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esMoore 发布的文章

文/下午百合

找到了,它在角落里。样子还好,二十多年前的装桢略显粗糙,听说是他死后几个好友凑钱出版的。书页有些泛黄了,我对着这微黄微微一笑,像对一个老朋友那样。

那时候诗社里有几个诗写得发了狂的人,常搬来一些晦涩的长诗,或者喝一夜的酒,蹭着写出几页的长诗。我只写着凉白开一样的短诗,缺少热血和锋芒。年轻人总爱干一些惊世骇俗的事,比如写诗。

北京女孩有认识许多朋友,她问我海子的诗集想要吗?可以从北京搞来几本,数量很少。我问谁是“海子?”“就是去年在山海关卧轨自的那个”。我心里一抽,死,在我脑海里是没有形状的莫名之物。

就是出于好奇心才有了这本书,却跟随我二十多年了。

我应该读过它很多次,在那些志得意满的日子,它就不见了。最灰暗的时候,灵魂在黑屋子里打转,找不到出口的时候,它就会蹦出来。

一些诗评下面仔细地画了线:

“要热爱生命不要热爱自我,要热爱风景而不要仅仅热爱自己的眼睛。”

“世界上好多生命在消失,而诗的生命永远不会消失,诗永远存在于精神之中,精神不死,诗亦不死。”

这些句子有金属的质地和光芒,又有炭火的温暖。

来读他的诗吧。

《风很美》

风很美
小小的风很美
自然界的乳房很美
水很美
水啊
无人和你
说话的时刻很美

好的诗歌是平常的,平常得只是说出了一个事实。它又是超乎平常的,读它的人从中获得了一种超常的体验。

《村庄》

村庄中住着母亲和儿女
儿子静静长大
母亲静静注视

芦花丛中
村庄是一只白色的船
我妹妹叫芦花
我妹妹很美丽

最早打动我的是这样的小诗。像暗黑背景前发光的果实,朴素中显出神圣。可以一边拨弄着吉他一边轻轻地吟唱,心神微微战栗摇曳。

知道海子的人往往是从这一首开始: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而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一首成为一代坚守着精神操守人的“圣经”。随着时光流逝,或许你有了一栋面朝大海的房子,可还有“春暖花开”的心境么?

海子还创作了大量的长诗和诗剧。海子变成了一个声音,为人类集体发声。他写黑暗,写人类的迷途。但他的文字一直是向着光的。他写死亡,写绝望,却使人们更想往麦田,草垛,原野上的月色,马匹,母亲。

《祖国,或以梦为马》

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
和物质的短暂情人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路上
万人都要将火熄灭
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
此火为大
开花落英于神圣的祖国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借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
此火为大
祖国的语言和乱石投筑的梁山城寨
以梦为上的敦煌
——
那七月也会寒冷的骨骼
如雪白的柴和坚硬的条条白
横放在众神之山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投入此火
这三者是囚禁我的灯盏
吐出光辉
万人都要从我刀口走过
去建筑祖国的语言
我甘愿一切从头开始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也愿将牢底坐穿
众神创造物中只有我最易朽
带着不可抗拒的死亡的速度
只有粮食是我珍爱
我将她紧紧抱住
抱住她在故乡生儿育女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也愿将自己埋葬在四周高高的山上
守望平静的
家园
面对大河我无限惭愧
我年华虚度
空有一身疲倦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海子是拥有赤子之心的诗人。有人说“海子的诗与梵高的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他们都能让人感到生命燃烧时的状态是多么辉煌和炙烈。”
25岁的海子是以怎样的一种心态抛下尘世的一切,走向了死亡?这是他的最后一首诗歌:

《春天,十个海子

在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
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你这么长久地沉睡到底是为了什么?
春天,十个海子低低地怒吼
围着你和我跳舞、唱歌
扯乱你的黑头发,骑上你飞奔而去,尘土飞扬
你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
在春天,野蛮而复仇的海子
就剩这一个,最后一个
这是黑夜的儿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
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
那里的谷物高高堆起,遮住了窗子
它们一半用于一家六口人的嘴,吃和胃
一半用于农业,他们自己繁殖
大风从东吹到西,从北刮到南,无视黑夜和黎明
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生命是那么不同,它们有各自完成自己的方式。有的庸庸碌碌,但庸常之下也有他们不为人知的幸福和辛酸。有的人,他们的到来是要告诉我们什么,但最终又像是什么都没有说,消失在了风里。一切轻轻地抹去了,就像春天里依次盛开的花朵,再依次地凋零。

海子的这首诗一开始就写到“复活”。那么他的死并不是一种全然的死亡。他想通过这一次完成告诉我们什么呢?是呼唤光的到来?

海子的死并没有带来更多的觉醒。这个世界甚至更灰暗了。他所热爱的乡村,麦地,羊群,马匹也已经渐渐地从我们的视线消失。在春天,海子的忌日,有没有人听到疼痛的大地上他野蛮的怒吼?

海子的生命是光的使者,恰如一道闪电。

纪念海子

看文章:诗可能拯救不了世界,但世界会因好的诗而变得不再一样。百合的那句话击中了我的内心——“我应该读过它很多次,在那些志得意满的日子,它就不见了。最灰暗的时候,灵魂在黑屋子里打转,找不到出口的时候,它就会蹦出来。”这不正是那道黑暗的闪电吗?

辛波斯卡《有些人喜欢诗》

有些人 ——
那表示不是全部
甚至不是全部的大多数,
而是少数。
倘若不把每个人必上的学校
和诗人自己算在内,
一千个人当中大概
会有两个吧。

喜欢 ——
不过也有人喜欢
鸡丝面汤。
有人喜欢恭维
和蓝色,
有人喜欢老旧围巾,
有人喜欢证明自己的论点,
有人喜欢以狗为宠物。

诗 ——
然而诗究竟是怎样的东西?
针对这个问题
人们提出的不确定答案不止一个。
但是我不懂,不懂
又紧抓着它不放
仿佛抓住了救命的栏杆。

文/兰儿

武汉的冬天不下雪,会在人们心里留下遗憾。雪小了,也是不行的,人们对春的期盼完全寄托在雪的纷飞里了。

终于待立春之后,雪花洋洋洒洒的飘落下来,驱走了人们对冬的疑虑。

窗外高大建筑的屋顶已积了一层层薄薄的雪。现代的建筑大多是方方正正的,与其说现身眼前是一排排规矩的盒子,不如说是同一个磨具下的商品。面对过度一致的风景,不如玩些有趣的事来,对着窗子哈一口热气,冷玻璃遇着热气马上像蒙了一层雾蒙蒙的纸,用手指,随意勾出一些雪花的图案来,童年时常常这么作画。顽皮的时候,会把整张脸都贴在玻璃上,留下一个笑脸。

雪仿佛是上天的恩赐,把大地装扮成一张大大的画布,把房屋,树木,各式各样的景物,巧妙的缀出一些背景,让人们巧妙心思地放情当一回艺术家。雪的来临,把大人和小人们那股童心的最大能力萌动了,这将是全城最大的一项全民参与的大型绘画活动,大伙乐呵呵的,把笑容都表达在画面里。

90后的孩子们,早已不是简单堆一个小雪人来迎接渴望了这久违的朋友,那边的一个红衣的姑娘堆了一个正在跪着梳妆的少女,精心的用手指为她梳理了一袭婉约的长发……哦,那边一个少年,更现出艺术的品质了,用雪雕塑了一个沉思的大卫……最开心的要属小朋友们,冻红的小手,卖力的搓着雪球,仿佛要做个特大QQ企鹅,打算与雪的天使来一段网上的聚会。停在路边的辆,被一个个可爱的涂鸦,翘着辫子的丫头,脱了裤子的顽童,动物的拟人的笑脸弄得令人啼笑皆非……

这场春雪终于来临了,尽管气温降温了很多,一种内在的集聚了一种很充实的感觉充盈着人们的内心。雪花挂在枝头,珍珠般的撒在落叶针上,有的在树干上凝结成很长的冰柱,发出晶莹的光。雪像一层厚厚的被子,把大地捂在怀里。仿佛每年必须要被这么严严实实的捂一次,才能在人们心里踏踏实实的呈现一副即将来临的春天万物萌芽的喜悦。

远处我看见一片雪白中现出星星点点的黄色小花,近看原来是迎春花,它已经耐不住春的蠢动,在飞扬的雪季,嫩嫩的枝条舞动着花瓣,悄然间平添了些春的景象。

自然的魅力常常会制造意外,但也常常制造机会,让倔强和顽强的生命在重压下逸放。四季流连的自然,生生不息,虽然时光流逝,我们无力留住一段时光,但我们能制造美好,人文的温暖,在人生的路途中,为路人点燃一抹希望和爱的灯火,在他们含笑的眸子中,看到自己的纯粹的心灵。

一场迟来的春雪,款款飘来,女儿也从遥远的国度发来微信,她拍了张站雪地里逗松鼠的照片,她那里早已大雪皑皑,白茫茫的一片了。

在雪中忙碌着的清洁工们被喧闹的孩子们开心的情绪感染着,时不时被孩子们中的某一个被雪球砸中而逗乐了。天渐暗了,雪渐小了,雪带给这个世界的美好,已经注入我们的情感和呼吸,如爱的温暖象温柔的雪花软到了心里。

兰儿

插图:兰儿

真的感受到韩愈《春雪》中的意境了: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雪

A piece of winter

文/江湖小虾

长沙这几天一直在死命地飘着雪,像是要把去年欠的都给还回来似的。这次的雪下得确实是有点轰轰烈烈了,连续两三天,没日没夜地,整个世界都覆盖在一片亮白色下。

中午去公寓楼顶逛了逛,楼顶的积雪已差不多有半尺来深,一脚踩下去,脆脆的声响,半个小腿就会陷进去。因为学生差不多都已回的缘故,许多地方都不曾留下过人的脚印,于是积雪静静地覆盖着,保持着它本真的纯白,明晃晃的有些刺眼。不知道在洁净的雪地上,会不会倒映出大大的笑容呢?

真的许久没见过这样大的雪了,没想到南方的雪居然也可以下这么大。曾经无数次地在电视上看到过北方下雪时的场景,纯白的世界,美得有点不真实。今天的雪倒是挺像,虽然是迥然不同的两种风格。以前学过一篇好像是迅哥儿写的文章,他说朔方的雪决不粘连,永远如粉、如沙,差不多诸如此类的话,记得不太真切了。南国的雪却是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像碎屑一般从空中散落,落在地上就松松软软地粘在一起,有点毛茸茸的感觉。树上呢就会挂满一个个大大的棉花糖,慢慢地压弯了枝梢,碎落一地。江南嘛,总会给人很滋润的感觉,下起雪来也是这么温馨。不过,我想如果在北方的话,大风起兮雪飞扬,也未尝不是另一种豪迈。

南国的雪总归不是时常能有的,一到冬天就得死死地盼着,偶尔飘下的星星点点也能让我们异常兴奋。即使是下了大雪,又得担心会很快融化,于是几乎每一个有雪的地方都会留下我们的手印印作为冬天的纪念。北方的孩子应该就不用担心这个了吧,以前见过一位作这样写道,“雪持续地下着,让人觉得整个冬天都不会过去”。虽说渲染的是悲伤的气氛,不过想想如果又冷又不下雪的,就像长沙去年那样,唉,这冬天还有什么过头啊!听说北方有的地方10月份的时候就会开始下很大的雪,我就想起那首白色秋天来,什么时候倒真想去看看。

昨天下午比较有闲情,就去爬了一下岳麓山。风景区到底还是风景区,什么时候都是有看头的。特别是路过岳麓书院的时候,书院的两边各有一个亭子,建在池塘中央,亭子顶上盖着厚厚的一层雪。如果不是池塘而是一个湖的话,简直就是标准的湖心亭看雪嘛!而且那俩亭子名字起得还真是诗意,柳塘烟晓、风荷晚香,这样的名字也只有跟书院放一块儿才搭调吧!唯一的遗憾就是到山顶后居然什么都看不到,雾气朦朦的一片。啊,我又想起高三的时候了,貌似是临近期末。有一个午睡被暄闹声吵醒了,然后就看到外面飘着像今天这么大的雪,就赶紧拉上俩哥们儿果断到11楼去了,像往常那样爬上了最高的地方。看着整个城市都被漫天飞舞的雪花所笼罩,然后就会恍惚着忘记了说话,只是那么静静地看着...

有时候发现人越成长就真的越来越没兴致了,两个星期以前,也是这么大的雪,冬天第一场很像样的雪。我们辅导员像小盆友一样在群里叫啊叫的,什么大家出去玩啊,去堆雪人啊之类的,兴奋地像个孩子。半天没人回应,后来终于有人冒了一句,“哥,复习呢!”,接着又是死一样的沉寂。

以前在杂志上看过一句话,真正的冬天只活在童年的时光里,然后我就突然觉得自己老了,脑中又浮现出那些唯美的意象来。比如说什么事儿也不干,只是静静地看着雪花飘落;比如说肆无忌惮地把雪球扔在每一个人身上,扔在每一个地方;比如说在二楼的阳台上欠着身子伸出手掌,呆呆地望着天空,等待着去接那片最大的雪花,然后看着它融在掌心...好多年前如锥子一般刻在我们心底的,所谓时光断裂的声音,成为了永远的回声。

年华里,我们失却的是一种心情...

秋天是个衡量的季节,老话来讲,要么贴秋膘,要么泄暑热,主要跟相较春夏的体重、精气神有关。

朋友总是把我当做个静心冥想的好去处,有点波动的时候,习惯性的招呼我。因着我的懒散,很多朋友的联系都属于“被联系”。你就看吧,什么时候一个很久不联络的朋友联络你,要么是心情波动了,要么就是有高兴的大事了,借钱还钱的倒不多。

敏锐在这个时代基本被定义为敏感,于是我这个理工科脑袋偶尔就被别人定义为入错行的。钝感被装饰成麻木的时候,只有拿着更多的可以计算得失收益的事情充实自己。于是,偶尔来个朋友的,在我这做些心灵倾倒行为,自己倒是有点小小的兴奋和期待。

朋友形容他是一个飘在空中的,线已然断了的风筝。生活很好,工作很忙,但觉得离自己好远。知道孤独是宿命,再多的事情也是需要自己面对的。他觉得幸福这个东西是存在的,但说自己幸福的人是虚伪的。他觉得懂得比爱重要,但懂得他的人同样不懂得自己。那他追求的懂得,也就是另外一种虚妄。。。

“放飞自己,御风而行”。年轻时,这是每个人的想吧,或是释放出自己的一种赌博。赌不来未来,也要赌在当下。只是不太明白,那个拿着线的自己和空中的自己有什么关系?我最喜欢听人说,我觉得我离自己越来越远,前边这个“我”和后边的“我”又是什么关系呢?是那个审视的自己稳妥,还是那个放飞的自己更理想?饶舌的时候就戏谑,飘荡的感觉来自于对比那个稳妥站着的自己?但那是一种目标还是一种标准或是纯粹的幻想?

生命总是会自己寻找出路。如果抱着自己到死亡的瞬间,才懂得自己的想法,那这个人生旅程有点小小的艰辛和凄苦。人生最伟大的事情一定不是死亡,而是你还活着。但你缺乏对自己生命起码的尊重和敬畏,那就只好总是在无穷的幡然悔悟或浑浑噩噩中来来去去。

你拿无穷的理由和事物去充实自己,然后自以为可以不觉得孤独,但奔来忙去,反倒在充实里寻找到太多被迫的理由,开始厌倦自己。你是因为孤独才觉得艰辛?还是因为,没有理由不面对你的人生而感到恐惧?看着自己,永远是,一半是迷恋、一半是恐惧,一半是美丽、一半是丑陋,一半是惊喜、一半是怀旧,一半是自己一半是被迫的自己。幸福自然不存在,因为没有“被幸福”的人生,只有自我幸福的某一瞬间。

你永远给自己寻找选择的理由,但永远是披着“被迫”的外衣。让你承认你有选择的权力,比让你承认你自己独立活着还难。孤独的人有权选择,有权选择的人可以幸福,幸福的人不虚伪。但你不敢幸福,因为你不敢孤独,不敢选择,你需要“被孤独”“被选择”“被幸福”。

懂得谁都很容易,心灵鸡汤、信仰经书、励志利器,俯拾皆是,抬眼满目。前几天在左岸读书讨论心灵鸡汤,“心灵鸡汤到底要不要好不好?你不知道是母鸡熬的还是公鸡熬的,也不知道鸡是怎么长的,也不知道熬制的过程和作料,这个鸡汤不喝也罢。但你有意识的去开放自己的视角,去从只言片语或是有点绝对化的语言里了解的更多,心灵鸡汤永远是鸡汤,裨益很大。”其实再多说几句,心灵鸡汤是对你自身经历的提炼和警示,那是好东西;如果仅仅是为了给自己逃避自己寻找几个名言警句,不是蜜糖必是砒霜。

推而广之,那个你要懂得你的人,你没事倾倒自己思绪的人,是让他学会给你找理由逃避自己,还是让他告诉你你的所有的理由不存在,需要你真的面对自己?

放下还是拿起,最多的鸡汤成分;当下和舍得,最常见的鸡汤招牌;得失与快乐,最诱人的鸡汤容器。可惜的是,你不懂有时候拿起是放下,放下是拿起,比如爱和恨;你不懂当下不是无视过去将来,而是建筑未来的过去和未来的当下,比如坚守的现在;你不懂笑看得失,不是想得得不到、想付出却不敢付出的理由,是你付出你应该付出的,耐心喜悦安然的等待结局,比如承认世界的公平而不是寻找付出和收获的即时。

你要那个懂你的人,懂你以为应该的自己,还是现在的自己,还是那个在两者之间跳跃变换的自己?你都厌恶自己和恐惧不同的自己,你要求对面的那个人闪转腾挪、随时招呼、随时无缝对接,他要么累的像个狗,要么你厌恶恶心的可以。于是,没有懂得你的人,或者仅仅有几个些微懂得你的人,你不爱他他不爱你。

被懂得是这个世界的奢侈品,比爱还稀缺。倒不是资源有限、价格高昂,只不过因为你自己不懂得自己,因为你自己厌恶那个随时变换姿态、随时寻找理由的自己。于是也就找不到随时懂你的人。

对自己慈悲是小乘的,对大众慈悲是大乘的,爱是不是更高级些?拔苦与乐,最难的倒不是行动,是看到苦,是能给予乐。这放大了说是慈悲,放小了说,就是爱。爱没那么复杂,也很轻盈。只是在你思考付出和收获,拥有和占有的时候,很沉重也很虚假。

于是满世界懂你和不懂你的人,对付着满世界分分秒秒变换角色的你,被懂得都是奢望的时候,爱不爱就算不上命题。担当自己比担当责任苦难的多,于是你既不追求懂得也不幻想爱或被爱。

秋天不是风筝的季节,谁也不是那个放风筝的,也不是那个风筝。倾听比倾诉重要的时候,是一种成长。就像这个秋天,虽然因着秋老虎还在那嚣张,却知道,秋天虽不代表收获,但代表可以偶尔盘问盘问自己。

 

秋思

看文章:一场连绵的秋,驱散了连日来蒸腾的暑气。如泣如诉的雨声里萦绕着几丝幽怨,已然不复盛夏时那横扫天下的酣畅淋漓。“段虹霁,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处暑。准确说,这个“处”是指暑将退伏潜处,也就是说,夏将彻底告退了。暑退人体轻,雨余天色改,此后夜凉枕簟滑,树冠会一天天褪去浓绿,闭门就少光釆了。暑退才恋夏之美。待菱风香散漫后,白露节气,风露发晶英,就该桂露光参差,桂香落人衣了。

文/莫尘

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改变,随着情感的失落或获得,心境的动乱或宁静,一不留神,却发现自己原来一直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

前些天的大学同学聚会,老同学们感叹我的变化巨大,他们曾以为在毕业时已在起跑线领先过他们的我,会出国,会做销售精英,会自己开公司等等,但是很好笑的是,他们的种种猜测都不是我现在的生活,我没能成为他们眼中任何一个的自己,自己本就是自己,我只是在不断的改变着、完善着自己。

童年时期,我是个没有什么玩耍生活的孩子,能想得起来的那些记忆都是考试、琴房、书房、舞蹈室,或许真的是没有天赋,天资愚钝,我学的这些都差强人意,直到如今都拿不出手,曾经因为厌倦学习还闹过离家出走,还一度让带我的外婆买酒解愁,在那些艰苦而孤独的岁月里,我很自闭,也很自卑,我深深感受自己与同龄的孩子的不同,他们会干家务会做一些小玩具,会有很多玩伴,而我因为要保护好手,保护好韧带,要练习,有很多事都没去做过。同学们认为我很骄傲,班主任认为我很娇气,常常备受排挤,为此还转过学校。

直到进入高中,全身心的扑在高考上,情况才好些。常年的约束已成习惯,刚入大学的我并没有过分的放纵自己,那时一鼓劲的就是如何学习好拿到学分早些毕业,如何找到兼职的工作自己挣钱花,如何早些摆脱父母的管控,如何真正有实力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我真的把自己投入这些实践中时,才发现有时候,即便你有好的动机也不会有好的结果,有时候,即便你有能力别人也不会给你机会。工作、人事上的一些挤兑、排斥、指责、打击、误解、批评、议论……这些让人难于承受的细节或许充斥着很多人的人生历程,躲不开也甩不掉,想忽视却又不够胸怀,想接受却又觉得憋屈。我没有选择逃离,所以只得承受,交了不少“学费”,走了些“歪路”,两年半的兼职打工经历,让我视野变得开阔,心态上也愈加明朗。最值得庆幸的是,这期间,许多事情的价值观、判断法、自主权和人生的看法,在经常的沟通之后,与父母都能取得思想上的理解,父母、亲人们对我经历的人或事,并没有多加干预,他们给予我的更多是鼓励,是支持。如今我还很感谢我的母亲,如果没有她当年的逼迫,没有她当年给我的压力,我学不会苦中作乐,学不会意志坚定,也不会有现在一些健康的习惯。

我并没像大多数毕业生那样扎堆的往一线城市挤,当年实习时就开始多方考察H市,感觉相比其它城市,生活在这里的人,没有太多广州大都市的功利、没有太多深圳新潮城市的浮华、没有其他珠三角经济发达城市的急促,可以抛下功利自得其乐过小日子,可以拂去浮华感受西湖之韵,可以悠闲地慢步大街小巷,这种心安理得、安于宁静、不急不躁的生活形态,是自己心神向往的,于是同父母沟通好后,拿出自己的储存金和父母的借款买下子。同学们说我,你干嘛一毕业就买房,这不是困住自己的步了吗?也有人说,你真是猛女呀,这么早就定下来。他们多数人是不赞同我这个做法的,但我都是笑笑,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在选择怎么生活,我正是选择适合自己的。

如今的生活是上班下班,按部就班,讨价还价,货比三家。我不知道小市民是否都是这样生活的,因为稳定的工作解决了很多人生风险的问题,所以努力深挖着这个城市可以让自己打发时间的内容,或许生活更像是寻找着对自我的满足。不会说白话,就去学,英文不好,也去学,生活空间过于狭小就去参加公益活动,户外活动,同事聚会不会打牌打麻将就去帮他们辅导小孩子的功课,或是和他们聊聊家常,讨论股票,学学美容,做菜等,我要工作,我就得收起过分的自我与同事融洽相处,我哪怕不会讨好领导但至少不敢漠视领导;我想要玩转于某类圈子,我总得谦虚做人热情相处,若总摆出一副“冷笑大众”的冷面孔,我就不该脚贱往这圈子里挤。

人之主动也是互动,在这样的主动下,我结识了不少朋友,应付过一些人的虚伪、周旋过一些人的无聊,在所谓的一堆堆朋友、一个个圈子里左跳右窜,也徒劳了一番精力,也真的结实了一些挚友。亲热寒喧中的虚情假意不想多懂,吹捧赞扬中的暗含嫉妒也不会多在乎,与人交往在慢慢学习着如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有些事情是经不起推敲的,也用不着去左思右想。还有人再怎样自信,总有这有那不合人意的大错小错,擦身而过的每个人,都有其出色于人的地方,哪怕是遇着比自己学历低、学识短、阅历浅的人,对方的宽厚老实、忠诚坦然、谦和礼让,都是该自己学一辈的。

受着某种引导或是教训似的,现在我开始调整自己的生活圈子,开始喜欢与车间里的员工相处,因为她做菜的技术了得,可以互相交流;开始喜欢与大嗓门脾气暴列的她去咖啡厅,因为她内心善良为人正直;开始喜欢与沉迷打麻将的他闲逛书市,因为他也有爱书的另一面;我开始喜欢与实在的人聊QQ,因为他不故作有文化找我交流“文学”;开始喜欢与大大咧咧的她挽手逛街,因为她不会玩心计背后说我坏话;开始喜欢和小孩子们几小时盯着看一条小狗睡觉,因为我们在细致的观察生活不会觉得厌烦。

心情欠佳时,慢步湖边栈道,观赏山清水秀之景,顿感心情愉悦。或同人一起,于山水间嬉戏玩乐,也是一派悠然。把兴趣转到生活细节上,把精神落力在心情享受上,这也是一派轻松和坦然吧。

人生如船,一生浮浮沉沉飘飘荡荡,总在寻找泊心之处。在这个不算繁华却也不落后、不算小资却也不古板,且宜居宜业的城市里,我想我已经找到了自己步伐的节奏。

文章在如今励志至上,背后总感觉被抽着鞭子,不断驱赶向前冲的年代里,这种“不太争气”的生活追求如何?是否也很淡然惬意、幸福满满?

文/徐恩惠

上了大学后渐渐地养成了一个小习惯,每天晚上熄灯之后,总要花点时间翻几页书,这样自己才比较容易入睡。之前看了《达芬奇秘密》,哇塞!好看!整个人的思绪就完全是在跟着剧情走,这是我第二次感受到读书的乐趣(我的第一次给了《明朝那些事儿》)。吼吼,那种感觉可比看教科书爽多了。于是乎就这样一发不可收拾了。

大概几星期前,我把《围城》放在了我的枕头边。可是一直到前些天才终于把她送回了她的老家,因为之前这段时间吧,由于种种的各种复杂的说不清的原因(可能稍微懒了一懒:(),所以就只是那么几页几页地翻着,不过终于还是断断续续地看完了。关于《围城》我一直有点没有想通——就是为什么书名叫《围城》呢?但是又想不出如果她不叫《围城》又该叫什么呢?我把这一神奇的现象总结成了一句话——这就是著名作家与不知名D丝之间的区别。

那现在就让我顺着自己的读书记忆,往下“瞎”写......

看完了《围城》,一个初步的感觉是——这书描写的是战乱时代的一群中国文艺富二代书生的各种文艺小康生活,没有粗辱的言语,没有过激的行为,也没有生活的逼迫(中间去三闾大学的路上稍有,但是和广大劳动人民比起来,我觉得那根本就是享受),他们虽算不上当时的上层人物,但是不愁吃穿的他们的确是演绎出了一段丰富多彩的生活,这生活课很丰富,它涵括了,人性的各种弱点,社会的种种丑恶。读着书的时候,又会时不时的崇拜一下钱钟书老师,用这样风趣的语言和辛辣的笔调,描绘了这一群知识分子在抗战年代的彷徨和空虚,以及各种新思想和封建老思想的交织,字字句句都值得推敲!对于钱老先生的天才行为,而我却只有看的份。我还是想借之前我已经总结过的那句话再总结一下。

文章的开始是从这群富二代留洋回来开始的。因为有“未婚娘家”的资助的文艺青年方鸿渐(暂称他文艺)应该是当中的主线吧。我觉得他也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富二代,家里不穷,不是很热爱学习,至少在国外是这样的,用钱买了一个假文凭(始祖啊!),总算是顺利“毕业”了。俗话说:大家闺秀总是喜欢那些带有那么一点点狡猾的“坏”男人。这里也是这样,书中同是留洋生的苏文纨就是这样的一位大家闺秀,虽然她在船上那样热烈的传情(这到是有点新思想的意思),但是方鸿渐就是看不上她,我想这跟她的迂腐和自傲有些关系吧,的确我看苏文纨也有一点不爽!这女人有点自以为是,老是高高在上的样子,给人的感觉就是:有心计,很势利。到后来她的表现也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失去那一点点仅有的文艺,一下子就释放了她心中积蓄已久的势利和爱炫耀的恶劣品质。

留洋回来之后,方鸿渐明白了那船上的虚假感情,当然他也没有多想什么,反正他不吃亏。之后就是一段复杂的感情经历,方鸿渐喜欢苏文纨的表妹——唐晓芙,苏文纨喜欢方鸿渐,赵辛楣喜欢苏文纨(很爱的那种)。唐晓芙是一个没有多少社会阅历的人,所以她应该还保持了不少少女的天真,这一点方鸿渐很喜欢。这里也不得不提一提方鸿渐的“未婚娘家”,他们对方鸿渐也真是“好”!希望他与苏文纨能够走到一起,但是我敢说这绝对不是真正的为方鸿渐着想,因为苏文纨的家境一点都不差,你懂的。就这样复杂的感情关系,擦出了不少的火花,在几次年轻人的宴会上的互相斗嘴更是一大精彩之处啊!同时也不得不佩服钱老,就那么一段段的小故事,就让我们看到了知识分子式的勾心斗角,虽然没有行为上的摩擦,但是嘴上却谁也不饶谁,字字句句都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的魁宝——汉字的无限魅力。

最后的这个感情结局也是值得我们仔细推敲的,说不上来是好是坏,只是觉得这结局是那样的合乎常理,接受起来是那么的容易。最后方鸿渐因为大胆追求真爱,被“未婚娘家”抛弃,和唐晓芙也因为一个电话的误会,就这样错过(算是吧?我的理解),然后决定去湖南的三闾大学任“教授”(之后证实是副的),赵辛楣呢,苦命娃,最后也和方鸿渐去了三闾大学,也许是因为最后谁都没有得到苏文纨吧,俩人彼此敞开心扉,成了最要好的朋友。对于此现象本人还是想用一句小小的话总结一下——缘分呐!

路上又多了几个人,最初还是很喜欢孙柔嘉的,其实到后面也不是很讨厌,我觉得那真的是生活的无奈,世俗的压力,社会的规矩导致了他们的不快乐。不能说他俩谁对谁错,我觉得他俩都没错,只是由于种种因素,误会越积越深吧。反正我看着挺惋惜的,在此深叹一声:哎......。再小总结一下:造化弄人啊!在不知道如何解释一些事情的时候这话是万能钥匙,你有木有觉得啊?元芳,你……?

这里第一部分应该算是结束了,之后就是,他们一起去三闾大学的路上所发生的故事了。之前看的时候没理解为什么一直提到李梅亭的行李和里面装的很多东西,但后来顿悟了,这就是早期的走私啊!李梅亭这个人物也是一个典型,狡猾奸诈,但又不失人气,就是会做表面功夫,做人圆滑。好讨厌这种人啊!换我也斗不过这些人,包括之后的汪氏夫妇,高年松,还有姓韩的主任...什么的,一大堆的官方人物,一堆堆的规矩,一打打的身份标志,记不过来,也不想鸟这些,就和现在一样,我讨厌这些琐碎的规矩,所以不想多写。印象最深的是赵辛楣的出走,仅仅因为和汪夫人的散步(不过一想到事情发生的年代,也就显得没那么神奇了),还有印象比较深的就是,方鸿渐和孙柔嘉订婚的那一段,哈哈,真的觉得好草率啊!看上去仅仅因为一场误会和争一口气,但是往后读再往回想想,貌似的确这个表面上看似那样纯真的柔嘉,却有着那样深的城府,她很了解方鸿渐,也很爱他,然后就这样,她成功了。这倒也是一种榜样,有追求,然后成功了。这就是简单的生活哲理。不过在我来看”她的城府“也并不觉得有什么,只是一个女人努力的追求自己爱的男人一样,只是回想这过程,确实有那么一点点奇怪。因为俩人好像是一直有绯闻关系,但是却没有真实的绯闻关系,或许是赵辛楣的出走,和学校里的不顺,让空虚失落的方鸿渐做了这个决定,谁知道呢?反正最后他俩走到了一起,还真是为他们高兴了几天(因为隔了几天才知道后来的不欢而散)。对于这些种种的因素是他俩订婚到结婚的原因,我还是想要小小的总结一下:天命难违啊!钱老的命令就更难为了。

订婚后,他俩就开始踏上回的路了。小插曲,他们去了一趟赵辛楣那里,遇上了势利的,满是嫉妒的可怜女人苏文纨,然后在好朋友赵辛楣的支持和鼓动下,他俩完婚了,这在当时也是一大突破啊。那是没有父母参与的婚姻啊!但是最后书中他们俩弄成了这番样子,也好想是老师对社会的一种妥协(我不知道,个人观点)。

然后就应该是书的最后部分了,又回到了家,可是一切都变了,这次回来他们是夫妻了,是有家室的人了。结了婚,是要见家长,这的确有点奇怪哈,比现在的人都要先进哇,直接结了婚再见家长。然后加上战争的影响,生活变得并不是那么好了,各种琐事,各种老礼,各种....具体的,我还没经历过,所以想想差不多就这些吧。但是总体来说,这群富人的生活还是不错的,都还是有仆人服侍,哎,这哪里能说他们为生活所迫啊!但是回家之后,生活的琐事,家庭的压力,媳妇之间的勾心斗角.....虽然没有大量的描写这一部分,但是我们都知道,俩个都是大学生,思想自然和迂腐的大地主家庭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摩擦是在所难免,虽然没有清宫剧中娘娘们那般,但是觉得俩人肯定也是被弄得心力憔悴!最后加上事业的不顺,意见的不合,其实本来也没什么的,可是在那样的情境下,任何的小事都可以是一根导火线,就像方鸿渐有句话说的:“只有他的女人孙柔嘉他可以顺便的骂和吵,因为她是他最亲的人。”但是你说一直骂啊,吵啊,谁受得了嘛!最后就由于种种的各种复杂的说不清楚的原因,她回娘家了!虽然最后什么都没交代,但是我想方鸿渐应该会去重庆找赵辛楣吧,然后他俩也就这么拖着...谁知道呢?钱老先生也没说啊,对吧?元芳?

在做个小总结吧,看完《围城》,有一种淡淡的忧伤,是惋惜方鸿渐和孙柔嘉,是看到知识分子(或说人)的贪婪,自私,奸诈...等人性的弱点,还是因为感受到了我即将踏入的社会的世态炎凉呢?我不晓得,不知道钱老先生知道不?

总之看《围城》之后的感觉就像是自己在那个抗战时期做了一回口才极好的富二代方鸿渐。如果此时还想让词汇贫乏的我再总结一下的话:我只想说就是这样的感受。

文章因为阅历不同,看《围城》的感受也会有大不同,也就是看那串葡萄的心情了。——钱老说:“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那是否还有第三种人,其实葡萄就是葡萄?我想,看书并不是为了寻找某种宿命,方鸿渐的人生不是你必须的经历。

越在乎,越卑微

成功根本没有秘诀,如果有的话,就只有两个:第一个是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第二个就是当你想放弃的时候,请回过头来再照着第一个秘诀去做。——丘吉尔

水一旦流深,就会发不出声音。人的感情一旦深厚,也会显得淡薄。

禅说心理

真着急,假生气;热问题,冷处理;敢碰硬,不硬碰;不找事,不怕事;走直道,拐活弯;干累活,会歇息;办事情,分缓急;过去事,不后悔;眼前事, 莫攀比;得到的,会失去;失去的,由它去;得志时,不忘形;失意时,不伤悲;常宽己,好心情;多迷糊,长乐呵;尽全力,平常心。

心理技巧:不想做的事情一开始就要拒绝,人们总是试图保持在别人心目中的一致形象。我们承诺过的事情,总会尽力去完成,不然就会产生心理压力,失信于人,正所谓轻诺者寡信。所以不想做的事情,一定从一开始就拒绝,不喝酒就一口都别喝。

管理心理学

一个值8000元的人,就别讨价还价只愿付他7500元。即使省下了500块,实际上却凉了他的心,一有更好的机会,人拔脚就走。相反,痛痛快快付他10000元,他会拿出两倍的能耐为你卖命干。记住,宁可花两个人的钱去招一个好人,也不要用一个人的钱去招两个差人。

麦兜说:有事情是要说出来的,不要等着对方去领悟,因为对方不是你,不知道你想要什么,等到最后只能是伤心和失望,尤其是感情。

很 多情侣吵架,基本是这样一个心理路线图:1.因为男人的某种言行,女人很生气;2.男人开始解释,心想:用得着这么大惊小怪吗? 3.女人不断试图强调不是事情本身,而是男人的态度;4.男人想:又开始翻旧账有完没完,女人想:现在的男人怎么这样不负责任;5.两人忘记了为啥吵架 了,但谁也不愿意先服软。

如果你能把做事当锻炼,把忙碌当享受,把挫折当成长,把吃亏当收获,把不幸当噩梦,把成功当往事,那么,你的生活就会感到无比宽慰,无比自在!

心理学上说,人们大多数只对有安全度的人发脾气。因为在那个安全度之内。你潜意识知道对方不会离开你。胡闹是一种依赖。

绝大多数人,在绝大多数时候,都只能靠自己。没什么背景,没遇到什么贵人,也没读什么好学校,这些都不碍事。关键是,你决心要走哪条路,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准备怎样对自己的懒惰下手。向前走,相信梦想并坚持。只有这样,你才有机会自我证明,找到你想要的尊严。

心态调整:当你觉得处处不如人时,不要自卑,记得你只是平凡人。当别人忽略你时,不要伤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谁都不可能一直陪你。你可以哭,但哭过你必须要振作起来,即使输掉了一切,也不要输掉微笑。

吵架也是种交流

在 一起久了,避免不了争执。有些恋人经常吵架,但年复一年,还在一起,不离不弃;有些恋人,从来不吵架,外人都羨慕他們的甜蜜,但是却闪电般地分手了;吵架 是疯狂地交流,肯留下來争吵的总是爱你的。反而忍耐,渐渐会成为一颗定时炸弹,有一天突然爆炸了,所有感情都会瞬間摧毀。

爱情不是一种虚荣,要拿出来在众人面前炫耀;爱情不是一件美丽的衣裳,要穿在外面给大欣赏;爱情不是一项任务,要对亲朋好友有个交待。爱情是你一个人的事情,你幸福或者不幸福,只有你自己知道。

永远不要去羡慕别人的生活,即使那个人看起来快乐富足。永远不要去评价别人是否幸福,即使那个人看起来孤独无助。幸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不是我,怎知我走过的路,心中的乐与苦。

送给所有女孩子

1. 喜欢的东西自己努力买,不要指望别人送。2.可以淘便宜的衣服,但记得自己的品位比这个价位高。3.在QQ,手机里删除前男友的号码, 避免神经脆弱的时候主动找他。4.减肥是为了更美好的人生。要是因为减肥而失去了生活的乐趣,不如放弃。5.注重内心,但不忽略外表。

你是否经常狠不下心来做事,对自己不够狠,对别人也不够狠。所以,你总是黏黏糊糊,总是不忍心去拒绝别人,总是下不了决心让自己过的更好,总是缠绵过往不能自拔……优柔寡断的你,必须狠一次,否则你永远也活不出自己。

为什么我们常常不快乐?

1.无信仰。2.乱攀比。3.缺美感。4.难施舍。5.不知足。6.很焦虑。7.常盲目。8.无主见。9.重得失。10.很麻木。 11.太匆忙。12.很贪婪。13.纵欲望。14.不自由。15.少阅读。16.无忏悔。17.多暗算。18.少坦诚。

别人拥有的,你不必羡慕,只要努力,你也会拥有;自己拥有的,你不必炫耀,因为别人也在奋斗,也会拥有。多一点快乐,少一点烦恼,不论富或穷,地位高或低,知识浅或深。

是谁把人的心情写得如此透彻

  1. 生活里,有很多转瞬即逝,像在车站的告别,刚刚还相互拥抱,转眼已各自天涯。
  2. 假如爱情可以解释,誓言可以修改。假如,你我的相遇,可以重新安排。那么,生活就会比较容易。假如有一天,我终于能将你忘记。然而,这不是随便传说的故事。也不是明天才要上演的戏剧。我无法找出原稿,然后,将你一笔抹去。
  3. 有时候,莫名的心情不好,不想和任何人说话,只想一个人静静的发呆。有时候,夜深人静,突然觉得不是睡不着,而是固执地不想睡。有时候,听到一首 歌,就会突然想起一个人。有时候,别人突然对你说,我觉得你变了,然后自己开始百感交集——丢了的自己,只能慢慢捡回来。
  4. 有人告诉我,鱼的记忆只有7秒,7秒之后它就不记得过去的事情,一切又都变成新的。所以,在那小小鱼缸里的鱼儿,永远不会感到无聊。
  5. 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最后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那么忘记了。
  6. 所谓练习微笑,不是机械地挪动你的面部表情,而是努力地改变你的心态,调节你的心情。学会平静地接受现实,学会对自己说声顺其自然,学会坦然地面对厄运,学会积极地看待人生,学会凡事都往好处想。这样,阳光就会流进心里来,驱走恐惧,驱走黑暗,驱走所有。
  7. 心理学家推荐的能让你开心的事:每天拍几张照片;看快乐的电影;在周末的清晨做白日梦;给朋友寄卡片;在水边散步;偶尔吃一顿大餐;每星期坚持做一次锻炼;一边开,一边大声歌唱;一边喝咖啡,一边读小说;一边打电话,一边信手涂鸦;一边洗澡,一边唱歌。
  8.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的手里,不舍不弃。
  9. 曾经在某一个瞬间,我们以为自己长大了,有一天,我们终于发现,长大的含义除了欲望还有勇气和坚强,以及某种必须的牺牲。
  10. 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11. 最佳的报复不是仇恨,而是打心底发出的冷淡,干嘛花力气去恨一个不相干的人。
  12. 遇到一件事,如果你喜欢它,那么享受它;不喜欢,那么避开它;避不开,那么改变它;改不了,那么接受它;接受不下,那么处理它;难以处理,那么就放下它。放下了,就释然了。
  13. 人一简单就快乐,一世故就变老。
  14. 感情再深,恩义再浓的朋友,天涯远隔,情义,终也慢慢疏淡。不是说彼此的心变了,也不是说不再当对方是朋友,只是,远在天涯,喜怒哀乐不能共享。
  15. 如果你看到面前的阴影,别怕,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