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

南方五十年一遇的雪灾在继续。我老婆小孩现在还在南下的火车上,走走停停,已经晚点快20小时,还不知道要晚点几十个小时。怕小孩得病。昨天看了电视报道,高速路上的一车小孩,很多得病咳嗽了。当地政府倒是采取了送吃喝、送药、送棉被的措施;甚至决定,将所有非司机带离高速就近安置。做的还是不错。

面对雪灾,我们能做什么?亲民的措施越具体越好,毕竟高速路上的人们,可能还要忍冻受饿1周以上(已经1-2周了);努力疏导交通,毕竟相当多的人可能回家过不了年,广州等火车站滞留几十万人;电力电网部门,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尽量提前修复电网,因为已经有3个电网工人因为在爬上电网敲冰,塔架倒塌致死,现在爬上电网敲冰10多个小时/日,确实冒着生命危险;还有广州火车站等地方,持续几天工作近20小时/日的民警、工作人员等。

根据预报,还有1周以上的持续降雪、冻雨天气。08年的灾难。与98洪水可能有一比(那是百年一遇)。

长远的看,我们能做什么?

看了《新闻会客厅》,专家认为,雪灾不是明显的暖冬原因。那么原因是什么?“天灾人祸”、“天有不测风云”?到底有多少人可以改变、控制的因素?需要研究。

个人猜测,暖冬是一个潜在因素。至少,要是没有过去18年的暖冬,今年的局面不会这么仓促。至少暖冬、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必须要解决的公认的世界性大问题。

最近报道,“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23日说,北极冰盖过去两年融化的面积相当于法国面积的两倍。”没有北极冰盖,会怎样,不敢想象啊。类似的数据例子很多。全球气候变暖,这个问题很严重,会危及到我们的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和性命。

美国在这个问题上,十分保守、局限于眼前利益,个人十分反感。因此,这方面,更希望民主党胜利(但是民主党更加经济贸易保护主义)。

中国的发展,有人统计对于世界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是非常严重的。中国要发展,但是也要努力改变这个现实的问题。从世界索取,但是也要维护未来的生存空间,不要好了自己、毁了子孙。

因此个人的“四化”之一“学科重点化”将环保学科、环保工程、环保工业的重要性仅仅放在了生命科学、医学之后,在其他所有学科之前。人的生存环境、宜居环境非常重要的。

好在中国政府目前这方面的努力、决心都还是很大。

面对雪灾,长远的看,我们能做什么?对于小的百姓,个人认为,可做是很少、很不明确,更主要是政府的作为,是政府的预防研究、策略决策、规划实施、通过经济发展调控气候,还有就是政府指导民众做应该做的事情。这方面,政府的责任比百姓大。深层次看,改变了这个,也是主要的民生改变之一。

期待着方面的更多作为,期待这种气候灾难,少出现,不要“后天”成真。

附1:民政部:全国14省7786万人遭受雪灾
2008-01-29 04:47:38 

第一财经日报1月29日报道 民政部救灾救济司提供的数字显示,截至28日14时,1月10日以来的雨雪天气过程已造成安徽、江西、河南、湖南等14个省(区、市)7786.2万人受灾,因灾死亡24人,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20.9亿元。

而面对50年不遇的大雪,煤、电、路三者在雪灾暴发时出现了问题循环,铁道部、电监会和国家电网已全力出动,展开一场对抗天气的全面应战。

紧急增调支援京广

受连续暴风雪天气影响,湖南境内在近几日又发生多次供电中断,京广线南段电力设备仍不稳定,致使客车滞留、晚点。

昨日早上,湖南株洲到衡阳区间地方电力全部中断,直接影响京广线衡阳南北14个车站供电中断。

客运方面,截至28日,广州地区已有50余万旅客滞留。货运方面,如果京广线没有得到疏通,“北煤南运”将受到运力制约,南方电煤紧缺的形势将不能有效缓解,电力供给将继续面临考验。

27日夜,铁道部再次召开全路紧急电视电话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措施。

铁道部继紧急调集35组客车车底和78台内燃机车驰援广州后,又从哈尔滨、沈阳等铁路局增调38组客车支援京广南段,并要求以最快的速度迅速到位。对电力区段用内燃机车牵引、采取人工信号引导行车等工作。

同时,铁路部门加紧组织列车从京九、焦柳、三茂等线路迂回运输,使京广线上下行列车有条件的尽可能开出。

电监会一线指挥

电监会主席尤权27日早上亲赴湖南,与湖南省政府和电力企业共同研究了抗灾保电的方案。

“在当前情况下,要确保有序用电。电煤供应紧张局面缓解有个过程,大家要有思想准备。”尤权表示。

他要求,电厂存煤不能再继续下降,在现有能力下,要确保大电网安全,确保居民和重点用户用电,确保春节用电。

截至昨日,电监会副主席史玉波仍在另一缺电省份贵州指挥工作。

国家电网公司已组织加强对铁路主动脉的电力保障工作,确保在铁路动脉的重点供电线路“每一基杆塔都有人值守”,保障电网安全和铁路运输的畅通,并建立与铁道部门互派联络员的应急沟通机制。

电煤集中抢运

铁道部有关人士对记者表示,铁道部目前正在从陕西、山西、内蒙古东部等产煤省份集中运力,保证湖北、湖南、广东、上海等地的用煤需求。同时在秦皇岛调集大量人员,加快煤炭由北向南的海运运输。

在27日的铁路全国紧急电视电话会议上,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就要求,要全力以赴组织电煤集中抢运,必保电煤日均装车3.6万车。铁道部为此已经发布了《全力确保春节及“两会”期间电煤运输》紧急通知。

为实现3.6万车的目标,铁道部要求各下属单位及时了解电煤消耗和生产情况,合理配置运力资源,实现产运销良好衔接。

值得警惕的是,根据气象预报,恶劣天气情况可能北移。为此,铁道部要求有关铁路局要认真总结吸取南方铁路局的经验教训,提前做好设备的质量储备。要加强与电力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电力供应。

#p#面对雪灾,长远的看,能做什么?#e#附2:气象专家称前冬暖后冬冷导致雪灾
2008-01-28 22:42:43 来源: 央视《新闻会客厅》
央视《新闻会客厅》1月28日播出节目“国家气象专家解析暴雪天气”,以下为节目实录:

李小萌:欢迎来到《新闻会客厅》。最近这几天暴雪雪灾已经成为了人们一个非常关注的话题,昨天下午六点,中国气象局发布了最高级别的暴雪红色警报,今天上午十点又发布了橙色警报,这一系列的极端天气是什么原因出现的,还会持续多久,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应对,今天我们就关注这个话题。我们请到的是国家气候中心李维京副主任以及国家气候中心的张强研究员,欢迎两位。先跟我们说说这两天你们的工作状态怎么样的?

李维京:这两天伴随着南方降雪的增强,中国气象局上下和全国一样,非常紧张,也为做好这次降雪以及冷空气带来的影响,我们全力以赴,进入工作状态。

李小萌:您呢?

张强:像中国气象局还派出了一组工作组到湖南指导防灾工作。

李小萌:现在这些地方交通都非常困难了,怎么去这个工作组?

张强:都是提前去了。

李小萌:你们在提前多久就知道这个暴雪是躲不过去,一定会来了。

李维京:今年应该说冬季是比较异常的,实际上我们在国家气候中心负责一个月或者一个季度的气候预测,我们在今年11月份就做出了这样一个预测,今年我们是前冬暖后冬冷,而且现在来看,实际情况就是这样,在12月份和1月上旬全国是比较暖的,而1月中旬以后到1月下旬,全国都是大范围比较冷。

李小萌:当这样的预测做出来之后有没有把它发布出来,提醒人们注意,那个时候发布时机是不是合适?

李维京:应该说真正这么强的暴雪,主要还是在中短期的预报当中做出的。1月中旬和1月下旬,中国气象局每天都要进行大范围的全国前期会商,不间断地做出天气预报。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我们对这一次的降雪,大范围的降雪和全国冷空气的影响,预报和服务是准确的,是及时的。

李小萌:用老百姓的话说,这场雪下得太吓人了,不正常,用专业的术语你们在怎么描述这场暴雪?

李维京:我们讲应该说算比较异常的一个冬季,这次降雪,尤其对于南方一些省来讲,比如像湖南、贵州、湖北、安徽,包括江苏等等这些沿江省份基本上都是五十年一遇的大降雪。

李小萌:五十年一遇。以前我们有没有发布过所谓的橙色警报或者红色警报?

李维京:发布这个警报才是近几年的事情,在很多年前即使出现了也没有发布,没有这样的服务。

李小萌:所以这一次当在新闻上看到红色警报、橙色警报的时候都觉得还是挺刺激的一种感觉,因为以前都是在刮台风的地区刮几号风球,这个感觉,没想到在冬天的时候离我们这么近,给我们解释一下几级的警报颜色不同,含义不同,我们能读出什么样的信息?

张强:这个雪的警报一共分成四级,一级是蓝色,蓝色警报主要是在未来12小时如果出现4毫米降雪,就发出蓝色警报。黄色警报是第二级,在未来12小时如果出现6毫米降雪就发黄色警报。在未来六小时之内如果出现暴雪,10毫米以上的降雪就发生橙色警报。如果在未来6小时出现15毫米的降雪,等于就是比暴雪更大一点,就发红色警报,提醒人们注意防范。

李小萌:当我们普通人或者是其他所有跟天气相关的不同行业,看到这些橙色或红色警报应该做出什么相应的反应?

张强:如果发生这样的警报,就要提前,因为我们发这个不同的警报有不同的量,这样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就要提前做一些防范,比如说交通,人们出行都要进行一些考虑,在未来这么大的雪,还能不能走,包括道路,像高速公路就要封闭了,像这样的橙色警报以上基本上就要封闭了。

李小萌:机场呢?

张强:如果说同时伴随着冰冻,因为道路结冰,可能也要封闭,跑道会滑。

李小萌:不会因为颜色不同的警报,硬性的规定是吧,是参考的?

张强:对,这是各个部门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做出相应的措施。

李小萌:除了暴雪之外,我们也注意到了,这次下的是叫冻雨,而且也在网络上面看到的图片,高压线被压倒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它跟降雪的区别是什么?

李维京:如果整个在大气当中的垂直温度在高空,温度比较高的时候,下下来是雨,但是地面温度比较低,这时候下来以后冻结在物体上,比如地面、道路马上就结冰了,这称之为冻雨。如果整个地面温度和高空温度都比较低的时候,降下的是雪,这是两者的区别。它是从灾害角度来讲,冻雨对我们的路面结冰这些状况灾害更大,比如像这一次。

李小萌:主要体现在重量上是不是?

李维京:一个是重量。另外,一个是固体,像冻雨,这个固体路面会非常滑,相对于雪来讲要滑得多,影响要大得多。另外它在高压线,输线电路会压断,比如贵州、湖南这两个省,尤其是冻雨的灾害非常严重。

李小萌:当知道我们这个地方要降冻雨了,要不要采取一些什么样的措施防止这个灾害那么大?

张强:如果出现冻雨,一般来说是在雨和雪交界区域,就是说温度低的是雪,如果温度高的地区是雨,交界地区,出现冻雨肯定就要采取一些防范措施。比如说道路结冰,要撒盐,来融化。如果电线结冰,就要提前采取一些防范措施,一些人工去敲打一下,使它不要粘连得太沉,如果沉了就像这次的过程,有的地方电线就压断了,负荷太重了,尽可能地让它负荷轻一点。

李小萌:今天上午发布的是橙色警报,到我们节目录制的时候,下午的警报还没出来,但是你们给我们提前透露一下,接下来大概这几天天气的走势是怎么样的?

李维京:未来预计三天,南方大部以及青藏高原的东部,还有西北地区东南部,西北地区等地的阴雨雪天气还会维持。其中贵州、湖南中南部、江西中北部以及广西北部等地区还仍然有冻雨,其中湖北东部、安徽中南部、江苏中南部、湖南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雪,这就是我们预报的发布橙色警报的地区,以及江南东部和南部、华南北部的部分地区还有大雨。

李小萌:多长时间段的?

李维京:未来三天,从今天28号开始,到30号。

李小萌:我觉得是非常令人焦虑的一个预告。

李维京:对。但是最大的降水可能是昨天晚上到今天,未来会稍有缓解。

李小萌:量上会稍有缓解,但还是够到暴雪的水平。知道这么一个预告之后接下来你们还会跟什么相关部门联系采取一些什么措施吗?

张强:我们每天基本上把这些预告都会通知给相关的一些部门,包括交通部、民航总局以及国务院领导,各个部门会根据这个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我们从国家应急机制来说,国务院有个应急办,每个部门有一个应急办来连动、互动,包括我们也跟广电部,跟信息产业部都有这样的一个连动机制,可以把信息及时地发布出去。

李小萌:刚才李主任说至少是三天的一个情况,但是这次暴雪来的时间点太不巧了,就是赶在春节前,所以现在能不能知道在春节前不到十天的时间里边,大概会是怎么样?

李维京:我们有一个中期的预报,大概未来十天,总体上来讲,南方依然维持低温多雨这样一个态势,但是强度不会像前几天这样强了,所以未来应该说到春节期间应该有一个减弱的过程。

李小萌:虽然是减弱的过程,可它依然是雨、雪,在冬天的时候,在出行这么频繁的春节前,还是挺令人担心的一个事儿。

李维京: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也要看到,这次尤其对于华南来讲,一般降雨是降雨,像今天,包括广东、广西这次是降雨,而不是降雪,但是这对于南方地区,海南、云南这些地方的旱情缓和是非常有利的,所以我们也要看到它有利的一面。

李小萌:既然是这么严重的暴雪,我觉得它的成因,从历史的进程来看,它的情况该做一些分析,您也带来一些图片,结合这个图给大家讲一讲。

李维京:我们可以看一下,这张图是中国2008年1月份实际降水和多年情况的一个比较,深色的地区就是比常年要偏多的地方,我们看长江以北,除了东北而外,大部分地区降水是偏多的,降雪是偏多的,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一个状况呢?我们初步分析,有这么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降水一定是冷暖空气相互交汇在这个地区,所以它才能产生比较强的降水,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冷暖空气就在这些地区而交汇呢?第一个原因,大家知道,我们今年处在一个拉尼娜的状态下,拉尼娜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就是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的海温要比常年偏低负0.5度以下,这时候我们认为它是一个拉尼娜现象,而这个现象对中国的气候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它使得我们会有一个冷冬,所以今年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冷的冬季出现了,所以第一个原因我觉得是拉尼娜的影响。

李小萌:是冷冬?我记得今年入冬之前还预告今年是暖冬?

李维京:但是我们刚才讲是前冬暖后冬冷,整个一个冬季不可能永远都是暖或者永远都是冷,所以我们认为就是前冬暖后冬冷。
张强:它在暖的背景下也偏冷。

李小萌:大的暖的主流没变,偏冷一部分。

张强:对,特别在1月份冷得比较厉害,像12月份是比较暖的,整个冬季还要看2月份,究竟整个冬季是暖还是冷,现在还不太清楚。

李维京:所以我们讲拉尼娜是影响今年冬季比较冷,降雪比较多的原因之一。第二个原因就是大气环流的异常,大气环流异常就是使得东经60度高压极非常强,有利于冷空气从西北路径南下,直驱达到影响南方,这样一个环流形势非常有利于冷空气的南下。另外,今年暖湿空气非常活跃,这样冷暖空气在长江流域的交汇就容易形成比较大的降雪,这个是我们初步分析的一个原因。

李小萌:您刚才讲的这些和中国的具体情况有关,但是从全球范围来看,这种气候异常应该不仅仅是中国一家。

李维京:你说得非常对,今年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全球应该说都比较异常,我们看到中亚地区,中东地区今年冬季是非常冷,大家知道暴风雪,我们知道巴格达今年冬季已经有非常大的降雪了,大家知道巴格达是在沙漠地区,它是一百多年来首次降雪。

李小萌:跟这个图能体现得出来吗?

李维京:我们可以看到,在中东地区,实际上它的温度,这个是温度测评,和常年相比,它偏冷的状态,我们看到中东地区比我们国家温度还要低。

李小萌:是深蓝色了。

张强:低的程度还要更大。

李小萌:像欧洲等于就是比平常还要偏暖了,颜色越暖的就是温度越高。

李维京:对,我们可以看到在美洲,美国西南地区,包括墨西哥这些地区都是比较冷的,当然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北部以及加拿大地区相对来讲是暖一些。

李小萌:每当有这种异常天气的时候,因为大家也看过一些科幻的电影,都会有一种恐慌的感觉,是不是全球气候大的变化就要来到我们眼前了,你们怎么看?

李维京:当然今年1月份比较冷,而且降雪这么大,但并不一定是与全球变暖有关,我们也不应该把所有的原因都归到全球的变暖,一般来讲如果是全球变暖的影响,按道理来讲应该我们国家温度是比较高的,比如从1986年到现在,大多数的年份都是偏暖的,像今年偏冷的年份是比较少的,如果从全球变暖这个角度来讲,应该是大的背景有利于我们国家温度偏高,而不是偏低,所以并不一定今年1月份的这个降雪过程和低温过渡不一定和全球变暖有关。

李小萌:应该说打消大家的恐慌心理还是要提高警惕,提醒我们注意?

张强:我觉得1月份是咱们国家最冷的季节,正常说是会下雪的,而今年可能比较异常的,下的量比较多,在1月中旬以来持续的时间将近17天,基本上有的地方天天在下,有地方至少下了十几天,所以这样持续时间来说是比较长的,寒冷天气是比较长的。但是这样的天气在70年代,或者1954年也是比较大,当然今年不同的地区可能下的程度不一样,所以这样的气候是属于异常,但是并不是可怕,如果防范和应对好,应该还是可以,这主要是我们今年感觉到特别冷,或者特别异常,主要是在近十几年来总是在暖冬的状态下,所以突然降温特别厉害,可能人们的承受能力、承受心理会带来一些不适应的状态。

李小萌:可是去年也在春节前后,是东北地区大暴雪,是不是都到特大暴雪了,今年又变成中部、西部的地区,那到明年又会怎么样是不是会经常来光顾?

李维京:首先,像这样的天气,灾害性降雪天气,作为公众来讲不应该有什么恐慌或者害怕,或者担心的心理,实际上它是一个很自然的天气现象,一种天气现象,我们完全有可能做出尽可能准确的预报、预测,同时我们如果应对正确,完全可以去克服这样的不利影响,所以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去担心。另外一个就是现在有这样的异常现象,也不一定意味着未来这样的现象多次出现,在有些省份应该说是很异常,是五十年一遇的,五十年一遇就是比较小概率事件,并不一定是经常会出现的。

李小萌:您讲五十年一遇是小概率事件,以前类似这样的暴雪天气这么大范围的出现过次数多吗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

张强:像1954年我们国家还是算比较多的,像最近的2005年那次也是比较冷的,当时也是说暖冬,后来变成冷冬,从目前来说,随着气候变暖,这样的事件可能是比较少的,要比以前可能会少一点,这样极端的这种冷。

李小萌:跟1954年、2005年比,今年的这一次程度怎么样?是更严重的一次吗?

张强:今年有些省份,当然2005年是肯定没有这次强了,1954年有的省份,像湖南、湖北都超过了1954年,但是其它的一些省份就没超过。

李小萌:不管是做分析还是做预测,最终还是让人们的生活能够尽量正常,受的灾情越来越少,更小是目的,所以当这个情况出现之后,做了什么样应急措施?

李维京:我们觉得中国气象局非常重视这次过程,应该说中国气象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25号发布了三级应急预案,昨天我们发布了二级应急预案,所以应该说是提醒社会公众要引起重视,一方面表明这次过程是非常强的,另外一个方面,当然跟气象部门的广大职工来讲也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我们24小时不间断要值班,要加强监测、预测以及管冻服务。同时中国气象局也为了做好应急服务,邀请了全国有关部门,比如像电力、旅游、水利、农业、国务院应急办等等有关的主管部门来到中国气象局听取我们的汇报,把这个信息及时地发布出去,使得这些部门提高应急的措施,提高大家的防范意识。同时我们还注意到,中国气象局对于注重新闻媒体以及利用各种媒体,以及传播方式,报纸、电视、广播以及手机短信等等这些方式,尽量地把气象信息、灾害信息传播给广大观众,希望公众提高防范意识,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同时给大家尽可能地讲解防范意识及其一些科普宣传,加强科普宣传这方面的工作,应该说最近我们做了大量工作。

李小萌:您刚才讲25号采取了三级响应命令,28号采取的二级响应命令,具体是怎么操作的?

张强:为什么后来这个级别提高了?您也知道我们发布了红色预警信号,它级别提高了,所以响应的级别也相应增加了,刚才李总已经谈到了,从气象局来说,从三级响应到二级响应,二级响应意味着要应24小时值班,从观测,从预报都加强,从我们的观测站来说,原来可能是六小时发布一次,现在要求三小时,像暴雪厉害的区域可能一小时发布一次,监测的信息上传上报的密切度比以往要密切。另外,从整个气象局的预报来说,滚动预报以前可能是6小时发布一次,现在可能三小时一次,甚至有些为地方服务的可能一小时就发布一次,这样使得给地方服务更加加强了从整个来说这样的一个情况。

李小萌:密度增加了,频次增加了,其实准确性上呢?其实有些地方上也是做了这种预告,然后做了一些应急的方案,后来发现雪并没有降下来,而有的地方没有得到更具体的预报,雪却下来了,准确性怎么保证?

李维京:就这一次的降雪过程来讲,我们预报是比较好的,从预报服务,效果还是不错的,我们预报得很准确,但你讲作为一个预报来讲,毕竟是会有不确定性的,尤其是对于北方地区,我们大家知道,预报的难度非常大,一个月当中也许就是一次降雪,有一天或者两天的降雪,所以这样的降雪过程也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它的可预报性就来得很低,所以这个难度是很大的。

李小萌:您想让公众接受这种解释呢?

李维京:尤其是对中短期,假如说预报失误,也希望社会公众予以体谅,予以理解,因为毕竟是一个预报,它还是有不确定性的。

张强:从我们这个预报服务,从全国大的来说应该是非常准确的,因为这次过程来了,整个区域基本上还是准确的,但是可能具体到某一个点,它可能会产生,比如像北京,可能在海淀区下了,朝阳区没下,朝阳区的人就说这个预报不准确,但是从大的范围来说,在北京可能下了,或者像我们这个预报的区域湖南、湖北,比如说湖南,大部分地方下了,有暴雪,可能某一个地区或者受到天气或者气候的影响,可能没下或者下小了,公众可能有这种反映,这样的一些疑问,这个是可以理解的。

李小萌:说下没下倒不要紧,就怕下了之前不知道,结果下下来了。

李维京:一般来讲,这样一次降温过程或者下雪过程,这个过程预报相对来讲是比较准确的,刚才讲的真正具体到某一个站点的时候,可能某一个区域来讲,可能有时候会不确定性大一些。另外我们可能预报的是出现了尺度很小,范围很小,可能会有一定的误差。

张强:毕竟是预告,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准。

李小萌:多少是在可预计的范围之内?

张强:基本上是80%。

李小萌:是世界范围都认可的准确率。

张强:短期一般来说我们国家跟世界先进水平是比较接近的。

李小萌:另外可能你们这两天也要和各种和天气有关的主管部门去随时沟通,比如交通运输、电力等等,这种沟通的机制现在是怎么样的?

李维京:刚才我讲实际上我们对国家的防汛、抗旱、交通、卫生、农业、旅游这些部门,我们都有相应的联系渠道,因为毕竟来讲,气象服务是一个公益性的服务,我们这么多的全国气象工作者做出的这个工作,我们要及时发往社会,让公众了解,同时我们希望政府决策部门以及主管部门来了解,他们了解了以后,根据他们所分管的领域,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措施。比如交通,当前我觉得最直接的影响,比如像电力部门,对于全国的能源需求,以及能源的影响非常大,第一个直接的部门就是能源电力部门,比如像煤炭的储运、电力的输送,第二个部门最为直接的就是交通部门,刚才讲了,公路、铁路、民航影响是很大的,尤其是在春运期间,要采取非常有力的措施,能够让每一位回家过年的公众能够安全到达,回家过一个团团圆圆、快快乐乐的春节,在目前来讲,这两个方面是影响最大的。

李小萌:跟这两个主管的部门或者政府决策者像您说的建立没建立一个在特殊时期的特殊的沟通机制?

李维京:对,我们尤其跟交通,跟电力部门都有合作关系,大家知道,中国气象局跟交通部门有一个共同来发布交通的气象信息,尤其是对于公路、铁路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有非常好的合作机制。

李小萌:不能具体说一下,比如说我们三个小时沟通一次,还是说到这儿来开会,具体的方法能不能说一下?

张强:应该来说是随时的,比如出现一个异常的情况,我们的预报出来肯定是及时会给各个部门,每个部门都有一个应急办公室,我们通过这个应急办这个渠道会发放,像我们给国务院的话,它有直接电视频道过去,这样就更直接了。

李小萌:最后我想两位作为气象专家跟我们在灾区的这些老百姓说一说,在现在特别具体可行的一些自我保护措施有些什么?

张强:应该说灾区的同志首先要注意倾听气象预报,及时地可能减少出行,做好防冻、防寒措施。

李维京:大家都知道,尤其是对于南方来讲,我们刚才讲到对于电力,对能源,对交通的影响,实际上还有一个很重大的影响,就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实际上大家尤其是在春节期间,尤其南方地区的广大公众,这些地方因为保暖的措施不像北方那么完备,这时候不管是出行还是在家里,都要注意保暖措施,如果不注意,会引起感冒,伤风感冒或者对身体产生影响。在南方尤其比较暖的情况下,这样大范围长时间持续的低温阴冷,这个会很不适应的,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希望这些地方尤其要注意。

李小萌:其实严重到是威胁生命的,如果保暖不注意,有没有可能因为疏忽而没有做到的,这方面的提醒可不可以多做一些?

李维京:对,尤其像香港、广东沿海的一些地方,从衣着方面来讲。

李小萌:家里都没有棉衣。

李维京:都没有棉衣,所以这时候多注意防旱保暖。

张强:另外我也要提醒一下北方有煤炉取暖的,要防止中毒。

#p#面对雪灾,长远的看,能做什么?#e#附3:北极冰盖融化面积相当两个法国

2008年01月25日 09:56 南方都市报
  据新华社电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23日说,北极冰盖过去两年融化的面积相当于法国面积的两倍。

  研究中心主任让―克洛德・加斯卡尔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2007年9月的数据显示,北极冰盖面积为413万平方公里,而2005年这一数据为530万平方公里。加斯卡尔认为,2008年夏季北极冰盖面积可能将再减少100万平方公里。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过去20年里,北极冰盖面积减少了40%,平均厚度从3米减至1.5米。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认为,北太平洋暖流是造成北极温度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北极上空污染物形成的云雾吸收了地球向外层空间的红外线辐射,也加剧了北极地区的气温升高。

附4:暖冬
暖冬这一名词,以往气象学上没有定义,是近几年气候变暖而产生的新的气象名词,参考气象学上的暖流、暖锋、暖气团等概念,中国气象局气候专家,把冬季冷暖这一现象分成,暖冬和冷冬,即某年某一区域整个冬季(全国范围冬季为上年12月到次年2月)的平均气温高于常年值或称气候平均值(常年值一般取近30年平均,自2002年开始我国根据WMO的规定起用1971至2000年30年平均值作为常年值)时,称该年该区域为暖冬,否则为冷冬。按此定义,我国自1987年至2004年连续18年冬季平均气温高于1961-1990年气候平均值,即-4.7℃,故可称连续18年发生了暖冬现象,若按新的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即-4.2℃,而1995/1996年和1999/2000年两个冬季的全国平均气温分别为-4.3℃和-4.4℃均低于新的气候平均值,就不能算暖冬。故按目前标准更科学的说法2004年是连续第4个暖冬。

最近某些媒体记者报道的“整个冬季的气温平均值偏高0.5摄氏度以上,称暖冬”的概念是不正确的,如果按此定义,1995/1996年冬季和1999/2000年冬季,无论按新的,还是旧的气候平均值,均达不到暖冬标准,也就不存在连续18个暖冬 !

暖冬的概念具有严格的科学定义,是否暖冬一定要看整个冬季的全国平均气温是否高于常年值。所以冬季里某一时段出现气温偏高(相对暖和)时,就说是暖冬,另一时段气温偏低(相对寒冷)时,又说是冷冬,那就出现一个冬季既是暖冬,又是冷冬的笑话

过去的2006年,在中国全境,算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暖冬天气。气温普遍偏高,降雪天气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