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终极励志 下的文章

在茫茫商海中,常常有许多创业企业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后便如流星般地陨落。借用并修改一下托尔斯泰的名言,我们可以这样说:“成功的公司多半大同小异,而失败的公司则各有各的特色。”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要成功,只有为数不多的办法;要失败,却有无穷的花样。

  选错合作伙伴
  如果你需要合伙人的钱来开办或维持企业,或者这个合伙人帮你设计了这个企业的构思,或者他有你需要的技巧,那么请他加入进来。不要用合伙关系来聘人,或者你需要他为你鸣鼓吹号。对投资合伙人的选择,要搞清投资来源最好是自有资金,避免因经营不善,掉入“连环债”的怪圈。对经营合伙人的选择,必须找到真行家,能带来一定技术和经营渠道。对企业赢利后的分配和亏损共负等问题,最好以合同的形式固定下来,一旦发生纠纷,便于用法律手段处理。

  低标准用人
  人们常有一个想法,就是先应眼前之急,以后再雇出色的人才。这真是大错特错。错误的结果常常要过不少时间才会显现。雇人一定要保持高标准,要有耐心,直到找到真正合适的人选来帮助你创业,然后你尽可以放手让他们去做。这样,你会事半功倍。

  华而不实
  干哪行有哪行的规定,得哪行的收益。本钱大未必干得成小买卖,本钱小也未必做不成大生意。投资多,赢利高,但风险也大,投资孝获得低,赚的是个安稳钱。所以投资创业者切忌眼高手低。
  欺诈客户
  和气生财,乃经商之本。切不可认为“中国人多,一人宰一刀就赚足了”.这样不仅败坏了自家声誉,也埋下许多经营危机。我们不敢说商场上没有诡诈,但愈是做正经生意,长生意或是大生意,诡诈的作风愈是没有作用,我们的目标是自我实现和做一个“令人尊敬的企业家”.我们没有理由降低我们的做人标准来向不肖的商人看齐。

  管理无章 重“义”轻“利”
  在对创业企业调查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有70%多的创业者强调创业员工的忠诚,而不重视员工的利益。一旦员工提出利益的要求,创业者就视为不忠,从而影响彼此的有效沟通甚至是合作,这一现象尤其在规模较小的企业更为常见。利益是任何员工生存和成长的根本物质基础,如果创业者忽视这一问题,不但难以吸引来优秀的人才,就是已有的人才也将流失。

  轻人才培训
  由于创业期的企业注意力集中在业务增长上,因此很多企业只能使用人才,而忽视了对人才的培训。这种人力资源环境,在知识和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使得许多创业员工由于疲于工作,常常觉得两脑空空,心力不足。这必然导致许多创业企业在进入高速成长期后,老员工的素质难于应付企业新的增长和发展,企业不得不高薪引进人才。

  鼠目寸光
  企业一定要赚钱并不是过错。但如果赚钱成了你唯一的目的,那会导致很多问题:只注重眼前利益,忽略长期投资,无法提高普通雇员的士气,并且缺乏长远计划。这就像寓言里讲的那样,捕捉蝴蝶时,你越乱扑乱抓越抓不着。相反,你静静地坐在那儿,蝴蝶倒会飞到你肩上。当然,在商业场上,静静地坐等是不行的。但是,过分地追逐金钱反倒会让你得不偿失。

  谨小慎微
  许多创业新手往往是谨小慎微,不敢打大战役。但这是错误的,因为小战役失败的可能一点不比大战役校既然如此,何不放手一搏,输了自认倒霉,万一赢了就是大满贯。在这儿,唯一要衡量的是风险与预计的回报是否相当,不要为了一个不值得的东西承担风险。但如果值得,就不要害伯。

  低估竞争对手
  疑神疑鬼听上去像是件坏事情,但在商业竞争中,它是所有成功者必备的素质。比尔?盖茨和安迪?格拉夫是最成功的两个创业家,也是两个最疑神疑鬼的人。不管他们的公司如何成功,市场占有率有多少,他们上了多少次杂志的封面,他们总是在考虑下一步的竞争。他们管理公司的方法好像明天就有人会挤垮他们似的。

  他们总是非常警觉。这其实并非多余。大家都还记得ibm垄断个人电脑和文字星wordstar垄断文字处理软件的日子吗?当时他们两个庞然大物是多么地绝对领先啊?可是,他们在眨眼之间就输给了比他们小得多、进取心强得多、灵活得多的竞争者。记住,你占有的那份市场,别人也想要,而且很有可能从你那里抢走。千万不要低估你的竞争对手。

  在当今社会,试问谁主财富!为什么别人能赚钱,而你却不能。追根求源,想赚钱——首先要对钱有兴趣,对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然钱不会找你。钱不是罪恶,是价值的化身、是业绩的体现、是智慧的回报。  

  物以类聚,钱以人分。你对钱有爱,钱才会向你走来。这绝不是拜金主义,而是金钱运行的内在规律。因此,只有掌握金钱规则才能实现自己的发财梦。

金钱新规则第一条:知识就是金钱 

  如果你不是富二代、不是官二代;如果你家没有宝马。没关系,你无须垂头丧气,更不必以泪洗面。所谓英雄不问出处。真正的富人都是白手起家的。真正的富人每天都在实践一句上至耄耋老翁,下至妇孺稚童,人人都会的话——知识就是金钱。

  聪明的穷人智商很高,但财商太低!财商和智商不同,智商有天生的成分,而财商100%需要后天学习提高。只有通过学习,掌握必要的理财知识,你才能知道什么是卖空;才能掌握卖空的操作方法;才能顺利地在股票交易所卖空股票。而且,卖空这套方法还能炮制到商业和房地产上。单凭知识,你不但能在交易中获利,利润回报率还相当高。但是,如果缺乏知识,尤其是缺乏财商的话,你很可能会在理财过程中遭受巨额损失。

  正如罗伯特·清崎在《富人的阴谋》一书中所说:“今天,你不需要本金就可以挣钱,也可以在转瞬间损失掉一辈子的积蓄。这就是知识就是金钱的含义。”

想加入富人的行列吗?现在就开始学习财商知识吧。

金钱新规则第二条:巧用债务来理财 

  许多人都认为,债务是不好的或是邪恶的,远离债务才是明智之举。从某种程度上看,他们是对的。因为债务分为良性债务和不良债务。不良债务从你的口袋往外掏钱,良性债务则在给你送钱。举例来说,信用卡就是不良债务,因为它让人们透支购买贬值商品。而投资型不动产所产生的贷款则是良性负债,因为这部分债务能产生现金流,而现金流除了还贷,还可能为你剩下一部分钱。可见,巧用你的债务能为你带来正现金流。   

金钱新规则第三条:让钱生钱、财滚财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钱不同。通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压力无须赘言。在通胀年代,理财就是在和通胀比赛跑,让自己钱生钱的速度比通胀的速度快。只有这样,你才能保证今年的生活水平不会比去年底。 

金钱新规则第四条:理财需要未雨绸缪

  财富就像草原上疯跑的羊群,我们只有早一天拿起鞭子把它们圈进自己的羊圈,才有可能早一天收获财富。如果当第一只羊从你面前跑过去的时候,你因为正在睡觉而没能及时把它圈住;当第二、第三只羊从你面前跑过时,你又因为正在吃饭没能圈住它,一而再,再而三,最后只好望“羊”兴叹了。所谓:富人思来年,穷人思眼前。今天的理财就是为了明天的收获。  

金钱新规则第五条:睡觉也能赚大钱 

  比尔·盖茨曾说:“如果你从睡梦中醒来时没有赚到钱,则说明你没有赚钱。”也就是说,赚钱是可以24小时不停顿的!今天,有人日进上千万美元。有人却还在为7美元/时而工作。这就是速度的差异。在涉及金钱交易时,大部分人依然处于石器时代。他们以小时、月,或交易数量来获得报酬,为薪水工作。而富人却在网络交易中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的赚钱。穷人成线性地创造财富,而富人成指数地创造财富。  

金钱新规则第六条:你会说“钱话”吗

  众所周知,人类通过语言进行思考,一旦失去了语言,社会将无法进步,陷入停滞。同样,在理财的过程中,只有学会并习惯使用金钱的语言你才能赚到钱。“理财是有钱人干的事”、“我对钱不感兴趣”、“政府应该照顾人民”,等等,这些是穷人的词汇。“我有高薪的工作”、“我的房子是我最大的投资”、“我在理财中奉行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些是中产阶级的词汇。“我在找人才为我工作”、“我投资的房产能为我带来持续稳定的现金流”、“我的策略是,通过IPO让我的公司上市”,这才是富人们的语言。穷人、中产、富人,这三种身份标签并没有在你出生之日就烙在你的前额。人非生而知之,没有谁天生就会赚钱? 

  财富是靠个人后天奋斗得来的。为什么有些人得到了?为什么大部分人却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原因就在于,富人学会了“金钱的语言”,具备了很高的“财商”。而大部分人却还根本不知道“金钱的语言”、“财商”的存在。

金钱新规则第七条:找对组织才能理好财 

  女怕嫁错郎,财怕站错行。理财一定要找对组织。如果你只是一位普通的投资者,对股票、基金、债券、房地产、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黄金等投资工具不是特别了解。一定要不耻下问,多向专业人士询问,多看相关书籍。借助专家的眼睛、站在专家的肩上,你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工具。 

金钱新规则第八条:当钱不是钱,钱不值钱的时候 

  现在,世界正处于金融无知与无能的危机之中。史上最大的金融掠夺正在进行着。我们的钱正在通过税收、不良债务、通货膨胀、保险等方式被合法掠夺。财商教育的缺失让大部分国人都陷入了这场危机,只有财商教育才能把我们带出这场危机。如你所知,各国的领导人都在试图以造成经济问题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问题能否解决只能由时间来考证。当钱不是钱,钱不值钱的时候,你我最好先作出改变,改变自己的理财观念,提高自己的财商教育,掌握金钱的语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财富自由。

    人生就是一场伟大的战役
   
    格言:机会是靠机会得来的。
   
    坏习惯能摆布我们,左右成败。它很容易养成,但却很难伺候。
   
    成功地将一个好主意付诸实践,比在家空想出一千个好主意要有价值得多。
   
    (To conquer you have need to do,to do again,ever to do!And your safety is insured。)
   
December24,1897
   
亲爱的约翰:
   
    聪明人说的话总能让我记得很牢。有位聪明人说得好,“教育涵盖了许多方面,但是他本身不教你任何一面。”这位聪明人向我们展示了一条真理:如果你不采取行动,世界上最实用、最美丽、最可行的哲学也无法行得通。
   
    我一直相信,机会是靠机会得来的。再好的构想都有缺陷,即使是很普通的计划,但如果确实执行并且继续发展,都会比半途而废的好计划要好得多,因为前者会贯彻始终,后者却前功尽弃。所以我说,成功没有秘诀,要在人生中取得正面结果,有过人的聪明智慧、特别的才艺当然好,没有也无可厚非,只要肯积极行动,你就会越来越接近成功。
   
    遗憾的是,很多人并没有记取这个最大的教训,结果将自己沦为了平庸之辈。看看那些庸庸碌碌的普通人,你就会发现,他们都有在被动的活着,他们说的远比做的多,甚至只说不做。但他们几乎个个都是找借口的行家,他们会找各种借口来拖延,直到最后他们证明这件事不应该、没有能力去做或已经来不及了为止。
   
    与这类人相比,我似乎聪明、狡猾了许多。盖茨先生吹捧我是个主动做事、自动自发的行动者。我很乐意这样的吹捧,因为我没有辜负它。积极行动是我身上的另一个标识,我从不喜欢纸上谈兵或流于空谈。因为我知道,没有行动就没有结果,世界上没有哪一件东西不是由一个个想法付诸实施所得来的。人只要活着,就必须考虑行动。
   
    很多人都承认,没有智慧的基础的知识是没用的,但更令人沮丧的是即使空有知识和智慧,如果没有行动,一切仍属空谈。行动与充分准备其实可视为物体的两面。人生必须适可而止。做太多的准备却迟迟不去行动,最后只会徒然浪费时间。换句话说,事事必须有节制,我们不能落入不断演练、计划的圈套,而必须承认现实:不论计划有多周详,我们仍然不可能准确预测最后的解决方案。
   
    我当然不否认计划非常重要,计划是获得有利结果的第一步,但计划并非行动,也无法代替行动。就如同打高尔夫球一样,如果没有打过第一洞,便无法到达第二洞。行动解决一切。没有行动,什么都不会发生。我们无论如何也买不到万无一失的保险,但我们可以做到的是下定决心去实行我们的计划。
   
    缺乏行动的人,都有一个坏习惯:喜欢维持现状,拒绝改变。我认为这是一种深具欺骗和自我毁灭效果的坏习惯,因为一切都在变化之中,正如人会生死一样,没有不变的事物。但因内心的恐惧——对未知的恐惧,很多人抗拒改变,哪怕现状多么不令他满意,他都不敢向前跨出一步。看看那些本该事业有成,却一事无成的人,你就知道不同情他们是件很难的事。
   
    是的,每个人在决定一件大事时,心里都会或多或少有些担心、恐惧,都会面对到底要不要做的困扰。但“行动派”会用决心燃起心灵的火花,想出各种办法来完成他们地心愿,更有勇气克服种种困难。
   
    很多缺乏行动的人大都很天真,喜欢坐等事情自然发生。他们天真地以为,别人会关心他们的事。事实上,除了自己以外,别人对他们不大感兴趣,人们只对自己的事情感兴趣。例如一桩生意,我们获利比重越高,就要越主动采取行动,因为成败与别人的关系不大,他们不会在乎的。这时候,我们最好把它推一把,如果我们怠惰、退缩,坐等别人采取主动来推动事情的话,结果必定会令人失望。
   
    一个人只有自己依靠自己,他才不会让自己失望,并能增加自己控制命运的机会。聪明人只会去促使事情发生。
   
    人生中最令人感到挫折的,莫过于想做的事太多,结果不但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做,反而想到每件事的步骤繁多,而被做不到的情绪所震慑,以致一事无成。我们必须承认,时间有限,任何人都无法做完所有的事情。聪明人知道,并非所有的行动都会产生好的结果,只有明智的行动才能带来有意义的结果,所以聪明人只会汲取做了以后获得正面效果的工作,做与完成最大目标有关的工作,而且专心致志,所以聪明人总能做出最有价值的贡献,并捞到很多好处。
   
    要吃掉大象需要一口一口的吃,做事也是一样,想完成所有的事情,只会让机会溜掉。我的座右铭是:洛克菲勒对紧急事件采取不公平待遇。
   
    很多人都是自己使自己变成一个被动者的,他们想等到所有的条件都十全十美,也就是时机对了以后才行动。人生随时都是机会,但是几乎没有十全十美的。那些被动的人平庸一辈子,恰恰是因为他们一定要等到每一件事情都百分之百的有利,万无一失以后才去做。这是傻瓜的做法。我们必须向生命妥协相信手上的正是目前需要的机会,才会将自己挡在陷入行动前永远痴痴等待的泥沼之外。
   
    我们追求完美,但是人类的事情没有一件绝对完美,只有接近完美。等到所有条件都完美以后才去做,只能永远等下去,并将机会拱手让给他人。那些要等到所有事情都已经准备妥当才出发的人,将永远也离不开家。要想变成“我现在就去做”的那种人,就是停止一切白日梦,时时想到现在,从现在就开始做。诸如“明天”、“下礼拜”、“将来”之类的句子,跟“永远不可能做到”意义相同。
   
    每个人都有失去自信,怀疑自己能力的时候,尤其是在逆境中的时候。但真正懂得行动艺术的人,却可以用坚强的毅力克服它,会告诉自{nextpage}己每个人都有失败的时候,有失败得很惨的时候,会告诉自己不论事前做了多少准备、思考多久,真正着手做的时候,都有难免会犯错误。然而,被动的人,并不把失败视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却总在告诫自己:或许我真的不行了,以致失去了积极参与未来的行动。
   
    很多人都相信心想事成,但我却将其视为慌言。好主意一毛钱能买一打,最初的想法只是一连串行动的起步,接下来需要第二阶段的准备、计划和第三阶段的行动。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少有想法有主意的人,但懂得成功地将一个好主意付诸实现比在家空想出一千个好主意要有价值得多的人却很少。
   
    人们用来判断你的能力的真正基础,不是你脑子里装了多少东西,而是你的行动。人们都信任脚踏实地的人,他们都会想:这个人敢说敢做,一定知道怎么做最好。我还没听过有人因为没有打扰别人、没有采取行动或要等别人下令才做事而受到赞扬的。那些在工商界、政府、军队中的领袖,都是很能干又肯干的人、百分之百主动的人。那些站在场外袖手旁观的人永远当不成领导人物。
   
    不论是自动自发者还是被动的人,都是习惯使然。习惯有如绳索,我们每天纺织一根绳索,最后它粗大得无法折断。习惯的绳索不是带领我们到高峰就是引领我们到低谷,这主得看好习惯或坏习惯了。坏习惯能摆布我们、左右成败,它很容易养成,但却很难伺候。好习惯很难养成,但很容易维持下去。
   
    要有现在就做的习惯,最重要的是要有积极主动的精神,戒除精神散漫的习惯,要决心做个主动的人,要勇于做事,不要等到万事俱备以后才去做,永远没有绝对完美的事。培养行动的习惯,不需要特殊的聪明智慧或专门的技巧,只需要努力耕耘,让好习惯在生活中开花结果即可。
   
    儿子,人生就是一场伟大的战役,为了胜利,你需要行动,再行动,永远行动!这样,你的安全就能得到保障。
   
    祝圣诞节快乐!我想没有比在此时送给你这封信,更好的圣诞礼物了。
   
        爱你的父亲
   
   
    来源:《洛克菲勒给儿子的三十八封信》

    我在一个私人公司里上班,公司里的同事无论学历还是各方面的背景都是特别令人羡慕的,因我是高中毕业,也没有相当有势力的后台,所以我在公司领导面前一直得不到重视,但是我办事能力强,勤奋好学,和同事之间的关系也非常的好.请问我如何能令上司对我另眼相看?
   
    除了最高层领导外,每个职员都有上司。如果你的工作完成得很好,你的业绩也不错,你的下属也很爱你,但你的上司可能不喜欢你,因为你只知道做自己的工作,只知道怎么管理你的下属,不注意上司怎么看你。所以,不管你是主管也好,普通职员也好,你都要懂得怎么当下属,怎样让你的上司喜欢你,器重你,提拔你。如果你要获得这样的效果,下面的7点你一定要认真地去做。
   
    一、主动报告你的工作进度
   
    当领导的心中往往有个不快,不知道他的下属在忙些什么,每天好像都很忙,又不好意思经常去问他。因而做下属的一定要主动报告自己的工作进度,让上司放心,不要等做完了再讲。有时小小的一点错误,发展到后面就会变得很大,所以越早报告你的上司,一有错误,他可以纠正你,避免犯大错误。
   
    上海优仕管理咨询公司首席顾问余世维先生对这一点深有体会:我总是主动向上司报告自己的工作进度。我这一点是我在日本航空公司工作时从日本人身上学来的,这叫“师夷长技以制夷”。一次,有四个东京的本部长,要到台湾东边的一个小岛南屿去度假,那个岛很小,上面只有两个饭店,而他们要四个连在一起的套房,还要面对太平洋。我打电话去问,一间都没有,我马上回电给东京,那个时候还只能发电报,说一间都没有,但我会努力去找。东京回答了两个字:了解。我就继续我的工作,找到了两间,一个饭店一间,我马上回电东京:现在找到两间,可惜不在同一个饭店,但我还是会继续努力地找。东京的回电仍然是“了解”两个字。我努力了很久,终于找到了三间在一个饭店里,但仍缺一间。我回电给东京,回答依然是那两个字。我就带着我的钱,坐小飞机冲到南屿。问服务员:“我旁边的那个房间是谁住的?”“那是一对夫妇,马上要来度假,今天下午就要来check-in,”服务员回答。我就坐在那里等他,那个先生太太到了,带了一个小孩,我马上走过去说:“我是日本航空的,我喜欢您的房间,您能不能让给我?”他说:“我凭什么让给你?”我说:“您说的对,隔壁我替您找了一间套房,面对太平洋,晚上可以看到夕阳,波涛在低下彭湃,远处有千帆点点,而且免费。”他很疑惑地问:“真有这回事?”“对,我一定要您的房子,”我说。他拿了他的行李,牵着他的孩子,挽着他的太太,迈向隔壁。我回电给东京:四间套房全部找到,在南屿的绿岛饭店,三楼,连在一起,面对太平洋。东京回电多了两个字“谢谢”。没多久,东京的人到了,轻轻地拍着我的肩膀说:“你做事很像我们日本人。”其实我不愿当日本人,但是对他这种赞赏,是一种极大的荣耀。日本人一直认为中国人做事情不太像他们那样子,我就是要这样子让他们服气。这件事我一共回电给东京七次,主动报告我的工作进度。当然,那个免费是我自己掏的腰包,公司怎么可能出这种钱呢?我为了抢这个房间自己掏腰包,其实东京不知道,我这种辛苦,他不晓得。那腰包一掏,我半个月的薪水就没了,可是我愿意做这件事,因为我很快就得到了晋升的机会,这种投资是值得的,这是做事情的精神。
   
    所以,作为一个下属,你有多少次主动报告你的工作进度?让上司知道,让他放心。实际中其实很少。对上司来说,管理学上有句名言:下属对我们的报告永远少于我们的期望。可见,上司都是希望从下属那里得到更多的报告。因此,做下属的越早养成这个习惯越好,上司一定会喜欢你的。
   
    二、对上司的询问有问必答,而且清楚
   
    做上司的经常会觉得下属回答问题的那个样子受不了,“蔡小姐,昨天下午说过的那个报表今天一定要交给我。”“知——道——了,老——总,你没看到我在写吗?”如果你的下属这样子回答,你一定会非常的不喜欢,甚至痛苦。而她很能干,不能因为这样就随便炒她。
   
    如果上司问你话,一定要有问必答,最好是问一句,答三句,让上司清楚;答的比问的要多,让上司放心,答的比问的要少,会让上司忧虑,不应是一个员工应有的心态。
   
    回答上司的问题时,有一件小事不能随便。上司进来问我们话时,应立即站起来是基本的礼貌,很多人没有这种习惯,上司问话时坐着回答。这一点,日本人做到很到位。日本人在问下属问题时,下属通通都是站起来马上回答。这就表示他们这种伦理做得比我们好,其实日本承袭我们中国的汉唐文化,是学我们中国人的,但是今天他们很多地方做得比我们还要到位。而我们的下属对上司讲话不够礼貌,更不要说有问必答而且清楚。
   
    三、努力学习,充实自己,以了解上司的言语
   
    做下属的,脑筋要转得快,要跟得上上司的思维。你的脑筋会不会转得比你上司快?一般不会,那你要不要去努力的学习?肯定要的。今天他能有资格当你的上司,肯定有他的一套,有比你厉害的地方。如果你去联想集团当一个副总,你的脑子会不会比柳传志还快?我想你不敢这样讲。柳传志能够领导联想,能够把联想发展成今天这种规模,肯定有很多地方值得你去学习。因此,你不仅要努力地学习知识技能,还要向你的上司学习,这样才会听得懂上司的言语。他说出一句话,你要能知道他的下一句话讲什么?也就是知道了他的言语,跟得上他的思维。如果你不去努力的学习,你的上司想到20公里了,你才想到5公里的地方,你跟他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他是没法提拔你的。
   
    很多人都想超越他的上司,这是非常可贵的精神,但要超越你的老板,先要学会他那一套,然后再谈超越他。你连他那一套都没有学会,谈不上超越了。因此,做下属的,要不断的学习,学习你的上司,不断充实自己,才会提升自己,获得上司的赏识和提拔。
   
    四、接受批评,不犯二次过错
   
    有一个很经典的故事。日本一家电器公司的老板准备物色一位职员去完成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对众多的应聘者进行筛选时,他只问一个问题:“在你以往的工作中,你犯过多少次错误?”他最终把工作交给了一个犯过多次错误的{nextpage}员工。开始工作前,他交给该员工一本《错误备忘录》,嘱咐道:“你犯过的错误都属于你的工作成绩,但是你要记住,同样的错误属于你的只有一次。”这说明,上司会给员工犯错的机会,但总是不希望下属犯同样的错误。
   
    人非圣贤,谁能无过?人肯定是要犯错误的,只有无所事事的人才不会犯错误,聪明人的可贵之处是能在每次犯错误之后,接受教训,及时总结经验,不犯二次过错。但一个人要能真正做到不犯二次过错,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一个人犯第一次错误叫不知道,第二次叫不小心,第三次叫故意。不要以不小心作为犯错误的借口,更不能故意去犯错误。如果你对你的上司说:“老总,您放心,这是我第一次犯这个错误,也是最后一次。”你敢讲这种话,是非常不简单的,但你要培养这种勇气和素质。
   
    五、不忙的时候,主动帮助别人
   
    这是一个强调团队精神的时代,公司的成功要靠整个团队。团队成员需要良好的协作,也需要互相帮助。一个人不忙时,要主动帮助他人,这是一种团队精神。在麦当劳,如果没人扫地,店长都会去扫地的,也会帮人点餐。如果有一队排的很长,其他队人很少,一定会有人说:那边的客人请到这边来。麦当劳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快速的服务,做到这点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员工不忙的时候,主动帮助他人。其实这一点也是美国公司的一个文化,这是人家的长处,我们需要学习。
   
    今天你帮助别人,不仅是一种积极的工作态度,也是有利于你自己的良好作风,因为有一天,你也需要别人的帮助,别人也会来帮你。现实中,很多人崇尚本位主义,自己不忙时,说人家是应该的,他忙是活该,我休闲叫应该。如果一个组织存在这种思想,那么这个组织就很危险,很难成为“一家人”,其凝聚力、战斗力就会大打折扣。
   
    六、毫无怨言的接受任务
   
    最完整的人事规章,最详细的职务说明书,都不可能把人应做的每件事都讲得清清楚楚,有时会临时跳出一些事来,下属会临时接受一个工作任务。假如公司一位重要的客户要过来,为表诚意,公司要派人去接他。这是临时的事情,职务说明书里是不会有的。那么被派的人如果说:“凭什么要我去?我已经下班了,当时我来时,你们有没有讲过要这样做?”如果你这样子去计较,你在一个组织里是很难出头的。临时的事是一定要有人做的,你要一口答应,一肩挑起。最难的是:要毫无怨言。如果你毫无怨言的去做,你的上司会非常的感激你,他即使当时不说,也会利用另外的机会表扬你,奖励你、回报你。
   
    人不要太斤斤计较。中国有一句话:吃苦就是占便宜。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你在一个地方付出了,会在别的地方得到回报。一个公司的成功要靠全体的努力,你要毫无怨言的接受任务。
   
    七、对自己的工作主动提出改善意见
   
    这是最难做到的事情。如果你的上司说:“各位,我们来研究一下,工作流程是否可以改善一下?”严格说来,这样的话,不应该由你的上司来讲,应该由你来讲。所以每过一段时间,你应该想一下,工作流程有没有改善的可能?如果你是你所干工作的专才,而你的上司不是,他提出了改善计划,想出了改善办法,你应该羞愧。如果他说:“我要你来干什么?公司请你来,是要你来管理和提高生产效率,你还是这方面的专家,可还要我来替你改善流程。”那你羞愧之后应该好好思考,要开始养成不断思考改善工作流程的习惯。
   
    你敢不敢说你的工作流程都很完善?事实上,任何一个工作流程没有十全十美的,都有改善的可能。最糟糕的是大家都无所谓,不改善更好,就安于现状。一个组织没有进步,这点做得不好是重要的原因。大家都不去改善,而你做到了,你就不一样,上司就会喜欢你。

    这是一个规模很小的食品公司,生产资金只有十几万。但老总却很有信心,在单位的文化墙上写着要做这座城市辣酱第一品牌的豪言壮语,时刻激励着员工的信心。辣酱上市之前,老总寻思着给辣酱做宣传广告。他本来想在这座城市某个热闹的街头租一个超大的、显眼的广告牌,标上他们的产品,让所有从这里走过的人一下子都能注意它,并从此认识他们的辣酱。
  
    但是当他和广告公司接触后,才发现市中心广告位的价格远远高于他的想象,他那小小的企业承担不起这天价的广告费。
  
    可是他并没有失望,而是不停地到处打探,试图能发掘出哪里有便宜而且实惠的广告位置。经过反复寻找,他终于看好一个城门路口的广告牌。那里是一个十字路口,车辆川流不息,但有一点遗憾就是,路人行色匆匆,眼睛只顾盯着红绿灯和疾驶的车辆。在这里做广告很难保证有很好的效果。打探了一下价格,几万元。老总却很满意,于是就租了下来。
  
    对于老总这个举措,员工们纷纷提出质疑,但老总只是笑而不答,仿佛一切成竹在胸。
  
    旧广告很快撤下来,员工们以为第二天就能看到他们的辣酱广告了。然而,第二天,员工们看到广告牌上根本就没有他们的辣酱广告,上面赫然写着:“好位置,当然只等贵客。此广告招租88万/全年。”
  
    天哪,这样的价格该是这座城市最贵的广告位了吧。天价招牌的冲击力似乎毋庸置疑,每个从这里路过的人似乎都不自觉地停住脚步看上一眼。口耳相传,渐渐地,很多人都知道了这个十字路口上有个贵得离谱的广告位虚席以待,甚至当地报纸都给予了极大关注……
  
    一个月后,“爽口”牌辣酱的广告登了上去。
  
    辣酱厂的员工终于明白了老总的心计,无不交口称赞。辣酱的市场迅速打开,因为那“88万/全年”的广告价格早已家喻户晓。“爽口”牌辣酱成为这座城市的知名品牌。
  
    老总把原先的口号擦去,换成了要做中国第一品牌的口号。一位员工问他:“我们还不是这个城市的第一品牌,为什么要换呢?”老总意味深长地回答说:“价值只有在流通中才能得以体现,但价值的标尺却永远在别人手中。别人永远不会赋予你理想的价值,你必须自己主动去做一块招牌,适当地放大自己的价值!”

    前几天去一位老者家里做客,他是苹果创始人斯蒂夫-乔布斯早年的投资人之一,业界地位崇高。我去之时忐忑不安,想着以为会如何不受待见。不想一见之下,老者待人宽厚,聊的十分开心。席间他讲起了早年的故事,一些关于苹果乔布斯的往事。我于是询问了一个感兴趣的问题:
   
    乔布斯在印度苦修的时候想的是什么?他被赶出苹果公司之后在意大利骑着自行车旅行的时候想的是什么?他为什么会说‘科技其实并没有改变世界’?苹果的产品为什么会让一个消费者激动得落泪?”
   
    这个问题不是我提的,是一位作者写在他的文章,我正好看到,于是引用来问。同时也加了一个自己的问题:
   
    早期他其实坚信他能改变世界!大挫折在前,是如何的把握自己?并且还能继续前行?
   
    在这个问题之前,是老者给我讲的那些往事。
   
    乔布斯退学后,曾到东方旅行,当时的他看着农人在田里耕种,想着为何不用科技的力量的来减轻这些工作量?他于是产生一个梦想,希望用“科技改变世界”。
   
    回国后,乔布斯冒冒然去敲投资人的门,他说自己想做一家面向个人销售的计算机公司。这时的市场上,电脑还是庞大的、奢侈的东西,进入个人市场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他对投资人说,希望“科技改变世界”。
   
    乔布斯热忱打动了投资人。也帮他找到了一位销售方面的合伙人,一位来自惠普的销售经理。弥补了他只有一位技术合伙人的缺憾。
   
    苹果创办后虽小有挫折,但还算顺利,很快到了再融资的时候,在这个会上,乔布斯向投资人们讲起了他在东方旅行的故事,讲起了自己为什么会想“科技改变世界”。
   
    他也问这位长者——李宗南,斯时1979年,李宗南老师任职Xerox(施乐)投资经理——问他说,你能理解我说的场景吗?李老师出生于西安,住过大半个中国,后前往台湾,最后留学美国,因此对东方的耕种场景很熟悉,他说我能。
   
    此后,Xerox对苹果投资100万美元(这也是他第一次在投资上的本垒打)。也正是因为被他的梦想打动。
   
    另一故事则是乔布斯挖百事可乐高管约翰·斯库莱(John Sculley)担任苹果总裁那一年多时间中的种种细节小故事。虽然事后证明是不成功之举,但在当时却是乔布斯最靓丽的一笔。可惜两人最终意见不合,并导致乔布斯于1985年被驱赶离开。
   
    问出问题后,李宗南老师并没有马上回答我。直到几天后的第二次,我又去他家做客,他才说出自己的答案。
   
    他先反问我,如果你是乔布斯,你被自己挖来的高管和创办的企业赶走,会如何想?
   
    我想了一会,说,肯定我很生气,然后想报仇。
   
    那么你如何报仇?
   
    让他们后悔,悔青肠子。没了我就是不行。
   
    那么乔布斯不正是这么干的吗?李老师笑着看我。我也觉得乐。是啊,人非圣贤,想法其实大都一样。此后乔布斯带走了10多个核心员工,创建NeXT公司,言下之意明显。后又重组皮克斯(Pixar),重建辉煌。
   
    而苹果在没有灵魂的状态下逐渐走下坡路,不得不在11年半之后的1996年12月,重新将乔布斯请了回来。后面这些故事已经广为人知了。
   
    李老师对我说,投资虽然看团队,看技术,但更重要的还是人本身。他告诉一句自己多年的心得:虽然国人多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更不能忘记这句话前面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些话有些让人琢磨。不过还是强调在人本身,如刚才所说。所以碰到问题,即使有愤怒,多半能顺利走过来。
   
    乔布斯的故事并未完结,我和他约定找时间再多听听更多的其他的故事。
   
    面对挫折,也有另外一个法子,就是求教。

    这是《洛克菲勒给儿子的三十八封信》中的其中一封。
   
December24,1897
   
亲爱的约翰:
   
    聪明人说的话总能让我记得很牢。有位聪明人说得好,“教育涵盖了许多方面,但是他本身不教你任何一面。”这位聪明人向我们展示了一条真理:如果你不采取行动,世界上最实用、最美丽、最可行的哲学也无法行得通。
   
    我一直相信,机会是靠机会得来的。再好的构想都有缺陷,即使是很普通的计划,但如果确实执行并且继续发展,都会比半途而废的好计划要好得多,因为前者会贯彻始终,后者却前功尽弃。所以我说,成功没有秘诀,要在人生中取得正面结果,有过人的聪明智慧、特别的才艺当然好,没有也无可厚非,只要肯积极行动,你就会越来越接近成功。
   
    遗憾的是,很多人并没有记取这个最大的教训,结果将自己沦为了平庸之辈。看看那些庸庸碌碌的普通人,你就会发现,他们都有在被动的活着,他们说的远比做的多,甚至只说不做。但他们几乎个个都是找借口的行家,他们会找各种借口来拖延,直到最后他们证明这件事不应该、没有能力去做或已经来不及了为止。
   
    与这类人相比,我似乎聪明、狡猾了许多。盖茨先生吹捧我是个主动做事、自动自发的行动者。我很乐意这样的吹捧,因为我没有辜负它。积极行动是我身上的另一个标识,我从不喜欢纸上谈兵或流于空谈。因为我知道,没有行动就没有结果,世界上没有哪一件东西不是由一个个想法付诸实施所得来的。人只要活着,就必须考虑行动。
   
    很多人都承认,没有智慧的基础的知识是没用的,但更令人沮丧的是即使空有知识和智慧,如果没有行动,一切仍属空谈。行动与充分准备其实可视为物体的两面。人生必须适可而止。做太多的准备却迟迟不去行动,最后只会徒然浪费时间。换句话说,事事必须有节制,我们不能落入不断演练、计划的圈套,而必须承认现实:不论计划有多周详,我们仍然不可能准确预测最后的解决方案。
   
    我当然不否认计划非常重要,计划是获得有利结果的第一步,但计划并非行动,也无法代替行动。就如同打高尔夫球一样,如果没有打过第一洞,便无法到达第二洞。行动解决一切。没有行动,什么都不会发生。我们无论如何也买不到万无一失的保险,但我们可以做到的是下定决心去实行我们的计划。
   
    缺乏行动的人,都有一个坏习惯:喜欢维持现状,拒绝改变。我认为这是一种深具欺骗和自我毁灭效果的坏习惯,因为一切都在变化之中,正如人会生死一样,没有不变的事物。但因内心的恐惧——对未知的恐惧,很多人抗拒改变,哪怕现状多么不令他满意,他都不敢向前跨出一步。看看那些本该事业有成,却一事无成的人,你就知道不同情他们是件很难的事。
   
    是的,每个人在决定一件大事时,心里都会或多或少有些担心、恐惧,都会面对到底要不要做的困扰。但“行动派”会用决心燃起心灵的火花,想出各种办法来完成他们地心愿,更有勇气克服种种困难。
   
    很多缺乏行动的人大都很天真,喜欢坐等事情自然发生。他们天真地以为,别人会关心他们的事。事实上,除了自己以外,别人对他们不大感兴趣,人们只对自己的事情感兴趣。例如一桩生意,我们获利比重越高,就要越主动采取行动,因为成败与别人的关系不大,他们不会在乎的。这时候,我们最好把它推一把,如果我们怠惰、退缩,坐等别人采取主动来推动事情的话,结果必定会令人失望。
   
    一个人只有自己依靠自己,他才不会让自己失望,并能增加自己控制命运的机会。聪明人只会去促使事情发生。
   
    人生中最令人感到挫折的,莫过于想做的事太多,结果不但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做,反而想到每件事的步骤繁多,而被做不到的情绪所震慑,以致一事无成。我们必须承认,时间有限,任何人都无法做完所有的事情。聪明人知道,并非所有的行动都会产生好的结果,只有明智的行动才能带来有意义的结果,所以聪明人只会汲取做了以后获得正面效果的工作,做与完成最大目标有关的工作,而且专心致志,所以聪明人总能做出最有价值的贡献,并捞到很多好处。
   
    要吃掉大象需要一口一口的吃,做事也是一样,想完成所有的事情,只会让机会溜掉。我的座右铭是:洛克菲勒对紧急事件采取不公平待遇。
   
    很多人都是自己使自己变成一个被动者的,他们想等到所有的条件都十全十美,也就是时机对了以后才行动。人生随时都是机会,但是几乎没有十全十美的。那些被动的人平庸一辈子,恰恰是因为他们一定要等到每一件事情都百分之百的有利,万无一失以后才去做。这是傻瓜的做法。我们必须向生命妥协相信手上的正是目前需要的机会,才会将自己挡在陷入行动前永远痴痴等待的泥沼之外。
   
    我们追求完美,但是人类的事情没有一件绝对完美,只有接近完美。等到所有条件都完美以后才去做,只能永远等下去,并将机会拱手让给他人。那些要等到所有事情都已经准备妥当才出发的人,将永远也离不开家。要想变成“我现在就去做”的那种人,就是停止一切白日梦,时时想到现在,从现在就开始做。诸如“明天”、“下礼拜”、“将来”之类的句子,跟“永远不可能做到”意义相同。
   
    每个人都有失去自信,怀疑自己能力的时候,尤其是在逆境中的时候。但真正懂得行动艺术的人,却可以用坚强的毅力克服它,会告诉自己每个人都有失败的时候,有失败得很惨的时候,会告诉自己不论事前做了多少准备、思考多久,真正着手做的时候,都有难免会犯错误。然而,被动的人,并不把失败视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却总在告诫自己:或许我真的不行了,以致失去了积极参与未来的行动。
   
    很多人都相信心想事成,但我却将其视为慌言。好主意一毛钱能买一打,最初的想法只是一连串行动的起步,接下来需要第二阶段的准备、计划和第三阶段的行动。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少有想{nextpage}法有主意的人,但懂得成功地将一个好主意付诸实现比在家空想出一千个好主意要有价值得多的人却很少。
   
    人们用来判断你的能力的真正基础,不是你脑子里装了多少东西,而是你的行动。人们都信任脚踏实地的人,他们都会想:这个人敢说敢做,一定知道怎么做最好。我还没听过有人因为没有打扰别人、没有采取行动或要等别人下令才做事而受到赞扬的。那些在工商界、政府、军队中的领袖,都是很能干又肯干的人、百分之百主动的人。那些站在场外袖手旁观的人永远当不成领导人物。
   
    不论是自动自发者还是被动的人,都是习惯使然。习惯有如绳索,我们每天纺织一根绳索,最后它粗大得无法折断。习惯的绳索不是带领我们到高峰就是引领我们到低谷,这主得看好习惯或坏习惯了。坏习惯能摆布我们、左右成败,它很容易养成,但却很难伺候。好习惯很难养成,但很容易维持下去。
   
    要有现在就做的习惯,最重要的是要有积极主动的精神,戒除精神散漫的习惯,要决心做个主动的人,要勇于做事,不要等到万事俱备以后才去做,永远没有绝对完美的事。培养行动的习惯,不需要特殊的聪明智慧或专门的技巧,只需要努力耕耘,让好习惯在生活中开花结果即可。
   
    儿子,人生就是一场伟大的战役,为了胜利,你需要行动,再行动,永远行动!这样,你的安全就能得到保障。
   
    祝圣诞节快乐!我想没有比在此时送给你这封信,更好的圣诞礼物了。
   
    爱你的父亲

    看看第二次的创业者,好像他们都有些先天不足:
   
    到工商局查名,哪个没有被注册就用哪个,一趟搞定;不像第一次的时候,送进去一个名字被打回一次,再送一次又被打回,来来回回浪费不知了多少时间。 第二次是想尝尝当CEO的味道,第一次创业成功的CTO、CFO、VP们第二次创业,是因为第一次创业里还有未竟的遗愿,比如是为了亲自尝尝当CEO的滋味,新名片上总算换上了CEO的称呼,第一次创业时自己干的是自己最在行的手艺,如写程序,第二次创业时,自己的看家本领用不上啦,写程序的事情招一批程序员去打理,现在自己是要去做从来没有做过的、也不清楚是不是自己在行的事情:掌握方向盘、管人、管销售、管理现金流、P&L…… 第二次的创业者多为孤独者,第一次创业俺们都有创业伙伴和铁血兄弟,创业成功了,弟兄们发了大财各奔东西,有的告老还乡、有的买宦娶妾、有的去了外星球永久度假,剩下来愿意去第二次创业的,往往不是自己当仁不让做CEO、就是一步登天当了董事长的,至高无上,绝对权威,没有人来和你抢座位跟你抬杠与你制衡,你也不再有地方去发发牢骚吐吐苦水,虽然大权在握,信心无可置疑,手下的员工也对你崇拜无比百依百顺,但是夜来时分,难免高处不胜寒。 第二次是要舒舒服服的,因为第二次不仅自己有钱,VC也争先恐后送钱来,有钱不花白不花,不像第一次创业那样要啥没啥,得天天去VC和客户那里挨家挨户地乞讨,风吹雨打、饱受煎熬,夜夜担忧茅屋为秋风所破……第二次创业不用担心付不起房租发不出工资,不用担心温饱和饥渴,所以先砸钱,高档办公楼,高调起步,高规格上马;第二次创业也不用像第一次那样用功,全副身心的投入;第二次创业驾轻就熟,也不再像第一次创业对什么都战战兢兢,需要走一步看三遍。 第二次不必探路,第一次创业犹如好不容易考进了大学,主动的如饥似渴地学习,一切都是从头学起、在实践中跌跌撞撞碰碰磕磕中长大,第二次创业犹如终生教授重复上课,什么Idea、价值链,商业模式,财务预测、融资、上市、IPO哪样俺不知道?第一次创业不敢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抓住偶然机会最后找到了成功之路,第二次创业哪有闲工夫去这么地抠细节,成功应该是会自己撞上门来的。 第二次找的都是旧部下,第一次创业时,三顾茅庐去伯乐相马,第二次创业时老部下一声令下一呼百应,找的都是老同事老熟人,每个人的脾气性格能力都了如指掌,按部就班、人尽其用,回锅肉再炒一遍,犹如在老情人当中回放一遍初恋的感觉,人人都是熟门熟路,老动作重复一遍,完全没有第一次创业时的欣喜、惊慌、紧张、生涩、以及不可承受之轻、刻骨铭心之痛。 第二次没人敢骂你,第一次创业时你听够了耻笑、责问和骂声;第二次创业时周围都是你的粉丝,不管你做的对和不对,人人对你另眼相看,对你无限宽容,没有人敢来指正你的错误,敢于斗胆骂你…… 第二次不再需要运气,第一次创业是你不知天高地厚、是你被逼得走投无路最后浴血奋战杀出了一条血路,让你撞上了运气、侥幸成功;第二次创业时你像爱护眼睛一样地爱护你的名声,也不会走错路做错事,所以不必舍近求远,不必画蛇添足,不必事半功倍,不必提心吊胆……总之,第二次成功是必然的,不再需要碰运气。 嘿嘿,第二次创业容易多了,所以也就不再有什么惊天动地的神话了…… 不过,创业者就像是西绪福斯,无论如何,没任何人、任何力量能够阻止我们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地去第二次的创业者都假设了自己的先决条件是一定会“再次成功”,天哪,成功哪里可以打包票的?如果有,俺一定去保险公司给全世界的第二次创业者们都买好保险,然后在每个公共场所的“免费保险套箱”旁贴一张寻人启事:寻找第二次创业者。且不说俺自己第一次创业成功,第二次创业翻船,第三次创业险胜的亲身体验,就算是在网上花了半天时间试图找到有数据能证明第二次创业的成功率远远高于第一次的数据,结果什么也没发现,只找到了一个研究报告说第二次创业者比第一次创业者少犯10%的愚蠢错误。无非是,第二次创业注册公司前,名字先想好一大堆,到工商局查名,哪个没有被注册就用哪个,一趟搞定;不像第一次的时候,送进去一个名字被打回一次,再送一次又被打回,来来回回浪费不知了多少时间。
   
    第二次是想尝尝当CEO的味道,第一次创业成功的CTO、CFO、VP们第二次创业,是因为第一次创业里还有未竟的遗愿,比如是为了亲自尝尝当CEO的滋味,新名片上总算换上了CEO的称呼,第一次创业时自己干的是自己最在行的手艺,如写程序,第二次创业时,自己的看家本领用不上啦,写程序的事情招一批程序员去打理,现在自己是要去做从来没有做过的、也不清楚是不是自己在行的事情:掌握方向盘、管人、管销售、管理现金流、P&L……
   
    第二次的创业者多为孤独者,第一次创业俺们都有创业伙伴和铁血兄弟,创业成功了,弟兄们发了大财各奔东西,有的告老还乡、有的买宦娶妾、有的去了外星球永久度假,剩下来愿意去第二次创业的,往往不是自己当仁不让做CEO、就是一步登天当了董事长的,至高无上,绝对权威,没有人来和你抢座位跟你抬杠与你制衡,你也不再有地方去发发牢骚吐吐苦水,虽然大权在握,信心无可置疑,手下的员工也对你崇拜无比百依百顺,但是夜来时分,难免高处不胜寒。
   
    第二次是要舒舒服服的,因为第二次不仅自己有钱,VC也争先恐后送钱来,有钱不花白不花,不像第一次创业那样要啥没啥,得天天去VC和客户那里挨家挨户地乞讨,风吹雨打、饱受煎熬,夜夜担忧茅屋为秋风所破……第二次创业不用担心付不起房租发不出工资,不用担心温饱和饥渴,所以先砸钱,高档办公楼,高调起步,高规格上马;第二次创业也不用像第一次那样用功,全副身心的投入;第二次创业驾轻就熟,也不再像第一次创业对什么都战战兢兢,需要走一步看三遍。
   
    第二次不必探路,第一次创业犹如好不容易考进了大学,主动的如饥似渴地学习,一切都是从头学起、在实践中跌跌撞撞碰碰磕磕中长大,第二次创业犹如终生教授重复上课,什么Idea、价值链,商业模式,财务预测、融资、上市、IPO哪样俺不知道?第一次创业不敢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抓住偶然机会最后找到了成功之路,第二次创业哪有闲工夫去这么地抠细节,成功应该是会自己撞上门来的。
   
    到工商局查名,哪个没有被注册就用哪个,一趟搞定;不像第一次的时候,送进去一个名字被打回一次,再送一次又被打回,来来回回浪费不知了多少时间。 第二次是想尝尝当CEO的味道,第一次创业成功的CTO、CFO、VP们第二次创业,是因为第一{nextpage}次创业里还有未竟的遗愿,比如是为了亲自尝尝当CEO的滋味,新名片上总算换上了CEO的称呼,第一次创业时自己干的是自己最在行的手艺,如写程序,第二次创业时,自己的看家本领用不上啦,写程序的事情招一批程序员去打理,现在自己是要去做从来没有做过的、也不清楚是不是自己在行的事情:掌握方向盘、管人、管销售、管理现金流、P&L…… 第二次的创业者多为孤独者,第一次创业俺们都有创业伙伴和铁血兄弟,创业成功了,弟兄们发了大财各奔东西,有的告老还乡、有的买宦娶妾、有的去了外星球永久度假,剩下来愿意去第二次创业的,往往不是自己当仁不让做CEO、就是一步登天当了董事长的,至高无上,绝对权威,没有人来和你抢座位跟你抬杠与你制衡,你也不再有地方去发发牢骚吐吐苦水,虽然大权在握,信心无可置疑,手下的员工也对你崇拜无比百依百顺,但是夜来时分,难免高处不胜寒。 第二次是要舒舒服服的,因为第二次不仅自己有钱,VC也争先恐后送钱来,有钱不花白不花,不像第一次创业那样要啥没啥,得天天去VC和客户那里挨家挨户地乞讨,风吹雨打、饱受煎熬,夜夜担忧茅屋为秋风所破……第二次创业不用担心付不起房租发不出工资,不用担心温饱和饥渴,所以先砸钱,高档办公楼,高调起步,高规格上马;第二次创业也不用像第一次那样用功,全副身心的投入;第二次创业驾轻就熟,也不再像第一次创业对什么都战战兢兢,需要走一步看三遍。 第二次不必探路,第一次创业犹如好不容易考进了大学,主动的如饥似渴地学习,一切都是从头学起、在实践中跌跌撞撞碰碰磕磕中长大,第二次创业犹如终生教授重复上课,什么Idea、价值链,商业模式,财务预测、融资、上市、IPO哪样俺不知道?第一次创业不敢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抓住偶然机会最后找到了成功之路,第二次创业哪有闲工夫去这么地抠细节,成功应该是会自己撞上门来的。 第二次找的都是旧部下,第一次创业时,三顾茅庐去伯乐相马,第二次创业时老部下一声令下一呼百应,找的都是老同事老熟人,每个人的脾气性格能力都了如指掌,按部就班、人尽其用,回锅肉再炒一遍,犹如在老情人当中回放一遍初恋的感觉,人人都是熟门熟路,老动作重复一遍,完全没有第一次创业时的欣喜、惊慌、紧张、生涩、以及不可承受之轻、刻骨铭心之痛。 第二次没人敢骂你,第一次创业时你听够了耻笑、责问和骂声;第二次创业时周围都是你的粉丝,不管你做的对和不对,人人对你另眼相看,对你无限宽容,没有人敢来指正你的错误,敢于斗胆骂你…… 第二次不再需要运气,第一次创业是你不知天高地厚、是你被逼得走投无路最后浴血奋战杀出了一条血路,让你撞上了运气、侥幸成功;第二次创业时你像爱护眼睛一样地爱护你的名声,也不会走错路做错事,所以不必舍近求远,不必画蛇添足,不必事半功倍,不必提心吊胆……总之,第二次成功是必然的,不再需要碰运气。 嘿嘿,第二次创业容易多了,所以也就不再有什么惊天动地的神话了…… 不过,创业者就像是西绪福斯,无论如何,没任何人、任何力量能够阻止我们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地去第二次找的都是旧部下,第一次创业时,三顾茅庐去伯乐相马,第二次创业时老部下一声令下一呼百应,找的都是老同事老熟人,每个人的脾气性格能力都了如指掌,按部就班、人尽其用,回锅肉再炒一遍,犹如在老情人当中回放一遍初恋的感觉,人人都是熟门熟路,老动作重复一遍,完全没有第一次创业时的欣喜、惊慌、紧张、生涩、以及不可承受之轻、刻骨铭心之痛。
   
    第二次没人敢骂你,第一次创业时你听够了耻笑、责问和骂声;第二次创业时周围都是你的粉丝,不管你做的对和不对,人人对你另眼相看,对你无限宽容,没有人敢来指正你的错误,敢于斗胆骂你……
   
    第二次不再需要运气,第一次创业是你不知天高地厚、是你被逼得走投无路最后浴血奋战杀出了一条血路,让你撞上了运气、侥幸成功;第二次创业时你像爱护眼睛一样地爱护你的名声,也不会走错路做错事,所以不必舍近求远,不必画蛇添足,不必事半功倍,不必提心吊胆……总之,第二次成功是必然的,不再需要碰运气。
   
    嘿嘿,第二次创业容易多了,所以也就不再有什么惊天动地的神话了……
   
    不过,创业者就像是西绪福斯,无论如何,没任何人、任何力量能够阻止我们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地去创业。无论成功与否,这世界上创业者越多越好,社会将增加更多的财富,更多的财富1001夜故事让第一次的创业者们晚上不再感到空虚和孤独,有更多人受到鼓舞去创业,世界一定会变得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