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onimaph 发布的文章

6月15日,父亲节,回望人生,他是站在你身后最大的依靠。

文/晚睡姐姐

自从韩寒在微博上第一次公开了女儿小野的照片,这个梳着波波头,长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的萌小孩就被网友热烈追捧,风头压过了她爹韩寒。韩寒在微博上委屈地说:“以前看月亮的时候,人家都叫我韩少,现在新人胜旧人,在片场大家都叫我岳父。我的青春也太短暂了…”

明着抱怨,实际心里还不怎么偷着乐呢。谁家有个长相如此可爱,如此Q,还鬼精灵的女儿——“两岁多时她要摘一朵花,我说,小野,不可以,花朵也是有爸爸妈妈的,所以你要对这朵小花说什么呢?她若有所思,上前一步说道:乖,和爸爸妈妈说再见……她太犀利了”——谁能不爱呢?

做了父亲的韩寒,油然而生一种责任感,“我要一辈子供养我女儿,让她衣食无忧,想玩什么就玩什么,什么出人头地、理想抱负,都是空的。她想要什么,我给她什么。”如果自己没钱了,他也绝不改初衷,“我就是给李彦宏开也要让她过得好,让我的子女不再为他们父辈感到惭愧。”

知名作家、80后精神领袖谈起教育也没了那份睿智,基本和所有初为人父,内心被小女儿的诞生弄得脆弱无比的男人一样愚昧。这种想法近乎于天真,很难变成现实,你韩寒再厉害,也不能代替女儿去走她的人生,或许她会衣食无忧,可生活路上的顺风与逆流依然不可避免的要由她自己去承担。不说别的,就说感情,别看现在网友们呼唤韩寒岳父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那都是打哈哈凑趣,有一天,她真爱上了的某人,可不见得就能和她顺顺利利的走下去。和所有女孩一样,总会在某个人身上,体会到人生最初的心碎。

但即便天真,这也是一个做父亲最热烈真挚的爱。因为爱,就不够理性;因为爱,就愿意当她生命里的英雄。

女儿融化了韩寒的心,也让他无形中变成了一个双重标准的人。谈到女儿的青春期,他说:“我肯定希望她的青春当中有初恋,她的男朋友一定要靠谱一些。当她确认她有男朋友的时候,我保证在72个小时之内,男朋友会被我查个底朝天。”查是为了什么,不就是要代替女儿把关,若是做人不靠谱,或是脚踩两条船玩弄女性之类的,当爸爸的好出面干预嘛。不过他好像忘了自己以前曾经说过,“我也不觉得共享有什么败坏道德的,婚姻应该是开放的,也就是说,在获得了前配偶的理解和许可的情况下,你应当是可以叠加重复婚姻的,男女都应当是这样。”

韩少的风流倜傥放浪不羁江湖屡有传闻——他说过,“我和我太太的感情非常坚固,但也许和其他姑娘也早已如同亲人。我甚至希望她们之间能够友好互助和平共处,就是这样。其他人会爱上我,我也许也会中意其他人,但没有人能改变我和我太太的感情”——可把同样的生活理论,换到自己女儿身上,他就不同意了。

换句话说,他可以和别的姑娘们在婚姻之内当“亲人”,可不允许别的男人因为不忠诚让女儿伤心。他能接受开放的婚姻,但若是未来有人要和小野搞开放的婚姻,他没准会把那个男人打得满地找牙。

中国文人里,男性沙文主义者较别的圈子更多。他们可以小情小调的歌颂女性的宽容、伟大,可从内心深处,他们多半都不怎么瞧得起女人,所谓爱情,也不平等,基本上都是男人占便宜,女人在吃亏。自己是这样的男人,自然知道男人在这里面窝藏的小伎俩和猫腻,所以当父亲的一定要火眼金睛仔细分辨哪种男人像自己,保证自家姑娘不吃亏。

所谓针不扎到肉上不知道痛,就是这个意思。总要当了父亲,才能更真实的明白一个女人的喜怒哀乐,渴望与恐惧。

王朔在小说《一点正经没有》中写过:“……扣子伸出小手去弄花。阳光照在花园里,使人和景物都显得明媚动人。扣子几乎被阳光照透明了……天真无邪,无忧无虑浑然不知人事——令人不忍久视。”主人公方言对女儿扣子说:“……扣子,你爸学坏可全为了你,让你以爸为镜长大到社会上是坏人一眼就能认出来——可怜天下父母心。”

王朔也是女儿,那也是他自己的真心话。后来他还写了《祝女儿书》,狠狠地对女儿剖析了一下自己内心的阴暗面和真实心路历程,堪称王朔前半生的“忏悔录和思痛书”。 专业人士评论:“文字极其优美和细密。王朔在这个私人情感领域里倾身投入,袒露挚爱亲情,这在他以前的创作中从未有过。”他如此真诚,那是他自己生命的沉淀,更重要的,是女儿在他生命中的出现引发了他跳出男性特有的狭窄视野,有了最深刻的自我批判和反省。

现在好像说将心比心是一句特别老土的话了,按照王朔的语言风格应该是“过把瘾就死”、“爱谁谁”。可人总不会永远站在食物链的顶端,当跌落下来,体会到原来不曾体会到的感觉之后,才能让怜悯和同情复苏,知道自己施加给别人的那些有意无意的伤害,都是什么样的感觉。

韩寒现在越来越像一位慈父了,陪伴小野成了他生活中一项很重要的事情。“我一直觉得所谓爱,就是陪伴,没太多别的。”他说。这个有了女儿的男人,有一种内在的改变,一位纯真的小姑娘唤起他不同以往的柔情。可见情场上的浪子们都应该生女儿,生了女儿,有了顾忌,呵护着她一颦一笑,或许才会对所有的女性都多一点慈悲心,变得没有那么低级。

韩小野

附:韩寒:这里会长出一朵花 

小野在她很小的时候从她奶奶这里学会了一套评判标准,那就是害虫和益虫。有天我正吃饭,她突然从旁边飞身而出,口中大喊一句,害虫,打死。然后一只飞蛾就被她拍死了。
我大吃一惊说:我去,小野,这是不对的。
这句话的结果就是小野又学会了一句“我去”。
她说:我去,是奶奶说的。
这是我一直想和她探讨的一个观点,但我想了很久也没找到合适的措辞。为此我和我的母亲还争辩过:对于那些虫族,所谓的有害与有益都是相对于人类而言,但你让小孩子有了这种二元对立非黑即白贴上标签即可捕杀的三五想法,并不利于她的身心。我母亲反驳道:那蚊子咬她怎么办,难道还要养起来?害虫就是害虫,小孩子不能好坏不分,《农夫与蛇》的故事你听过没有?
毫无疑问,这事一直争不出个结果。但小野飞身杀虫让我很生气。我站了起来,以前所未有的严厉再次责问她:你可以么?你可以这样做么?
她从未见我如此,退了一步,有点畏怯道:它是坏的小动物,它是苍蝇。{那时候她吧一切在空中飞的昆虫都叫苍蝇}
我突然思路开朗,构建出关于此事完整的哲学体系:什么叫坏的,什么叫好的?你害你的小动物就是坏的,不伤害你的小动物就是好的。这个飞飞的小动物伤害你了么?你把它打死了,它的家人就找不到它了,会很难过知道么?你可以不伤害它们,如果它们没有伤害你,知道了么?你这样做,它会很痛苦,所以你错了,你要做那些让它很快乐的事情,你知道么?你想想,如果你找不到家人,你会难过么?
也许是我语气太严肃,小野突然一句不说,两眼通红,凝滞几秒,瞬间大哭了起来。
我没有即刻安慰她,继续追问:你说,你做错了么?
小野已经哭得没法说一句完整的句子,但抽泣之中,她还是断断续续说,我错了。
我上前抚了抚她的脑袋,语气缓和道:那你现在要做什么呢?
小野哭着走到那只飞蛾那里,蹲下身子说:对不起,你很痛苦。
看着她好几滴泪都落到地板上,我心疼不已,更怕她为此反而留下更大的心理创伤,便心生一计,说:别哭了,我们一起帮助它好么??
小野噙着泪水,道,好。
我把飞蛾捡起,带上小铲子,牵上小野到了一片土地。我挖了一个小坑。让小野把飞蛾扔了进去,顺便告诉她,这是飞蛾,不是苍蝇。我教小野把土盖上以后说,这只飞蛾以前是个动物,现在它死了,我们把她埋了起来它就会变成一朵花,变成另外一种生命,就不会再痛苦了。小野你快去拿你的水壶来,我们要浇水了。
小野飞奔入屋。
我瞬间起身,跑到十几米外摘了一朵花(罪过罪过),折返回去,把花插在刚才埋飞蛾的地方。完成这个动作,小野正好提着水壶从屋里出来。她走到那朵花前,惊讶得说不出话。我说:你看,就在刚才,它变成了一朵花长了出来,说明它已经原谅你了。
小野破涕为笑,依偎到我的怀里,说:它这么快就有了花。
我亲了她一口,说:是啊,我们又是它的好朋友了。它很快长了出来说明它很快乐。
小野开心地笑了。
我说,别难过了小野,那只飞蛾变成了花,现在像我们一样快乐。
夕阳洒下,我抱起她,走向远方。我想所谓教育也许就是这样,爱与耐心,加上孩子能明白的方式。这世界不是那么好也不是那么坏,但这世界上的很多东西不能只用好或者坏来形容。初秋,已经开始吹起凉风,但此情此景能温暖一切。
她轻轻贴到我耳边,说:嗯,爸爸,那我们再去打一个飞蛾吧。

文 /下午百合

她叫一声“丹丹”,转过头来。我们看到一张中年妇人的脸,五官端方,想必年轻时也清丽有嘉。但现在这张脸有些干枯粗燥。她尽量少说话,她尽量不打扮,在那样的年月里她用这样的方式保护着自己。当“干部”说出,“陆焉识跑了?”,她下意识地冲出一句“你们把他怎么了?”,“干部”让她对跟丈夫划清界限表态,她尽泯嘴唇一言不发,嘴角微微的抽动。当女儿坚定地说“他跟我没关系”,她用复杂的眼神看着这个孩子。

这个角色台词不多的,微妙的心理变化,性格特征需要用眼神,动作去表达。演技如巩俐,也只传达出六,七分。难为她了。

在厨房里做馒头的情节就表现得不够的。坚定有了,可是动作身手太像山东大妈。虽然是饱经了岁月,她亦不至粗燥至此。

她在雨夜敲门一节表演最传神。每敲下的一声,在她是翻江倒海。害怕,惊惧,狂喜,矛盾,欲行又止。若依她的性格会不顾一切,但是巨大的现实阴影压着她,使她站在原地动弹不得。就此刻,泪水跟着她的汗一起滑落了。

现实只会让冯婉瑜暂时地退却。她马上想到的是“要去他身边!他饿了怎么办?他睡在哪里?”嘈杂的日常的景象是为最揪心的这一幕做铺垫。这是最普通的六七时年代的一天清晨,人们惯常上班,车站上往来着匆匆的人们。但对冯婉瑜来说,她将要见到十多年不见的他,在他最落魄潦倒,生死不保的时候。这是两个渴望相互靠近的心灵,微小如沧海一粟,但对其中一个人来说,那另一个人有千斤重。相逢的期望有多强烈,阻挡的洪流就有多猛烈。一条看不见的力量挡在了就要触碰到的两个人之间。就在此时,我们看到了母兽般的冯婉瑜,她推开了比她强壮的多得的男人,她的身体里爆发出想象不到的能量,这股能量有些可怕,它不惜摧毁别人,摧毁自己。

重重地倒地。

婉瑜是怎么站起来的呢?怎么接受了现实,慢慢地医治了自己?这是电影给我们的留白。她是怎样医好了身上的伤,却用扭曲的方式关闭了自己?想至此,心里隐隐作痛,在那个疯狂的年代,有多少人是带着这样的内心伤痕不动声色的活在人间?为躲避最深的痛和丑恶,婉瑜和她心目中的焉识活在了她内心的小世界。当真的陆焉识归来,她反倒陌生了。这是时间与伤的悲凉。

巩俐后半段的演绎不如前半段,太像一个道具了。陈道明抢了她的戏。出彩的一个情节在陆焉识弹钢琴那一段。她提菜上楼,听见《渔光曲》从楼道里流出,眼中失去多年的神采回来了,盈盈地有了泪。每走一步,她都在走回过去的岁月,走回封存了的自己。搭上他的肩,这个人的气息是熟悉的。入他的怀,这个怀抱是熟悉的。多想,让一切就停顿在这一刻,相融,安稳,妥贴。但是她看到的是另一张陌生的脸,二十年的时间和伤像一把带着寒气的冷剑又把他们分开了。

她每个月5号早早地起来收拾打扮了去站接焉识。时间落入苍茫就难以计数了,婉瑜就这样昏昏然老了。她却是幸福的,上天不曾辜负她。她在幸福里不自知,有人为她拂去肩上的花。

一直想,导演怎么不这样安排呢?让衣衫褴褛的陆焉识再出现一次,站在车站广场上大声地叫出“冯婉瑜!”,让婉瑜在天桥上重又看见。那才是她失去的陆焉识,她的焉识归来了。

归来

看文章:结合《你只能走过悲伤,不会从悲伤中归来》这篇文章,似乎一下就看明白了。陆焉识与妻子冯婉瑜多年未见,好不容易有了机会,两人却失之交臂。等他再次归来时,患病的冯婉喻却已认不出他了。繁华落尽,他们怀着各自强烈而执着的爱,在永远的等待中一起慢慢变老。陆焉识为婉瑜一字一句地读出他在戈壁滩上的苦难岁月,然而笔触温和,语气平静,苦难转化成新生的马驹和草滩的黄花,生发出巨大的力量,跨得过的苦难都不算什么。背叛庭的女儿丹丹终于鼓起勇气向父亲认错,父亲却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就此了结,这恐怕是所有有过肆意青春的人都有的共鸣,纠缠过去并不会让现在变得更好,举重若轻,才不会再受过去那些不必要的苦难与折磨。

两篇秋日丝语。人生在世,何以伤春,为何悲秋?其实,任花开也好,花飞也罢;月圆固好,日落何悲?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一. louis之“秋思”

秋天,总教人多思,对过去多了些思念,对现在多了些思考,对未来多了些思虑。

秋天,也许是特殊的天气原因吧,一阵秋风、一片落叶、一朵浮云,都能让人觉得似曾相识,不禁联想起曾几何时的过往。这种感念跟身在何处无关, 只要感官还算敏锐,总能觉察出些细微的端倪,让人生出几许对过去的思念来。也许,这种怀旧的情怀并非只在秋天独有,随着年纪的增长,岁月的积淀,难免会变得更加敏感,更加感时伤怀。

其实,悲秋的情绪自古皆然,刘禹锡的一句“自古逢秋悲寂寥”便是悲秋情绪的真实写照。自古以来的诗人皆属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者,在秋天这个本应收获的季节却赫然发现自己身无长物、一无所获,岂不让人嗟叹?唯有借咏秋以疏泄愤懑不平之志。

不过,秋之悲却也非偶然,而是顺应四时的自然规律。祖国医学认为,人体的七情六欲与五行学说、四季变化都有着必然的联系,比如七情中的“悲”属金,而四季中的“秋”也属金,因此,除了秋高气爽的季节带给人的“秋燥”以外,还免不了秋连绵带给人的凄凉伤感。而悲秋的情怀唯有在对过去的无限追忆中才更显淋漓尽致,因为只有无法改变的过去才更加让人难以释怀。所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就是这种不尽惆怅之情的最好注脚。

比起已是既成事实无法改变的过去,现在才是大有可为的黄金时段。所以,与其无休无止的追忆伤感,不如多思考一下现在所处的境况。秋天是最适宜思考问题的季节,因为刚刚消去闷燥的暑热,天气又尚不太冷,更可以放松身心,从容淡定地反躬自省、思考人生。只有在真正面对自己的时候,才更能发现自身的问题,找到自己准确的定位,这些思考非独处而不可得。子曰“君子一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不妨每天自问:你高吗?你帅吗?你富吗?滚!学习去!这样想来是最能体己的,既不会好高骛远,也不会怨天尤人。

对现实多了些清醒的思考之后,便可对未来做些合理的展望。当然,未来是不可知也不可测的,这未免让人沮丧,甚至让人思虑过度乃至伤及脾胃以至运化不足。但未来的精彩之处正在于此,如果事事都可料定,事事都能顺心如意,人生恐怕也太过无趣乏味了。所以,不必杞人忧天、自怨自艾,更不可因此而彻夜失眠、胃口全失,须知该来的总归要来,躲是躲不掉的;该有的也毕竟会有,无需强求。对于牧马人来讲,秋草正肥,正是马儿长膘的时节。人也一样,须在秋季多饮多食,奋力长膘,万不可因为过多的思虑影响了胃口。在保证身体康健之余,倘再能多学些知识,多掌握些本领,想必是再好不过的了。

秋实

二. 段旭之“秋实”

连续下了大半年的雨之后,腾冲似乎终于下了决心,进入了阳光明媚的秋天。近来越发的觉得天气转凉,但心里却还颇喜欢这样的肃穆,兴许是大半年的雨季让人的思维和视野都陷入了局限,而转晴的天气让人内心开阔了许多。

腾冲的秋季是一个不错的旅游时节,四处乡野开始收割稻子,小有名气的银杏村也开始迎来一年中最为“绚烂”的季节,登大小空山,游黑鱼河和顺古镇,都是不错的选择,秋高气爽,天气清朗,是一个能够留下许多美好记忆的时节。

记起很多年前,每个中午及下晚,都要在学校的图书馆前贪婪的躺上半几个小时,很多时候距离上课仅三两分钟了,可还是贪得无厌的躺在草坪上,只为了看一看那高远的天空,晒一晒那温暖和煦的阳光。多年以后,发现那样的心态很难再重现,在一个无法纯粹的年龄想要做一些十分纯粹的事情,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哪怕这事只是静静地享受一下日光浴,或者看一看晴朗的天空。“人生苦短”,这话我是从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中学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我认为这是至理,但某个时期,我却发现这话从余秋雨的口中说出,毕竟太过矫情,而到了今天,我依然觉得这是一句害人不浅的话。大好的人生,尤其是生活在和平背景下的人们,“人生苦短”,或许并非大多数人的从属。除去一些先天或后天生活里造成的一些令人十分痛苦的遭遇之外,大多数人的人生应该是幸福和快乐的,无论这人是富裕还是贫穷。美好生活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经营的,而放眼望去,众人的所谓“疾苦”,其实很多时候仅仅只是因为自己的懒惰和愚昧。放下懒惰,放下愚昧,心向阳光,生活便会光明起来。

某件于生活有益的事情坚持久了,生活的许多内容便会发生质的变化,这种变化,我想,便是“成长”。

半年前在左岸看到杨国春的毕业骑行计划之后决定将骑行装备纳入年度采购计划,一个月前将骑行装备基本购齐,到了今天,已经骑行训练了一个月。一个月的健康生活实际经营对个人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每天工作都能够精力充沛,效率非常高,生活的幸福和快乐指数上升了好几个阶层,学习起来也十分容易,思考事情也能够更深入,个人的身体素质自不必说,有段时间跑个一千米就有些承受不了的感觉,而在一个月后,每天跑步五千米已经不是问题。这样的现状是让人十分欣慰的,通过骑行收获的东西也大大的超出了我之前的期望,只有在路上,你才能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危险的主要因素还是来自于关注者本身,在学科基础薄弱,甚至没有任何专业的学习研究背景下,私自以“小文青”“小愤青”的姿态去做所谓的“批判”,其实是一件十分鲁莽及愚蠢的行为,但不巧,这些阶段我都经历了。很多时候,成长就是这样,唯有在经历了、失败了、受伤了之后,你才能真正面对问题,沉下心来,客观冷静地科学分析,任何的浮躁及虚伪,最后伤害的都是自己,而对于问题的解决,几乎没有任何有益贡献。

秋,应该是收获、丰饶、圆满之秋。

 

文/U盘

晨时,在餐厅读完左岸上的一篇文章《同桌的你 玉兰花开》,文章的名字很优雅,想象力稍微挥动下翅膀,意境就随之而起,很久未提笔写文章的自己就有了写点东西的想法。我坐在餐厅三楼靠窗的位置,外面是上海夏日的景象——大大的太阳挂高高,似乎每一个角落都会有它的影子;看远,是优美的西式建筑;看下,是一湾湖水,青青草儿相伴左右;那条平坦的大道有两旁银杏树投射下来的灿烂倩影。

昨晚行走在路上,沉重的脚步拖慢了速度,但这不影响头脑的运转,我想:事情再多,都需要一件件的去完成,不管这个过程中经历了什么。我一直告诉自己要款款而行,慢慢地走,人生的路上应是知性而优雅的。心理修炼一直是个必修的课程,让心不急不躁,始终平和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是我一直不懈的追求。也因为日常生活中各式各样的事情有时很难让人平静下来,思来想去,不能释怀,所以“功力”还待增强。

 

读书,历事,见人,行路。

大一下的时候慕名去选了那位老师的课,课堂上自己实在不懂老师究竟在讲什么,为什么课程的名字(“普通话”)与每节课的设置(天南海北,时事政治)总是衔接不上,多少次和同学在私下窃窃议论,还是有很多的不明白,所幸坚持听了下来。最痛苦的是写作业,每次都抓不住主题,每次都偏离,每次作业讲解之后我都是很惭愧——所有的问题都出现在了自己的作业里面。最后的论文写了七个多小时,只得了78分。第二次选的是一门优美的课,奇形怪状的甲骨文,圆角体长的小篆体,方方正正的楷体,行云流水的行书,描红,临写,一次次的创作,一次次为章法布局而困扰,一次次为不会欣赏而不知所措。老师说,这本是一门令人开心的课,焚香,面带微笑,眯着眼看,细细品,喝茶。听了课,看了书,写了字,找了老师。不安与忐忑,欣喜与幸福。阳光的周三第一节课后,发短信给好友:如果一个人可以给你力量,你每次看到他时是幸福的,不见他时也是幸福的,无形中引导于你向前向上,那么这个人就是值得你爱的。而这正是这门课带给我的感悟之一。期末考试依然是一篇论文,第一次认认真真地去了解去总结去写去改然后定稿,这一次花的时间是第一次的多倍。交了论文,走出办公室,等待着成绩。这一次,91分,高于90,我得到了。

还记得第一节马哲课上老师的明规禁令,坐在第一排的自己谨小慎微,怕某一个小小的动作被当做教学插曲。自那以后,为老师渊博的学识所佩服,与他的交谈收益颇多,虽然那深奥的哲学道理只能是似懂非懂。两门老师的课,和同学一次开心的合作,自己一次认真的写作,多次的商量与协调,最后绅士的风度;那一本本书,一篇篇文章,第一次的简答,第二次的定稿,最后的提高。都是那么的无私与亲切,给予明了的指导与鼓励。如果说第一位老师是无形的传授,那么第二位就是那种睿智的直接。因为有老师在哲学课上的渊博传授,激发了我对独特思考的好奇,踏进了华政校园,结识来自各个地方的同学,见到了低调可爱加菲猫脸庞的大胖组长,感受到老师的激情飞扬又或是可爱渊博,几天的相处,其乐融融。

 

匆匆的考试一直在继续,排队等待。

专四备考期中,才知道单词有多少还没背,亲爱的同学有多厉害;采购课的报考费令人咋舌,但无可改变;压缩的期末考试周,繁重的复习内容;一次不谨慎导致了那个铭记一生的结果;六级考前的放弃,明白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朱子的课上从第一节睡到最后一节,回想起来,那抬着头盯着PPT的眼睛紧闭而耳边是朱子先生充斥着无比大的信息量的低沉话语又或是低头沉思状早已经神漂千里之外甚是有趣。

无比美妙的实践月,事实证明是大大的太阳,黝黑与焦急。那些心中不曾忘记的你们只能待在书架,时间似乎永远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凌起夜睡,等公交挤地铁,生活在继续。Wa,Susan,your life is busy. But this is the life, right(Mr.Zahid)?

有时候你明白一些道理,但是真正面对的时候,难以适应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比如人际。真诚对待认识的人,纯净不掺一点杂质,分享与付出。人心与人心之间隔着空气,脚尖与尖之间隔着距离。当你迈出一步缩短距离,手捧热水温暖空气,并不能决定另外一个可以与你有相同的心愿。那人小心翼翼地包裹自己,控制好距离,计算着一言一语,或者不予理睬,又或者脚步前行内心后退。感情节制,是的。当忽然发现圆周上的点都是这样,一时实在难以接受,选择不语,选择思考,把焦点放回自己身上,忙起来。自己都不能令自己好一点又为什么去要求别人去干涉别人的生活方式?他强任他强,清风抚山岗。我不能把自己变成连自己都不喜欢的人。

那个晚上,行在路上的大巴车里,是一群游览完上海一天的45名学生。平静里有低声细语还有偶尔的大笑与嚷嚷。“大一的时候会觉得迷茫,大二的时候会觉得问题很多,就像你现在感受到的一样,大三你会看清一切……”记得标准的普通话中富含的道理,做一个纯粹的人。是的,世界上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心儿向着未来,做人达观,待人真诚,自然呈现。我愿意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感谢行万里路上遇到的万人分之一,不论他带来了什么,是喜是悲,是正是负。

 

刘同说,年龄越大,越喜欢喝点小酒,因为心里有些话越来越说不出口。加班越久,越喜欢一个人走,因为想知道自己究竟还能忍受多久。当初都是一群人上路,后来都需要一个人独处。都曾希望任何人给自己发短信,拿起手机却又不知道应该打给谁。但只有经过了这段,才有回忆的笑谈。

一直在路上,一直在行走,外在可以暂时如灰姑娘般普通,可是内心却时刻要有公主的高贵。看看窗外,白云朵朵,蓝蓝天空,美丽的夏日,我很喜欢,这么美好的阳光,这么美好的生活。

美好生活

文/萧秋水

我尊重生命,尊重别人的自由,从不愿意包办别人的生命,当别人问我问题,我会给出建议,但并不要求执行,因为,给建议,是我的责任,执行不是,除了我自己的生命,这世间,没有其他生命归属于我。

包括建议,我也不是轻易给,不是懒,而是这也是负责任的一种表现,不了解对方是谁、什么情况、什么成长背景,给出的建议,未必中肯,而有些人,是我看着成长,很了解,所以,给出的建议,是在详细分析、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可用度会比较高。泛泛地给出建议,往往也是没用的,但若为了回答别人的问题而去探问情况,感觉上也并不好,自己没那么多时间心力,也并不愿意刺探什么。

有时候,有人要告诉我什么,我都说不想知道,开玩笑说,怕被杀人灭口。

人与人之间的适当距离,我还是要谨守的。有些时候,不愿意越雷池一步。

自然,我也拒绝别人包办我的生命,我也认为,选择是每个人自己下决定,而不要把选择权交给别人,哪怕是至亲。我回顾自己生命中的重大决定,都有根由,而我没有埋怨过我为之牺牲的人,甚至,也并不认为,那叫做牺牲,因为是自己的选择,并没有人强迫我,不可以之为恩德,仿佛别人得领情。即使当我明白, 我当年的选择是错误的,我也只是调整以后的做法,并不因此而自暴自弃。

我以前也不原谅我犯的错,尤其是对别人的伤害,但后来我明白了,其实没必要一直挂怀。伤害了人,尤其是在情感方面,不可能以情感回报,但是,可以学习更委婉更艺术的方式,可以把歉意转化为其他,以乾坤大挪移的手法,转移出去,而如果是受伤害,那就更不须挂怀,很快忘却就好,再经过那个坑时,绕过去 走。

我从来不喜欢那些用父母之命来作为开脱的人,其实是没有自我,但看上去是为了孝道,大义凛然。我也爱我的父母,但我一样抗命,因为我宁愿去死,也做不到和不喜欢的人在一起,而我也相信,对于父母来说,是希望看到我幸福,并不是一定要迫我如何,我不能违拗自己的意愿,我从小到大,其实也就是因为情感的问题而和父母有过冲突,其他的事,像工作,我愿意尊重他们的意愿。只因,我当时就想得非常清楚,只要选择,就还是我自己的意愿,所有的后果,需要我去承担,而那样的情况下,我一定不会幸福,所以我宁愿去制止一个错误的开头。

太明白选择的意义,也就会慎重做每一步选择。如果可以归咎于人,仿佛自己不必负任何责任,自然也就可以轻松地选择,然后象祥林嫂一样哀怨:都是因为父母……都是为了……

万般无奈和无辜。

我遇到过很多这样的人,工作,为了父母,结婚,为了父母,要孩子,为了父母……所以,也就天经地义地啃老,买子,跟父母要钱,看孩子,让父母过来,永远长不大一样。

所以我慢慢地不再存有“普渡众生”的心思,是明白了,有些人,不能救,不需要救,他们必须被照顾、被保护,他们不可能长大,也不想长大,他们需要一直守 在父母的身边,小时和长大,由父母照顾,等到生了孩子,以照顾孩子的名义被孩子照顾,直到孩子上了大学,离开了,觉得很孤单,不知道如何是好,可能不断给孩子打电话,问平安,然后,被孩子说:你们可不可以学着独立?

是的,独立。

有些人,一生没有独立过。不会独立生活,也不会独立思考。

我很怕自己这样。

所以培养各种能力,也练习思考。

也不后悔所有做过的选择,即使是错,因为,当时还小,依那时的识见而做的选择,也就是那样了。我只接纳现在,并不想因为过去而使现在有不同的航向。

一次初恋男友带我出去吃饭,送我回来时幽幽地说:要是那时候咱们结婚多好啊。

我淡淡地说:那现在说不定早就离婚了。

 

原文:http://www.xiaoqiushui.com/archives/5386

选择承担

看文章:

新加坡电台有一个可爱的节目,叫《这不是理由》。

女孩子说:我不能赴你的约会,因为妈妈不准我晚归。这并不是理由,不过是推辞。

老板说:对不起,我们的薪水一律这么多。那也不是理由,只不过阁下不值得他破例。

没有时间写作?更不是理由了,一切都看选择,凡事都排座次,如果真的想做一件事,想得厉害,想得憔悴,一定会做成功。

浅而易学的事不去做,很明显是不想做,没有必要做,不值得做,以及不方便做。那么这件事情在当事人心里,自然也不是重要的事情了。

一位大律师接受访问,记者问他:“业务繁忙如何抽空搞音乐?”他笑笑答:“要是喜欢,总有时间,譬如说,人吃饭,我不吃,人家睡觉,我不睡,我作曲,我练习乐器。”

就是这么简单。

人在爱得不够,努力得不够,用心得不够的时候,总喜欢用一些不是理由的理由来开脱自身,以便下台。

以前我曾经翻译过很多国外关于博客的写作技巧的 文章,那些经验和技巧大多都是技术性的,类似一个博客教程,比较易于操作。当一个博客拥有较多读者的时候,应该考虑一下写作的高级技巧,讲求更高层次的写 作经验。高级的博客技巧到底是什么呢?我不想照搬西方的那些理论,我想有一点自己的思考,就是按照东方的哲学思想来指导博客写作。前一阵我读过一本书,从中悟出了一些道理和启示,今天与大家分享一下。

写博客和做人是一个道理,讲究德才兼备,不仅仅要有“才”,更重要的是“德”,以德为先。一个人可能很有才华,但如果缺少德行,依旧难以成为一个好博客,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德行的博客呢,下面是我悟出来的一些道理。

1、利他

东方哲学“仁道”的本质是关爱他人,推崇“亲和力”,反对利己主义。对于博客而言,多为自己的读者着想,帮助读者解决问题,传输给读者有用的资讯和技 巧,个性化地写作,必要的时候要放弃一些个人利益,这就是博客的利他主义。举个例子,例如全文RSS Feed输出问题,虽然全文RSS输出有可能会被一些第三方聚合网站利用,损害博客作者的利益,但为了自己读者更加方便的阅读文章,博客就必须坚持全文 RSS输出,哪怕有各种牺牲和损失也在所不惜,你对读者好,关心读者,读者自然会关心你,这就是所谓的“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 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2、寡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有的人想 出名,有的人想发财,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欲望都去追求。有些时候欲望还很可怕,一些人经不起诱惑往往在冲动之下做一些不理智的事情,因此应该 有意识的不让自己产生欲望。西方有一些博客(例如John Chow)专门介绍怎么通过博客赚钱,这在西方是一个好主意,但在东方却未必,因为宣传写博客发财出名这种思想,会引发他人的一些不可能实现的欲望,如果 过分痴迷和执着,往往还会害了别人。如果写作较少功利性,那可以让博主更多考虑长远目标,获取一些更好的甚至是意想不到的利益。

3、无为

无为的意思是说,做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无为的地方应该无为,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以道家的话来说,一个人有为还是无为的标准是“自然”。对于 博客写作来说,博客的作者内容就是一个选择,博客作者应该写自己擅长或喜欢的内容,不应该为了追求流量而写一些偏离自己博客主题的内容,对于“博客话题广 告”或者各类“软文”,尽量不要写,虽然会损失一些金钱或者流量,但这是值得的,只有做到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人和

注重“以和为贵”是儒崇尚的一种德行,对于人际关系乃至团队自身你生存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人与人之间完全沟通和理解是不太可能的,“和”做为处理人 际关系的一种原则,遵循了“和而不同”和“和而不流”这两个原理,包容不同的声音,和谐相处而又不盲从。对于博客而言,如果和其他博客发生矛盾和冲突,既 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也要包容对方的意见,做到“以和为贵”,努力平息相互之间的争论,而不应该写文章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攻击他人固然爽快,但为此丧失了 德行可谓因小失大。

5、中庸

中庸以“过犹不及”为核心,做人处事追求适量、守 度、得当,既不过头,也无不及,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写博客也是一样,不要写一些哗众取宠、耸人听闻的文章来吸引别人的眼球,更不要四处炫耀自己的成果, 例如流量有多大,收入有多高等等,正确的做法是要坚持中庸之道,追求从容不迫、进退自如的人生境界。

6、不争

所谓“不争”,不是放弃一切,而是要以不争反立于不败之地。正因为你不争,所以天下才没有人能和你争,这才是竞争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竞 争大智慧。博客写作过程中,难免会和他人发生矛盾甚至冲突,有时还可能会遇到他人的诽谤污蔑和人身攻击,遇到这种冲突,不必回应、也不必解释,“宠辱不 惊,褒贬由人”,那些因得宠而惊喜,因失宠而惊恐,全是名利之心在作怪。只有做到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方能心态平和,恬然自得,方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

7、虚心

“虚其心”指的是善于放下心事,整天心事重重不可能心想事成。虚心还是一种德行,体现为一种容人的度量,包容那些对你有成见的人、包容那些诽谤攻击你的 人,尽管某些博客作者曾经攻击或污蔑过你,你却可以宽容和原谅对方。你的心量越大,你容人的空间越大,你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也就越大。

总 之,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博客写作的智慧也是如此,我们不可能把这里面的所有智慧一一穷尽,比起当今互联网那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而言,这种东方的哲学 智慧更能让中国博客作者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如果一个博客作者真能达到德才兼备这种水准,那么成功之路就离他不远了。

原文:月光:中国博客的写作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