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ymond1tap 发布的文章

文/黑白半生缘

很多年以前,我就想过,我为什么会那么忧愁琐事。

后来,我慢慢懂得,去思考,去追寻,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就是我的人生意义。

于是,我开始探索,开始询问。

再后来,我遇到了一些人,叫做朋友的人。

与他们相处,我忘了自己的追寻,忘了自己原来的忧愁琐事。

一切都变得很美好。

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我的朋友是否一如既往的在我身边。

本以为,人生就是这样子的。

后来,那一些人,慢慢的离开了我,没有人,留下来。

紧接着,我开始变得不安,开始觉得,全世界的人和事都会离我而去。

然后,我开始去找叫做朋友的人。

我觉得,在这个找寻的途中,我遇到了很多很多的失败。

突然地,我发现,我的人生意义发生了变化。我应该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是找一些人。

可是,直到现在,我依然在找人。

仿佛,原来的问题不再重要一般。

也是直到现在,我才明白我一直以来都没有走错路,是的,我要的答案,就在那些我要找的人身上。

我的喜怒哀乐,我的酸甜苦辣,都有着他们一份。

其实,人生就是这样,像一张大拼图。

遇到一些人,然后,他们给你一些 零散的碎片,告诉你,怎么拼,拼在哪。

拼错了,再有一些人来纠正。

甚至,有一些人,留在你的身边,帮你,也帮他们自己,拼完整那一张拼图。

留下来的人,叫知己。

离开的人,叫朋友。

所以,别去伤心曾经相熟的人儿现在形同路人。

不是他们的错,也不是自己的错,只是他们已经给了你他们可以给的,并且,他们要去寻找他们需要的,而你没有的。

世间的每一份情感都不应是束缚,而是温暖。

无论是在亲情,友情,还是爱情中,都不要束缚住自己在乎的人。

如果在乎他们,就应该让他们自由的去生活

大爱,可能就是所谓的放手。

后来,我懂得了。

我要找的是知己,也是朋友。

一如现在,对我好的那一群老好人。

我爱你们,朋友们。

就算你们要离开我,我也会笑着送你们走。

因为我在意你们,才不想束缚你们。

朋友

文章你可以广交朋友,也不妨对朋友用心善待,但绝不可以苛求朋友给你同样回报。善待朋友是一件纯粹的快乐的事,其意义也常在此。如果苛求回报,快乐就大打折扣,而且失望也同时隐伏。

附:秋叶——多年以后,我们很难是朋友,往往是路人。

过年的时候,我总是被问到一个问题,要不要去参加同学聚会?

有个同学就问我:“大叔,同学会有必要勉强自己去么?因为去了还是跟自己比较好的同学一起玩而已吧。我从高中毕业后就没去过同学会了,觉得干脆找要好的同学去玩更好。”,但是她又觉得“看到同学微信留言上说“不珍惜的人就算了吧”,心里觉得有点对不住他们,还有一年就毕业了,觉得起码去聚聚吧,可没有人强迫我的话我还是迈不开步,好纠结好矛盾呢。。。”

估计很多人都有这种纠结吧。

有这种聚会但不想去的同学,我想可能是如下原因:

1、和很多同学关系慢慢淡了,见面不知道如何融入话题,觉得自己是个“冷场女王”,很少有人愿意在这种社交场合失去“存在感”,既然无趣,不如不去。
2、和有的同学有些过节或者恩怨,去这种场合见面,没有做好沟通的准备,为了避免矛盾或者尴尬,干脆不去。
3、有时候本来想去参加一下同学聚会,却发现大家的话题相差十万八千里,虽然也能聊,但是内心找不到共鸣,比如你在读大学,你的高中同学谈的都是谁谁谁家生了娃,能不纠结吗?

那为什么又觉得要去参加同学聚会呢?

1、人情,不去被同学说脱离群众,显得自己也不会社交,感觉不合适。
2、人脉,觉得同学之间的友情也是将来打拼社会的人脉,现在不去积累,将来哪里来的回报?
3、无聊,也不是说同学聚会非参加不可,但没有跟有趣的事情可以做,与其在家里被老妈唠叨,不如去同学聚会打酱油。

很多人也问我,大叔你参加同学聚会吗?

我可以很明白的说:

我过年回老家从来不主动参加同学聚会,我和我99.9%同学之间只能算因此而认识,甚至连认识都做不到了,我们彼此已经遗忘。
如果有同学聚会请我参加,我没有事情也会去参加,基本上就是凑个桌,不讲话不发言不八卦偶尔帮助活跃下气氛全程陪笑的配角。
个别关系好的,我们会私下聊聊天,如果没有业务合作,我们的交情也很难深入到哪里去。
我们当年感情好的时候,其实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
我在幼儿园时认识的人,现在我连样子都记不起来。
我读小学时认识的人,现在我连名字都记不起来。
我读中学时认识的人,现在我大都不知道他们在哪里工作。
我读大学时认识的人,现在往往需要十年我们才能见一面。
我参加工作后认识的人,往往拿着名片也想不起,我们曾经一起吃过饭,称兄道过弟。
很多同学会问,这样你不是失去很多维护同学同乡感情发展人脉的机会吗?
这倒让我发现一个问题,很多同学根本没搞清楚什么是同乡,什么是朋友,什么是人脉!
请问什么是朋友?什么是玩伴?什么是知己?什么是同道?什么是人脉?
你四处认识人到底想要什么?
是一个事事附和你的人?还是一个能帮你排忧解难的人?
是一个能不客气指出你问题的人?还是一个愿意在你不开心的时候听你倾诉的人?
我看很多同学真正的问题不是会不会交朋友,要不要交朋友,如何和朋友交往,而是他根本没搞清楚他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大部分人所谓需要一个朋友,不如说需要为自己不强大的内心寻找一个抱团取暖的队友,谁对谁有真的当真,大家想的其实都是自己。

一个微信朋友留言说得好:

现在我尽量将认识的人分为这几类:
重要的朋友:能够理解,互相支持的人
不得不维持表面关系的人:例如同事
要去讨好或者尽量搞好关系的人:例如直属领导
需要不断维系的资源:例如重要合作关系,或者是在银行,医院,律师这样特殊需要的资源
一些普通的友人。

年纪越大,越觉得这样的分类有必要,毕竟我们的时间有限,我也的确变得更势利,希望从不同的人身上吸收对自己有益的内容和资源,哪怕是你不喜欢,看不惯却不得不面对的人。
可以遇到和你共进退,频率的人,是上天给予的恩赐。
总是觉得找不到你的同类,说实话才是正常,这样才不断挑战我们的沟通和相处能力。
现在我们很多同学知道自己对朋友和人脉的理解出在哪里了吧?
认识那么多人有用吗?真的很难说。
我们总是错误地以为
过去是朋友,将来一定也会是朋友
因为在一起,所以我们必须做朋友
如果没人爱,我就是一个失败的人
如果是朋友,我们应该事事在一起
我信任朋友,朋友一切也得告诉我

你大概是把“同学=朋友”,把“室友=朋友”,把“老友=一辈子”,把“新朋友=人脉”,把“闺蜜=知己”,把“在一起=关系好”,这都是幼稚的错觉,你们要是懂一点批判性思考,这些问题的答案自己就会出来。

和你们不同的是,因为我经历得越多,就越发现,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拥有很多朋友,而是要有别人需要的能力,要能一个人去享受孤独。

你有别人需要的能力,你性格内向,你不善言辞,你不爱社交,都不是问题,别人会主动来找你,顶多就是多一点沟通成本。

你能够享受孤独,在没有人理解和安慰你的时候,你就是你自己的最知心的朋友,要知道,能遇到知己,是这辈子很难的缘分,遇到了要珍惜,没有遇到,其实蛮正常的。

可惜这些,都需要长久的修炼。

是的, 不用多年以后,我们都很难是朋友,往往是路人。

这就是人生,要珍惜的是当下。

文/一心@gitanjaly

大理有一个叫洱源的城市,我没有去过,只是听白族姑娘说起过。一个有山有水,还有免费的温泉的地方,村民们还保持着原生态的生活方式,穿的是白族没有经过修饰的民族服装,吃的是自己亲手种植的食物,早晨还能听到鸡叫的声音。一度非常想和她一起去看看。封闭、信息堵塞的城市让这里的人保持了朴实的性格,却也让这里的人仍旧会为了生男生女争吵,仍旧会为了孩子是男生是女生要不要去读书而苦恼,她来自这个地方。

洱源某个小村庄,有一户人,父亲是朴朴实实的农民,读了一点书;母亲是地道的农村妇女,或许识字或许不识字;家中有三娃娃。朴实的村民似乎还没有被新的观点影响,还是会邻里哪家只生了女娃娃流言蜚语。父亲叹气,母亲抹泪,两个人一合计,狠了狠心把三个女娃娃都送去了读书。

时间或许不会改变历史,却可以用一些现象让周围的人改变思想。当三个女娃娃相续走出了小村庄,村里人开始羡慕起这对夫妇。村里人有没有学着他们让自己的女娃娃也读书,这一点我无从考据。站在此岸看彼岸的月亮总是又大又圆,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我们只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白族姑娘上的是卫校,刚毕业就当了护士,花一般的年龄总是会让人闻到蜜的清香。自然,刚刚毕业的她性格也有些棱角,不会圆滑。正宗吃货在一次喝酒之后又住进了医院,不喜欢打针的他遇到做事不会圆滑的她,故事就这样开始了。我想象过他们从相识到相知的无数个版本,可最终都没有写出来。虽说艺术是来源于生活,但我还是很想本份的、原生态的来写。

正宗吃货是生意人,生意人有时总会用钱来衡量一些事情,譬如爱情。当所有的糖衣炮弹对白族姑娘都没有产生反应时,正宗吃货似乎明白了钱有时候在某些地方是无法发挥它的作用。当正宗吃货做生意失败成了屌丝,失落的他跑来找白族姑娘寻求安慰,长时间消失在白族姑娘生活中的他再一次的出现在她的生活里,让她意识到在不经意之间他对她已经不是一般的追求者那么简单。

白族姑娘对我说其实在正宗吃货追求她的那段日子,她已经动了心,只是不想被周围的人议论她跟他是为了他的钱,一直犹犹豫豫,不知怎么才好。想想也是,刚刚毕业的她,在一个陌生的城市,突然出现了一个对自己嘘寒问暖的人,不动心莫非是铁石心肠?

生活还在进行,正宗吃货在大理开了客栈,白族姑娘自然成了老板娘。他能够给她一份稳定安逸的生活,她能够让他感受到家的温暖。对他们来说,已经足够了。其它的和外人有什么关系呢?生活是自己的。

后来,白族姑娘告诉我,她生了一个女儿,吃货很高兴。俩人每天想到有这个小小的人就感到幸福,生活自然也更有奔头。虽不求大富大贵,但也希望让这个小小的人衣食无忧。末了,姑娘对我分享她的喜悦:没有做过母亲当真是不能体会到母亲的幸福。

再后来,我把姑娘的喜悦分享给住过她家的乐乐和超子,俩人异口同声的对我说:她生孩子管我什么事?是啊,生活是自己的,只要她觉得幸福已经足够。

 

白族姑娘

文章人生的模式有很多种,不管是哪一种,都不会原原本本地实现。不要把幸福当成是所有的步骤都契合最初的预想,否则你收获的只有深深的失落。淡定地面对人生每一次或大或小的偏移,保持向前脚步,走出自己的幸福人生模式。

我们都在寻找一种方法,或者说我们都在寻找一种方式。

在人生的蓝图里,我们怀揣着一个又一个伟大而又渺小的想。

我们总是在追逐,但偶尔我们也会停下。不管他因何而停下,只要不再追逐了,那他可能就已经找到了解决方案。也许他还会再继续追逐,却也不同了。

人生不仅仅只有金字塔这一种模式,谁都想登上那金字塔的顶端,可就金字塔的顶端那么一小块地又能容纳几个人?!别忘了,金字塔是尖的...

在这漫长而又短暂的人生中有一种模式与金字塔很相似:狼牙棒模式!虽说相似可又完全不同。这狼牙棒模式呀很是有趣。它就是把这世界比做一个圆球,而“人”就是那一根根的刺儿。那“刺儿”它就是咱人生的金字塔,就是咱的人生。咱要做的就是要从这“球”里狠狠的扎出来。

至于要怎么扎,用什么方法扎?最后精彩与否,寻找吧...

还有一种模式,它与金字塔模式也有形同之处:树模式!世界就像一颗苍天大树,而我们就是那树叶。虽说都是“往上”的,可仔细一看也不尽然。这里有无数枝条,不一定就非要死命地往上爬,我们可以在树腰、树干、树顶的无数枝条上选一个地儿“长出来”。不管最后选的是哪里,换个角度看看你会发现,我们已然在最顶端了...只是这个顶端是否是你想要的那个“顶端”?琢磨吧...

也有这么一种模式,它与金字塔模式截然不同。它就是“混沌模式”!什么是混沌模式?

首先咱看看这混沌两字儿 ,它们出现最多的无疑就是小说里面了。盘古开天地劈的不就是混沌吗?先有盘古后有天,那盘古大神生活在什么世界里呢?混沌世界嘛!所以这“混沌模式”很特别,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是未知之数(与我们的人生很贴切),想要活着就得学会“劈”!

在这个世界里不会有金字塔的顶端,也不会有无数的枝条,亦不会出现一个找一地儿就能扎出来的“球”。这里的一切都是未知的,你需要去摸索、去寻找、去尝试、去验证。一切只能自己去完成,至于你是要爬?要扎?要长?...自己决定吧!这最后的结果,我想我们也是是能接受的。毕竟这是我们自己的...

不管我们是用哪一种模式经营自己的人生,其目的不就是让我们自己的人生精彩点吗?套用最近听的一段很怪但又很精辟的话:

“时代变了,我们也该变变了!不然我们这些老家伙就只有‘等死’的份了。”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科举’不再是有志之士唯一的出路了,在这个该死的时代,也许明天他就又嘣出个像营养师、陪睡员这样的新型职业:XX师XX员。而且收入会让你这读了十几年书的人气个吐血啊、半死啊什么的!”

机会不一定只在山顶出现,它可能在山脚、山腰的任何一个地方出现。至于能不能把它捉住,就看你的了...via

文/莫尘

 

左岸在哪里?左岸为什么是左岸?

有人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塞纳河,它把我们的一颗心分作两边,左岸柔软,右岸冷硬;左岸感性,右岸理性。左岸住着我们的欲望、祈盼、挣扎和所有的爱恨嗔怒,右岸住着这个世界的规则在我们心里打下的烙印——左岸是梦境,右岸是生活。

偶然间看到左岸读书的网站,打开网页后被那句“一切成功来自积累”触动,在读一篇篇文章中会被某些作者的个性所打动,也会有些共性上的动容,于是加入读者群,慕容老班长曾建议以文化为开局,展开沟通交流,除了絮叨一些自己的破事儿外,更多的是对社会热点、文化亮点或暗点的快评与酷评。但是这样的交流是需要土壤的,需要大家的积极参与和各类思想的碰撞。而我在那些日子里,做得最多的是打着爱好读书的“旗子”在群内东拉西扯,没有扯淡的群是安静而尴尬的,只有扯淡的群是喧嚣而浮躁的,在各种卖萌、忽悠、扯淡、装逼中我的心有些失衡了,当我发现自己减少了交际,缩小了运动,写字的时间少了,出门的时间短了,动口的机会少了,对身边的家人朋友也渐渐忽视了。

热闹过多,心想静默下来。

于是去了一个地方将喧嚣暂时关在门外,和内心静坐对视。天气晴好时,坐在碧玉的玛旁雍错湖边,看湖水蔚蓝,碧波轻荡,白云峰倒影其中湖边远山隐约可见,景色奇美,五脏六腑就跟洗了一遍似的,有种每个毛孔都被渗透的感觉,灵魂如同婴儿初生,平静而安宁。某些纠结已久的思绪,也如同湖泊上的淡云一般飘忽消隐了。大自然的壮美撞击人的心灵,冲淡了钢筋水泥里的人事心机。圣湖,你洗去了我灵魂污垢的尘埃。

住在藏北小镇上,朴实的街道,狗、羊、牛肆无忌惮的坐着或走着,时有蒙面的藏族小伙骑着摩托从身边飞驰而过,坐着某个不知名字的小店内,与用生涩的普通话的藏民们若有若无的闲话常,看光阴怡然而过,这时候,都会觉得时光是用来浪费的,一点也不可惜。因为我品尝到生活真实的味道,这些微不足道的细节,才是人生的感动,而都市生活酿造的风云变幻,却像一座宽大的囚牢,困住了我们清醒朴素的思想。

我想,在都市久居的人,一年当中是需要在一个地方安静的生活一段时间的,否则,长期陷入浮躁、动荡、嘈杂的生活中,人会迷失方向、不辨是非,被人趁乱牵住鼻子走。而沉静下来以后,才能真正面对问题,与自己对望,擦拭心里的尘埃,心才会清澈,更从容的面对生活。而大自然就给了我们最好的心灵去处。

回来后写下此文,感谢在左岸的日子,感谢左岸的朋友们,爱吃萝卜的先知,爱拽古文的一叶飞,爱谈自由论爱听摇滚乐有些愤青的混沌,喜爱漫画的夏末,喜爱分享音乐的啦啦,调皮捣蛋时刻调戏女生的雨辰,卖萌到底的猫猫,霸气可爱的小青,聪明好学的子轼,如闻其名的幽雅与微笑,八面玲珑的范闲,有套番茄论的行路,追求本我、喜爱爬山的风北,半是明媚半是忧伤的小倩与彼岸,努力考研的木矛与nerd,如邻小弟般的白云、铁牛,说话条理清晰的言心与糊涂涂,为工作四处奔忙的萧雨寒与hardon, “最善言者为听众”,还有各位打酱油、潜水的亲们。

左岸版的《甄嬛传》和《倩女幽记》让我捧腹大笑,一叶飞、雨辰、青词三人斗嘴,幽默诙谐,还有诸多插科打诨中的故事,让我在那些日子里很放松状态。“以人为镜”,在沟通交流中,也常常会发现自己的认知很捉襟见肘,充满了狭隘臆断,如:缺乏信息或知识,交流中不会适当的说明重点,过早的评价,思维混乱,直接跳到结论,模式化,话题单调,引不更深层次的共同话题等。

虽然这社会嘈杂混乱,纸金迷,但是我们这些爱读书的人有属于自己的交流之所,我们被裹挟在忙碌奔前程的潮流中相遇左岸,左岸如此多元而丰富,在这里你会发现,与自己想法截然不同的人,远比自己想象中要多得多。我在不同的争议和认同中,开始审视。

我们或多或少戴着不同的面具,在各自不同的生活轨道上行走,但无论你特立独行的“猪”,或是如左岸一样的“半隐形人”,“一切成功来自积累”是没错的,我们都在路上,感谢左岸!

读一篇好的散文,如同坐在微风和煦的三月阳光下,暖暖的感觉从心间慢慢荡开,笑弯了嘴角,温柔了双眸;读一篇好的散文,如炎炎夏日收到的一份清爽,触手冰凉,却能让清爽在唇齿间回荡,仿佛那如火的骄阳已经藏匿了它的光芒;读一篇好的散文,如秋日里走在落叶缤纷的大街上,虽然看似凄凉,却有着难以言喻的诗意,让我们轻快了步伐,美丽了心情;读一篇好的散文,如白雪皑皑的冬日里围着火炉,暖洋洋的不仅是身体,还有对春暖花开的向往。散文之美,如如幻,触之无形,思之有意。

分享子轼推荐的这篇大家可能都读过的散文——《我的空中楼阁》,想来现在应该会读出不同的心情吧。

作者:李乐薇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

山上有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花是美丽的,树的美丽也不逊于花。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和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

有了这许多树,小屋就有了许多特点。树总是轻轻摇动着。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

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荫把小屋笼罩起来。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换个角度,近看改为远观,小屋却又变换位置,出现在另一些树的上面,这个角度是远远地站在山下看。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势上,却象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

小屋之小,是受了土地的限制。论“领土”,只有限的一点。在有限的土地上,屋比土地小,花园比房屋小,花园中的路又比花园小,这条小路是我袖珍型的花园大道。和“领土”相对的是“领空”,论“领空”却又是无限的,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说的游目骋怀。这个无限的“领空”,是我开放性的院子。

有形的围墙围住一些花,有紫藤、月季、喇叭花、圣诞红之类。天地相连的那一道弧线,是另一重无形的围墙,也围住一些花,那些花有朵状有片状,有红,有白,有绚烂,也有飘落。也许那是上帝玩赏的牡丹或芍药,我们叫它云或霞。空气在山上特别清新,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

光线以明亮为好,小屋的光线是明亮的,因为屋虽小,窗很多。例外的只有破晓或入暮,那时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静,一片宁谧。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群山后退了一些。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当花瓣微微收拢,那就是夜晚来临了。小屋的光线既富于科学的时间性,也富于浪漫的文学性。

山上的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身在小屋享受着人间的清福,享受着充足的睡眠,以及一天一个美

出入的环境要道,是一条类似苏花公路的山路,一边傍山,一边面临稻浪起伏的绿海和那高高的山坡。山路和山坡不便于行车,然而便于我行走。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我只觉得出外时身轻如飞,山路自动地后退;归来时带几分雀跃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过了那些山坡。我替山坡起了个名字,叫幸福的阶梯,山路被我唤做空中走廊!

我把一切应用的东西当做艺术,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就是小屋。白天它是清晰的,夜晚它是朦胧的。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这座空中楼阁占了地利之便,可以省去许多室内设计和其他的装饰。

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

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注:好难找到配图,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想象吧。

马克·吐温曾称,真相往往比虚构作品更荒谬,因为虚构的文学作品里,你好歹得自圆其说。这就是我发觉社会新闻很好看的一个原因,因为它们有趣,且包含着人生本身的荒谬和悖论。例如近日我看到,纽约的Poughkeepsie 一高中两个女老师,平时好好的,说打就打了起来,其中一个英文老师,试图用螺丝刀要把对方扎死,被一个学生救了下来。此事成了雅虎头条新闻。由于是一黑人老师试图扎死白人老师,又被黑人学生救了下来,读者中有不少关于种族问题的争论。

但此新闻更让我关注的,是一个平时好好的老师,怎么突然说崩溃就崩溃了。人心真是个深不可测的黑洞,不知道内里都发生着什么。

我们上大学的时候,老师曾给我们看过一首小诗:

Richard Cory
——Edwin Arlington Robinson

Whenever Richard Cory went down town,
We people on the pavement looked at him:
He was a gentleman from sole to crown,
Clean favored, and imperially slim.

And he was always quietly arrayed,
And he was always human when he talked;
But still he fluttered pulses when he said,
"Good-morning," and he glittered when he walked.

And he was rich—yes, richer than a king—
And admirably schooled in every grace:
In fine, we thought that he was everything
To make us wish that we were in his place.

So on we worked, and waited for the light,
And went without the meat, and cursed the bread;
And Richard Cory, one calm summer night, ·
Went home and put a bullet through his head.

保罗·西蒙有首歌曲Richard Cory, 唱出了这个故事。原诗是一叙事诗,大意是:理查德·科瑞走在小镇上,所有人都把他看作一位绅士,身材好,气质好,说话温文尔雅,跟人打声招呼,大家都激动 得脉搏狂跳,他还富得像一国王。镇上其余的人都恨不得和这位天之骄子位置对调,大家看着他,都诅咒自己的工薪阶层的苦命,不能吃肉,只能骂娘。可是一个静 悄悄的夏夜,科瑞回到家,一枪把自己脑袋爆掉了。

时隔多年,我还记得这小诗,因为如果写成小说,恐怕得交代他这自的前因后果,得有情 节铺垫,最为典型的是福克纳笔下的昆丁。如果是戏剧,那得把戏剧的冲突交代出来,引向最后这个结果。只有诗歌可以这么霸道,出其不意在前面这个幸福成功人 士的人生交代之后,突然一下子告诉我们他回家让一颗子弹穿过自己的头颅。这中间到底是怎么回事,没有人知道,但是这寂静,却如同中国画的留白处一样,充满 叙述,让人发挥无尽想象。更厉害的是,它如同一个在熟悉场景拍摄出来的恐怖片,时常让人产生联想和关联。

比如今日,我还看到一个朋友在 网上叙述自己人生的苦闷,我便想起了这首小诗来。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周围的同事朋友和同学,怎么都过得那么顺利,我们恨不能和他们位置对调,好像就我们充 满苦难,他人把事情都摆得平平的。其实你周围的人,或许心里有更大的挣扎,而你无法看见,突然有一天,整个人山崩地裂,你才幡然醒悟过来。所以如果大家有 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不如说出来,或是换个方式写出来,是让大家开心开心吗?不是,是让你自己可以卸掉一些担子,好继续往前走。

来源:南桥的博客——那看不见的崩溃

附:个性测试——你内心黑洞有多可怕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他人无法探知的区域,这些区域可能暗藏玄机:可能充斥悲伤,可能溢满愤怒,可能堆积邪恶,可能一片茫然……

内心的黑洞,有时连自己也无法发觉,或者发觉后依旧无法应对,最终我们的内心可能就会被那些黑洞蔓延吞噬。

你内心的黑洞是怎样的,它波及的范围有多广?

(本测试8道题,5个答案,系统自动计分。仅供娱乐,非专业理指导。)

山,是不动的

两天前在曼哈顿办事,会开完了出门已经是掌灯时分。

在拐角口急急匆匆地买了一杯热咖啡,一回头,突然觉得这地方特面熟,嘿,这不是30年前小乔用中指指点江山的地方吗?顺手摸出我的尼康D300按下了快门。

左边这张快照是乔布斯当年独上高楼时留下的倩影,少年气盛,心比天高,看他的口型,肯定是在指着IBM骂脏话“Fxxx You!”。右边的照片是我刚拍的,两张照片放在一起,就有30年之后“人去楼空”的感觉,乔布斯走开了,IBM居然在下面放了一个垃圾桶,这简直不就是历史在开黑色玩笑吧?!

望着那IBM几个阴沉沉的字母,让我想起了黑泽明哪一部电影里一个老僧的喃喃自语:“山,是不动的。”

……

愚公移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IT行业中,也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微软,一座叫IBM。曾几何时,无数的创业者立下愚公移山志,每天挖山不止……

有道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得了得了,别自作多情啦,在曼哈顿的摩天大楼火树银花下怀起古来了,神经病,不合时宜!

站在IBM门口,还是忍不住要想搏一搏这座大山了。

Big Blue是IBM的绰号—让我们暂且称它为“蓝色的大山”吧,IBM诞生在这间“汤姆叔叔的小屋”里,那年1896。

山,是不动的

(看图说话:想创业别先想去融钱,幻想哪个没脑经的阔佬或傻逼VC会给你一笔大钱,让你去租办公室、搞装修、买车买设备、找小秘请副总、开张设宴、 K房会客……创业如果不是从地狱里开始的,就是从地下室、车库、学生寝室里开始的,乔布斯、戴尔、Google、HP这些牛人都是这么干起来的……连老大哥 IBM也是这样开始的,所以你就死了那条心要去找到“启动资金”再来创业,现在就开始,现在就启动,好好集中心思想想你的产品,先别想钱。)

“蓝色的大山”IBM的创业是接力长跑比赛式的。

第一棒起跑的运动员是来自纽约州水牛城的Herman Hollerith,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个博士生。做学问文如其人,创业亦如其人,Hollerith虽然自己出生在美国,但父母移民来自德国,他老婆是墨西哥人,国际化的家庭里创办的公司,将来肯定是个跨国企业;Hollerith生有6个孩子,有6个小孩的家庭自然是个大家庭,不像中国乡下没文化的庭生8个10个都生不出个儿子,Hollerith有3个儿子,3个女儿,男女平衡、大家摆平,这预示着将来IBM必定有“大家风范”,一定是个大公司;再看看Hollerith的胡子吧,一座山的形状,特像革命导师恩格斯、超人哲学家尼采、红色文人高尔基……所以来日IBM必定是一座大山。

山,是不动的

IBM诞生的时候世界上好像还不一定都有电吧?IBM那时候造的电脑也不一定用得到电源。那时候IBM也不叫“IBM”,生产的产品也不叫电脑,叫 “打卡机”。不过它除了生产我们现在人人还在用的上班考勤打卡机以外,还生产另一种计算用的“打卡机”,这种打卡机怎么使用,相信今天清华交大的博士们也弄不清楚。反正“硬件”是像打字机那样可以手工操作的机械装置,通过“软件”,即硬纸板上不同位置的“洞”来进行简单统计运算。

山,是不动的

山,是不动的

山,是不动的

山,是不动的

Herman Hollerith在哥大拿到博士学位以后,找了一份学而致用的对口工作,在美国国家统计局当公务员,清点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小摊小贩的各种税金,以及成千上万老百姓们口袋里的收入……一天一天地,在国家统计局里Herman Hollerith继续修理他数学博士的脑筋,但是做着做着,连他德国血统的耐心也受不了了,这政府太黑了,赚这么多钱,只付给我这么点点工资!于是他想出了一件利人利己的事情,发明一台打卡机,减轻员工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忽悠政府掏出钱来下订单成批订购这种“打卡机”,创业肯定赚钱赚得比打工多!

Herman Hollerith打卡机样机一出来,他就跑去原来工作过的美国国家统计局老板那里忽悠,这一招一出手就灵,一下就点在了政府的要穴上,有了这些“打卡机 ”,政府的监管力度大大提高,政府可以搜刮到更多的钱。于是,“打卡机”在整个美国国家统计局系统里长驱直入,不到三年,把“统计行业”彻底做透,让 Herman Hollerith也赚得乐翻了天。

“蓝色大山”的第二棒接力手是Charles Flint,他接了棒继续向前飞跑,这是1911年。

山,是不动的

Charles Flint是个律师,一点都不懂IT,他也想来造电脑?没错,数学博士有数学博士的造法,律师有律师的造法。

Charles Flint花了200万元钱买下了Herman Hollerith“打卡机”工厂,二话没说,把它和自己手头上原来还有的两家生产山寨机的工厂,一家是电子秤工厂,另一家是绞肉机工厂,三家毫不相干的工厂,打卡机+绞肉机+电子秤,硬是给瞎掰搞在了一起成了一件“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品,贴了个标签叫“收购和兼并”。

1 + 1 + 1 = 多少?不知道,反正这么一搅和“IBM”规模大了很多,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IBM”除了继续卖统计用的“打卡机”以外,还卖绞肉机、上下班考勤的“打卡机”、商店门里的“收银机”……

“蓝色大山”的接力跑的第三棒落在了一位名叫托马斯.沃森的人手里,他是个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孩子,长大后到跑到附近的镇上打工当“草根”销售员,他卖过缝纫机、收银机,很快就崭露出他的超级销售天才,他有本领在一个市场上把竞争对手杀尽斩绝,成为垄断。他也是一个帅才,1914年沃森进入了IBM,担任总经理,不过IBM这个公司的名字是10年以后他下令改的。

山,是不动的

老沃森统帅的IBM四面出击,攻城略地、驰骋疆场,他所处的时代是机会的时代、是圈地的时代,什么“专注”、“focus、focus、 focus”之类还提不到议事日程上来,他的目标是要做大、做成垄断。IBM无所不在,无所不做,其忽悠程度,恐怕连本拉登都想象不到,看看下面的两支枪,谁造的?是 IBM!太忽悠了吧?如果我们的世界永远打仗的话,老沃森可能不会把公司名字改成什么“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肯定叫“国际军用机枪公司”。

山,是不动的
MI半自动步枪(上图)和布朗宁机关枪(下图)

老沃森不仅仅使得IBM在美国市场获得了垄断地位,连纳粹德国都授予了他“十字鹰”勋章。

长期的垄断,IBM帝国进入了黄昏,老沃森的晚年大有“大山将倾”之患。50 年代初期,IBM的竞争对手将一台Univac电脑售给了美国国统计局,引起轰动。而国家统计局自19世纪末起就一直是IBM打卡机的忠实用户,这件事 等于是“蓝色大山”的后院起火。

少帅小沃森闻之大惊,立即召开紧急会议,下令用最快的速度将Univac赶出IBM的领地。1951年,IBM开始决定开发商用电脑,1952年12月研制出IBM第一台存储程序计算机,也是通常意义上的电脑,它叫IBM 701。

1956年5月,在老沃森去世前的一个月,他将IBM的天子玉玺交给了长子小沃森。

山,是不动的

财富第二代的小沃森接过“蓝色大山”的接力棒第四棒,推动IBM全面进举电脑时代。老沃森对新兴的电子技术商业化并不感兴趣,小沃森成为IBM第一号人物后,当即在公司发展方向上实施了带根本性的改革,IBM开始跨越传统,在全球各地大量招聘电子技术方面的人才。而“国防计算机”的研制正是小沃森率领 IBM进入电子技术的一次冒险,是公司发展方向的彻底革命。

小沃森领导“蓝色大山”度过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持久的、惊人的迅猛增长时期。到 1971 年小沃森离开 IBM 的时候,IBM已经彻底击败了通用电气公司、美国无线电公司(RCA)和斯佩里-通用自动计算机公司(Sperry-Univac)这些电脑行业的竞争对手。无论是规模还是地位,IBM都超过了这些曾一度主宰美国商界的老牌大公司。

小沃森之后,“蓝色大山”的接力棒又易主了三、四次,诸位CEO业绩平平,“蓝色大山”凭籍着沃森父子多年惨淡经营铺垫下的后发力,继续象过山那样翻滚了几回,终于七零八落地俯冲了下来,出现了大规模的衰败。90年代初,IBM的年亏损额达到了七八十个亿!!“蓝色大山”将被解体、分拆、倒闭……众说纷纭,连靠IBM发了横财的比尔盖茨都在一边冷言冷语断定“不出7年,IBM将在地球上不复存在。”

帝国将倾,危在旦夕。就在这时,“蓝色大山”里来了一位饼干师傅,他不姓“康”,姓“郭”,叫郭士纳,“郭师傅”。

山,是不动的

来“蓝色大山”之前,“郭师傅”曾在美国最大的Nabisco饼干工厂里当过厂长,糕点饼干做得有声有色,但对电脑一窍不通,不过老天做媒,让他接过来了IBM接力跑的第九棒。

嘿嘿,IBM,不,“蓝色大山”里的高人们,除了第一个接力手Herman Hollerith懂电脑以外,没有一个人是懂电脑的,不对不对,Herman Hollerith也不懂电脑,他那时候都还没有电,哪来电脑?

“郭师傅”降临“蓝色大山”的时候,正值硅谷农民起义,安史之乱。为首的陈胜、吴广,不对不对哦,又错了,是“乔布斯”、“比尔盖茨”,简称“乔盖乱党”揭竿起义,引兵向IBM的老窝操底,兵临城下,势不可挡。

比尔盖茨偷鸡摸狗用盗版来的软件DOS,装在了IBM电脑里瞒天过海风行天下,他吸着“蓝色大山”的蓝血登上了世界首富的宝座;小乔呢?他认定 1984是 “变天”的年号,所以他在麦金塔前搭起了点将台,亲自跳到了台上下战书,指名道姓IBM是行业垄断的毒头,列举了十大罪状,号召全世界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起来,用自己的血肉推翻“蓝色大山”,建立苹果共和国!(小乔“84起义”宣战的光辉历史时刻,请见:http://www.youtube.com /watch?v=lSiQA6KKyJo)

“郭师傅”不愧为正宗道家高僧,大道无形,大道无法。危难时刻,方显英雄本色,且看郭师傅是如何中流砥柱,力挽狂澜,发动帝国反击战,整治“乔盖乱党”:

“郭师傅”登基易始,点燃了三把大火,火光冲天,烧了整整十年共一百二十个月。

1) 政变

知道“蓝色大山”的冻死会(董事会)为什么有请饼干师傅“郭师傅”进山的吗?他们是想让“郭师傅”来切蛋糕的。冻死会里的人都快冻死了,连切蛋糕的气力都没了。“郭师傅”第一天上班早上一到公司,打卡签到,径直去了他的办公室,一进门看到他办公桌上放着一把大刀和一本《切蛋糕实用手册:IBM分拆执行计划》;“蓝色大山”的冻死会其实早就已经将IBM推进了毒气室,捆在了电椅上,准备让它安乐死,分尸下葬,“郭师傅”无非是个侩子手的角色,叫进来操刀的便是。

“郭师傅”坐到自己的位子上,闭目养神了片刻,睁开眼睛,随即把《蛋糕手册》锁进了身后的书柜,起身,取出了宝刀,晨曦透过窗帘折射到了锋利的刀刃上面,寒光嗖嗖……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郭师傅”一个腾空,挥刀在空中一周360度,即刻间,四万五千颗人头落地无声、滴血未溅,死者中还包括了“郭师傅”的亲生哥哥,正义凛然、大义灭亲。

“杀人不见血”。后来现代学者们研究了“郭师傅”的法术后解释说,他的杀人境界已经到了炉火纯青,一旦“郭师傅”发功的话,能鬼使神差,即使把你炒了鱿鱼让你走路斩了你的头,你都会是开开心心、兴高采烈像过生日似的。

那么,冻死会的“分拆计划”呢?“郭师傅”连翻都没去翻过一眼,他还是什么哈弗商学院的MBA呢,一点执行力都没有!

道可道,非常道,大刀无血。

2) 开仓卖粮

“蓝色大山”乃是大户人家,家底丰厚,“郭师傅”打开城门,居然将一件件国宝拖出来在光天化日之下廉价贱卖!
* IBM的“硬盘事业部”,贱卖给了日本的日立公司;
* IBM的PC事业部,贱卖给了来自中国的柳传志柳爷爷;
* IBM的打印系统事业部,贱卖给了日本的理光公司;
* IBM“蓝色大山”的“镇山之宝”— 知识产权专利库,照样,把防盗锁给砸了,密码给卸了,农民兄弟们,地主家开仓了,大家来分粮吧!

道可道,非常道,大器无形。

3) 忽悠……不好意思,说漏嘴了,应该是“拥抱”

“郭师傅”下令要求IBM在全世界160多个国家中各分公司里的各级领导、各部委、各军兵种、各民主党派、各族人民,一起冲出“蓝色大山”,去“拥抱”客户,每人拥抱200个,把客户拥倒抱倒、拥抱倒趴下!

“郭师傅”自己以身作则,在弗吉尼亚州香蒂丽的一个度假胜地,他自己一口气“热烈拥抱”和“热烈亲吻”了IBM最大的200家客户。“郭师傅”破天荒第一次在客户面前承认自己并非万事通,第一次宣布IBM的“君王垄断”制度已经结束了,皇宫的城墙也已经被推倒,“蓝色大山”扁平了、透明了……IBM的头头们第一次虚心向客户请教2个最简单的问题:我们做对了哪些?做错了哪些?

道可道,非常道,大盗无影,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

“忽悠”,这两个字既然已经出口,就驷马难追了,不妨也当玩个拆字游戏:看这“忽”字,“勿”+“心”不是嘛?不就是“不必用心”的意思嘛,不必用心,不动脑筋,照样活得悠哉游哉,照样赚大钱,这才叫“忽悠”的本领。大道士“郭师傅”拍拍脑袋想到哪里就忽悠到哪里,伸伸腿溜达到哪里就忽悠到哪里,手里的鹅毛扇上写着“服务”,什么叫“服务”啊?这就是道,道可道非常道,无所不在无所在,什么都是什么都不是,忽悠是不是?

“蓝色的大山”是从忽悠政府开始发家的,搞定大客户,是“蓝色大山”的看家本领。大的公司,大的机构,都是人浮于事的,当头头的都不希望自己犯错误,比如世界500强的CEO们,如果哪个犯了错误,不仅股票奖金要大大缩水,名声也会受损,所以没人愿意承担工作的责任,这是大企业里的通病。大病无药,“郭师傅”便针对这种大企业病,发明了一种“IBM病”,以毒攻毒。“蓝色大山”告诉这些CEO们,只要你用IBM的服务,大把大把付给我钞票,即使最后事情搞砸一事无成,尽管放心,你不会有任何问题的,天塌下来我给你撑着,你在董事会上照样可以振振有词:“女士们先生们,这个项目我们使用全世界最好的IT服务 -- IBM的服务,结果IBM搞不定,所以钱都泡了汤,这怪不了我,要怪你们去怪IBM,如果IBM也搞不定,那世界上恐怕没有谁能搞得定。”

“郭师傅”发明的“IBM病”是大规模杀伤武器,越是大的客户越容易被杀伤,为了不断加大武器的威力,“蓝色大山”每年花大笔大笔的银两来养活大批博士写论文弄专利,专利越多,越容易忽悠,2002年以来,“蓝色大山”花在其技术和专利研发方面的投入超过了100亿美金,自1993-2005连续13 年,“蓝色大山”是美国获得专利最多的企业,目前“蓝色大山”所拥有专利库,其专利数量之多,也是美国企业中的第一块金字招牌。下图是“蓝色大山”纽约研发总部墙上刻着的专利清单,兄弟我冒生命危险偷拍来的,给大家看看,权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吧。这个烧大钱搞专利的游戏,世界上好像也只有“蓝色大山”能够玩得起,而且越玩越起劲。

山,是不动的

“郭师傅”就像高手下棋一样,许多精彩的连杀布局都是从看似平常的套数开始的。 “郭师傅”妙手回春的秘诀既不是重大的技术突破,也不是价格上狠宰一刀,甚至不是把握住瞬息万变的市场,而是在香蒂丽之地驼着“蓝色大山”回到了一个最基 本商业理念:把客户忽悠住。

-- “蓝色大山”忽悠政府官员,让他们得上“IBM”;
-- “蓝色大山”忽悠企业中的白领高管,让他们得上“IBM病”;
-- “蓝色大山”忽悠上市公司老总们,让他们得上“IBM病”;
-- “蓝色大山”忽悠世界500强,让他们统统得上“IBM病”;

道可道,非常道,大病无药,多开支票!

“郭师傅”就是这样,摇着他的鹅毛扇,忽悠忽悠地让“蓝色大山”凤凰涅槃,大象起舞,脱胎换骨、拔毛重生。顺带着,他还开了一张“乔盖通缉令”,大街小巷里张贴了出去。

针对比尔盖茨,“蓝色大山”面向社会、借助网络,打人民战争。“蓝色大山”的“开源联盟”和“开发商联盟”等于是不花吹灰之力动员了全世界的IT资源和力量,组织了民兵和后备役军人,把比尔盖茨拖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对于乔布斯,说实在的,“郭师傅”根本就没把他放在眼里,“郭师傅”把IBM的整个PC事业部都扔掉洗手不干了:“小乔弟弟你独自个儿继续玩吧,哥哥有其他事情忙去,不陪你啦,当心别被狼吃了啊!”

山,“蓝色的大山”,是不动的。

山,是不动的

来自:喜马拉雅熊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