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故事堂 下的文章

文/空号

这些天,一直有个影子在眼前,间或而清晰地晃动着,让我心神不定,让我细泪盈眶,让我浮思掠忆。

那个影子就是我的父亲。他好像一直喃喃地试着给我述着什么,我那么认真地寻听着,却什么也没听到。我甚至有些惶恐了,我一直很硬强地生活着,莫非是什么坷坎要混沌了我清洌的心绪,要不怎的会如此地脆弱,以至于惊扰了父亲的天国?

父亲已经逝去了五个足年了,真的不知道他在他天国怎么样了?我已经好些时间没有如此戚戚地念想着他,掂着父亲的份量了。

父亲从来都是一个孱弱并且主动示退的人。在记忆中,父亲大多时候都是默不作声的,倚在人堆傍边地也看着热闹,生怕惊扰了人家一般,逢人都含着止着脚步的淡轻的微笑。人人都可以老远地或紧挨着扯开嗓门地呼着他的名字,换回他细脆的止着脚步的“啊、啊”的回应。正是父亲的这种的周遭和行事,一直让我们几个做子女的,脆弱着生活,坚硬地成长

村里人大多时候都把父亲的孱弱归因于我的母亲,说是母亲的强势显衬了父亲懦弱。而母亲从不接受这样的观点。母亲的道理很简朴:男人的随性的躬让等于把执仗的戒尺交给了对方,而至于象父亲那样一个农村的男人没有生龙活虎的耕种技能也是不会被人顶得起来的。这两个弱项,父亲都占着份。所以只能是倔强的母亲默默地捡拾起了那些本该属于父亲的农活和街坊邻里的本领。久而久之,在我们村里,父亲和母亲的角色便显出了倒置,父亲的份量也就有些偏失了。这一点,我们几个孩子从小就感觉到了。

其实,父亲境况完全因为他是个木匠。一个典型的个体手工业者是不会去同时操练出一手农活把式的。只是因为出身成分好,为人卑谦,技艺超群,才至众口塑碑,好人一个,要不然大事小事还真没他说话的什么份。当然,要说到父亲的手艺,从先前手工业合作社到后来的十里八乡,不是登峰造极也可以说望其项背。业内的班班门门,他无一不通无一不精。就连我们几个兄弟,在一直的耳濡目染之中,做个门立条框也曾经是轻车熟路的了。

或许母亲是对的。父亲虽说生在农村,是个“农民”,却一年四季到队里上门户给人家打着木工活,从不上田插秧下地掘薯,基本上属于“四时”不辨“五谷”不分之人。所以一直以来,他的生活姿态都不够挺拨,总是有些“不务正业”的委身之感。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刚刚实行“包产到户”那年春耕,父亲“被迫”着下水田平地备秧。没料着大半天的时间,有着一身授绳直木本领的他硬是无法把那丘荡着泥水的田地平整好,生生地耽误着我们家几个手臂纤嫰手法稚拙的并不宽裕的春种时间,把倔强的母亲急成个哭笑不得。

好在父亲把手上技艺看得很重,练得很是精湛,因之而长久地收获着乡里乡亲难得的尊重。东新屋刚做,都等着要他去封梁。西嫁女,那十八般嫁妆都争着请他去做上个十天半月。那一家家图得都是他手下的鲜活的金刚钻和耐久的瓷器活,而父亲凭得都是他的成年累月品正质纯的齐缝对隼的精气神。他甚至可以只用一柄线锯和一把锉刀在一张普通的樟木床上上拉下剧左削右锉岀惟妙惟肖龙凤呈祥来,也可以随时起墨在人家刚竣工房屋的垛前檐后左描右绘上一排丰满生鲜的福禄寿禧案图。这些其实远非一个木匠的基本功课和应有技能了。

父亲也是个施之以教的好手,为艺数十年间,可谓是授有术教有方,桃李盈门。记得有一次,大概我也就十四五岁的样子吧,父亲试着要和他一块拉大锯。因为站位和力度不得法,父亲似乎带着一丝狡诘的微笑应和着我,结果是无论我怎么用力,也始终无法拉动那片看着锋利尖滑的锯来。然后,他咕噜着比划地告诉我拉锯原理和诀窍:弓身斜用劲,轻推拉紧力,齿与墨线齐。如此一来一往你来我往,锯屑便纷纷洒下,材板也渐次清晰地展现开来了。如今思旧念新,我竟然还悟出点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道理来。或许当年父亲就是在交给我这些道理,只是他用的工匠的方法,技艺的态度。

父亲也很有些严厉的时候,大概他在外面憋屈的太多太久太主动的原因,我们一直如此地以为。比如,吃饭不准放声,端碗不可倚门。譬如,横着条纹的桌子不允许竖放,工具箱里的工具不可以乱层。林林总总分门别类乱心杂绪的,给了我们不少的岀错、挨骂捱揍的由头。每每那样,总有母亲的声音,哪那么规矩,谁让你们不长记性!争吵激烈的时候,父亲会经常丢失威严地训斥我们和母亲,并顺手把一些易拿好摔的家当弄得个劈劈啪啪,响声雷动。邻里往往会及时地出现,或指指点点或护三掩四,家里片刻间演义成了一出文争武斗的大戏来。

我一直理不清是什么原因什么时候,我对父亲的领悟程度明显地胜于对我的母亲,也胜于我的兄弟姊妹,即便我十分清楚母亲之对我对家庭的作用更大了许多。这在我离开他们上大学进城工作成家立业自已也做了父亲之后,一直如此。我相信我的母亲非常明显地感觉到了这些细微的差别。我没有那种父爱是天母爱是地的区分的意思,也不会因为父亲的“孱弱”而刻意偏执一方的做派,什么都说不清理不明。孝本来就只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一种禀赋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感,是不分彼此的。

我至今还常常叨叨着两件我和父亲的两件往事。都该是我十三四岁的时候,事情的发生都自然而然地与父亲的“弱势”有渊源上的关联。那个年代里,手工业者在我们那的生产队上是算不上一等劳力(壮年男丁)的,每天岀工挣的工分只与妇女差不了多少。如果是在队里或帮人做工是该上交工钱折算岀工分的。这样一来我们一家小孩多,年底一摊分享的收成就少,要糊弄我们几个嫩牙稚口就真愁坏了母亲。好在还有一小块自留地,秋末总能收上个三五担地瓜。实在没法子,母亲大多时间都只能给我们煮红薯稀饭吃,最艰难的时候还会在稠饭里添些米糠和厥芽屑子来对付我们空乏着的胃。父亲那个时候也会默默地想着办法,补以口粮。有一次还没到过年的时候,父亲竟然裹着一包面条回来了,黑黑的土面条散发着诱人的香味,足有三五斤重。他支开“小器”的母亲的劝阻,狠狠地下了一锅。那一次,我踏踏实实地享受了一次从来没有过的过饱的感觉,被撑的感觉,一个晚上嘟啷着个肚子无法入睡。

人常说饿如豺狼茹毛饮血。意思是人饿之极会饥不择食,见啥吃啥。小时候的我之于肥肉可着实是个例外,嗅嗅可以,吻都不会,除非炼成猪油兑着干饭。父亲或许生死瞧准了我这个死肋,一直变着戏法威逼利诱我那张幼小的嘴巴,都功败垂成。那一个春节,他满以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先用五分钱最后到五毛钱换我吃一块他挑的全肥的肉,都让我的胆怯给败退回去了。后来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什么原由让我改变了这个戒忌,但每每这个时间我都会想起我的父亲,无论是他在生的时候还是故去之后。

父亲是个典型的“烟酒”生,对烟和洒有着天然的令人敬畏的嗜好。我分析这大概起因于乡亲们对他的手艺的尊重,而对他来说则正中下怀,因而前抱后揽左杯右樽吞云吐雾乐此不疲。每每在乡里乡亲家做事,无论餐前饭后休息片刻,业主总会献上仔细切好的烟丝或后来想方设法积攒下来的纸(香烟),以换取父亲的节奏加快废料减少和工艺更加精彩。至于酒,无论是白烧还是米酒,都是问客宰鸡看饭下菜,包括早上的热身,中午的减乏,和晚上收工,都得来上三五盅。这既是对木匠手艺的顶礼,也是对父亲名望的膜拜。后来参加工作有了收入之后,每次回家或有家人过往,我都会给父亲捎一些,我分明看到了父亲接到之后吸咂之时的那副阳光着的灿烂笑容。二OO二年我戒烟之后,曾经尝试着认真地和也谈过一次戒烟的事,被他用“一块肥肉”典故把我给滑稽了回去。可谁曾料到?五年后的一次孤独的夜行却绝然地扼去了父亲对烟和酒的敬仰。

那一次,爱着热闹的父亲提着手电晃荡如日出日落般地去邻家拉拾家常,却不然给跌上了一跤。到乡医所之后医生给了一个高血压的结论和戒烟戒酒按时服药的通知。没想父亲很凛然地接受了,从告别了他的烟酒人生。而待我再回老家见到他的时候,父亲的腋下已然多了一副拐杖,那年他才八十岁。

母亲在世时候曾经多次流露出过对那次变故的懊悔。每次回家她都会给我列数岀父亲的那些细微的变化,噙着眼泪地告诉过我,从那时候起,父亲会常常地默默地端着装裱有我和我的家人照片的他亲雕做的本质相框念念有词喃喃自语横研竖摩情不自禁。而我则越来越深刻感受到了父亲的无奈,我己然快看不着了他轻快的憨厚和生龙活虎了,我加快了回家的节凑。

但是,每次回到家里见着父亲的时候,我感觉到的他那么的轻轻的轻轻地越来越迷糊地盯着我看的眼神,却分明是怕惊扰了我回家的心情。他每次都那么努力地放松着却又一直不自觉地细绷起来的他那张憨憨的轻脆地含着额头的笑脸。我知道,他在一直努力地感受着儿子的突然的出现,和随后隆烈的离开。他一定是在说,回家是儿子的期盼,远行才是父亲的寄托!

这些天,总有个影子在我的脑海里晃现,清晰而间或地晃动着。那个影子就是我的父亲,他一直喃喃地给我说着些什么,我始终在认真地寻听着。

父亲的力量

文章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他们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他们传递的是耐心、专注、坚持的精神。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这不正是我们所缺少的吗?

文/红妆

我曾经期盼的未来美好生活,若我能和我最好的朋友,异性也好,同性也好,在同一个城市工作或者在相距不远的地区工作那该多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房子,租来的也好,慢慢还房贷的也罢,一到下班期间或者休息日,若心情不好,就骑车到朋友的小窝里窝上一整天,和朋友诉说下心事,唠叨下自己的不满,八卦下周边的各色消息,待心情变好之时,便和朋友手拉手(异性朋友肩并肩)随便找个烧烤摊,来上一杯清透清透的凉爽扎啤,嚼上一口外焦里嫩肉汁混着血水的上等烤肉。心情不好?不高兴?早就跑的消云散……散散散掉了。食物是最善良的,它不会拒绝任何人,吃饱了,就不孤独了。若心情大好,喊上四五个朋友,准备个帐篷,找点食材,驾到附近的绝好风景之地住上一两晚,远离市井,一堆人围着篝火烤肉吃,玩牌猜谜,唱歌跳舞侃大山……我想,这才是年轻人应该有的生活,而不是所谓的什么急着相亲急着挣钱急着给自己身上贴标签。

我曾经期盼的未来美好生活,找个合适的老公,挣不来多少钱,也不用动不动就莫名其妙的加班,婆婆很明事理,老公也很有担当,不用每天纠结所谓的“婆媳”关系,也不用费尽心思来揣摩大家“话里有话”,在一个不太大的房子里,和老公过着优哉游哉的闲适生活,有时各干各的互不干扰家里一片宁静,有时心血来潮像两个大小孩在家里嗨爆天。

我曾经期盼的未来美好生活,老公不用担心我若和某一异性朋友出去单独吃饭会发生什么“狗血剧情”,我也不用成天顾虑老公会不会嫌弃我日渐衰老的容颜以及变形的身体。因为我们都很明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啊!爱一个人就要相信这个人不是么?即便将来有一天发现自己被骗了,但这之前你在需要他的时候他永远会出现在你身边,你和他争论《疯狂原始人》更好看还是《冰奇缘》更好看之时,他也不会满脸不耐烦的只回复“嗯”,“啊”之类的感叹词便再无下文……若这样也能称为被骗,那我宁愿也上当一回。即便时间不长之后就发现自己被玩弄了感情那又怎样,那你要感谢你的老公如此“诚实”,你也才能有机会来寻找更适合你的不是么,你才有机会追求真正你想要的生活不是么。

我曾经期盼的未来美好生活,我和我的朋友,我和我的家人能一起成长,要么一起原地踏步走,要么一起获取新知识增长新经验。我不想要一个地位显赫的老公而我能和他交流的无非就是“今天你吃了什么”;我不希望我给老公提供的只是一个干净的家以及按点的饭菜;我不希望他给我讲了个搞笑的段子,然后给我解释为什么搞笑;我不希望我收拾好行李准备去徒步之时他脸的不理解;我不希望兴奋冲冲的拉起朋友的手说是一起去买完结版本的《权利的游戏》之时,而朋友满眼的迷茫说自己只对《来自星星的你》感兴趣;我不希望我只是一直和你在一起,但是早就分开的越来越远。

我曾经期盼的未来美好生活,我期望自己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最好不过了。一个孩子太孤单,毕竟孩子的世界大人即便曾经经历过但还是不能随心所欲的融入进去,若他有个兄妹,他们就可以忽略大人的粗心以及“莫名其妙”的烦躁忧虑,欢欢喜喜的和他的兄妹玩,他们可以分享只属于他们孩子的小秘密。我希望他们健健康康,至于学习么,顺其自然最好了,我会告诉他“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龙应台说的话,告诉他我对他们的期望,但若他们真的志不在此,只要你保证不作违法之事不玩赌毒黄,我便不会太强求你的人生,虽然我把你送到这个世界来,因为你给了我过上另外一种人生的希望,但是你的人生毕竟是你的,我终有一天会离你远去,所以你也要早早认识到自己走到今天这一步是因为你过往的选择积累而成的,而不是别人强加在你身上你逼不得已才走来的。你要对你自己的人生负责。但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会在你合适的年龄告诉你一些大人世界的规则,你也不要恐惧外人对你的威胁,你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最爱你的人是你的妈妈,毕竟你老妈历经千辛万苦才找到了你的父亲,而又怀胎九月才有了你,怎能轻易的放弃你,抛弃你,残害你。

我曾经期盼的未来美好生活,我的家人,我的朋友,请你们相信我是一个不善言辞的“顽固分子”,有的时候会有些古古怪怪的想法令人费解,心情摇摆不定偶尔会对你们冷战,但是若我认定了你是我朋友,你是我的亲人,对于我这种天生怕麻烦,讨厌复杂的人际关系的“loser”,忍着满心的“好麻烦”才种出来了个朋友,我怎么可能会轻易的背叛你们,即便我很少和你联系,很少和你说话,基本上和你没有礼尚往来过,但是若你有困难,你只需跟我说一声,我势必会竭力所能,但这前提是,你要相信我,我可以忍受很多事,但是我唯独忍受不了别人动不动的怀疑我,我不知道该怎样做才能博得别人的信任,但我也不知道如何巧妙的来欺瞒别人,我只想要简单的关系,若你不小心将你我的关系弄得太复杂,那请你不要责怪我为什么一声不吭的就慢慢淡出你的视野。

我曾经期盼的未来美好生活,做一个简单的人,碰到了一群简单的朋友,找到了一个简单的老公,此生足矣。

我曾经期盼的未来美好生活,就如同这两只可爱的猪猪一样。被我抓拍了大半个月,终于逮到了你们的“小温馨”,嘎嘎嘎!

美好生活

看文章:时隔一年,又见红妆妹子的文章,这样的小确幸、小期望我觉得是对美好简单生活的最本质诠释,一个人对生活的基本态度决定了她能过会过上一种什么样的日子,也许生活难免逼仄,向左走还是向右还真的是心中的信念指示着你的方向。男同胞们,行动起来,这可以女孩们最真实的心思,该怎么做,你懂的!

6月15日,父亲节,回望人生,他是站在你身后最大的依靠。

文/晚睡姐姐

自从韩寒在微博上第一次公开了女儿小野的照片,这个梳着波波头,长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的萌小孩就被网友热烈追捧,风头压过了她爹韩寒。韩寒在微博上委屈地说:“以前看月亮的时候,人家都叫我韩少,现在新人胜旧人,在片场大家都叫我岳父。我的青春也太短暂了…”

明着抱怨,实际心里还不怎么偷着乐呢。谁家有个长相如此可爱,如此Q,还鬼精灵的女儿——“两岁多时她要摘一朵花,我说,小野,不可以,花朵也是有爸爸妈妈的,所以你要对这朵小花说什么呢?她若有所思,上前一步说道:乖,和爸爸妈妈说再见……她太犀利了”——谁能不爱呢?

做了父亲的韩寒,油然而生一种责任感,“我要一辈子供养我女儿,让她衣食无忧,想玩什么就玩什么,什么出人头地、理想抱负,都是空的。她想要什么,我给她什么。”如果自己没钱了,他也绝不改初衷,“我就是给李彦宏开也要让她过得好,让我的子女不再为他们父辈感到惭愧。”

知名作家、80后精神领袖谈起教育也没了那份睿智,基本和所有初为人父,内心被小女儿的诞生弄得脆弱无比的男人一样愚昧。这种想法近乎于天真,很难变成现实,你韩寒再厉害,也不能代替女儿去走她的人生,或许她会衣食无忧,可生活路上的顺风与逆流依然不可避免的要由她自己去承担。不说别的,就说感情,别看现在网友们呼唤韩寒岳父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那都是打哈哈凑趣,有一天,她真爱上了的某人,可不见得就能和她顺顺利利的走下去。和所有女孩一样,总会在某个人身上,体会到人生最初的心碎。

但即便天真,这也是一个做父亲最热烈真挚的爱。因为爱,就不够理性;因为爱,就愿意当她生命里的英雄。

女儿融化了韩寒的心,也让他无形中变成了一个双重标准的人。谈到女儿的青春期,他说:“我肯定希望她的青春当中有初恋,她的男朋友一定要靠谱一些。当她确认她有男朋友的时候,我保证在72个小时之内,男朋友会被我查个底朝天。”查是为了什么,不就是要代替女儿把关,若是做人不靠谱,或是脚踩两条船玩弄女性之类的,当爸爸的好出面干预嘛。不过他好像忘了自己以前曾经说过,“我也不觉得共享有什么败坏道德的,婚姻应该是开放的,也就是说,在获得了前配偶的理解和许可的情况下,你应当是可以叠加重复婚姻的,男女都应当是这样。”

韩少的风流倜傥放浪不羁江湖屡有传闻——他说过,“我和我太太的感情非常坚固,但也许和其他姑娘也早已如同亲人。我甚至希望她们之间能够友好互助和平共处,就是这样。其他人会爱上我,我也许也会中意其他人,但没有人能改变我和我太太的感情”——可把同样的生活理论,换到自己女儿身上,他就不同意了。

换句话说,他可以和别的姑娘们在婚姻之内当“亲人”,可不允许别的男人因为不忠诚让女儿伤心。他能接受开放的婚姻,但若是未来有人要和小野搞开放的婚姻,他没准会把那个男人打得满地找牙。

中国文人里,男性沙文主义者较别的圈子更多。他们可以小情小调的歌颂女性的宽容、伟大,可从内心深处,他们多半都不怎么瞧得起女人,所谓爱情,也不平等,基本上都是男人占便宜,女人在吃亏。自己是这样的男人,自然知道男人在这里面窝藏的小伎俩和猫腻,所以当父亲的一定要火眼金睛仔细分辨哪种男人像自己,保证自家姑娘不吃亏。

所谓针不扎到肉上不知道痛,就是这个意思。总要当了父亲,才能更真实的明白一个女人的喜怒哀乐,渴望与恐惧。

王朔在小说《一点正经没有》中写过:“……扣子伸出小手去弄花。阳光照在花园里,使人和景物都显得明媚动人。扣子几乎被阳光照透明了……天真无邪,无忧无虑浑然不知人事——令人不忍久视。”主人公方言对女儿扣子说:“……扣子,你爸学坏可全为了你,让你以爸为镜长大到社会上是坏人一眼就能认出来——可怜天下父母心。”

王朔也是女儿,那也是他自己的真心话。后来他还写了《祝女儿书》,狠狠地对女儿剖析了一下自己内心的阴暗面和真实心路历程,堪称王朔前半生的“忏悔录和思痛书”。 专业人士评论:“文字极其优美和细密。王朔在这个私人情感领域里倾身投入,袒露挚爱亲情,这在他以前的创作中从未有过。”他如此真诚,那是他自己生命的沉淀,更重要的,是女儿在他生命中的出现引发了他跳出男性特有的狭窄视野,有了最深刻的自我批判和反省。

现在好像说将心比心是一句特别老土的话了,按照王朔的语言风格应该是“过把瘾就死”、“爱谁谁”。可人总不会永远站在食物链的顶端,当跌落下来,体会到原来不曾体会到的感觉之后,才能让怜悯和同情复苏,知道自己施加给别人的那些有意无意的伤害,都是什么样的感觉。

韩寒现在越来越像一位慈父了,陪伴小野成了他生活中一项很重要的事情。“我一直觉得所谓爱,就是陪伴,没太多别的。”他说。这个有了女儿的男人,有一种内在的改变,一位纯真的小姑娘唤起他不同以往的柔情。可见情场上的浪子们都应该生女儿,生了女儿,有了顾忌,呵护着她一颦一笑,或许才会对所有的女性都多一点慈悲心,变得没有那么低级。

韩小野

附:韩寒:这里会长出一朵花 

小野在她很小的时候从她奶奶这里学会了一套评判标准,那就是害虫和益虫。有天我正吃饭,她突然从旁边飞身而出,口中大喊一句,害虫,打死。然后一只飞蛾就被她拍死了。
我大吃一惊说:我去,小野,这是不对的。
这句话的结果就是小野又学会了一句“我去”。
她说:我去,是奶奶说的。
这是我一直想和她探讨的一个观点,但我想了很久也没找到合适的措辞。为此我和我的母亲还争辩过:对于那些虫族,所谓的有害与有益都是相对于人类而言,但你让小孩子有了这种二元对立非黑即白贴上标签即可捕杀的三五想法,并不利于她的身心。我母亲反驳道:那蚊子咬她怎么办,难道还要养起来?害虫就是害虫,小孩子不能好坏不分,《农夫与蛇》的故事你听过没有?
毫无疑问,这事一直争不出个结果。但小野飞身杀虫让我很生气。我站了起来,以前所未有的严厉再次责问她:你可以么?你可以这样做么?
她从未见我如此,退了一步,有点畏怯道:它是坏的小动物,它是苍蝇。{那时候她吧一切在空中飞的昆虫都叫苍蝇}
我突然思路开朗,构建出关于此事完整的哲学体系:什么叫坏的,什么叫好的?你害你的小动物就是坏的,不伤害你的小动物就是好的。这个飞飞的小动物伤害你了么?你把它打死了,它的家人就找不到它了,会很难过知道么?你可以不伤害它们,如果它们没有伤害你,知道了么?你这样做,它会很痛苦,所以你错了,你要做那些让它很快乐的事情,你知道么?你想想,如果你找不到家人,你会难过么?
也许是我语气太严肃,小野突然一句不说,两眼通红,凝滞几秒,瞬间大哭了起来。
我没有即刻安慰她,继续追问:你说,你做错了么?
小野已经哭得没法说一句完整的句子,但抽泣之中,她还是断断续续说,我错了。
我上前抚了抚她的脑袋,语气缓和道:那你现在要做什么呢?
小野哭着走到那只飞蛾那里,蹲下身子说:对不起,你很痛苦。
看着她好几滴泪都落到地板上,我心疼不已,更怕她为此反而留下更大的心理创伤,便心生一计,说:别哭了,我们一起帮助它好么??
小野噙着泪水,道,好。
我把飞蛾捡起,带上小铲子,牵上小野到了一片土地。我挖了一个小坑。让小野把飞蛾扔了进去,顺便告诉她,这是飞蛾,不是苍蝇。我教小野把土盖上以后说,这只飞蛾以前是个动物,现在它死了,我们把她埋了起来它就会变成一朵花,变成另外一种生命,就不会再痛苦了。小野你快去拿你的水壶来,我们要浇水了。
小野飞奔入屋。
我瞬间起身,跑到十几米外摘了一朵花(罪过罪过),折返回去,把花插在刚才埋飞蛾的地方。完成这个动作,小野正好提着水壶从屋里出来。她走到那朵花前,惊讶得说不出话。我说:你看,就在刚才,它变成了一朵花长了出来,说明它已经原谅你了。
小野破涕为笑,依偎到我的怀里,说:它这么快就有了花。
我亲了她一口,说:是啊,我们又是它的好朋友了。它很快长了出来说明它很快乐。
小野开心地笑了。
我说,别难过了小野,那只飞蛾变成了花,现在像我们一样快乐。
夕阳洒下,我抱起她,走向远方。我想所谓教育也许就是这样,爱与耐心,加上孩子能明白的方式。这世界不是那么好也不是那么坏,但这世界上的很多东西不能只用好或者坏来形容。初秋,已经开始吹起凉风,但此情此景能温暖一切。
她轻轻贴到我耳边,说:嗯,爸爸,那我们再去打一个飞蛾吧。

文/子轼

我们习惯了看别人的故事,掉自己的眼泪。可当你回首时却发现,你已然成了故事的主人公。

这是一个关于我们的故事。我们这个时代似乎承载了太多的关怀与不安,我们经历着成长

看过繁华与凋零,曾经的美好依旧萦绕在耳旁。时光荏苒中,懂得了孤独是自己的,你向别人诉说,可是依然会孤独。

有一种温暖叫做陌生,路过便是我们,而不再是你我。希望你我的一句问候,可以让彼此会心的微笑。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段青涩的年华,哭过,笑过,然后,我们都爱过。

Believe it or not , you are not alone!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90后。偶尔它也成了非主流的代名词,手里拿着iPhone,背着LV的包包,染着七色如彩霞的头发,塞着耳机,在街上漫无目的的走着。

以前的时候,QQ还只有星星,那个时候还没有微博、微信什么的。我记得那时候上线还没有隐身的习惯,一上线就噼里啪啦的和大家聊着天,看着闪动的头像,以为那就是快乐。

第一次看《大话西游》,笑得肚子痛。而今天看的时候,却发现,心里似乎有些难受。

小学的时候,有个女生在我过生日的时候送了一个玻璃瓶,里面装着好多的星星。回家后被老妈发现了,要我还回去。那时候我很听话的照办了。然后,那个女孩子哭了。当时我不明白。那年我十岁。

那时候每周六会在八点起床,家里还是黑白电视,记得有个动画片叫《圣斗士》,看完后和同学打闹的时候,喊的是——天马流星拳。《啸傲江湖》的热播让我们充满了武侠的梦想。记得当时男生说的最多的就是:“走,和我一起浪迹江湖吧!”

那个时候,我是个小胖子,个子比班里的好多女生都矮。跑的也很慢,在四年级的时候参加了一次运动会。跑的是100米速算,就是那种50米的时候有数学题的那个。我跑卡了,膝盖磕破了。回到家妈妈给我一边处理一边说,还不减肥!

然后,我小学毕业了。家里把我送到了当地有名的中学,接受着这个世界给我的改变。

那个时候我还不是这么喜欢听歌,虽然周杰伦已然风靡中国。我记得小学时用过BP机,而初中的我成为了少有的有手机的学生。

第一次考试的时候成绩居然是年级第二,然后那天晚上有个女生要我送她回家。

那个时代单纯的如同被月光涤荡过的梧桐。那样的遥远,那样的怀念。

那个时代男生都看古惑仔,以为那是英雄,那是好汉。于是,在那个培育祖国未来的地方,好多人开始陨落。

晚上放学的时候,学校门口经常聚集了很多人。然后走到那个永远没人打扰的厂,开始着那个时代的争霸。开始的时候,我会躲的远远的,我记得以前,我是热爱和平的。

有一天,我发现我似乎觉得坐在我后排的女生很特别。后来才知道那是暧昧。然后她被一个每天无所事事的人欺负的哭了,好像是那个男生把她的书扔到了水里。当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觉得比欺负自己还难受。

然后放学的时候,我把几个朋友找到了一起把他给打了。那个时候好像我们的年青总允许我们豪无理由的冲动。从那以后,我开始了一个好学生的不良时代。多事之秋,我们总以为力量可以给她一个坚强的肩膀。然则时光的洗礼教会我,她需要的只是一个温柔的眼眸。

或许人只有经历过才会懂得,只有失去后才会懂得珍惜。年少轻狂,浪费多少时光。岁月流觞,怎奈的地老天荒。

记得初中的时候,大部分同学都有一个同桌。我们会划一条三八线,并警告对方禁止过界;可每当看到同桌的她/他哭的时候,却又总在一旁像个大妈一样地安慰着。几年后的我们,突然发现在我们上课的那间大教室里,再也没有一个人可以叫做同桌了。

同桌——一个遥远而亲切的词。

然后我们迎来了人生第一次考验——中考。那个时候仿佛“世界是平的”,大家关心的只有学习,每周会定期去买最新的复习资料。不会在乎这大千世界的变迁,分数似乎成了人生唯一的目的。我们奋斗着,后面有家长和老师的鼓励。我也和大多数人一样,憧憬着美好的高中和大学,以为那是我们栖息的圣地。那年,我无比向往高中,今年,我却十分怀念那年。

升入高中后,我发现考试的时候不再如同过去那般轻松、自在。那些东西每天如同天书般萦绕在耳畔。于是当第一次期末成绩被第一名拉下快一百分的时候,我很失落和生气。大家都是一个大脑,凭什么人家比我高那么多?那年,学习其实真的没有任何目标,也不知道将来会到哪个学校。只想考高分,似乎那也是一种荣誉。

高中后不久,我们即将迎来校运动会。当年那个胖小子身高也有175了,体重也只有60。就在那次的运动会上,我发现了她,随即迎来了人生中最长的一次暗恋,似乎整个高中生涯都只喜欢上了一个她。

我记得那时我们之间的班级离得好远,是在两座教学楼。因为她是他们班举班牌的,而我又在播音台,就那么的在高台上一直盯着她。说来也巧,以后的课间操时间,我们的班级是挨着的。而我也总“巧合”的在她右手边。那个时候,才发现暗恋好难……

记得那个时候做课间操的时候,我是不会躲到厕所里的。而我每天除了上课,自习以外,就是乐此不疲地往她在的班级门口跑。高中我们有晚自习,上到十点。晚间吃饭的时候她会和朋友打羽毛球。开始的时候我趴在楼上看,后来就拉着哥们去她旁边玩。还故意打的很歪很歪。

那时候明明很喜欢,却总装作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不像初中是那样的张狂了,在五十多人前喊着当我的女朋友吧……

只是那样,在心里,一想到她就会暖暖的。知道她的名字,知道她学习比我好,知道她爱喝奶茶。而她却不知道我。

她很漂亮,是那种淑女型的。齐刘海,喜欢穿浅色系的衣服。我们高中的快班,就是每次期末考试在前五十名的人在一起学习。我知道她的成绩很好。好像二十多名,而我六十多名。想天天见到她,于是就告诉自己,该学习了……

然后开始了浪子回头似的生活。在学校住宿,上课一点一点地学,然后各种能把人砸死的辅导书我都会按期的买。老师天天说只有学习才能改变生活什么的……班头把大学都神化了,仿佛那是极乐世界的代名词。然后我们连做梦都会梦到柳树下,月光里,我们和喜欢的人依偎在一起……

一方面向往着大学,另一方面能够天天看见她。于是我很努力的学习,终于在第一次考试的时候我被分进了快班。采取滚动选拔的快班,就是每次考试成绩都必须在这个班总人数的范围内。

可是,我没有看见她。后来才知道,她因为考试失利了,没能考进。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我突然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

然后我被调换了班级,做课间操的时候,旁边再也没有她。那个学期我再也没去上过操。那是高一下。

高二,到了分文理课的那场高二。

我是那种天生的文科生,就是一看见理科就头大的那种。当然也就顺理成章的去了文科班。她在高二那年也没有考进我的班来。只是我每晚还会趴在窗台,期待她熟悉的身影。

身边有朋友认识她,可恶的是我甚至见到她连说什么的都不知道。只是觉得她和其他女孩不一样。我要等着她,来到我的班级,来到我的身旁。

生活中也是这样,太美好的东西我们总是不敢触碰,怕它一不小心就碎了。而我无法弥补。

高中的寝室生活,几个人用一把钥匙。门锁了,屋里会有人笑呵呵的给你开门。半夜里几个人分享一包纸袋的泡面。后来才知道,那就是室友情。

我们寝室的床是不固定的,就是睡一睡就会往外挪的那种。寝室四个人。一天我在下铺躺着,对面上铺的哥们要把床向里面推一下。于是就站在上铺。上铺到天花板的高度大约有一米七五左右。那哥们一米七,站着够不到。于是就站着告诉我室友。“我数到三,然后你就推”。我看着那哥俩儿,“一,二,三”只见上铺那哥们一跳。“砰”撞到了天花板,然后他像弹簧一样蹲着,石化了……

有天晚上回宿舍,感觉饿了。于是抓袋方便面就泡了。泡着泡着闻到一股洗发露的味道,我拿起手机一照——飘柔。我把桌子上的一包洗发露当成泡面的油包了。

寝室的生活还不错,每天的学习就更加规律了。我的文综的优势非常明显,这也就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去练怎么也学不会的数学题,背那些怎么也背不完的单词……

我在努力着,也在期待她的来到。

前几天看了一个专题节目。是关于詹姆斯的,原来的小皇帝在骑士队无人替代的地位,而当他再次返回那个熟悉的贵肯信贷球馆。迎接他的不再是那些欢呼声。

Betray(背叛)。我们的生活里似乎永远少不了的一个主题。詹姆斯依旧是小皇帝,他的数据依旧无人能敌。

当他从容的面对老当家的时候,当满场嘘声四起的时候,我佩服皇帝的王者之气。曾经的他的球迷在那个曾经的战袍上划了一个大大的叉。Betrayer。这就是由爱生恨的结果。而曾经的骑士队,也迎来了世上最长的连败——二十六场。

忽然觉得我们的生活里不也是这样么。我们为了一个更好的报酬,更好的环境,更长远的发展,于是我们选择了——Betray。我们背叛了曾经最爱的,我们背叛了最初的梦想,同样。我们也背叛了那些背叛者。

詹姆斯的离开让我想起了一段很有意思的对话——

甲:你好!

乙:我不好……

甲:再见。

乙:再也不见。

人生有时很像电影,或者电影就是我们的人生。总会有些台词,从你的身边划过后却依旧记忆如昨日。即使在深夜三点,味觉也不会停息。城市刚刚尘埃落定,静的好像在等待一根针地坠落。滋味就是品尝时滋滋的味道,是稀软的土豆泥和坚挺的牛肉。整个城市就是床就是餐桌,用丝绸覆盖着。舌尖滚烫让我放纵味觉。城市在我们身体下面,此时太子湾散发着香气,西湖溢满过石桥,保俶路上的车流变成液体,随着曙光路、环城南路扩散开去……就算扩散到钱江,扩散到萧山,扩散到我的发梢,我的喉咙和耳根,也到不了终点。

就这样,我迎来了高二期末考试,一次会决定高三分班的重要考试。当然,期间各种小考无数,也有像会考这种娱乐性的考试。会考科目我大约半个小时就交卷了,除了数学,其他的都是120+。

那个时候自己真的是无欲无求的努力学习着,真的以为大学可以让我重生,因为老师把大学渲染的太过美好。学习这东西,其实到后来真的就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了,至少目前看来是这样的。也不在乎它到底有没有用了,至少能提高个人的修养。而我也属于那种比较聪明的男生,于是成绩比较稳定。

高三,一生之中最难忘的一段时光,终于到来了。妈妈也强迫我必须每晚回家,当时我就想见她的机会更少了。

每天五点多就要起床,晚上十点放学。回家后还要复习,不过在那个短暂灰色的世界里,我终于迎来了第一抹彩霞。她,考进来了。

两年多的坚持,终于更近了一些。只是我依然不知所措,表白?人家连你什么人还不了解,表白了不就成了白表了。

于是的于是,然后的然后,我继续了那个暗恋生涯。只是不经意间总会流露出淡淡的关心。她坐在前排,上课时我总会偷偷的瞟几眼。

她那时的身材更好了,额前的刘海也更长了。冬天里会穿那种可爱的绒毛短靴,显得更加可爱迷人。

只是她来了一个月,我们说过的话还不到十句。不是我不想,只是一看到她,真的神马都变成浮云了。即使我再满腹经纶,在她面前也都烟消云散。

第一次月考后,终于有机会能搭讪了。因为大家考试后都互相问成绩,于是我也只好借题发挥,很有爱地问了句,你考得怎么样啊?

她也只是说一般。

只是说一般。只是一般。一般。

从那个高三开始,很多的东西都在变质。比如大家都会说考得不好,可是成绩却一个比一个高。总会有人说昨晚通宵看了一场足球,可是他却连那场的主将都说错了。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我们都只是在学习。

高三,是一场看不见的硝烟。

一次比一次频繁的考试压得我喘不过气,也想过放弃。也知道只要父母一句话我就可以去读大学,可是那些大学太乱。曾经的坚持也已经改变了当年那个玩世不恭的我。于是,我试着忘掉许多美好的东西。使自己变得木讷,视线停留在那个浅黄色的桌面。

偶尔我还是会看看她。看她课间趴在桌子上休息的样子,我知道她昨晚一定学到很晚。

心里也很心疼,可是那份喜欢还是没有说出口。话说老天也非常地眷顾我,第二个月,她坐在了我的左手边。那是老师因为要安排调座。于是馅饼就这样砸到我了。

第一句话,我该说什么呢?不会是你好吧?算了,还是保持沉默吧。

暗恋的其实也很明显了。我平时不可一世的态度见了她就成了“四有”少年,每天在晚课结束后会帮她收拾书包……其实,我也不想这么明显。

那年阳光是温暖的,会在上午第二节课的时候照在走廊的窗户上,会在下午第三节课的时候照在我们的肩上。那一刻,我觉得很美好。

黑板上,孔夫子依旧满腹经纶,马克思也在诉说着共产主义的理想,或许只有地球独自在转动。而伴随着月考和复习,高中生涯的最后一次运动会就要到来了。

这次的运动会我报了百米和4*1000*400接力。那天要起早去布置场地,南方的早晨也是很冷的,那时都已经是秋天了。于是,早上我从宿舍来的时候特意带了暖手煲,想给她送去。

可是百米是运动会的第一项,要提前检录。我只能把暖气煲给同桌要她帮我送去。然后我就去检录了。穿着钉子鞋,百米第二。到终点后我兴奋地跳着,并看着我们班的位置。我知道那一刻她一定在看着我。

可当我回去的时候,发现我那悲催的同桌居然把暖手煲放在了桌子里就去检阅了。她给忘了……我也不好意思多说,于是又错过了。

生命中,总会有一些过客,他/她会与你相遇,可是你们的命运是——错过。

高三的时光,在梦里偶尔会梦到毕业,却经常会梦到考试。于是便总在美梦与噩梦之间徘徊。

她来后半年左右,我知道她爱打羽毛球,于是便很直接的邀请她晚课前一起去。结果……被拒。

明明没什么的,可心里还是莫名的悲哀,仿佛受了什么巨大的委屈。那个时候才体会到暗恋的苦涩,也理解了为什么那些女生在听到我说对不起的时候她们会难过。

就这样,我终于迎来了高考。

等成绩的日子无疑是痛苦的,每天都在忐忑不安中度过。一遍又一遍的看着日历,期待着那个日子。

班头回老家之前组织我们出去吃饭唱歌,就在徘徊着去不去的时候,接到了她的电话。没错,是她的电话。是她的电话。

故作镇定的接通,笑逐颜开的挂断。她问我去不去聚会,她不认识路。

在那一刻,一切的忐忑都不见了,心里惊异着也窃喜着。

穿上自己最爱的衣服,小跑着来到她家楼下,准备按门铃时突然有些局促,幸福是不是来的太快了。

她和我什么也没说。我和她什么也没说。在那之后的日子里,“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似乎成为了我们共同的信念,暗恋终于修成正果。

事实证明,“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道理依然如故。就在我们两人完成了甜蜜的旅行之后,我前往海外求学,而她留在国内。

好兄弟复读了,来年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好朋友们也都各奔东西。在浦东机场时,她挽着妈妈向我挥手,好兄弟陪我过了安检送我去香港转机,而爸爸则躲到了角落里。

飞机上,回想着高中的点点滴滴,拿笔写下了一句,匆匆那年,何以笙箫默?到头来,不过是一场终将逝去的青春。好兄弟苦笑着,别想了,在那边照顾好自己。

十二个小时,一万公里,须臾海角天涯。

陌生的国度,陌生的人,陌生的月光,陌生的家。记得第一天上学时坐在公交车上看窗外大雨如注,记得第一次自己回家做错了车,记得第一次……太多的第一次,却还是忘不了那个她和那个他。

记得看到特价机票时兴奋异常,抢订了机票之后就告诉了她,圣诞假期让我们一起在异国他乡度过,那是我们一起过的第一个圣诞节。

还是那句话“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一阵仓促的震动破裂了我的梦。听着妈妈在那头哽咽着。她,出车祸了。

后来听父亲说,抢救了十几个小时,她还是走了。走了,是来陪我了吗?

曾在我背包小小夹层里的那个人,陪伴我漂洋过海经过每一段旅程。隐形的稻草人,守护我的天真,曾以为爱情能让未来只为一个人。关了灯依旧在书桌角落的那个人,变成我许多年来纪念爱情的标本。消失的那个人,回不去的青春,忘不了爱过的人才会对过往认真 。

大约过了一个多月左右,接到了好兄弟的电话,他问我怎么样了。我说还好。是啊,还好,如果不好能够怎么样呢。

日子就这么过着,兜兜转转中,背着包走完了这个国家,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拿出相机和录音笔,我想,如果只给她寄去照片她一定不会知道照片里的故事,那就边走边录吧。

青春,多么虚妄的词语。刘同说谁的青春不迷茫,可是迷茫了又怎样。路总还是自己在走的。孑然,孑然一身。

今天我才明白,人会成长三次。第一次是意识到自我的平凡,不再以世界中心自居;第二次是意识到自我的局限,明白量力而行和无能为力;第三次是意识到自己的潜能,就算是无能力为之也会去放手一搏。

至于以后的日子会怎么样,交给时间吧。

90后

看文章:曾经最青涩的岁月,还有那突然的戛然而止,回不去的路。因为过几天就要高考了,这篇文章,我既想让高三的学子现在就看看,又希望他们等考完了再看,但这不是我能左右的,对不对,那就随缘吧!

文 /下午百合

她叫一声“丹丹”,转过头来。我们看到一张中年妇人的脸,五官端方,想必年轻时也清丽有嘉。但现在这张脸有些干枯粗燥。她尽量少说话,她尽量不打扮,在那样的年月里她用这样的方式保护着自己。当“干部”说出,“陆焉识跑了?”,她下意识地冲出一句“你们把他怎么了?”,“干部”让她对跟丈夫划清界限表态,她尽泯嘴唇一言不发,嘴角微微的抽动。当女儿坚定地说“他跟我没关系”,她用复杂的眼神看着这个孩子。

这个角色台词不多的,微妙的心理变化,性格特征需要用眼神,动作去表达。演技如巩俐,也只传达出六,七分。难为她了。

在厨房里做馒头的情节就表现得不够的。坚定有了,可是动作身手太像山东大妈。虽然是饱经了岁月,她亦不至粗燥至此。

她在雨夜敲门一节表演最传神。每敲下的一声,在她是翻江倒海。害怕,惊惧,狂喜,矛盾,欲行又止。若依她的性格会不顾一切,但是巨大的现实阴影压着她,使她站在原地动弹不得。就此刻,泪水跟着她的汗一起滑落了。

现实只会让冯婉瑜暂时地退却。她马上想到的是“要去他身边!他饿了怎么办?他睡在哪里?”嘈杂的日常的景象是为最揪心的这一幕做铺垫。这是最普通的六七时年代的一天清晨,人们惯常上班,车站上往来着匆匆的人们。但对冯婉瑜来说,她将要见到十多年不见的他,在他最落魄潦倒,生死不保的时候。这是两个渴望相互靠近的心灵,微小如沧海一粟,但对其中一个人来说,那另一个人有千斤重。相逢的期望有多强烈,阻挡的洪流就有多猛烈。一条看不见的力量挡在了就要触碰到的两个人之间。就在此时,我们看到了母兽般的冯婉瑜,她推开了比她强壮的多得的男人,她的身体里爆发出想象不到的能量,这股能量有些可怕,它不惜摧毁别人,摧毁自己。

重重地倒地。

婉瑜是怎么站起来的呢?怎么接受了现实,慢慢地医治了自己?这是电影给我们的留白。她是怎样医好了身上的伤,却用扭曲的方式关闭了自己?想至此,心里隐隐作痛,在那个疯狂的年代,有多少人是带着这样的内心伤痕不动声色的活在人间?为躲避最深的痛和丑恶,婉瑜和她心目中的焉识活在了她内心的小世界。当真的陆焉识归来,她反倒陌生了。这是时间与伤的悲凉。

巩俐后半段的演绎不如前半段,太像一个道具了。陈道明抢了她的戏。出彩的一个情节在陆焉识弹钢琴那一段。她提菜上楼,听见《渔光曲》从楼道里流出,眼中失去多年的神采回来了,盈盈地有了泪。每走一步,她都在走回过去的岁月,走回封存了的自己。搭上他的肩,这个人的气息是熟悉的。入他的怀,这个怀抱是熟悉的。多想,让一切就停顿在这一刻,相融,安稳,妥贴。但是她看到的是另一张陌生的脸,二十年的时间和伤像一把带着寒气的冷剑又把他们分开了。

她每个月5号早早地起来收拾打扮了去站接焉识。时间落入苍茫就难以计数了,婉瑜就这样昏昏然老了。她却是幸福的,上天不曾辜负她。她在幸福里不自知,有人为她拂去肩上的花。

一直想,导演怎么不这样安排呢?让衣衫褴褛的陆焉识再出现一次,站在车站广场上大声地叫出“冯婉瑜!”,让婉瑜在天桥上重又看见。那才是她失去的陆焉识,她的焉识归来了。

归来

看文章:结合《你只能走过悲伤,不会从悲伤中归来》这篇文章,似乎一下就看明白了。陆焉识与妻子冯婉瑜多年未见,好不容易有了机会,两人却失之交臂。等他再次归来时,患病的冯婉喻却已认不出他了。繁华落尽,他们怀着各自强烈而执着的爱,在永远的等待中一起慢慢变老。陆焉识为婉瑜一字一句地读出他在戈壁滩上的苦难岁月,然而笔触温和,语气平静,苦难转化成新生的马驹和草滩的黄花,生发出巨大的力量,跨得过的苦难都不算什么。背叛庭的女儿丹丹终于鼓起勇气向父亲认错,父亲却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就此了结,这恐怕是所有有过肆意青春的人都有的共鸣,纠缠过去并不会让现在变得更好,举重若轻,才不会再受过去那些不必要的苦难与折磨。

文/龙江石(JunYan)

首先,这并非一则广告,而是事关友情。

昨天在网上聊天的时候,看到守水难得在线。他是我的一位老友,于是打招呼聊了起来。他说自己其实天天在线,只不过是隐身而已,和我一样。我们都觉得,这就像在一个城市生活了多年,却不知道一个老朋友就住在隔壁。

我们一起谈了谈现在的生活,他刚刚结了婚,而我也快博士毕业。大学的时候,我们宿舍共有六人,除了我,其余五个都做了高中老师。后来,守水从中学辞了工作,做起专门的辅导机构。我问了他很多工作的事,不太了解。他也问了我学术的东西,更不明白。所以,老友相逢,更多的还是回味往事,哪怕一遍又一遍,也不觉得烦。

我对守水说,等到我们宿舍的兄弟重聚之时,你们几个简直就可以办一场高考化学研讨会了。守水说不会,我们到时候应该是讨论买背投还是等离子?看到他的回答,我颇有一愣,打字的手指悬了几秒,竟不知如何下手。因为我印象中的守水一向是少于谈这些家常俗事的,我们以前在一起天马行空地聊过很多东西,唯有这些置家开铺之事极少谈起。我想,终究是结了婚的人呐。于是,我竟是极勉强的回了一句,恐怕还是讨论买什么车吧?

守水没有立刻回我,我也陷入沉默。稍许,他发来一句话,问我是否还记得以前宿舍厕所里贴的报纸?这是意味着话题的转移吗,我心想,却也不知道如何以对,只能说,这个,真不记得了。守水回到,你怎么忘了,厕所窗户上贴的报纸,上面大标题写着,买背投还是等离子?我们以前经常讨论的。

那时,我突然觉得一阵难过,像是背叛了友谊一样难过。是啊,买背投还是等离子?我们当时多少次以此为乐地戏谑过彼此,我竟然忘了。守水的一句话像电流一样刺激了我的记忆系统,一时间想起很多事来。

我想到了大三的时候和守水在铜梁中学实习。我们联手赢得了对教育专业的英雄无敌比赛。我们一起反复品味文献老师那一句月圆如盘的意境。我们毕业的时候黑夜里游荡在缙云山中,躲在树后面吓人,却因躲得太久,发现人已走远时最后吓到了自己。我们晚上压着喉咙夜谈,生怕惊醒了下铺熟睡中的那个胖子。这些我都记得,为什么就忘了到底是买背投还是等离子呢?我真怪我自己。

后来,和守水又聊了一些话题,就说了再见,也做了没有计划的改日再聚。其实,我和守水是很好的朋友,久不联系也能相见如初的那种。会有这种内心的触动,连我自己都觉得矫情。

所以我忍不住要发点感慨了。我们的生命都是不完整的,尤其随着时间流逝,得到的越来越少,丢失的越来越多,所以我们常常会感到寂寞,回味往事。心理学上说,人小时候觉得时间过得慢,因为当你10岁的时候,再过一年,也不过你人生的十分之一。而当你30岁的时候,走过一年,是你人生的三十分之一。这种比例越来越小,所以我们感到时间越来越快。

庆幸的是,虽然我们忘了太多,记得的很少,不过我们生命的某些精彩片段还留在别人的记忆里。生活就是这样,有时候你都不知道你曾有一段多好的年华,留在了别人心里,不知道你曾多么好玩,让人想起来都会笑。

有一天,当我们老了,当我们思念朋友的时候。那就乘着飞机飞过天空,坐着火穿过山峦,或是就在一个城市的,就拄着拐棍转过几条老街,我们再次聚在一起。我们都不用准备什么礼物,也不用彼此送上祝福,我们就这样坐着,围一个不工整的圆,每人从自己的记忆里,陶出一片往事的拼图,一片一片地,拼出我们生命的图案。我们拼的时候一定会很有趣,当你拼自己初恋的情感,三个朋友都伸手递来一块,一眼看去还各不相同。有人说你喜欢的是长发的那个,有人说你喜欢的是短发的那个,甚至还有人说你喜欢的是个男的。这些有什么重要呢,有朋友陪你玩这个人生拼图的游戏才最珍贵。

发了很多感慨,我打开大学宿舍的群空间,六合轩。我在里面问了一个问题,买背投还是等离子呢?但我终究没有发出,因为我怕得不到我要的答案。10年了,我们没有相聚。我很想说,守水,明明,钟钟,公子,公公,大哥念着你们,念着我们的六合轩。

往事并不如烟

看文章:记忆未付红尘,往事并不如。当一股来自过去的力量,找上了多年之后的自己,闯进现在的生活,当过去的问题,再一次被提起,你的答案是否有了不同?往事,不是小资们的怀旧,是对自己过去的凭吊,“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这就是往事的情感力量,回首往事,是为了告诉现在的自己,你值得这样子活着。

文/JunYan
.
夏天的夜晚,一片叶子落下来。
这不是生命的早逝,这是旅途的开始。
.
一. 风之友
夏天,不是叶落的季节,这片叶子却就在这个夜晚,底一轻,飘到了空中。
枝头的树叶呀呀的叫着,想要抓,又落了个空,眼看叶子快乐地飘远了。
它挥手喊着,出发了,我先出发了,我在前面等着你们。它不觉得树才是它的,高兴地踏上了旅途。
这一路上,它将遇到很多有趣又古怪的朋友,让它永远难忘。而第一个朋友,是风。
叶子落下的时候,夜风刚转过墙角,正好从树下走过,她温柔地托着叶子。
轻声地问候,你为何坠落在这生机勃勃的时节?
叶子也不知道为什么,它每天都朝着太阳努力地探头,让阳光穿过重重缝隙洒到身上,
也大口地吞着露,让每一支叶脉都在膨胀。
可它还是突然就掉了下来,初始它可高兴呢?以为拼命生长就是快点落下,快点出发。
因为它看见远方的世界好像还很大,有时风抬起树枝的时候,它能看见围墙外面还有一片光,一闪一闪。
叶子真想去看看,它想着,等我出发后我一定去看看。
风回答叶子,是的,是出发的时候到了,我就是来接你的啊,那我们一起出发吧。
夜像水一样静静地盛在大地的怀抱,叶子扭了扭身子,叶柄在前,叶尖在后,
像浮在空中的一只小舟,风之友出发了。
.
二. 莲之语
叶子在空中一会翻着筋斗,一会打着圈儿,一会又攸地滑出一道线。
风微笑着,满足叶子自由的飞舞,有时笑得大声,就把叶子一下呼出老远。
叶子玩疯了,也玩累了,心里突然想起一样事来,
围墙外那片一闪一闪的光,叶子急切的想去看看。
越过了围墙,天啊,叶子惊呼着,外面的世界真大,真美。
它真想让树上睡着了的叶子们也能来看看,尤其是在它旁边的,那嫩绿的,叶尖微卷的一片。
一念而过,叶子就忘了那许多,它让风把它停在一片瓦上,它静静地看着。
池塘像一滴沉睡的水,月亮睡在水底下,闪着幽幽的光。
睡莲已掩了花瓣,倦倦地合上了眼。
叶子在每天隐约的风语中听过些神奇的事儿。
其中就有一种会睡觉的花,今天终于看到了。
不过让叶子奇怪的是,有一株睡莲还孤孤地开着,月光下,孑然寂寞。
叶子落到荷叶上,问,睡莲啊,夜已深了,你为什么还独自醒着?
睡莲虚声说,你看那边,池塘边的花圃,有一株夜昙花正在盛开呢,真美。
叶子看去,一朵洁白的夜昙花,像明星升起,正怒放着。
怒放着盛开,也怒放着凋谢,风语中也有这样的传说。
一定没有人知道她今夜盛开吧,除了那株会失眠的睡莲。
叶子一边想着,一边又飞远了,
它又想着那睡莲应该不是失眠,应该是在等待吧。
想着想着,叶子飞出了庭院,它又轻呼着,外面的世界真大,真美。
.
三. 叶之音
庭院外面,有一条林荫小道。
每到夜里,三三两两的人就走出门,到这里散步。
叶子乘着风,从人群上飞过。
它仔细聆听着,想听清楚他们在说些甚么。
和往常一样,叶子一句也没听懂,“他们可真奇怪啊!”叶子寻思着。
从春天长出嫩芽起,叶子听到过各种不同的声音。
有的清脆、有的低沉、有的急促、有的悠长。
但叶子总能听懂他们的意思。
它听到过水滴落地时的尖叫,
也听到过花瓣打开时的惊讶,
还有两条狗在树荫下对骨头与肉的一番争论。
不过,树荫下天天人来人往,却不知道他们在说些甚么。
“人只能说他们自己才能听懂的话。”叶子觉得真可惜。
在思考中,叶子轻轻地落到一块大石头上,一个人坐在旁边。
还不等叶子明白过来,它已经被那人拿到手中,放到嘴皮上。
一阵暖暖的气流呼啸着过来,叶子不由得开始颤动。叶子没有说话,可颤动的叶片却发出悦耳的声音来。
它在唱歌呢,叶子虽没听过,但觉得很舒服,
它的身体像是舞蹈一样优美地颤动着。
叶子想起在树上的时候,它们也这样唱过歌。
但不是一片叶子,而是一树叶子的合奏。
微风时,悉悉沙沙的低吟。
大风时,呼呼哗哗的狂吼。
但叶子没有体会到的是风语中传说的歌声,
说到了秋天,叶子都变得消瘦、枯黄,
它们会在风里一边唱着忧伤的挽歌,
一边飘落。
.
四. 露之殇
一滴露水滴在叶子上,像珍珠一样在叶片上滚动。
叶子曾遇到过很多这样的朋友,
可是在树上的时候,他们总是转眼就滑过,滴落,来不及说句话就不见了。
叶子喜欢这透明的闪亮的露珠,好看,又让她觉得清凉。
此刻,她伏在路边,终于可以让露珠留在身上。
叶子翘一翘叶尖,让露珠滚到叶柄,
又翘一翘叶柄,让露珠滚到叶尖,
像水精灵般在叶片上飞舞。
叶子和露珠玩这个游戏,一整天都不觉得累。
天黑了,露珠折射出清冷的星辉,她困了。
叶子知道,她会在晨曦中消失,不再回来。
他拥着瘦了的露珠,安静地睡了。
天亮的时候,叶子在晨曦中醒来。
露珠已没了踪影。
叶子没有悲伤,因为露珠说过,
她没有离去,她已化作了气,变为了风,
她也她的命运和去处。
而终有一天,他们将在遥远的旅途上重逢。
那时候,叶子一定会惊讶她的样子。
叶子相信,他们一定会再见的,
他想着,那时的露珠一定变了样子,
是风?是云?是?是冰?
还是和当初一样,是一颗小小的露珠?
而我,是一片离开了家,浪迹天涯的叶子。
.
五. 钥之悔
叶子在一株木棉下碰到一把悲伤的钥匙,
钥匙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它曾是唯一能打开宝藏之门的钥匙,
和它亲密的朋友,一把黄金打造的锁,
一起守护着珍贵的财富,
钥匙藏在神圣之地,
一百把锋利之剑日夜守卫。
世人都渴望得到它,
为它不惜千里征战。
直到有一天,钥匙和锁起了争执。
为谁才是世间最珍贵的神器?
钥匙出走了,它要让锁知道,自己有多重要。
一天天过去,钥匙躲在角落看着众人寻觅的样子。
当它就要骄傲现身的一刻,
哐当一声,回音传来,黄金锁已被一锤砸烂。
钥匙高兴又伤感,来不及哀悼,
黄金锁,或是自己的命运?
就被掷出了门外。
黄金锁没了,一把只能打开黄金锁的钥匙又有什么用呢?
叶子听完故事,什么也没说就飞走了。
他只是一片叶子,哪能载得起这些悲伤的心事?
一片树叶的故事

5月11日母亲节,此文献给以智慧养育子女的父母们!

这样的话你一定耳熟能详:

“孩子,我这是为你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我是过来人,我知道什么才是对的!”
“你现在恨我,长大了你会感激我!”
“现在如果我不提醒你,将来你吃亏了就会怪我!”

但这样的话不知道你听过没有:

“关于这件事,孩子,我并不比你知道得更多,你得自己去尝试!”
“我不能告诉你什么是对的,你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也许你是错的,但谁又能次次都对呢?我也做不到啊。”
“如果你碰壁了,我的胸怀永远为你敞开,但我不能为你做任何决定。”

在美国参加家庭聚会聊到孩子,经常听到的理论是:“医生的儿子不见得就是医生。”“球王的儿子肯定不是球王。”里根年轻的时候是演员,小布什年轻的时候是个吸毒、玩摇滚的浪荡子,如果他们的父母费尽心思、用尽手段,把他们强行“掰回正路”,也许就没有此后的总统先生了。

让孩子走弯路的真理是,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冥冥之中,所有的选择串在一起,成了一条弯弯曲曲却顺理成章的道路。如果家长横插一杠子,路就断了,没有逻辑关联了。不让孩子走弯路,留给孩子的也不会是直路,而是破碎的路,那将是孩子一辈子要面对的茫然和被动。其实,只要能自由选择,就是幸福的,哪怕是一条曲折的路。

弯路也好,直路也好,自己走才最重要

我在加拿大McGill大学进修的时候,我的导师Friedmen邀请我参加他女儿的婚礼,我惊讶地发现他的女儿才19岁,大学还没毕业,而且她念的是印地语系,完全没有继承Friedmen的应用心理学衣钵。

后来在一次集体讨论过后,我问他:“为什么不指导女儿走一条更好的路?”Friedmen用蓝色的眼睛慈爱地看着我:“什么是更好的路?”我边想边说:“让她选择一个好的专业……”Friedmen打断我:“那什么是好的专业呢?”我说:“应用心理学啊、金融啊、国际关系啊……”Friedmen:“然后呢?”“然后她就可以进很好的机构成为专业人士,然后找一位很般配的郎君,过上幸福的生活。”

Friedmen笑了:“可是我现在就非常明确地知道,我女儿目前很幸福。”他说:“如果当时我粗暴地阻止她和Joe来往,而且逼迫她去学自己不喜欢的金融,对,她可能会顺从我,进很好的机构,找个比Joe有钱有地位的男人,但是,然后呢?然后她会在某个普通的夜晚醒来,觉得自己的人生完全没有意义。她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也许,她会用一些心理暗示来帮自己渡过这个难关,但更大的可能性是,她最终不得不来找我,因为她得了抑郁症。”

“现在,她早婚,可能会经历为人妻为人母的种种艰辛,甚至耽误她的学业。她学了一个很偏的专业,可能会失业,或者被派往万里以外某个贫民窟做社会工作,缺吃少穿,还要担心感染疾。这一切在我眼前清晰可辨,我当然会心痛,但是我知道,她不会抱怨,她会在每一点艰辛后面积极寻找幸福的踪迹,因此,她的人生是完整的。如果她感到这样的生活很幸福,那么这条路对她来说就是正确的。如果她觉得不幸福,她自然会走回来,我又何必多此一举?”

“让孩子直面自己选择的路,就算选错了、走错了,她也会收获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哪怕有一天把她放到森林里,她也有可能自己找对路出来。反之,一直给孩子安排阳光大道的家长,却斩断了孩子选择的能力和直面弯路的勇气。其实,弯路也好,直路也好,自己走才最重要。”

不走弯路的孩子不是孩子

Semantha告诉我她跟儿子George在一起的时候,更多的是告诉自己要“忍住”,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要指挥儿子做这做那。在美国,一个唠唠叨叨、满嘴大道理、总是把“我早就跟你说过”挂在嘴边的母亲,是要受到嘲笑的,会被认为老土,不懂得教育方法。

有一次George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子,为她神魂颠倒,竟然把自己买自行车的钱拿出来给女孩买礼物。Semantha知道那个女孩儿只是玩玩而已,但是她不能说,只能眼巴巴看着。

那天晚上,George兴奋地说女孩儿答应和他约会,Semantha真想当场拆穿她的假面具,但是她不能,她若无其事地问儿子:“你准备安全措施了吗?”George很感动,上前吻了她一下,说:“放心吧,都准备好了。”然后就开着车绝尘而去。

Semantha说:“就是这样,我心里骂了一万遍,有一千次冲动想要对他说,你在毁掉自己!不要去,你会后悔的!但是我只能敲锣打鼓送他去,因为这是他必须要走的路。”

后来女孩儿认为他不借车给她开很吝啬,当场提出分手,George很沮丧。回到家里,Semantha知道情况,看到George垂头丧气的样子,摸摸他的头说:“如果你有火,就全部撒在我身上吧,因为我完全能够理解你的心情,我不会被你伤害,我是安全的,永远爱你的。”

如果Semantha一开始就阻止儿子,也许George会听话,但是他可能会觉得那个女孩儿是他一辈子的遗憾,糟糕的话,没准会演变成私奔。

Semantha说,她没有权力去阻止儿子走弯路,但是她有能力站在弯路的尽头,等着他,用自己的爱去抚慰他,让他有勇气去选择正确的路,让他得到教训之后还能觉得自己很幸运、很幸福。没有不走弯路的人生,就像没有不跌倒就长大的孩子,在孩子跌倒时等他站起来,给他继续行走的鼓励和信心,这才是家长应该且需要做的啊。

走过多少条弯路,我都陪着你

Lily4岁的时候爸爸带她去地中海旅游,爬山爬到一半的时候,有个本地人给他们指了一条近路,其他游客都纷纷往那条路走去,但是Lily不肯,爸爸并没有强迫她,而是拴紧背包带子,牵着她的手继续往上爬。

父女俩孤独而温暖的背影从此定格在Lily的生命中,爸爸从不会替自己做决定,而是陪着自己去经历,Lily从小就体会到这一点。她上小学的时候,有段时间迷恋动画片,经常不完成作业,爸爸的做法是收起她的课本,陪她一起看电视。直到最后她考试成绩出来,Lily的老师把爸爸叫到学校去教育了一番,Lily这才明白,自己的行为连累了爸爸挨批评。

高中二年级,Lily突发奇想要去参加《美国偶像》比赛,她有点五音不全,但是爸爸全力支持她,为她写横幅、贴标语、做文化衫,还鼓动家里人做她的后援团。结果可想而知,她在海选中就被淘汰了,Lily很伤心地出来,一下就被爸爸搂进怀里,两人哭天抹泪儿。

在Lily的婚礼上,爸爸发表祝词,他说:“亲爱的,我不知道你选择的这个男人是不是对的,但是一直以来,我们无论欢笑还是流泪都一同度过,所以,你根本不必害怕和不安,只要勇敢去爱,就是对的。”

摘自《读者》

母亲节

看文章:

孟子,名轲家乡山东。孟轲是个苦命的孩子,三岁父亲就去世了,他也是个幸福的孩子,因为他有一位坚强而明智的母亲。
小时候孟轲的家住在墓地旁边,他就和邻居家的小孩一起学大人跪拜、嚎哭,把办丧事当游戏玩。孟妈妈觉得这不是个好地方,我儿子将来可不当哭丧专业户,于是就带着小孟轲搬了家。
孟妈妈把家搬到了一个菜场旁边,孟轲又和邻居家的小孩一起,学起了商人做生意讨价还价。孟妈妈觉得这也不是个好地方,儿子以后做个商人可是没地位,没出息。虽然境十分贫寒,但孟妈妈毅然决定再次搬家。
这一次搬到了文庙附近,孟轲跟着来文庙的人学习各种礼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啊,这次孟妈妈终于满意了。
虽然孟妈妈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但关于她的这个小故事却流传开来,后来被写进了著名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孟妈妈也由此成为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