点管理。先由领导决定什么是重点后,自己掌握住重点并时刻把它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觉、情绪或冲动左右。要想集中精力于当前的要务;就必须先排除次要事情的牵绊,要勇于说“不”。
   
    习惯四:
   
    远离角斗场的时代
   
    懂得利人利己的人,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角斗场。一般人遇事多用二分法:非强即弱,非胜即败。其实,世界给了每个人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并非自己之失。因此,“双赢思维”成为人们运用于人际领导的原则.我们从小就参与各种比赛、考试,培养了一种你赢我输、你死我活的竞争心态。试想一下,谁又甘心在竞赛中认输呢?树立双赢思维就是要在人际交往中不断寻求互利,以达成双方都满意并致力于合作的协议计划。具有双赢思维的人,往往有三种个性品格:正直、成熟和富足心态。他们忠于自己的感受、价值观和承诺;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感觉,能以豁达体谅的心态看待他人的想法及体验;相信世界有足够的发展资源和空间,人人都能共享。利人利己观念的形成是以诚信、成熟、豁达的品格为基础的。豁达的胸襟源于个人崇高的价值观与自信的安全感,所以不怕与人共名声、共财势,从而肯尝试无限的可能性,充分发挥创造力和宽广的选择空间。
   
    习惯五:
   
  换位思考的沟通
   
    如果一位眼科医生为病人配眼镜,他先摘下自己的眼镜让病人试戴,其理由是:“我已经戴了10多年,效果很好,就给你吧,反正我家里还有一副。”那么,谁都知道这是行不通的。如果医生还说:“我戴得很好,你再试试,别心慌。”在病人看到的东西都扭曲了的同时,医生还反复说:“只要有信心,你一定能看得到。”那就真叫人哭笑不得了。我们常说遇事要将心比心。因此,“知彼解己”是交流的原则。这位医生尚未诊断就开处方,谁敢领教?但与人沟通时,我们常犯这种不分青红皂白、妄下断语的毛病。因此我必须强调:“了解他人”与“表达自我”是人际沟通不可缺少的要素。首先要了解对方,然后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才是进行有效人际交流的关键,要改变匆匆忙忙去建议或解决问题的倾向。要培养设身处地的“换位”沟通习惯。欲求别人的理解,首先要理解对方。人人都希望被了解,也急于表达,但却常常疏于倾听。众所周知,有效的倾听不仅可以获取广泛的准确信息,还有助于双方情感的积累。当我们的修养到了能把握自己、保持心态平和、能抵御外界干扰和博采众家之言时,我们的人际关系也就上了一个台阶。
   
  习惯六:
   
  1+1可以大于2
   
    统合综效是对付阻碍成长与改变的最有力途径。助力通常是积极、合理、自觉、符合经济效益的力量;相反,阻力则消极、不合逻辑、情绪化和不自觉。不设法消除阻力的后果就等于向弹簧施加作用力,结果还是要反弹。如果将双赢思维、换位沟通与统合综效原则整合,不仅可以化解阻力,甚至可以化阻力为助力,“统合综效”就是创造性合作的原则。集思广益的合作威力无比。许多自然现象显示:全体大于部分的总和。不同植物生长在一起,根部会相互缠绕,土质会因此改善,植物比单独生长更为茂盛;两块砖头所能承受的力量大于单独承受力的总和。这些原理也同样适用于人,但也有例外。只有当人人都敞开胸怀,以接纳的心态尊重差异时,才能众志成城。
   
  习惯七:
   
    过着身心平衡的生活
   
    身心和意志是我们达成目标的基础,所以有规律地锻炼身心将使我们能接受更大的挑战,静思内省将使人的直觉变得越来越敏感。当我们平衡地在这两方面改善时,则加强了所有习惯的效能。这样我们将成长、变化,并最终走向成功。人生最值得投资的就是磨练自己。生活与工作都要K自己,因此自己是最值得珍爱的财富。工作本身并不能给人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而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拥有财富,并不代表有永远的经济保障,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K。以上这七个习惯是相辅相成的。前三个习惯在于我们本身,确立目标就要全力以赴,着重于如何进行个人修炼,由依赖转向独立,实现“个人成功”;第四、五、六个习惯,即建立共赢、换位沟通、集思广益,都将促进团队沟通与合作;而第七个习惯涵盖了前六个,督促我们从身心开始完善。通过培养这些习惯,我们可以循序渐进地获得实质性的变革,成为真正的高效能人士。

  人生必须渡过逆流才能走向更高的层次,最重要的是永远看得起自己。
  有一天某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
  最后,这位农夫决定放弃,他想这头驴子年纪大了,不值得大费周章去把它救出来,不过无论如何,这口井还是得填起来。于是农夫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一起将井中的驴子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
  农夫的邻居们人手一把铲子,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中。当这头驴子了解到自己的处境时,刚开始哭得很凄惨。但出人意料的是,一会儿之后这头驴子就安静下来了。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底一看,出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子的背部时,驴子的反应令人称奇──它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铲进的泥土堆上面!
  就这样,驴子将大家铲倒在它身上的泥土全数抖落在井底,然后再站上去。很快地,这只驴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后在众人惊讶的表情中快步地跑开了!

[ 壹 ]

       阳光透过树影显得班驳。那些看不到的忧伤。如同日光的微薄。好象风都能把我吹倒。最近脸色一直好。生理期。胃疼。一些生活琐碎的事情纠缠不清。深夜。继续在人迹罕至的Blog写些语无伦次的话。Q一直隐身的状态。

       再也分不清苏醒和睡眠。现实和梦幻。白天和夜晚。这一切都虚无缥缈。在脑海里混淆起来。都破碎了。漂浮着。向四处扩散。身遭一连窜的磨难和震撼。现在觉得自己是百毒不侵。

       [ SL ]误会我写的话。我拼命解释。网络的这一头。我的眼泪控制不住,一直流下来。歇斯底里。我们心里都有了伤痕,这并不能怪谁。这段时间太累。家庭一系列 的事情。压的揣不过气来。做了决定。等待去执行。我相信我会做得很好。重新开始接下来的生活。不再去要那么多的思想包袱。不再寻找精神上的寄托。我要自己有一颗平静的心。


[ 貳 ]

       似乎。很久。不再触碰得到笔尖的温度。

       我好象更喜欢随笔记写下一小段自己的生活。完整的给句子加上标点。有的时候我还是会生活在自我的纠结中。冷漠的伪装。冰凉的牵绊。我迷醉的是那个故事。那么我遗忘的会是这段文字。

       有的时候我会大量的翻阅图片。不知道自己想汲取什么。还是想确定什么。我会觉得自己只是个不可理喻的孩子。在极力辩解的时候却语无伦次。也不清楚自己在什么时候无可就药得眷恋上了淡这个字眼。只是会认为我逃避不了那个字。我会感到在我的记忆深处。一直有个温柔的背影。


[ 叁 ]

       我苍茫的19岁。回忆很多。思考很多。却无任何怀念。生活依旧如此。我们在时间的背后。总有或多或少的想法和感触。我依旧一脸苍白。眼神暗淡无光。我突然会觉得累。像是人步入中年以后来回忆年轻的过往。所要做的感慨。想说的话很多。不停地写字只为了纪念。留下一些印记。眼泪拼命地。毫无征兆的流。内心其实很平静。并没想很多。

       有的时候觉得自己独自捧着一本书流泪。是件多么美好的事。不用害怕自己是没有感情的行尸走肉。不用去想幸福最后停留的居所。即使我会写不出字。即使我会以 一种固执的方式去纪念。

       略微的甜美真的可以滋蔓我的心坎。可以让我感到不孤独。去像个孩子一样贪婪的索取幸福。即便它会自私的带去手掌上仅存的温暖。而不去想念。有的时候我说。如果。我根本丧失了言语的能力。是否我周围的一切都会沉寂在黑暗中。如果。我根本无法作出表情。那么是否即将成为他们指间游戏的玩偶。


       五月央。
       我看到矫情的阳光。我知道夏天来了。我知道。流年里。期待一场关于幸福的花开。

        或许。幸福。真的好近好静。只是没有声音。

  如何做人?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弄明白。平时我们经常听到“做人难,难做人”的感慨,也经常能感受“先做人,后做事”的领悟。可见,做人不是个小问题,而是大问题,是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

  人来一世,无外乎两件事:一件是做人,一件是做事。做人固然没有一定的法则和标准,但它存在一定的通则,一定有它的技巧与规律。这里只能说些小道理,大提示。

一、做个有志向的人

  毛泽东说过“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拿破仑也曾经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这些名言就是告诉我们,做人应该有信仰,应该有信心。信仰是引导我们走向成功的航灯,自信是达到人生顶峰的动力。美好的前途来自于自强、自立、自信,不达目的不罢休,咬定青山不放松,打跨自己的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不要把一次的失败看成是人生的终审。逃是懦弱的,避是消极的,退就显得更加无能。成功的道路得靠自己闯,做人有困惑,做事有困境,世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只有坚强不倒的信心与毅力。男儿立世,自己拍板,不怕失败,不言放弃。
  成功时,不要醉倒,失败时,不要灰心丧气,不要怨天忧人,面对“山重水复”之关卡,唯有勇往直前,持之以恒,用信心去克服一切困难。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甘于干大事,揽难事,立个志向,树个目标,人生才有行走的方向。心在那里,路就在那里。有了志向,才有做人的本事、气魄和胆略。所以,做人需要问问你的志向在那里,要问问你有没有信心。

二、做个善良的人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人性光辉中最温暖、最美丽、最让人感动的一缕。人生不一定人人都很成功,不一定人人都能成为英雄豪杰,但一定要善良仁慈。善良是和谐、美好之道,心中充满慈悲、善良,才能感动、温暖人间。没有善良,就不可能有内心的平和,就不可能有世界的祥和与美好。爱是基本的善良情感,遇到乞讨者,我们就施舍他点钱,遇到老弱病残、孕妇,我们就主动让座,遇到迷路的小孩,我们就把他送回家,为他指点方向。一个微笑,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发自内心的问候,这对我们并不难做到,却可能因此帮助别人走出困境。一切人,一切事物都是相连的,在施予他人的时候,你实在是利益自己,当伤害另一个生命时,实质是在伤害自己。所谓善良,无非就是拥有一颗大爱心、同情心,不害人、不吭人、不骗人。有了善良的品性,就有真心爱父母、爱他人、爱自然的基础和可能。一个善良的人,就象一盏明灯,既照亮了周遭的人,也温暖了自己,善良无须灌输和强迫,只会相互感染和传播。所以,做人不一定要顶天立地,轰轰烈烈,但一定要善良真诚。所以,做人得要问问你想不想善良。

三、做个有教养的人

  中国是一个非常讲究修身养性、崇尚道德的民族。五千年来,无论世事如何变化,勤俭、忠义、谦让、孝顺都是恒古不衰的美德,多少古圣先贤更是视之为传家宝。小事业的成功靠机遇,中事业的成功靠能力,大事业的成功就完全靠品格、看操守。大凡成功的人,往往都是德行高尚的人。所谓教养,就是应该知深浅、明尊卑、懂高低,识轻重,应该是讲规矩、守道义。有教养的人,往往不以术而以德,往往不以谋而以道,往往不以权而以礼。有教养的人在自己独处时,超脱自然,会管好自己的心,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则为他人着想,与人为善,淡然从容,管好自己的口。方圆做人,圆通做事,宁静致远,自我反思,则事事放心、顺心。所以,做人得要问问自己有没有教养。

四、做个乐观的人

  人到世间,不是为苦恼而来,所以不能天天板着面孔,整日忧愁、悲伤、苦恼、失意,这样的人生没有乐趣,世上没有绝对幸福的人,只有不肯快乐的心,这世界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你心平气和,它就还你一个心平气和;你气势汹汹,它也还你一个横眉冷对。乐听赞美,不喜他人的批评,心欲名利,不欲失去它们,这种心态只会像锁链一样囚住自己。只有超越它们,才可体验自在与快乐。拥有一颗快乐之心,见到的就是一个值得欢欣的世界,心中满是忧伤,见到的则只是一个充满悲哀的世界,与其对不能得到的耿耿于怀,倒不如对你已经拥有的满足感恩。快乐不在心外寻求,只能在心内寻得,心中若然满足快乐,哪怕身在牢狱茅厕,一样可以悠然自在。存好心,做好人,欢喜充心,愉悦映脸,乐观向上,这样就能站成一座丰碑,走出一道亮丽的风景。人生苦短,与其事事张弓拔弩,不如学着“幽它一默”。所以,做人得要问问自己乐观了没有。

五、做个宽容的人

  海纳百川,靠的是宽容的心。做人做事,心胸不可太狭隘。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赏识别人的优点,包容别人的不足,靠的是有爱人之心,有容人之量。为你的仇敌而怒火中烧,烧伤的只能是你自己。忍不下一口气,就恶言刀枪相向,忍受不了他人的春分得意,就嫉妒诬陷,这样的人生只能昏暗无光,路会越走越窄。人间的是非善恶喜乐,世道的好坏、冷热、荣宠,要放宽肚皮,坦然接受,路才会越走越宽。宽容不是懦弱、退缩的压抑,而是一种忍辱负重的大智大勇,是能识实相、敢担当、懂化解融通。为他人着想,是为自己铺路,宽容不是纵容,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考虑的是别人的自尊和承受度。善待别人,等于就是善待自己,无论生活受到怎样的伤害,不必忿忿不平、耿耿于怀、怀恨在心,学会忘记,忘记是对自己的最好保护,学会感恩,感谢生活给你磨砺自己的机会,心灵充满阳光,生活自然充满灿烂。所以,做人要问问自己宽容大度了没有。 

六、做个实在的人

  踏踏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办事,把双手插在口袋里的人,永远爬不上成功的梯子。多一些努力,便多一些成功的机会,天道酬勤,不要光耍嘴皮子,不要好逸恶劳,勤字当头,苍天不负有心人,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才能成就大事业。从不获胜的人很少失败,从不攀登的人很少跌交,要想知道成功的滋味,就得敢闯敢干,少言多行,决而不断,断而不行,必然贻误时机。小事不想做,必然大事做不了,对工作拈轻怕重,好高骛远,很难成就一番事业。先扫一屋,才能扫天下,要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小节做起, 从点滴细节做起。做老实人,讲老实话,干老实事,这才是长久和根本。所以,做人,一定要问问自己是否实在。

七、做个智慧的人

  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知识积存得再多,若没有智慧加以应用,知识就失掉了价值。知识是静态的,人有了知识,还应该明白如何正确地将所掌握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没有智慧,充其量不过是一本记载着知识的书。智慧是头脑的智能,是一种洞察力和判断力。有勇气能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能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而有智慧却能分辨出何时能改变,何时不能改变,知道什么时候“为”,什么时候“不为”。知道你在做什么事,知道热爱做什么样的事,知道能把什么事做成什么样,这就是智慧。只有方向,而没有智慧,方向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智慧有时就是一种权衡和折中,用中庸拒绝极端,用理智分析情景,用务实发挥影响,用冷静掌控抉择,用自觉端正态度,用学习积累经验,用勇气放弃包袱,这就是智慧显现。对弱者,光关心不够,要帮助;对下属,光公正不够,要善良;对别人的失误,光原谅不够,要忘记;对自己的未来,光梦想不够,要行动。空才能生慧,学才能生智,心宁智生,智生事才成。每一个人都有值得尊重及学习的地方,慈悲的人教授慈悲之道,横蛮的人教授忍辱之道。如果一个人缺少智慧,又不愿意流汗水,那么谈何成功,所以,做人要看你有没有智慧。

八、做一个正直的人

  做人要正直、做事要正派,堂堂正正,公公正正,才是立身之本、处世之基。人正不怕影斜,脚正不怕鞋歪, 身正心安魂梦稳。品行端正,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心底无私天地宽,表里如一襟怀广。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就会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敬。己不正,何以正人?正直的人不谋私,不贪利,不文过饰非,不偷奸耍滑,不阿谀奉承,不溜须拍马,不阳奉阴违,平等待人,公正处事。说话有根有据,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说该说的就说,该做的就做,说的都是真话,做的都是正事。心术不正、故弄玄虚、口是心非,用心计,耍手腕,当面一套,被后一套,台上说君子言,台下行小人事,谈何主持公道,伸张正义。所以,做人一定要走得直,行得正,做得端,一定要问问自己是否正直、公道。

九、做一个谨慎的人

  智在于治大,慎在于畏小,一次深思熟虑,胜过百次草率行动,堤溃自蚁穴,细微可不慎。恭为德首,慎乃行基。谨慎是“不糊涂”的基础。一个处事谨慎的人,必然是头脑清醒的人,必然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糊涂。人生在世,有招来灾祸的言语,有招来耻辱的行为,要建功立业,当然要格外谨慎。低调做人,虚心做事,慎而思之,勤而行之。远虑在先,就能近处无危。处顺境飘飘然,洋洋得意,遭挫折就怨天尤人,牢骚满腹,必定难成大气。“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看的是你的功力和定力,低下头的时候,也要学会抬头看看天。静观默察,心如止水,谦虚谨慎,则事易成。谨慎还是远离危险,确保安全的良方,靠谨慎比靠鲁莽更能制胜,只有谨慎,才能稳操胜券,所以,做人一定要问问你谨慎了没有。

   以上九条,并非十全十美。人非圣贤、完人,怎能无瑕疵,怎可无遗憾,要想面面俱到,全能全有,从古之今,未曾有之。但世间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做不到的事。我是谁?我怎样如何做人?我能干什么?我做得怎样?我要到哪里去?在茫茫的人生旅途,我们必须时时问问自己,叮嘱自己,给自己亮起一盏心灯,磨砺自己,这样才能把人做好,把事做好。你说是吗?

  灾难中,与共和国一起成长

  长期以来,“80后”只是作为中国传媒盛宴上的一道热菜而存在。学生、作家、歌者、军人、政客、网络英雄,这些身份各异的年轻人被舆论有意无意地妖魔化,甚至被渲染成炒作成瘾的人。事实上,浮躁、急功近利和热衷于自我表现,确实是“80后”们表现出来的幼稚病。在这个言论自由、氛围和谐的年代,借助网络和其他可以自由表达的途径,他们不可能继续沉默下去。调侃、忧伤的文字,独立影像,地下音乐,不管以怎样的方式,他们都是在努力成长。虽然不可避免要遭受误解、管制甚至扼杀,但他们根本无法按照前辈们的愿望,通过自我改造而变得驯服、妥帖,他们跟所有新生势力一样,一边在探索如何冲出重围,一边继续特立独行,用一言一行锻造新的话语风格和成长传奇。
  
  如果说时光之翼不曾把那些年轻的身躯带回往事,只是不知疲惫,一路向前。那么他们至少在历史的书卷、老人的回忆和互联网上发现了隐藏在人生中的秘密——每一代人都在走同一条路,就算面目全非,就算走过之后伤痕累累,最终还是要让年幼的冲动回归到温热的现实。现实并非如我们用语言描述的那样冷漠,它就像吃饭、睡觉那样自然而被我们需要。那些由“新概念”、“选秀”、“炒作”堆积起来的激情泡沫,不可能永远带着七色光晕高高在上,工作、升迁和生儿育女才是符合大多数人的生活逻辑。
  
  真正的成长,不是留着胡须和染成白发就可以草草了事,它包含了太多难以承受又必须承受的疼痛。到了一定阶段,在自然规律的作用下,前一代人必将退后,后一代人必将向前,若要顺利完成这种过渡,后者就要从心灵上彻底脱掉脆弱的壳,用坚强的意念和敢于担当的勇气接过前者手中的权杖。
  
  毫无疑问,“80后”所要经受的考验,不比以往任何一辈人更少。物质和精神交锋愈来愈激烈的今天,他们对成功的渴求和主人翁的意识更加强烈。自主、自便、自由的先天气质,使他们对于主导整个社会有着更大的兴趣。而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先前标榜的我行我素与不合作的精神未能奏效。怎样调整好状态,使自己迅速成长起来,接近主流进而颠覆或创造新的主流,成为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责任面前,一夜长大
  在举国欢庆元旦的时候,谁能想到2008年的开局会如此崎岖?天灾人祸接踵而至,正在迅速崛起的现代中国经历了罕有的成长之痛。早春南方的雨雪冰冻突然酿成奇祸,3月拉萨的打砸抢骚乱一时黑云压城;安徽的手足口疫病刚刚缓解,四川大地震又骤然爆发。国运将兴,竟多磨难;巨龙抬头,风暴随之。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牵动了自官方到民间、自大陆到海外的许许多多人,他们哀悼死难同胞,资助震后重建,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在开往受灾现场的解放军和志愿者中,青春逼人、热血也一样逼人的“80后”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
  
  灾难唤醒了民众的团结意识和血脉相连的同胞之情。“80”一代在“3?14”事件中异军突起,以理性、坚定的态度与流利的外文向世界揭示了真相,为中国争得了崭新的尊严。大地震中,互联网、电视、手机随时传递着信息、推动着救援,更一刻不停地交流着一国同胞的感情和力量,竟成为国家的再造之具。
  
  “80后”代表性人物韩寒,在地震刚刚发生不久,就在自己的博客中声明,他要通过亲赴灾区而不是捐款的方式,表达对灾区的援助。他自费组建维持了一个救灾团队,在大规模救援队伍进入前就踏进了条件艰险的灾区。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大家呼吁灾区需要帐篷和医疗人员,并理性地告诫大家不要随便涌入灾区,避免危险和给救援“添乱”。几乎同一时间,另一位年轻的女作家张悦然,也进入北川县城,其中一半的路都是徒步进行的。在帮助受灾者的同时,这个敏感的女孩真切感受到死亡的气息。在博客里,她流露了在进入险境时对父母的思念:“我总是令他们担心,很抱歉”。
  
  在此之前,“80后”群体被理解成为一帮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尊处优心灵脆弱的“垮掉的一代”。上世纪90年代,教育学家热衷于拿中国孩子跟别国孩子作比较,以证明中国父母的教育方式只能训练出一批生活不能自理的寄生虫。事实上,中国的年轻一代并非那样羸弱不堪,在生存压力和巨大的灾难面前,他们勇敢、热情、自觉,而且勇于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
  
  灾难面前,一夜长大
  灾难带来的不仅仅是死亡和创伤,在巨大的悲痛和那种感同身受的毁灭性体验中,我们同时经历了心灵上的磨砺。若要继续安稳的生活下去,就必须要抛开胆怯、悲观的情绪,树立时刻准备好应对新的灾难的坚强信心。对于那些在大地震中死难的同胞,唯有如此,才是最好的告慰。
  
  “5·12”在时间上已经划上了休止符,但是“80后”的成长仍在进行时。杰克?克鲁亚克说:“不过,贾非,我们知道,我们俩是永永远远不变的——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在灾难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不但会更坚强、更成熟,而且也会有一颗“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的赤子之心。“志愿者”,其拉丁文本源之意是“希望、决心或渴望”。面对废墟,面对求救的眼神,这一群人在那一刻怀着同一种希望、抱着同一种决心、认定了同一种价值:同情的正义和反哺的正义。
  
  怀有这种正义,志愿者们触摸到了自己的内心。而这个国家,正生长着一种多么美好的公民情感表达。汶川地震,震醒了中国,震醒了蓄势待发的中国年轻一代。他们在所有人丝毫没有防备的情况下,一夜长大。他们的所言所行,甚至已经超过了公众的预期。当灾难将临时,他们没有慌乱,没有躲避,献血、捐款、志愿行动、奔赴疆场,他们干得太漂亮了!一举纠正了以往人们对“80后”的看法,为曾经的幼齿成功洗底。
  
  大灾害变成了大熔炉,使我们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体验着公民的身份,体会着中华民族的含义。我们必定全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在揪心的悲痛中同时感到了从未体验过的幸福,悲欣交加。我们看到国家正在走向成熟,我们悠久的文明历久弥新,正在经历激动人心的现代重生。从瓦砾中被救出的小女孩在解放军的担架上嫣然而笑,是我们眼中最美丽的笑脸;震后的废墟上由居民插上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是我们眼中最美丽的景色。
  
  在这个不能被忘记的春天,我们感受了深刻的痛苦,经受了巨大的考验。“80后”一代,在种种危机的锻炼下,非但没有被打趴下,骨骼反而日益强健,思想反而日益成熟,在灾难中,他们与中国一起成长。
  
  
  步非烟:钱再少我也不会躲起来
  
  口述人:步非烟 出生年月:1980年7月 籍贯:四川成都
  个人简历:80后青春武侠奇幻作家,200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有《华音流韶》《武林客栈》《修罗道》《天舞纪》等系列作品出版。
  真情感言:只要在危难的时候,我们心中只有一个信仰——那就是中国!
  采访人:恭小兵
  
  我当时在海峡电视台录制一期节目,正在化妆间,听到化妆师说起四川发生了地震。第一反应是害怕,然后祈祷发生在无人区里边。结果听说是在离成都不到90公里的县城,立刻打电话回家,却无法接通,我给所有成都的同学群发了短信,然后一分一秒的等有人能回复我。那5分钟真的极为漫长,直到一个同学回复我,说成都市区还好,才稍微踏实,然后就是不停的打电话,都占线,只好一只用短信追问成都的情况。我知道那个时候我的同学也很害怕,但是我只能用短信轰炸她,直到她确认市区的房子没有倒塌的,才安定了一点。再后来才明白奇迹并没有发生,和唐山大地震一样,成千上万的同胞死去了。
  
  第二天,还是不清楚伤亡的具体情况。我去邮局捐了第一笔善款,四千块,随之参与了一批北京80后作家组织的义卖签名图书活动。第三天才和父母联系上,他们告诉我房子有了裂纹,不敢回家,只能借住在亲戚家。我希望他们来北京避难,但我父母说,成都不是重灾区,现在不能给政府添乱,他们不走。我要回去做志愿者,他们也说,现在交通非常困难,你没有专业知识,帮不上任何忙。他们要我在北京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
  
  后来震亡数字不断飙升,又做了3次捐赠,前后总额大概是一万。16号的时候,中国作协邀请我参加央视的赈灾晚会,当时手中已没有任何现金。我也犹豫过是否要去,因为如果现场捐赠的数额很少的话,会引起一些人的非议。但我想,如果我还能算一个公众人物,那么我的出现,代表80后作家对灾区的一点心意,本身就是一种意义。于是我打电话给一个平时有联系的电台,提前拿了一期嘉宾费,只有一千,因为没钱就没有打车,坐地铁去的晚会现场。然后网上就有了步非烟晚会只捐一千的非议,我承受了一些压力,个人网站也被黑掉。但我并不在意有的人的冷嘲热讽,只要需要我,我还会参与其他赈灾的活动,也许那个时候打在我名字后面的数字会更加寒酸,但我不会躲起来。
  
  在募捐晚会上,我看到一对夫妻捐款一亿,后来知道他们是私企,总共身家才3亿,他们捐出了三分之一,这个比例让我们动容。我很担心他们企业会不会受到影响,希望国家以后能给他们扶植。第二天,才知道原来这位企业家是唐山的孤儿。我觉得,我们今天给予的帮助,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却有可能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而当他成长之后,他会带着感恩的心面对这个世界,如果他能有了财富,有了力量,他又会把爱传递给给更多的人,涌泉相报。这就是慈善的意义。中国不屈的精神,感人的大爱,就是这样一代代的传承的。
  
  其实在这次事件之前,80后中的很多人已经表现了相当的社会责任感。但这一次,的确是集中体现了中国年轻人的担当。我们的变化不仅震撼了自己,也震惊了世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多灾多难的民族,而在这些灾难的磨砺下,我们的民族精神五千年传承,为世界古老文明中仅有的。
  
  晚会时坐在我身边的一位军旅作家,她说自己16岁的儿子就在美国,有更深的感触。美国民众无比震惊,他们没有想到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年轻人,竟然有这么强大的凝聚力,竟能如此爱国。他们无法理解中国的大学生们是如何让血库迅速饱和,是如何在短短时间内调集起数以万计的志愿者。是的,他们理解不了,这群平时似乎不关心一切的年轻人,这些看来深受西方文明影响、所谓牛仔裤一代人,在这个时候,能显示出如此惊人的民族凝聚力。
  
  是的,我们看着米老鼠唐老鸭长大;我们吃着麦当劳肯德基;我们穿牛仔裤;我们曾向往lv、dior;我们曾说一定要去巴黎和罗马;我们也会无所事事,在网络上浪费光阴;我们是饱受关爱、也饱经诟病的80后、90后……但是,只要在危难的时候,我们心中只有一个信仰——那就是中国。
  
  
  江洪节:我以前是个消极的人
  
  口述人:江洪节 出生年月:1980年7月 籍贯:安徽省潜山
  个人简历:四川易初明通工程机械维修服务有限公司职员。灾难发生后,一直坚守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直接参与过“网络万人营救李西闽”活动。
  真情感言:这么大的灾难面前,我朋友有事求到我了,我却无能为力,我真是太无能,太渺小了。
  采访人:恭小兵
  
  12日晚上,我一夜没睡。回忆当时的情况,实在是心有余悸:地震发生时,我们租赁部正在公司三楼的会议室里开会,等我们跑到楼下空地上时,我看了一下表14点29分。然后我们就看着大楼很明显地晃,楼顶的蓄水池里的水都泼洒了一地。仓库和车间的玻璃窗哗哗地响,具体持续多久我记不太清了。这时大家都在打电话。手机开始接不通了,等动静稍小一点后,我回到大楼里面用固定电话拨打家人和朋友们的电话,还是接不通。然后我就看到群里乱成一片,到处都在说地震地震。后来我听同事们说,成都有几个心理素质不好的市民居然直接跳楼了。
  
  13日早上电话通了,所有的亲人,朋友都打电话过来问候。下午我接到公司电话,说要赈灾。到公司时总裁说设备前线要多少就给多少。然后我就开始找机手,拖车,负责起所有的后勤工作。公司很快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中心。然后重庆公司,昆明公司,兰州公司,贵阳公司,卡特公司都打来电话,他们都有很多的志愿者和设备可以提供,供我们调往前线使用。
  
  15日上午,蜘蛛(网友)在群里说上海的恐怖作家李西闽在彭州采风时被困,希望得到我的帮助。但当时我手头事情太纷繁,中间打了几个电话,往李西闽受困的彭州地区去询问了情况,到了晚上,蜘蛛再次要求我帮助寻找李西闽。十点多的时候,我手头的事情稍少一点了,我就开始先确认彭州地区受灾的情况。先打我在彭州的朋友们的电话,他们所知甚少。后来我找114查询市政府,李西闽受困的龙门山镇、救灾办等等地方电话,无一接通。然后我把彭州地区号码前四位不变,后四位一直变换着打电话确认。当时当地民众大部分不敢呆在家里,所以接通的甚少,可用消息也非常少。我想我真是没用,连一个人都救不了。虽然我不认识李西闽,也不是他的粉丝,但他毕竟是我朋友(蜘蛛)的朋友,这么大的灾难面前,我朋友有事求到我了,我却无能为力,我真是太无能,太渺小了。所以想着想着就想哭。
  
  其实现在回想起来,我那天除了打了几百个电话以外,好象什么也没有干。说实话,我当时每打一个电话,心情是悲观的。我觉得李西闽可能已经遇难了,再多的努力也是白瞎。但我不知到底是怎么了,像是冥冥中有股神奇的力量在控制我,不停地往外打电话,寻找李西闽。可能这就是书上说的,对所谓朋友的一种担当吧。好在后来李西闽获救了。当网上的消息传来,得到确认后,我差点一下子载倒在笔记本上。人有种虚脱的感觉,泪水却无缘无辜的往外流。然后几天,我都在忙一件同样的事:找操作手,找拖车,接收几个分公司运来的设备,接待他们的志愿救灾的人员,协调前线机器的工作状况,按排给前线买药品,食物和水。感觉一夜之间,整个人忽然长大了,情绪也越来越冷静了。
  
  我反对网上的一些评论家们的说法,我们在这次灾难中,渴求别人,别的企业都太多了,动不动就这个企业没捐,那个企业捐得太少,但是我们(自己)又做了什么呢?个人认为捐款是自愿的,不要以道德去评判他们,更何况我们(自己)的评判又是建立在多么虚妄的基础之上?
  
  我以前是个消极的人,虽然我在此次救灾中没有取得什么(成绩),但是我的热情使我觉得(我所做的一切)都是责无旁贷的。我在帮助了别人的同时,也在完成对自已的救赎。磨难总是成长的契因。因为面对灾难,我们所有的人都在思考。
  
  这次地震,让我感动的事情非常多,绝大部分青年人都很热情,都纷纷要求到前线去救人救灾。相反取漠视态度的多是中年人,这些人除了说一些同情的话之外,可能就是捐款吧。我一直不吝以性恶来看待国人,但是在地震后,我觉得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所有人都是好样的。我除了感谢什么都没有,他们也值得我去感谢。
  
  
  许多余:我被我的四川籍小学生感动了
  
  口述人:许多余 出生年月:1983年10月 籍贯:安徽金寨
  个人简介:青年诗人,合肥市黄桥民工子弟小学名誉校长,现供职于合肥电视台,任栏目编导。
  真情感言:许多人对于生死的认知将在这场灾难中改变。
  采访人:恭小兵
  
  这些天我一直在看新闻,每次看到那些悲惨的画面我都忍不住泪水,我一直在替那些灾民担心,他们吃什么?他们怎么办?我最想做的事情是能够去四川灾区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同胞。可惜由于种种原因我没有办法去灾区现场。
  
  我个人也捐了点款,但不是很多。灾难之后的几天里,我又陆续捐了几次款,都不是大数目,目前我只有这么个的经济实力。我是合肥市黄桥民工子弟小学的校长,前几天我在自己任职的学校里发起一场小规模的募捐,孩子们捐得钱也不是很多,但在募捐现场他们都很懂事。大部分小学生都捐款了,尽管钱不多,但这些孩子是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父母是民工,靠在工地上做苦力或拣垃圾为生,他们处在这个社会的最底层。连这样的一个群体都捐款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退缩不前?
  
  我记得我们学校有个四川的小朋友,她说她的奶奶在这场灾乱中被倒塌的房屋砸死了,爸爸妈妈在合肥打工幸免于乱。我叫她不要捐款,但她坚决不同意,她的理由是,那些失去父母的孤儿,那些死去的小朋友,比她自己更可怜……这些孩子还给温总理写了100多封信,孩子们都希望自己所热爱的温爷爷能够看到他们写的信——哪怕是只看一眼。还有他们写给灾区小朋友的信,我会叫几个即将去川的志愿者朋友带过去。
  
  灾难发生时,我在单位上班,当时我刚刚从单位机房剪片子出来,正当我准备喝点茶休息一下的时候,我感觉电脑屏幕左右晃了一下,当时我以为是自己头晕,可是接着又晃了一下,这时一个同事呼啦一下站起来,大声喊道:地震了!我当时没什么大的反映,我经历过三次小地震,感觉没什么大不了的,我记得小时候我家乡发生地震的时候,房子上的瓦哗啦哗啦响。合肥有震感,特别是高楼的震感比较强烈。那天有好多人都冲至楼下,许久都不敢重回办公室,然后是提前下班。
  
  处于灾难中的人是不幸的。灾难能让一个民族更具有凝聚力,许多人对于生死的认知将在这场灾难中改变,个人的道德品质也会得到提升。这次的灾难死了很多人,很多朋友都说,眼泪都快哭没了。悲剧已经发生,但愿死者安息,生者奋发。在以后的救灾重建中,我们还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吧。你有一百元你捐80元,很伟大;你有一个亿你捐1万元,这个就不好说了。这次很多的80后志愿者们,在此时表现的很好,很成熟,很有爱心,长大了。我今天还从网上看见新加坡政府在盛赞我们的温总理,说中国的总理想学学不来。
  
  
  孙睿:我最想干的就是去灾区救人
  
  口述人:孙睿 出生年月:1980年8月 籍贯:北京
  个人简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在读研究生,青年作家,曾出版《草样年华》《活不明白》等青春畅销书。
  真情感言:看着一个个生命就那么被压在底下而失去,觉得人真的很脆弱……
  采访人:恭小兵
  
  当时我身边有个摇椅,晃动了几下,我还以为是窗户开着风吹的。过了一会儿,从QQ上弹出新闻,说汶川地震了。我也没意识到后果会这么严重。地震的时候,北京很多写字楼和居民楼的人都跑出来了,北京的楼高,震感会强烈一些,低层的就好些。
  
  震完不久,北京就开始谣传说晚上10点到12点有2到6级地震,我就开始给父母打电话,告诉他们别太早睡觉,快到10点的时候就下楼遛弯,等12点后再上去。我决定10点到12点这会儿抱着笔记本找个大排档休息会儿,不是高楼安全点。两个小时后,北京地震局辟谣了,说近期北京不会有破坏性地震,于是大家都放心了,该干嘛干嘛。但是汶川的地震惨状一传过来,大家又都焦虑了。
  
  震后的几天里,我最想干的就是去灾区救人,我觉得只要知道废墟底下有人,就肯定能救出来。后来看了电视画面,才知道救一个人有多难。钢筋水泥不是那么好搬的。可我在北京这边还有点必须我出面解决的事,耽搁了去灾区,实际上我即使去了也帮不上什么大忙。正好贝榕图书公司给一些作家打电话,说为灾区录一段视频,我说那就录吧,正好我学的专业是导演,可以帮你们拍,我手上有摄像机,后来帮贝榕拍了几个作家。
  
  捐款是肯定要干的事。虽然说应该保持自觉自愿的原则,但是一些企业和公民就不够自觉。任何企业和各人都有权利选择捐与不捐,但是那些有钱的个人和企业,不捐就太说不过去了,做人的基本良心哪去了,你们积极挣钱的时候想到人民了,人民出了事儿,你们就不积极了。要是你们家倒了,你们公司塌了,你希不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我不信有人被压在石头底下不渴望被救出,不信有人原意睡街头。所以,灾区以外的人,少买两件衣服,少唱两次歌,就能帮助到很多受灾的人。
  
  前几天我从网上看到一些残疾人和乞丐也在捐钱,特感动。马上动员我的一些朋友捐稿费,同时我个人除了捐完稿费,还会再捐一些,灾区那边太不容易了。全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了,灾难面前,随着每天死亡人数的增加,大家都尊重生命了。我以前的记忆里,除了家里人去世的,谁也不知道生命可贵,生命易逝,现在看着一个个生命就那么被压在底下而失去,觉得人真的很脆弱,但是我们必须学会坚强。
  
  灾难能使一个民族更加成熟,就跟失恋能使人成熟是一个道理。但是,更多人希望不成熟,不失恋,不受灾。可是不经历失恋、灾难的话,人会很脆弱,日后一旦出现这类困难,会崩溃的,彻底玩完。今年中国出现的这些事儿,长大的不仅是80后,任何中国人都在随之成长。连我爸妈他们那代,都没经历过这么多事儿。但是这些事儿对于从小生在红旗下,长在蜜罐里的80后、90后们来说,会更有教育意义。
  
  
#p#震后书唤醒民众团结意识:80后一夜长大#e#  陈俊杰:我看到了我们这代人的希望
  
  口述人:陈俊杰 出生年月:1984年9月 籍贯:湖北武汉
  个人简历:大四学生,目前就读于三峡大学生物工程专业。“进川救灾”民间组织后勤人员之一。
  真情感言:对灾区人民,我们不抛弃,不放弃,血浓于水,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采访人:恭小兵
  
  那天下午(5月12日),我在学校刚睡完午觉,躺在床上和寝室的聊天。第一反应是地震!快躲在桌子下面!然后看到所有的同学都在往外跑,我也跟着人群出了寝室楼。大概有1分钟左右很强烈的震感,像在水里游泳那样,感觉一浪一浪的。
  
  之后的三天里,每天早上7点(平时很少这么早起)爬起来,关注地震新闻。了解前线的进展。每天上网 6个小时以上。基本上看遍了新浪网、新华网和天涯里所有关于地震的新闻
  
  14号,学校捐款,我捐了100(钱是找别人借的)。15号晚上,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关于招募志愿者的通知,当时非常想加入,又找朋友借了一千快钱(因为所有志愿者都必须是自费),准备第二天买车票去四川。然后就在网上找相关的组织,打算一起过去。于是加入了一个“进川救灾”的志愿者群,但那边说,不要非医护专业的志愿者,最后(我)只好做了一名网络志愿者。
  
  我负责的工作是,在网络上收集想去救灾的医护人员信息,那边组织成都的朋友接待。从15号加入网络志愿者组织到现在,每天从早晨7点到晚上24点,一直是在网上做宣传,在天涯发贴子,让他们加我们的志愿者群。一时之间,加入的志愿者源源不断。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们都非常热情,十几个QQ群,三天之内就全部满了。我们负责回答着网友的一些问题,收集整理一些医护人员的信息,安排那边的接待事宜,招募一些车队和药物,由成都那边的人安排接受。每时每刻都很忙碌。一天十几个小时不停的敲字,左边的胳膊由于长时间的打字,象瘫痪一样的不能动。但这些想想和灾区人民或一线医疗队比起来算得了什么?
  
  我们在这段时间里共招募了医护人员共百名,车队药物近40辆,不断的送往灾区一线。感觉不管做什么我们都值得。做这件事请我最大的感想是,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太热心了。
  
  通过这次和近千名志愿者的接触,我看到了我们这代人的希望,很多大学生都踊跃献血、捐款、捐物,而且还要求加入一线。我觉得通过这次灾难,中国的国民空前的团结了在一起,这个肯定能加强我们的责任感。也会让我们更明白什么是生命的价值。
  
  关于捐款,我个人认为,公民捐款,应该在不影响自己正常生活的情况下,尽量多的捐款。但通过CCTV赈灾晚会的现场直播,我觉得个别豪富在这方面感觉做的不够。一个民族和一个人一样,只有经历磨难才能成长,成熟。我觉得80后和各个时代里的人都是一样的,对祖国,都有一种骨子里的责任感,对灾区人民,我们不抛弃,不放弃,血浓于水,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也从来就没有垮掉过。
  
  
  陈晨:我知道祖国需要我们
  
  口述人:陈晨 出生于1988年11月 籍贯:陕西西安
  个人简历:湖南长沙医学院大一学生,校园教育电台节目主持人,志愿者组织“进川救灾”的发起人之一。
  真情感言:这些天来甚至恨自己,为什么年龄这么小,为什么懂的的知识不够多。
  采访人:恭小兵
  
  (四川)地震发生时,我正在(学校)宿舍,第一反应是给家人打电话,看家人是否安好。尽管长沙只是轻微的地震,并不严重,大家只是在空地上等待地震过后就又继续工作了。
  
  地震发生后的一周内,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能亲自到灾区为他们做点什么,哪怕是搬搬砖头瓦片什么的都可以。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未能进川,后来只好加入现在的一个民间的志愿者组织(进川救灾),负责联络前线,转达后方。我们现在已在网上建立了四个“进川救灾”的官方QQ群。
  
  我们的组织成员有红十字会成员,有做市场的,大部分是大学生,大家分工合作,早晚都有成员值班。组织成立后,先后安排3批志愿者和物资抵达灾区。其中第一批志愿者于5月15号出发,共38名,其中包括8名登山队员,30名医护人员;第二批志愿者于5月18日出发,共30名,其中包括10名登山队员,16名医护人员,4名退伍军人;第三批志愿者于5月20日出发,共43名,其中7名登山队员,28名医护人员,8名退伍军人。同时物资也在志愿者自费情况下完成,而所有车辆均为志愿者的车辆。第一批物资,30辆私家车,药品全满;第二批物资,两辆越野,两辆奔驰,药品全满并配备两名医护人员;第三批物资,由两个车队分别从哈尔滨和山东出发。我们的第四批志愿者和物资预计在23号出发。
  
  从我们组织每天到来的志愿者就可以看出,大多数人都是80后,有的甚至是一些还在上学的90后,由于组织只能接受有资格证的,所以我们现在已有将近1000名的志愿者待命。待命的志愿者们表示,只要灾区人民需要,他们会在第一时间赶到,关键时刻,大家都想为四川同胞做些什么。通过这些事,各个职业,年龄,不同城市的人,大家都凝聚在一起,空前的团结,叫我懂了很多以前不明白的。
  
  我认为不能以捐钱的多少,来代表他是否爱国或者说对灾区人民是否关心。捐多捐少都是自己的一片心意,里面也有对灾区人民的牵挂,只要我们团结。我不知道以前的我是怎么想的,总觉得大家都一样,有些事交给国家来管跟我们没关系,但灾情发生后,心还是会被牵动。要说以前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可能都是应付,但这次是绝对发自内心的,有时候甚至恨自己为什么这么小,为什么懂的的知识不够多,只能在原地关注新闻,却不能亲身去为他们做些什么,只有几天感觉自己成熟了。我想这样的80后有很多。可能是灾难能使一个民族更加成熟吧。
  
  以前有很多人说80后是被宠坏的一代,不顾他人感受,自我为中心。但在这次的灾难面前,可以看到绝大部分志愿者是80后,太多太多的80后们,在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我们不是被宠坏的一代,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我们热爱我们的祖国,并且时刻等待着祖国的召唤,我们知道祖国需要我们,我们会为了自己的祖国付出自己的一切。我想这是每个80后心里想的,大家真的是在一夜之间忽然感受到了一种成长。痛,但是自豪。充满泪水的精神。
  
  
  邹强:我做了应该做的
  
  撰稿人:钱红丽
  出生年月:1984年
  籍贯:四川成都
  个人简历:成都淳科实业有限公司职员
  真情感言: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只做了这么一点点,心里其实很内疚……比起前方的救援部队来,他们永不停歇地日夜奋战在前线,才真是伟大,而我做的简直不足挂齿。
  
  通过成都的朋友,辗转找到过三四位生于80年代的自愿者。当我说明意图,他们均无一例外地推辞,说他们不过做了应该做的,所以不值一提。
  
  惟独邹强善解人意地答应了。对他的善良,我表示感激。邹强憨厚,质朴,不擅言辞。采访时,他正处工作状态,手机铃声一直不断,我们的交谈有些仓促……下面,是他的口述。
  
  5月18号,我们公司打电话给成都红十字会,表示想帮助运送物资去灾区。红十字会方面立即答应。
  
  我是公司自愿报名的四人中的一个。公司派给我们两辆车,一辆货车用来装物资,我们乘的是另一辆面包车。草草自备了一点干粮,就到了红十字会。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交给我们一张清单,上面写有具体物资的名称,他们让我们把这些东西运送到绵竹的汉旺广场,交给相关负责人,让他们在上面盖章回执确认,然后我们再把这张清单带回到成都的红十字会。
  
  我们这次运送的物资有矿泉水和消毒药水等。开往绵竹方向的路一点也不好走,沿途,灾区的房屋几乎全部倒塌,到处是瓦砾废墟,比电视上的画面还要触目惊心,我心里特别悲伤……
  
  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才到达绵竹的汉旺广场,找到相关负责人,把那些物品全部卸下后,这时才感觉到一些饿意。简单吃了点自带的干粮,然后急急往回赶。回到成都,已是深夜了。
  
  回家后,装作很随意的样子,跟爸妈说,今天跟公司的车送东西去绵竹汉旺广场了。爸妈坐在那里看电视,听我讲完,一点也没表示出担心,仿佛非地震时期,我给绵竹的客户送材料一样平常。
  
  这些天来,我们每个成都人都想为灾区做点什么。记得5月13号,电台号召大家献血,成都的年轻人连夜赶去,结果排队排得整条街都站不下;还有一次,电台播报,双流机场急需卸运各地不断到达的救灾物资,需要志愿者,我们纷纷打车奔过去,结果一下去了太多人,电台又号召,双流机场志愿者已满,无须再去了……你肯定能理解我们这样的举动,对不对?谁都不会闲在那里观望,只想行动起来,尽自己一点绵薄之力。
  
  你说余震不断,我怕不怕去汉旺?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只做了这么一点点,心里其实感到很内疚,还怕个啥子?比起前方的救援部队,他们不知疲倦地日夜奋战在前线,才真是伟大呢,我做的简直不足挂齿。我们成都许多人做了志愿者,这点力所能及的事,没什么可说的,真的。不过,我也捐钱了……
  
  现在公司恢复上班了,我想,等星期天,有需要去做的,我肯定还会去。只有为他们做一点事,我才感到心安,孤独感也会减轻点。以后的日子,还很漫长,如果自己能做到,就尽量去帮。我去做这些的时候,都是热血沸腾的,被一股劲撑着,一点都不觉得累。
  
  这次突如其来的地震,带来这么多伤亡……不怕你笑话,我一边难过,一边很恐惧,很无助,很孤独。但,我相信,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只要有信心。
  
  
  日子还要过下去
  
  撰稿人:叶风 出生年月:1981年5月 籍贯:安徽合肥
  个人简介:媒体工作者
  真情感言:无论多大的困苦,当它离开的那一妙,就意味着结束,也意味着新生活的开始。往者不可忆,来者犹可追。虽然知道,放下并不容易,但,那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地震,这一惨绝人寰的自然灾害,我从没想过自己会亲历。
  
  虽然小时候,听过很多大人们对于唐山大地震的转述,但可能因为当时年幼,总以为那是一个带有强烈悲剧色彩的名词,离自己甚为遥远。
  
  而今天,虽然亲历的,只是远离震中的一些轻微震感,但所受到的惊吓,还是延续了好几天。地震,在我心里,也成了一个动词,一个常以巨大力道,冲击内心的,带有毁灭性的动词。
  
  5月8号,我和先生前往西安,开始了我们的蜜月旅行。
  
  本来的打算是,在西安,感受完古老的中国文化后,再飞到成都体验一把悠闲的都市生活,最后去九寨沟,看看那里的湖光山色。
  
  5月12号,我们跟随旅行团,开赴北线,也就是黄帝陵-壶口瀑布-延安一线。
  
  路途很遥远,车况也不太好。早晨9点从西安出发,到达黄帝陵时,已是中午1点。大家纷纷抱怨导游安排的饭菜差劲,却谁也没停止狼吞虎咽。半小时后,顶着大太阳,大家在黄帝陵前那片由5000块鹅卵石铺就的大广场集合。广场的北面,是轩辕桥,下面是占地300余亩的印池。水不太干净,在阳光下,泛着绿光,不过,有几条硕大的鱼,不停从水面上翻腾起来。我们几个游客看呆了,有人说:别看这水脏,黄帝陵还是很养东西的。
  
  黄帝陵景区分两部分。在参观山下的轩辕庙和祭祀广场时,一切都很正常。大概半小时后,大家乘坐电瓶车,前往山顶的黄帝陵参观。在陵前40米处,我们看到一个约20米的高台,导游说,那是“汉武仙台” ,祭拜完黄帝陵,上去走三圈,能延年3岁。很多游客叫嚣着,回来一定要上去走三圈。
  
  进黄帝陵时,有一个开着三扇门的山门,导游说,以前只有皇帝才能从中间进去,两边是庶人的通道。今天,大家自由选择。然后她自己从中间的门进去了,我们也跟着她,享受了一回以前皇帝的待遇。
  
  当天的游客比较多,我们这个团,绕到黄帝衣冠冢的后方解说,导游停在一棵古树旁,对我们说:“黄帝陵是个奇地,这里有古柏61286棵,而且很多古柏很奇特。大家看,这棵树上的疤像什么?”有人立刻回答:“动!”“哪有洞?这棵古树一个朽洞也没有,这像一个脚印。据说……”“导游,我说树在动!”“哪有动?你手上的水瓶在动吧!”“好像真的在动”,旁边开始有人附合到。然后,我也感觉到脚下似乎有一条大河在奔流,随时都有喷薄出来的可能。我们眼前的这棵大树,开始有一些颤抖,旁边的黄帝陵祭亭,八根明柱呈东西向,开始激烈摇晃了起来,陵前祭拜的人,都纷纷站了起来。我们这队人,那一秒,全愣住了,大家都在仔细分辨这一“奇特”的现象,突然听到工作人员大喊:“地震了地震了,大家赶快撤离到远离建筑物的地方!”
  
  景区内顿时大乱,导游开始带着我们一路往山下跑。经过那座山门时,谁也不选择从哪个门出去了,因为,山门上的青瓦开始不断往下坠,啪啪跌在地上,全碎了。大家又跑过了“汉武仙台”,刚刚还人满为患的祈福台上,现在一个人也没有了,此刻都不安全了,谁还会想着长寿和来生呢?
  
  等我们跑到半山腰,停车场已聚满了人。一批又一批游客,赶着往山下走。电瓶车司机说,刚才旁边的几个山头都在动,他的小车,差点翻过来。还说,黄陵年年都在讲防火防震的问题,这下可要受检验了。
  
  等我们回到印池上,地震的感觉已经没有了。我发现,没有鱼跳了,只有几条大鲫鱼,挺着白肚皮,浮在绿油油的水面上。这才意识到,原来刚才是地震的前兆。
  
  因为暂时恢复了平静,我们又坐上旅游大巴,往壶口瀑布的方向前进。其实,因为在旅途中,当时对究竟发生了什么,大家都不确定。有人说,黄帝显灵了。有人说,黄陵县发地震了。我们导游,给在西安的同事打电话,那边传回的消息是,西安地震了,他们旅行社的房子都倒了。后来,有三个东北游客接到他们先期回沈阳的同事打来的电话,说西安火车站里的人全跑了出来,因为候车大厅在动。一个来自河南的阿姨接到远在贵州的家人发来的短信,说那边也有震感,问她河南怎样?再后来,车上的手机响声此起彼伏,家里的亲人、朋友,看到电视上的报道,纷纷打来电话,或发来短信,询问亲人们可否平安。当知道四川发生了7.8级大地震后(现确定为8.0级),大家都沉默了。特别是车上那对上午还有说有笑的成都老夫妻,再也没说过笑话,只不停地发短信,打电话,给远在四川的亲人们。
  
  我们傍晚到达的壶口瀑布。看着气势磅礴的瀑布,我心里老翻滚着一句歌词:“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看着这么壮阔的景观,我心里也是波涛汹涌,中华民族,也和这淘淘黄河水一样,是昂扬奋进的,充满激情的,是不会轻易干涸、轻易击垮的!
  
  晚上住在宜川县城。虽然当地居民一再说下午县城毫无震感,但大家还是一致要求,住在尽量低的楼层。通过电视,我第一次全面了解到地震的情况,心被深深刺痛。睡前,先生还跑到楼下,买了两瓶矿泉水,放在各自的床头。他说:“如果今晚再震,赶紧裹着被子,拿着水,到厕所去!”我使劲点了点头。那天实在太累了,很快睡着了,可我半夜还是突然像梦游一样坐起来,大喊:“地动了,地动了!”先生一把抱住我,告诉我:“没有,没有”,然后,他又使劲摇了两下我的床,说:“这才叫动,刚才没动,别怕,睡吧。”
  
  第二天回到西安,宾馆里到处帖着告示,说宾馆的建设是严格遵照防震标准施工的,请旅客们放心居住。不过电梯还是停开了,大家上上下下,都走安全通道。
  
  这个旅游城市,大街上一如既往的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不同的是,走到哪里,只要有电视,或是广播,我都能看到,听到,有关灾区的情况。
  
  先生接到他好友的短信,说被抽调到四川去抗震救灾了。他急的不行,一个劲和我说:“我也要去,我要做有意义的事”。查阅了从西安到四川的航班,都已经停飞。后来又听说他们系统正在招募第二批援助四川的志愿者,便赶着要回来,现在已经上班去了。
  
  除了通过网络、银行帐户,做极少的捐款外,到现在,我还没找到一条我力所能及的,更可行的,帮助灾区的方法。只有每天一起床,就打开电视,关注灾区最新的进展。
  
  电视里每天播放同一档节目,广播里播报着同一档节目,网站也全部都是黑白色的。压抑,巨大的压抑。想着我的同胞,那些弱小甚至不更事的孩子,在遭受那样的苦难后,仍会表达感谢,仍能选择坚强,我的泪水总是充满眼眶;看着那些和我年纪相当的年轻人,在一线救助伤员,用行动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感天动地的赞歌,我的泪水总是充满眼眶;看着被妈妈用跪俑的姿势,保护下来的襁褓婴儿甜甜的睡容,看着从废墟里被救出后,死死拽住援救者的手腕,不停喊着解放军叔叔的小男孩,我的泪水,总是充满眼眶!
  
  这些天,每一夜,我都做很多梦。一个接着一个,好多山崩地裂,好多无处可逃的绝境,然后,细密的汗,布了全身,翻个身,依稀能听见楼上的电视机里,还在直播着关于灾区的抢救情况。我想到远在千里外的那些孩子,他们该怎么办?他们从洞穴里逃脱出来,翻过那些残肢、短腿,寻找还有的生命迹象,那些喝血、喝尿,亲自锯下自己肢体逃生的孩子,他们该怎么办?活下来了,没错。有心理救助,没错。可一句中国加油,四川加油,不抛弃,不放弃,就能抚平伤口吗?他们要多久,才能模糊身后的废墟?他们要多久,才能重建内心的安全感?他们要多久,才能重新确信,生命是有意义的,生活是幸福美好的?
  
  我想到倪萍在赈灾晚会上的那句话,“日子,咱们还要过下去”,不正是这样吗?无论的多大的困苦,当它离开的那一庙,就意味着结束,也意味着新的开始。往者不可忆,来者犹可追。虽然放下并不容易,但,那是必须做的。虽然灾害无情,但我们很多人,也在这无情的灾害面前,一夜长大,懂得了对社会的责任,懂得了对生命的敬畏,懂得了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灾后重建、助养孤儿、心理辅导……他们要走的路,还很长。而我们可做的事,也很多……
  
  姜志远:我从募捐做起
  
  讲述人:姜志远 出生年月:1983年 籍贯:云南普洱
  个人简介:安徽某媒体记者
  真情感言: 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做一件事情都需要持之以恒。当这个阶段过去,重建家园的时候,希望我们可以继续凝聚。
  采访人:徐文娟
  
  5月12号下午采访归来,关于地震的消息已经铺天盖地地传来了。我的老家在云南普洱,那里也是地震多发地,没有大震,但小震不少,我非常能理解有亲人在震区的那种揪心的焦急。外公让妈妈赶快给云南老家打电话,看看舅舅的情况,结果舅舅他们反过来急切地询问我们到底有没有事,这次地震实在是太突然了。
    
  一直关注着最新的灾情消息,很快,单位和慈善协会联合发起了募捐。我们也开始在好赞社区发帖,号召网友行动起来。平时,总觉得网络是冷的,但面对灾难,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透出了网络。网友们都积极行动,当我们召集义工参加义卖时,很快就有40多人报名,甚至还有网友很不好意思地表示:我是学生,在学校里捐过钱,实在没有多余的钱可以再捐一次,但是我可以来现场帮忙,行么?我们义卖的第一批近400件奥运T恤也是一位叫刘伟的大学生在第一时间捐出的。本来,他想用这批T恤摆个小摊,赚点钱。
    
  17号义卖时,有很多的身影,或者说每一个身影,我们都应该记住。一位叫“不再庸懒的猪”的网友,在近4个小时的时间里,一直顶着烈日站在广场上向人们宣传:“请停下您匆匆的脚步,把爱心献给四川灾区的孩子……”嗓子哑了,有网友自发地去给他买了咽喉片。他嚼了一片,又开始了宣传。天很热,他穿着一件长袖衣服,我们都说,脱了吧,他坚决不肯,最后我们才知道原因,他的胳膊已经晒的快脱皮了。中午,他的嘴唇已经干裂出血!在众人的劝说下,才退出了下午的义卖活动。
    
  “天使老顽童”在地震前几天才结的婚,正在休婚假。地震后,他停下了原本的蜜月计划,不但来参加义卖,后来还把夫人也带来了。他很轻松地说:“我把婚假都留给你们了。”却让我们感觉到一份凝重。他资助的一位哑童井井也来到义卖的现场,他用笔对我们说:“平常都是别人帮助我,我也要来帮助下别人,我可以帮忙叠衣服。”
    
  广场的另一边,就是献血点,很多人这边捐过款,又赶去那边排队献血。19号的早上,我去理发店要剪一个平头,遇到家附近卖菜的一位大姐,她说排了6个小时的队,献了血。
    
  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们,我们平时素不相识,却因为同一件事聚在一起。我们还在筹备第二场,第三场义卖,企业赞助了T恤,从外地发过来。提货、找人设计和印刷图案,全是我们自己在做。几个同事每天除了日常的工作,就是义卖,义演,募捐……很累,但是,我觉得这个是我应该去做的。甚至会想,是不是我捐的钱太少了,我做的事情太少了?也曾经想过,要去灾区做一名义工而不是记者,因为现场的记者已经很多了,比我优秀的也有很多,我可以去给大家端杯水,包扎下伤口,我的母亲是医生,简单的护理是我从小就会的。
    
  在义卖的现场,也有人问:“捐30元可以拿一件T恤,那我捐100元是不是可以拿三件?”对这样的人,我还是有点小鄙视的,但是,慢慢的,我想通了,在大灾面前,我们都需要宽容一点。最近经常有网友在质疑,某某明星,某某企业怎么才捐了那么一点点钱?但是,有质疑的时间,其实我们可以去做很多很多的事情,把他们留给自己的良心去谴责会更好一点。捐不捐是一个态度,捐多捐少都无所谓,只要行动了,我们都会感谢你,谢谢你为灾区献出的这一份爱。
    
  那天看央视赈灾晚会,倪萍最后的话让我特别感动,她在捐出100万后说:“毕竟还要活着。”灾后重建也是个较长的过程,只希望到灾后重建的时候,我们也能这样凝聚起来,能持之以恒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每一件很小的好事都做好,做很多很多件这样的小事,到最后,成为一件非常大的好事。
  
  
  王逊杰:那一刻,我没有心思工作
  
  撰稿人:王逊杰 出生年月:1980年10月 籍贯:安徽宿州
  个人简介:2002年12月,从合肥到日本留学,并工作至今
  真情感言:从此懂得珍惜生活,珍爱生命,爱别人,爱自己!
  
  5月13日早上,还在上班的电车里,以前的同事伊东雄一先生发来SMS:中国的地震很厉害,你们家那边没事吧?
  
  平时不怎么联系的一个同事突然给我这样的信息,难道真的很厉害么?5月8日凌晨2点左右,这里发生3.9级地震,当时我还在熟睡中,这次摇晃了一分钟左右。被震醒了以后,没多久就又接着睡了。日本是一个多地震国家,我毕业以后就来到日本工作,所以对地震已经习以为常了,上班的时候偶尔就会震几下,大家都很镇静,一点也不当作回事,工作也会继续做。绝大多数的公司每年都会对员工进行防灾的训练,一般的家里面也会准备防灾用品,比如收音机,手电筒,饮用水,压缩饼干,防寒衣服,等等。
  
  到了公司,打开网络。 映入眼帘的是倒塌的房屋,惊吓和惶恐的眼神,遍地的狼籍,伤痕累累的身体沾满鲜血,7.8级地震(注:现已修订为8.0级)。天哪,怎么会这样?上周从国内返回日本的时候一切还都是好好的,短短几分钟的时间成千上万的生命竟然就消失了,心里涌出莫名的沉痛,还有凝重……
  
  像我这样80年代出生的人,没有经历过战争,也没有经历过这样大的灾难,而今,我们正经历着磨难和考验。
  
  朋友们的MSN的签名也迅速和地震关联起来,祈福中华;哀悼四川地震中遇难的同胞;汶川人,挺住! 已经没有心思去工作,心里记挂着四川,想着所有地震中受灾的人们。
  
  13日晚,日本的电视台正在播放四川地震的时候,公司的深山部长打来电话说:四川的地震损伤很厉害,你有朋友在四川么?身边的日本同事对于四川地震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仿佛所有的一切都围绕着四川,围绕着地震。
  
  这几天,大家下班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网络和电视,去寻找四川灾区的信息,看到一幕幕感人的镜头,泪水流个不停,有时候整晚眼睛都是红红的,湿湿的。
  
  在日的华人纷纷行动起来,特别是一些留学生更是积极发动捐款行动,大使馆也专门开通了捐款的账户,各大便利店和超市也放置了四川地震捐款箱。
  
  老张,平时是一个不善言辞有些内敛的人,对国内的事情也不大关心,就喜欢研究游戏和在论坛上闲逛,在地震发生的第三天,就问我大使馆的捐款账号,商量捐款的事情,毫不迟疑地捐出20万日元。不管如何,都希望能够尽心尽力地帮助灾区的人们,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当祖国发生灾难的时候,当同胞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当无边无际的伤痛缠绕着13亿颗心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需要,也必须义不容辞地站起来奉献自己的力量。
  
  从英国的朋友那边也了解到,他们学校的同胞也自发地聚集起来燃起蜡烛,默默地为震中汶川祈福,为所有压在瓦砾中的人们祈祷平安。
  
  5月15日,日本派遣由31人组成的救援队赶赴灾区参与救援活动。在青岛工作的一个日本朋友和我说:昨天看到倒塌的房屋照片,他哭了,如果在日本发生灾害也不能马上回去,但是如果在青岛发生巨大灾害,他会为在青岛的人做事,在灾难面前,生命都是同等重要。
  
  一个同年的朋友在MSN的空间里写道:5.12,记住这个日子,从此懂得珍惜生活,珍爱生命,爱别人,爱自己!
  
  (2008-05-23安徽商报·橙周刊·本文略有删节)

    他们,是空降兵黄继光团的重庆籍战士。他们,一同随团队翻山越岭第一时间到达与外界隔绝的重灾区抗震救人。地震过去了7天,7个重庆空降兵的灾区战地日记,让我们随着7双“80后”的眼睛去看那里发生的一切。

    【5·12武汉 晴】

    重庆綦江:李小科

 某连二排五班战士

    真想马上到灾区多救几人

    晚上10:02,我接到营部通讯员电话,叫我喊连长和伞训长以最快时间到团部召开紧急会议。我当即就想,我们可能要到地震灾区。

    晚上11:30,团部吹响紧急集合哨。秦炜副连长站在台上大声说,“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有很多的老人小孩埋在废墟下。我们是人民子弟兵,要奔赴灾区抢险救灾。”

    几分钟后,团里喇叭响了。“各单位叠伞准备空降灾区。”我听完,一下子全身发热,真想马上空降灾区,多救几个老乡。次日早晨6:00,吃过早饭,全团上车到达了汉口机场。上了飞机,连长告诉我们,我们的空降地天气不好,正下着暴雨,还有泥石流,先到成都。

    【5·13什邡洛水 暴雨】

    重庆北碚:丁敬楠

    某连三排五班战士

    第一次看见死人,心跳厉害

    上午,我们到了成都机场。我分到一把铁锹,上了其中一辆大巴客车。车上,连长下达命令,我们目的地是什邡灾区。车到洛水镇时,我惊呆了,公路两边的楼房几乎都垮了,老乡们在雨中惊恐地往外跑。

    洛水信用社,6楼房子全垮了,我们找到了4人,都死了。我第一次见死人,心跳得厉害。班长下令让我快点跑,小学里很多孩子等着我们去救。到次日凌晨3点,我们被命令回到车上休息。

   【 5·14什邡红白镇 雨】

    重庆合川:黄元东

    某连一排一班战士

    我给小孩坟头垒了三块石头

    凌晨5:30起床,吃过早饭,副连长命令我和另一名战友负责掩埋从红白镇小学废墟里挖出的尸体。

    战友们一夜没休息,从垮塌教学楼里挖出了很多学生尸体,有的被家长领走了。但教学楼废墟前还摆着3排20多具小孩尸体无人认领。军医告诉我,必须赶快处理埋掉,天气转热就麻烦了。

    有一名军医在无人认领的尸体上抽了一点血,放进一个试管中然后编了号。在挖坑掩埋时,将一块写有编号的竹条递给我,嘱咐我掩埋后插上一个编号竹条。我问他有什么用,他说今后孩子家长可以找到自己孩子的墓地。

    我和战友在埋第二具尸体时,一名军医大声喊我过去,然后阻止一名老乡用水清洗孩子的尸体,军医说会感染。我使劲拉住了老乡劝他。老乡冷静下来说,他只想给孩子换身干净衣服。埋好尸体后,老乡拉着我的手,让我给孩子坟头垒几块石头,今后好辨认。我答应老乡请求,给小孩子的坟头垒了三块石头。

    【5·15红白镇 阴天】

    重庆合川:胡勇

    某连一排一班战士

    “解放军叔叔,快来救我们”

    上午8:00,我们每人背了七八十斤物资,沿着铁轨走,前往红白镇木瓜坪村。刚走不到三公里,一座山被震垮了,连长让我先爬上去,将绳子固定在一棵大树上,然后拉着绳子翻山。

    连长刚爬上来,余震发生。连长大喊小心,幸好只掉了些小碎石。我们走了3个小时到达木瓜坪村。有一群老乡远远看见我们,站在一个小山头上喊解放军叔叔,快来救我们。

    村里还剩下100多人,我们和老乡一起用了很多办法将女的救出。100多人都同意跟着我们出山。下午4:00,我们将伤者和老乡带回了驻地。

    【5·16红白镇 中学阴天】

    重庆万州:牟方富

    某连三排四班战士

    救出一人,全团都很高兴

    晚上的时候,我们完成了中学教学楼的清理,转向宿舍楼的搜寻清理。挖掘机挖到一半时,我们都听到了喊声。我提着手电筒跑过去,手电筒光正照在一只手上,还在挥动。

    营长跑过去,听到那人还在说话,那人说他只是腿上有点疼,很渴。我找来一瓶矿泉水,准备递给他,军医说不行,只能用水打湿他的嘴唇,我照军医的话做了。

    师长和团长接到报告来了,1个多小时后,我们将那人救了出来。那人很厉害,居然出来还能说话。回到驻地,全团的人都很高兴。

    【5·17红白镇 阴转暴雨】

    重庆万州:许峰

    某连一排一班战士

    战友失去父亲仍在救灾

    今天早晨起来,团里一名参谋告诉我们,电话通了,驻地旁边有个临时电话点,可以给家里打个电话。

    战友们都跑了过去,每人限时2分钟,我拨通了家里的电话,问我是不是在灾区,我说是。爸爸说他在家里也感觉到了地震,家里人都没事,房子也没事,我终于放心了。我看到班里四川绵阳的战友左阳通完电话,抱头痛哭。他家里爸爸和叔叔都死了,房子也垮了。

    我们都过去安慰他,他说没事,随后就跟着我们进山搜寻。

    【5·18红白镇 晴】

    重庆丰都:易志鸿

    某连炊事班战士

    我帮老乡找到几箱烟

    今天早晨起来,我煮了一锅稀饭,在驻地旁的救助点给全连领了80个熟鸡蛋和80个馒头,战友们全都进山搜寻了,中午不回来吃饭。团长说,炊事班也要分配救援任务。我没能进山搜寻,要我们炊事班就在镇上,帮助老乡找东西。

    在街上一个废墟旁,一位老乡让我帮他在废墟里找点东西出来。老乡说,那个位置是他家的超市。我和战友们进去,我帮老乡找到几箱保存完好的香烟,老乡接过轻轻地说了一声谢谢。

1.打扫心灵

  很多人都喜欢房子清扫过后焕然一新的感觉。同样,理完发的感觉也十分美好,因为多余的东西去除了。

  儿童是快乐的,因为他没有过多的心事,也没有不必要的忧虑。而成人则不同,我们的生命中有太多的积压物和太多想像出来的复杂以及一些扩大了的悲痛。

  用电脑的人都知道,回收站是需要经常清空的,否则会占用过多的空间,影响计算机的运转速度。人的头脑也是。你不能什么都扔掉,你也不能什么都留着。聪明的人是善于取舍的人,是适时取舍的人。有太多心事的人走不快,完全没有心事的人又多半缺乏理性。

    而生命的难度也正在于此,你要不断清扫和放弃一些东西,因为“生命里填塞的东西愈少,就愈能发挥潜能”。记得一部戏里,一个人对主人公说:“走吧,不要回头,做不好不要回来。”他的意思是让他离开这里,是希望不要让过去拖累他。

  清扫心灵是一种挣扎与奋斗的过程。人生是一个不断挥手的旅程,少年要告别家乡,伤心人要告别伤心地,雄鹰要告别安逸,快乐要告别悲伤。没有告别,就没有成长,要坚强,就要勇于转身,离别是为了更好地相聚。

2.放弃也是一种宽容

  一个人就像一个国家一样,没有宽容便没有成长。在一切成功要素中,胸怀是第一位,或者也可以说宽容是第一位的。

  有的时候,放弃进攻的言词,放弃愤怒的冲动,放弃报复的渴望,本身就是一种宽容。

    聪明的人也经常要放弃解释。在许多人看来,解释就是掩饰。李敖说得好:有时解释是不必要的敌人不信你的解释,朋友无须你的解释。许多事情根本就无须解释,天不晴有时就是因为雨没下透,下透了就好了。

   成功的人不要怕挨骂,因为只要你做事,就会出错,就会触动一些人,就会引起某些人的不满。事实上,能有50%的人赞成你就很不错了,世上极少有百分之百的事情,越美的东东西越容易打碎。要锻炼自己正确对待反对的能力,要勇敢地主动去征询反对意见。不要抱怨反对者,他完全可以有他的看法,这是他的自由,与你无关。不必费力气去和他争辩,赶路要紧。

3.时间产生美

  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伤心地,所以我们并不奇怪,一些看起来很重要的地方,比如故乡、母校、原单位、初恋现场,却并不见得有很多人踊跃地回去,那是因为有太多的故事在里面,有太多的沉重在原地。眼不见,心不烦。

  而当一切都可以看开时,往往也是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时候,时间把往事都冲淡了,只留下了美好的记忆,青春的记忆,成长的记忆,拼搏的记忆,还有擦肩而过的灿烂笑容和寂寞黑夜里的温暖烛光。我参加和采访过许多个校庆,映入我眼帘最多的慈祥的白发和久别重逢的泪水涟涟。岁月可以软化最铁硬的心灵。

  社会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嫉妒产生于相近的业界和区域,冲突往往源自利益的纠缠。“一切生物都暴露在剧烈的斗争之中”,因为一切生物都有高速率增加的倾向,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生存斗争是不可避免的。而最剧烈的斗争,差不多总是发生在同种的个体之间,因为它们居住在同一地域,需要同样食料,遭受同样威胁。一些紧张关系的缓和需要时间和距离,离得远了,感觉无关紧要了,也便放得开了。远远地看去,许多事物都是很美的。 

   所以我们不必为不能解决的问题沮丧,再不能解决的问题,也会在时间的洪流里消失。敌意也罢,误解也罢,轻视也罢,矛盾也罢,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淡化开,时间可以使沧海变成桑田。

4.引退的美学

  再好的眼睛,注视一件事物久了都会疲劳的,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周期决定了一个人无法永远留在高潮,在一个生命周期内,人不可避免地要走向低潮。一年便是一个生命周期。

  “及时而漂亮的撤退与漂亮的进攻同样重要。辅佐某人久了,连幸运女神也会累的”。重要的不是到场时博得别人的喝彩,而是离开时别人对你的想念。

  引退的美学,即善始善终。它的关键是“终”的时机和方式。顺利抽身退出要比顺利地进入时更难,因为山顶很美,因为下山的时候人一般都比较疲惫。

  “滚动的石头上不长青苔”,不下这座山便上不了那座山。人的一生会爬无数的山。每一座山都是那样的别致,但没有一座山真的值得你永远地留下来。

  影响引退的一个因素是贪恋,另一个因素是过分执著。对于人生利益,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过分执著。所谓不过分执著,就是不偏执于某一个方面,某一种欲望,某一种企图,某一种目的,某一种过程。任何偏执都可能使人失去中肯的判断,从而错过了美景,贻误了人生。

5.输什么也不能输了心情

  “你不可能因为给人一个微笑而丧失什么,因为它永远会再回来”。东西怎么出去,就会怎么回来。没有人不喜欢微笑。

  但问题是使人微笑的事物往往不在身边,而令你烦躁、不安的事物却往往挥之不去。不能与自己喜欢的人和事在一起,是许多人不快乐的根本原因,因为你没有快乐的来源。

    曾经有段日子,我很惆怅,我喜欢的女孩不在乎我,我精心做的稿子被改来改去,我的身体也出了问题,感冒不时地光顾我,我的生活一塌糊涂。这时我的好朋友对我说:“输什么也不能输了心情,有些事情放了吧”。我决定改变。我不再找那个女孩,那篇稿子我立即投往别处,我也告别了一度懒散而无规律的生活,每天开始打球和跑步。结果,我的身体变得健美起来,我的那篇稿子很快被发表,而且还得了奖,我不再“在乎”了的那个女孩开始在乎起了我……

    一个人或事能令你不舒服是一定有着什么原因的,有的原因要过很久你才有可能知道,而有些原因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但这些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使你不舒服,他会影响你的心情,影响到你的判断,也影响到你的时间。

    给别人一个重新认识你的机会,给自己一个认识更广阔世界的机会,有什么不好?

昨天在电视上看到一个节目挺有意思的,大致是这样的,节目组安排了两对吵架测试者(扮演夫妻)分别在公交车站和公园里吵架,看周围的围观人是否会上前帮着劝解,并且要考验他们劝架的水平,是否能成功。 

其中在公园的那对“夫妻”在因为生活琐事“大吵”时吸引了周围人们的注意,可是迟迟都没有人上前劝解,这时埋伏的记者发现了一对亲密的恋人也在旁观,记者就上去和他们聊了起来,动员他们俩帮着劝劝。 

随后年轻的小伙子就开始对那吵架的大哥展开劝说工作,女孩也开始安抚那个大姐。听着小伙子的话我都深有感触,他说两个人走到一起不容易,要珍惜,只要两个人都能互相谦让互相理解就没什么大不了的。可能也就是这些个意思。最后他们得到了节目组的礼品,他们成功的劝解了吵架的“夫妻”。 

之后我心久久不能平静,思绪万千。联想到自己这些年的经历,从懵懂少年到就要而立之年,自己也曾喜欢过几个女孩,可都是因为好些个原因没有开始就结束了,至今仍然是孑然一身,看到街上手牵手的一对对情侣我也是好生的羡慕,内心里祝福他们。因为我的经历让我懂得了两个曾经陌生的人,两个来自不同家庭不同环境的人能走到一起真的是很不容易。 

有些人可能是很容易的就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对这些人我要说的是恭喜你们,虽然得来容易但也还是要用心去经营,走到一起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今后生活中的琐碎对你们也还是一种考验,要更加用心的去对待,相识容易,相知难,相处更难; 

而有些人是在苦苦寻觅后才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对于他们我想说的是,既然得来不易就更要去珍惜,更要用心去经营这份爱; 

还有些人是在屡遭挫折遍体鳞伤后宁可孤独自己忍受痛苦还不放弃自己对幸福的执着追求(就像我一样),我觉得这样的人是值得佩服的,自己一个人守着那份对爱的理解对幸福的执着一路走来真的好难好累好苦,他们不奢望有人同情有人可怜有人理解,他们渴望的是那份真正的爱,他们只是希望能为自己心爱的人付出自己的一切,他们别无所求。对于这些人我想说我支持你们,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存在才显示了爱的伟大, 希望你们能一直走下去,虽然是一路艰辛,但是你毕竟是真心爱过了,只要是努力和付出了就应该无怨无悔,这样才不枉来人世匆匆的走上的这一遭,我衷心的祝福你们最后都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一半;

但是同样也有一些人是因为生活的压力或是社会家庭的压力,没有爱情却走到了一起,对于这些人我对你们说人生并不都是那么完美的,虽说会有遗憾,但是两个人既然到了一起就要承担起责任,有情无爱也可以过一生,只要两个人能互相关心互相理解也一样可以过得幸福。 

正是因为人人对于爱的理解的差异,追求爱的过程的不同,爱的结果的不一样,才让我们这个世界充满了色彩,人们追求爱和经营爱的动力也就是我们这个社会前进的动力,爱情,千百年来永恒的话题,谁又能真正说的清哪?不管前途遇到什么挫折我还是会坚持我的信念,希望大家能在精神上支持我一下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